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家事by卫风 >

第151部分

家事by卫风-第151部分

小说: 家事by卫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她一个做弟媳妇的要去相看大嫂——

幸好那白姑娘比自己还年长一两岁,要是大伯子续娶个比自己还小的姑娘,自己还得冲她喊嫂子,那才让人别扭呢。

老天保佑,让这白姑娘性情真象别人说的那么温厚吧,妯娌间要是闹起气来,几十年都太平不了。明晃晃的例子现摆在眼前呢,现在朱家的大房和二房不就是这样?大太太和二太太怎么都说不到一块儿去,就算一起到老太太那里请安,那也是互不理睬的,两人只要搭话,不出三句就得吵起来。

这哪是一家人?分明是住在一起的仇人。

再说小姑子明娟,生得只能说还过得去,脾气却着实是大了些。二太太千挑万挑想找个好女婿,可是明娟那个性子,要给人做媳妇,非得好好磨一磨才行。不过小姑子难缠这倒不妨事,她总是要嫁人的,嫁出去就是别人家的人了,当亲戚处就行。

二太太带着儿媳和女儿出门上门,范妈妈正好从外头回来,避到一边让他们的车先出去。看着车过去了,范妈妈正要进门,后头忽然有人喊她。

范妈妈回头看——得,也不是别人,是表姑娘于佩芸的丫头添香。

于佩芸过去长年累月的住在朱家,添香这丫头对朱家只怕对于家还要熟悉呢。

可那已经是过去的事儿了。于佩芸听从于家的安排嫁了刘家,大太太是彻底恼了这个外甥女儿了,不但不想见她,甚至都不愿意听人提起她的名字。于佩芸曾经两次三番来求见大太太,大太太都是让人传话,压根儿不见她。

以前添香在朱家,和范妈妈关系倒也不错。她这会儿情急的喊了两声,范妈妈也不好装没听见,只能过去招呼一声。

“这不是添香姑娘吗?可有日子没见啦。”

添香匆匆忙忙给范妈妈福了福身:“范妈妈好。您老这是打哪儿来啊?” 以前添香待人可没有这客气,于佩芸在大太太那儿有脸面,添香这丫头在朱家也是挺神气的,虽然对范妈妈也不至于失礼,可也没象今天这么客气过。

范妈妈情知道她是为什么来的。

不就是于佩芸在大太太那儿碰壁,所以想拐着弯儿的让她给递话儿呗。

范妈妈皮笑肉不笑地听添香说了一会儿好话,又塞给她个荷包。

她既没应下给帮忙,也没有一口回绝。等打发了添香,范妈妈到了没人处看了那荷包——才不过两个锭子,加起来也就二十两。

范妈妈把银子在手里惦了惦,嗤笑了一声。

就这么点儿小钱儿,还想让人办事?

这表姑娘从前脾气大得很,谁都不放在眼里,现在到底是吃了亏,长进了,知道托人办事儿得花钱打点。

可是她还是不明白哪。现在朱家已经有四少奶奶了,而且四少奶奶待人宽和,出手大方,现在还怀了身孕,正是金贵的时候哪。表姑娘还能再怎么着?难道还想挤进门来做个二房奶奶?或是让大太太发慈悲,再收容她住下,继续当她那神气活现的表小姐?

范妈妈是不会给她传这个话的,她现在一门心思向着四奶奶呢。瞧人家四奶奶那算计,开了茶叶铺子,生意做得稳稳当当的,又买了个院子,眼看着赁出去又是一笔进项。听四奶奶那意思,原来开春是想置点地的——可这一有身孕,就耽搁下来了。

家里这么些太太奶奶们,哪个有四奶奶这么阔绰?将来自家儿孙跟着四奶奶,那饭碗是稳当当的。

范妈妈去大太太那儿回话,顺口说起在门口见到二太太出门的事儿。大太太当然知道马氏出门是干什么去的。也不瞧瞧她那点儿出息,自己娘家才什么门第?还老做梦想娶个十全十美的好媳妇。现在她们二房出去应酬人家给面子,那可不是冲着她马氏,而是冲着老爷子,冲着他们大房的体面。倘若这会儿就分了家,二房还能剩下什么?

还有她那个闺女,样样拿不出手,还想着攀高枝儿,做白日梦呢。象样的人家哪看得上她?除非二太太多多的陪送。

范妈妈也跟着帮了几句腔,她知道说什么会让大太太心里痛快。

关于于佩芸,还有添香,范妈妈一字儿没提。

她听说于佩芸现在处境不怎么好,丈夫五七之后她就离了刘家,于家对这个丧夫的大姑娘压根儿不待见,听说好象她回来的那天差点儿没能进门,现在日子肯定不会好过。 

第207章

就象一句老套的话说的那样,又林现在觉得每天都是全新一天。她无比新奇,每天都能在自己身上发现一些新的变化,与昨天不同。

她用一本册子,细心的把这个过程记了下来。并不是每天写,但是至多隔一天或是两天。

这里没有相机,也没有别的什么可以记录影像的东西。她只有用笔记下来。这样,等孩子出生了,或是再生下一个孩子的时候可以翻出来比较对照一下。

朱慕贤头一次看她写的时候,还不知道这是做什么,写到第三篇的时候他才明白过来。又林写的就是白话,朱慕贤就在旁边守着她写,等她写完了就马上拿过去看。

又林是用写日记的形式写的。年月,天气都写着,下头写的也就是日常的琐碎事情。

就象二月初一那一天写的,天气晴暖,院子里桃花儿开了一朵,有蜜蜂飞了来,围着花朵团团打转。早起有一阵子胸口发闷,但是干呕了一阵没吐出什么东西来。早饭吃的山药粥熬得很入味,山药和米粒都熬化,喝起来稠而软,十分适口。穿衣裳的时候发现腰带原来打的那结已经有些发紧了,朝外又放了约摸一寸。

朱慕贤一边看一边笑。

又林伸手把册子抢了过来:“笑什么?我知道我没念过什么书,写不了朱老爷您那样儿圣贤文章,您快别看了。”

朱慕贤笑着揽住她:“写得很好,比我们做的文章写得好多了。字也好,这样记下来倒很有意思。过个几年再拿出来瞧瞧,多有意思。咱们以后天天写,要是你身子不舒服,那你来说。我执笔。”

又林把墨迹吹干,细心的放在案头:“不过是写着玩儿的。头一次怀上……我也不大懂什么,又怕自己将来会忘。才想随便记一笔。”

是的,并不是为了给别人看,她只是怕自己会忘记。

记忆会变得模糊,但是写下来的墨迹会清楚的将她每一天的感想保留下来。也许等她发稀齿脱,垂垂老矣的时候,还可以把这册子拿出来读一读,那时候再回想起现在。应该会感慨万千吧。

她怀胎已经五个月,给于江也送过信儿了。李家人自然是喜出望外,不但打点了许多吃的穿的用的东西送来,还把两个稳重老成经过事儿的婆子也打发了来伺候。大太太未免要说一句小题大做,谁没生过孩子?至于这么张扬么?兴师动众的。不知道的还以为这个儿媳妇有多尊贵的身份呢。

范妈妈劝着:“看您说的,这四奶奶是他们家长女,这又是头一回怀上,他们家里人不能过来,打发几个人过来服侍也算是尽了心。”

大太太唔了一声。琢磨着,娘家打发人来也有好处,起码儿媳妇看着熟识的人,心里更踏实。李家打发来的人,那肯定服侍得更精心。说来说去。好处也没落别人手里,那怀的可是自己的孙子,生下来又壮实又伶俐,大太太自然更喜欢。

四奶奶写了一封长信,细致的把怀胎要注意的事情叮咛了一遍。又林把信看了一遍又一遍,自打有了身孕。她觉得比往常更想家了。她想念远在于江的家人,父亲母亲,祖母,两个弟弟……想念她住过的屋子,想念后院子里栽的杏花和芭蕉,想念于江的春风和江水……

不过更让她高兴的是,家信上说,李光沛最近可能上京一趟,不过日子并没定下来。又林十分欢喜。按她想,李光沛若是赶在春闱之前到,那也就是这几天了。如果赶在春闱之后呢,那也就是多半月功夫,总之用不了太久。总之,肯定会赶在春闱放榜之前到的。这样一来探望了怀孕的女儿,二来,可以第一时间知道女婿的好消息。

每到大比之年,京城总是最热闹的,全国的举人都云集在此,文运昌隆,人气兴旺。

“我没什么事儿,你去书房吧,不用陪着我。”又林起身替他整了下领口:“今天还出去吗?”

“今儿不出去了。”

朱慕贤临考在即,日子一天天临近,又林也不由得紧张起来。从举人到进士,这一关上卡了不知道多少人。朱慕贤乡试名次不错,这次应该也问题不大—— 

可是纵然在心里一直这么宽慰自己,她还是不由得会担心。

朱慕贤看起来倒还是气定神闲的,他就算也担心,可是现在担心是无用的,书本到现在其实也不用一再温习,早就烂熟于胸,只不过挑那平素爱读的再读一读。他和谢岳、刘书昭几个人在一起的时候,说一说破题,立意,有时候就下盘棋,品杯茶,放松放松。

春闱连考三场,一共九天。赴考那日朱慕贤天不亮就起了身,提了考篮,坐了马车出门。送他的是朱正铭和朱长安。

朱长安就不提了,朱正铭当年读书不成,老爷子当时还掌着权,朱正铭是得了恩荫,入监读了两年书,后来又补了个八品知事的缺。他这辈子也没有下过场,在同僚之间说话也不硬气。人家是十年寒窗苦读出身,有真材实学,他却是蒙祖荫混上来的,站人家跟前就少了底气。

二月里天气还凉,白天有日头的时候暖和些,可是那贡院的号舍里听说是阴寒的,又没有遮蔽,晚上肯定难过。再说吃的,肯定也吃不上热饭,更加难熬。

用过晚饭,又林同小英她们说了会儿话,可是她总是心不在焉,说着说着就走了神,怔怔的往东北边儿看。

小英和翠玉互望了一眼——那边可不就是贡院的方向么。

奶奶这是不放心哪。

这也是难免,换了谁,丈夫去应考,妻子肯定都会忐忑担忧。怕饿着,怕冻着,怕考得不好……

翠玉替又林把钗子拔下来,拆散了发髻,用木梳细细梳理,轻声劝慰:“奶奶别担心,咱们家四少爷身子骨一向都结实,不是那样风吹吹就倒的文弱书生,您只管好生保重自己,奶奶现在可不是一个人的身子。”

又林嗯了一声,宽了衣安置下。

朱慕贤不在,小英她们就不在外间上夜了,就把铺盖挪进来。又林一个人晚上没有人照应可不成,再说,她现在心里没有底,有个人陪着,到底会踏实些。

又林晚上的确睡得不好,听着外头的风声,就担心朱慕贤晚上怎么过。翻来覆去的,迷迷糊糊总算睡着,又做起梦来。一时梦见朱慕贤高中了,一时又梦见自己已经生下了孩子,可是身边的人却说孩子不是她的要给抢走,这么一吓,就醒了过来。

翠玉睡得很警醒,立刻披衣起身,移了灯过来。

“奶奶是做梦了?”

又林看看那一点微微晃动的烛火,屋里十分安静。

她已经习惯了朱慕贤的存在,乍然分离,的确十分不惯。

又林无力地点了点头:“没事儿……”

“吃一杯水再睡吧。”翠玉手脚麻利的倒了大半杯水来,试了试温,才端给又林。

又林喝了水重新躺下,到底也没睡实。第二天起来精神就不怎么好。

因为不用去长辈处请安,她在屋里头也没有旁的事情做。就是看着小英她们做做针线说说话,看书也看不进去,坐着心里也不踏实。

又林以前从来没发觉,时间可以过得这样慢,慢得让人心焦。前几天好歹风和日丽,后来居然下起雨来了。雨虽然不大,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