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金正日 >

第4部分

金正日-第4部分

小说: 金正日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家一看他先钓上一条大鱼,都着急了,这里那里地换着位子,全神贯注地钓起了鱼。
    他们接连钓上鱼来,一阵一阵地响起欢呼声。然而,金正日同志却静静地坐在那里。一位干部小心翼翼地走近他一看,鱼儿直枪鱼饵,可是地沉入深思之中,眼盯着水面却视而不见。那位干部告诉他鱼饵要给抢走了。他这才拿起鱼竿说:
    “啊,我在想别的事来着。”
    他说,坐在湖边,思路畅通起来,回到平壤要马上去见艺术工作者。
    他说,前些日子看了一部新的作品后,提出了修改方向,可是创作人员说,有一个场面他们实在没有把握。因此一直想着那个问题,现在终于想出了解决办法。
    原来,他不是在钓鱼,而是在解决艺术创作中提出的问题。
    一天的时间就这样过去了。
    这天傍晚,他和干部们分手时,愉快地说:
    “今天是一个愉快的休息日。”
    他的愉快的休息,就是工作。

 
 
喜悦

    1982年4月,我们民族的喜庆日4月15日即将到来的一天。
    这天傍晚,金正日同志视察了即将竣工的一座建筑,并做了具体的指导。
    这样花去了很长时间,再过30分钟左右,他要去参加另一个活动。然而,他叫几个干部坐上他的车,说:“现在要去看看纹绣大街。”
    一位干部对他说,时间不够了,最好改天再去纹绣大街。
    金正日同志笑了笑说:
    “纹绣大街上盖起了现代化住宅,人民该多么高兴啊。人民的喜悦,也就是我们的喜悦时间不够,就去转一圈也行啊,
    他说着,执意上了车。
    他坐的车奔驰在一派节日景象的首都大街上。不久车子驶到纹绣大街的江岸路。
    金正日同志拉下了车窗玻璃,望着灯火辉煌的住房大楼,不时向随行干部提问。
    当汽车驶到纹绣大街的主要地段时,他不时叫车子停停再开,有时数数楼房的层教,有时估量阳光能不能照进住房。
    他还了解了商业网和学校的部署情况。这样穿过一条条街道后,他现出了满意的笑容。
    “纹绣大街上的房子盖得都挺大,挺和谐。道路修成了环行路,这很好。在很短的时间里,平壤市又出现一条新大街。
    用这样的大街装点市容,平壤市就更显得壮丽了。”
    他提出了加紧进行纹绣大街第二期工程建设的方向。
    当车子驶在中心大街望见窗户透出明亮的灯光的住房时,金正日同志面带欢欣的微笑叫车停一停,同行的干部不觉着急地说:
    “现在剩下的时间实在不多了。”
    他笑着说:
    “时间再紧,也不好就那么从这里过去呀。稍停一会儿吧。”
    干部们没有领会他的意思,惊讶地望望车窗外,那里没有什么异样的情景。
    车子停下来,金正日同志望了望窗外,然后靠在椅背上,闭上了眼睛。车里突然变得异常寂静。
    过了一会儿,他不禁欣喜地说:
    “你们听见那笑声吗?从前这纹绣平原只能听到蛙叫声,今天现代化城市平地而起,各个窗户里都传出欢笑声了。”
    这时,大家也听到了从住宅大楼里传出的幸福的笑声。
    那是人民的幸福在增大的声音。
    那天晚上,金正日同志尽管时间安排得非常紧,听到他们的笑声,好象了却了一切忧虑,脸上泛起满意的微笑。那笑声和歌声越来越大。
    那正是金正日同志的喜悦。

 
 
铃声

    清晨,首都的街道还很静。
    有一辆轿车悄悄地行驶在首都的街道上。
    金正日同志透过车窗望着清晨的首都街道沉入了深思。
    车子绕过平壤车站驶入中城洞住宅区,这时从敞开的车窗突然传来了叮当叮当的铃铛声。
    金正日同志叫车停下来,打开军门走下车,朝铃铛声传来的方向走去。
    有一个穿着干净的卫生服的妇女,站在载着冒着热气的大铝桶的手推车旁,轻轻地向着住房摇响铃铛。
    不一会儿,从各住房的大门走出许多正做饭的妇女,她们手拿着器皿,各自盛上一些东西说说笑笑地返回去。
    金正日同志一步步走近她们,可是因为天还没有大亮,加上他穿戴很普通,谁也没有认出他来。
    “你在卖什么呀?”
    他这么一问,那位妇女回答说,卖的是汤。
    等到人差不多都走开的时候,他向售货员一一了解:汤的价钱,原料由哪里供给,人们的反应如何,从什么时候开始这项服务工作的。
    这时有一位老大娘出来买汤,她大加赞扬说:
    “中城饭厂响应党的号召,每大早晚把好吃的肉汤送上门来。夫妻俩都上班工作的人家就不用提了;所有的人家都在感谢他们。这位售货员虽然年纪很轻,大家都管她叫‘福铃大娘’,来欢迎她哩。”
    “老大娘,看你说到哪里去了。只不过卖点热汤”
    年轻的售货员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
    金正日同志愉快地笑着对她说:“可不要以为这是卖些汤给人们吃的不值得一提的小事。你这是在做为人民服务的好事。”
    他还说,不要光卖汤,还要做人们喜欢吃的爽口的泡菜啦、拌干鱼丝啦、山菜等各种副食品,早晚出来卖,人们会更高兴。
    售货员爽快地回答说,他们还没有想到那些,今后一定那么做。
    金正日同志微笑着说:“你们要能那么做,可要感谢你们啊。今天,这个街道上只有你一个摇着铃铛送货上门的服务员,可是明天会增加到十人,后天会增加到百人。”
    他说过这句意味深长的话之后,离开了那里。
    在他的背后又啊起了那个“福铃”声,那铃声就象愉快的歌声。
    金正日同志在大街上转了一圈之后,径直到主管人民生活部门工作的干部的办公室去了。
    那位干部清早就来上班,刚打开窗户,突然金正日同志走进房间,不由得一怔,不知如何是好。然而,金正日同志说出了出乎他意料之外的话。
    “我清早在街上转了一圈,见到了令人感动的美举。”他讲了每天早晨摇着铃铛去卖汤的售货员的事,然后说:
    “听说你每天早晨到街上观察一番,那你可能也看到过那位女服务员。我们对那样的服务员不应该漫不经心,应该学习她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同时,要以那种精神教育所有服务行业的工作人员。”
    那位干部听了他这一席话,满脸发烧,象把炭火盆扣在头上。
    他在上班时也听到了那个铃铛声,可是他没把它联系到为人民服务的高度来认识。
    从此以后,在首都住宅区的各处,早晚就都响起了“福铃”声。人们当然不会全部知晓那个铃声中蕴含的故事,但是,人们从那个铃声感受到了党的恩情。

  
深山沟的最后一家

    由于金正日同志的关怀,到了1974年夏,我国各地建立了用于彩电的超短波转播台和电视差转台。
    金正日同志对这项工作非常关注,他密切注视着它的每一步进展,亲自为它解决了困难问题。
    有一天,有关部门的一位干部向金正日同志提出:两江道和慈江道的北部山区只有几户人家的深山沟,是否也给建立电视差转台。他首先表示:“建一座差转台需要用很多资金、材料和劳力,建成以后运营和管理又要花经费和劳力,只为几户人家真不合算。”
    他的意思很明显:国家为几户人家,花那么多资金和劳力是不应该的。
    金正日同志听了他这一席话,沉默不语,只在房里轻轻地踱步,那位干部心里变得焦虑不安起来。
    金正日同志踱到窗边站定,凝神望着窗外,好似在想象着住在北部边疆深山沟的人们的生活景况。
    过了一会儿,他用带愠怒的低声说:
    “你是和我们一道工作了很久的同志,怎么会有那种想法呢?我们什么时候在为人民而做的工作中,先考虑过经济上合算不合算呢?”
    那位干部由于感到疚愧,心情非常沉重,注意地聆听着金正日同志对他的教诲。
    “你想想看,如有的人家因为住在偏僻山区不能看到电视,我们能心安理得吗?有那样的人家在,就是播放再好的彩电节目,也不能心情愉快地欣赏。
    “不管做什么工作,要先为人民着想,而不要只想钱囊会变小。怎么可以拿钱和山区人民的文化生活讨价还价呢?”
    金正日同志走到他跟前,轻轻地拍着他的肩膀谆谆告诫说:
    “即使为了一台电视机建立不要说由两人,就是由十人管理的电视差转台也没有关系,要让深山沟的最后一家人家也都能看到鲜明漂亮的电视画面。
    “我再说一遍,使人民的文化生活发生差别是不行的。从首都市民到山区的伐木工,要让我国所有人民都能在自家或工作岗位上看到彩电,一同欢笑,一同高兴。”

 
 
为抢救一条生命

    1978年年底的一天夜里,在设在我国北方海拔2000多米高的一个山巅上的电视转播台里,紧张告急。
    这里的一个机械工姑娘突然得病,身上高烧不止,不时发生休克。
    人们给她吃药打针,这里备用的药品都给她用了,可是毫不见效,她的病情反而越发加重,四肢也开始僵直了。
    这里是人迹罕见的山顶,四周是千古密林,离村庄有40多里。转播台的人们在这偏僻山顶碰到这种急事,弄得手忙脚乱,不知所措。
    通往村子的穿过密林和悬崖的崎岖山路,已被大雪封住,在这漆黑的夜晚,根本无法辨认哪里可以通行。即使能背着病人去,他们深怕在这零下35度的酷寒中,招致不测。
    转播台用无线电向上级报告了这一情况。
    上级机关指示转播台说,他们在采取抢救措施,务要把病人的生命维护到天亮。
    这一夜显得格外漫长。
    人们通宵护理着病人,可是他们没有信心,觉得难以熬到天亮。病人终于在天亮前失去了知觉,四肢也麻木了。
    人们焦虑不安,心都碎了,感到这一夜比哪一夜都长,总不见天亮。
    天终于蒙蒙亮了。
    突然,在劲风呼啸的天边响起了飞机的马达声。
    正好上级机关也打来了电报:载送病人的飞机已出发,做好准备,到时接应飞机着陆
    有了使人得救的一缕希望和光明,然而又有一道难关把人们难住了。
    这里没有直升飞机可以着陆的场地,转播台的院子太狭小,飞机无法着陆;再说,山巅上狂飙大作,飞机着陆后,一不小心,就会象吹翻纸张似地把飞机掀到深不见底的山谷中去。
    但他们哪里知道,飞机里这时充满了战斗的情景。
    乘务组员们的耳边还在萦绕着金正日同志恳切的嘱托。
    昨晚,金正日同志得悉在千里迢迢北方的一所电视转播台里发生的意外,忧心如焚,夜不成眠,连夜采取措施。
    他还指示有关部门,派直升飞机去载运病人,还指示保健部,做好各种抢救准备。他对他们反复叮嘱:“那个姑娘我们不去抢救,还能有别人救她吗?”
    直升飞机乘务组员们一心遵循金正日同志的指示,下定决心,不管有天大的困难,也一定要安全地载运病人离开山区。他们冒着危险,排除万难,终于创造了奇迹,使飞机在尖尖的山顶平稳着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