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家事by卫风 >

第129部分

家事by卫风-第129部分

小说: 家事by卫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也放宽心,别真熬坏了身子。不行的话,我去娘那里认错,说是我把古董取出去结交打点关系了。娘就算罚我,也总不会不认我这个儿子。”

二太太抹了下眼,面朝床里躺着:“我闯的祸,哪能让你去顶。再说,老太太真对咱们一房灰了心,以后长安和明娟他们只怕也讨不了长辈欢心了。”

“你还不是为了我,为了儿女才冒这风险的?总不能有事你一个人出力,到了儿罪责你也一个人担。”

二太太用帕子捂住了脸。

“我去娘那儿认错吧,这事儿娘只要点了头,后头就不会有麻烦了。娘的脾气我了解,要是死撑着不认错,她才会更恼怒。老老实实认了错,她反倒会宽容得多。”

“不行,不能去。”二太太坐了起来,咬着牙说:“老太太现在一心偏着大房了——我还有办法。”


第178章

又林自到了京城之后,头一回得到了出门的机会。

大太太看着请柬,真是感慨万千。

有好几年不曾接过这样的贴子了。几年中朱家门可罗雀,过去那些挤破头来献殷勤攀关系的人,就象全部约好了一样都消失不见。

但是朱老爷子的事儿一换了说法,这些世交故旧们,又象是雨后春笋一样纷纷冒了出来。

贴子上当然是请她们婆媳妯娌都去,不过按习惯,老太太很少出门应酬,都是大太太出面居多。

这代表着朱家的苦难已经要过去,又重新踏入过去的那个圈子。

大太太既感慨,又兴奋。从接了贴子就开始坐立不安。范妈妈在一旁陪笑凑趣,拣着大太太爱听的好话说。

“这两年都没做什么新衣裳,也不知道现在京中都流行什么花样的料子,梳什么样的发髻了。”

范妈妈笑着说:“这有什么难的,去后头巷子找个梳头的媳妇来一问就知道了。”

可不是,这还得问专业人士。这些靠手艺吃饭的媳妇婆子们经常出入京城的大户人家,要说现在时兴什么,谁都没有她们知道的清楚。

大太太一刻都等不了,立时让范妈妈去找人。范妈妈笑着说:“您瞧您,这会儿叫了人进来,正好是用饭的时候,用了饭,您不得歇一会儿养养神?难道就一直让人白等着不成?”

大太太也笑了,指着她说:“就你话多。也好,那也过了午再说。记得一起找个裁缝来。”

范妈妈笑着应了。又问:“老太太多半是不会去的,可是咱们大奶奶和四奶奶那儿,您总得带她们去开开眼吧?”

大太太犹豫了一下。大儿媳妇出身不错,人也大方。这种场合她以前也经过见过。可是小儿媳妇……别人只要一打听着她娘家的底细,只怕就要在背后偷笑议论。可是若不带吧——新媳妇进了门,亲朋友故旧面前总得要见一回。不然的话也说不过去。

范妈妈劝大太太:“四奶奶年纪还小,又是新媳妇,对京里头的规矩、来往、人情礼节都不熟悉。您要不教她,能指望谁教啊?将来咱们四少爷是要有大出息的,这媳妇也得懂世故会来事儿,才能当个贤内助不是?”

这话可说到大太太心里去了。她是不待见小儿媳妇,可是这不得顾着儿子么。要是媳妇上不得台面什么都不懂什么人都不认识。将来怎么同人结交?怎么同人来往?

大太太随大老爷放了好些年外任,深知道夫人外交的重要性。有很多男人不方便出面做的事,不方便说的话,都靠着夫人们来沟通走动。当时他们来往的人家里就有一位金知州,他夫人八面玲珑。很会说话。金知州后来谋了个好缺升了官,据说全是这位夫人出的力成的事儿。

范妈妈说的对,就算不能人人都象金夫人一样能帮夫旺夫,起码的道理人情总该懂得,不惹人笑话,不会给家里惹祸。

“好,让人去叫她们来。”

范妈妈笑着应了一声出去了。

钟氏那儿是锦云去传的话。锦云到了院门口,已经有丫鬟瞧见她了,笑着说:“哟。锦云姐姐来了?可是太太有什么吩咐吗?”

锦云笑着应:“太太有事儿,打发我来传个话。大奶奶可在屋里了?”

小丫鬟说:“我们奶奶带着少爷去花园了,我这就让人去找。锦云姐姐先坐坐,喝口茶歇个脚。”

“好。”锦云也不同她客气。她是大太太的人,到了这里,钟氏都会对她十分客气。更不要说这些小丫头了。

小丫鬟出门去找人,锦云在门前站了一站,就穿过回廊往左边走。

锦珠已经听见外头说话的声音了,正站在门口等着她。

锦云同她在一起好几年,两人交情不错。不过现在一个做了房里人,一个还是在做丫鬟,身份却不一样了。

锦珠给她倒了茶来,锦云正打量屋里的摆设。东西倒是都挺新的,也挺鲜亮。不过锦云在大太太身边多年,眼力也练出来了。这屋里并没什么值钱的物件,茶壶茶杯花瓶这些和外头那些屋里头用的都一样。锦珠身上穿着件桃粉的衣裳,头发挽着芙蓉髻,别着两根簪子并两朵绒花,也不见有什么贵重的装饰。

“你怎么过来了?”

锦云说:“太太打发我来传话,刘太夫人要过寿了,请咱们家过去赴宴呢。太太让我过来传话知会奶奶一声,要做衣裳、要商量寿礼,还要准备出门的事儿。”

锦珠点点头:“原来是这么回事儿。”

刚才锦云过来,丫鬟对她热络客气,锦珠都听见了。以前她还在大太太身边服饰时,别人也是这样对她的。可是被大少爷收房之后,整天闷在屋里不得出去,有什么事儿也差不多总是最后知道。在大奶奶面前又要小心奉承,还要防备另两个通房丫头勾在一块儿算计她。锦珠有时候想,她现在虽然说不用做活伺候人了,可是过得还不如从前体面快活。

锦云问:“太太回来了,这几天你也不过去请个安?”

锦珠小声说:“大奶奶这几天着急上火的,脾气不好,我也不好往前凑,且再等几日吧。”

锦云正要说话,听着外面有脚步声响,来不及再说。她到了院门口,果然钟氏带着儿子进来了,母子俩脸都让太阳晒得红红的,钟氏笑着说:“你怎么不在屋里等我?天气可热着呢,快进屋吧。”

锦云把大太太的意思转达了,让钟氏吃罢午饭后半晌再过去。钟氏客客气气地说:“这事儿不拘让谁跑一趟就行了,你还自己过来。”又让丫鬟倒茶来,锦云可不敢坐下来再吃茶,又怕大太太那里还有吩咐,话交待完就走了。

又林那里是范妈妈亲自跑了一趟。

院门口有两个丫鬟站那儿说话,范妈妈老远就看见了傻妞——这丫头肯干活儿,有力气,人又傻乎乎没什么心眼儿,范妈妈也喜欢她。和她说话的那个丫头,范妈妈也知道——生得比别人都出众俏丽,又不见她平时做什么当用的活计,就知道她陪嫁过来是干什么的了,这种事儿很常见。

傻妞看见范妈妈过来,赶忙问了好,又进去传话。范妈妈打量了半夏几眼,半夏抿着嘴,把头低了下去。

“你多大啦?”

半夏细声细气地说:“十五了。”

“家是哪儿的呀?”

“在房安。”

那地方离于江不远。

小英迎了出来,范妈妈也就没再问下去。

到了又林面前,把这事儿一说。又林想了想,问:“这位刘老夫人是什么人?以前同咱们家有来往么?”

范妈妈就料到了又林要寻她打听,早预备了一肚子的话了。

“刘大人以前和咱们家老爷子交情极好的,两家也经常来往。就是这几年往来得少了……听说刘大人现在跟着几位老翰林大人一块儿编什么书哪,差事倒也算清闲。这不,再过几日就是刘老夫人的寿辰了,他们家特意下了贴子来的。”

又林心里就有数了。

范妈妈话里至少透露了两个关键,一是刘大人应该也受了朱家的牵累,编书这种活儿毫无实权,就干吃一点俸禄,养老等死。二是这几年两家基本不往来,这次还需要特意下贴子通知,可见关系毕竟不复从前了。

因为院子里书房还没收拾齐整,朱慕贤就先去小书房那边读书。中午他回来用饭,又林把这事儿和他说了。

既然以前交好,那朱慕贤肯定也知道刘家的事儿。

果然她没猜错,朱慕贤说:“以前我跟着祖父,刘家也经常去的。刘大人和祖父一样爱下棋,刘老夫倒是个和气的人。母亲说要带你和嫂子一同去?”

“范妈妈是这么说的,说下午过去,可能会请人来给做两件新衣裳。其实我的衣裳不少,不用另外再做。”

“难得出次门,再说,母亲既然欢喜,你们也就跟着做吧,让她高兴高兴。我还是头一次见女人家说自己衣裳多呢。”

“可不是么,一季一季的都做,有好些根本没来及上身,实在有点儿浪费。”

又林又问他:“小书房安静么?能读得进去书么?”

朱慕贤说:“我和他们不在一个屋里,他们跟着先生念书,我听着心里倒是很安静踏实,并不觉得吵。你回头要是挑了料子和衣裳样子,记得回来告诉我一声。”

又林一笑:“告诉你干什么?”

“说不定我能帮你参详参详呢。”

“你先参详好你的功课吧。”

小两口说笑几句,吃完饭歇了一会儿中觉,朱慕贤又去了书房,又林领着小英往大太太这边来。到了门口,正好遇着了钟氏。

妯娌两人打过招呼,一起进了院门。


第179章

范妈妈请来的那个梳头媳妇姓周,打扮很是不俗,身上穿的头上戴的,比一般人家的主母还要讲究,谈吐也不一般,可见是经常出入各种权贵之家。

又林琢磨,这样的人物放在现代,也得是个知名形象设计师之类,专门服务于有身份的贵夫人、小姐们。既会梳头,又会搭配服饰,懂得流行趋势,又很会说话奉承,实在是人才。

大太太心情极好,挑定了一套头面拜寿那日戴,又挑拣衣裳。大太太许久不出门应酬,又不肯在人前失了体面,自然不能拿旧衣来用,又叫裁缝现量了,从里到外做一套全新的。本来也说给钟氏和又林也量。钟氏忙说:“我今年开春做了好几套衣裳,都没穿过呢,有一套夹金线的料子的,正适合拜寿穿,就不用另做了。”

她很了解婆婆,果然大太太也没坚持让她再量。又林见嫂子这样说,也跟着推了:“我衣裳也多,还都是新做的。就是不知道穿哪件合适,回来还要母亲和嫂子帮我参详参详。”

大太太点头说:“这倒是。京里头规矩大,讲究多,不象于江,乡下地方,这穿戴可一丝儿也错不得。往小了说惹人笑话,要是犯了什么大忌讳,那就是大事了。回头让你嫂子帮你好好挑挑,挑好了再让我过过目。”

又林就应了下来,回头出了门请钟氏过去小坐,顺便帮她挑一挑衣裳。

这事儿又不费钟氏什么本钱,自然应了下来。

自打又林搬了院子。钟氏还是头一回过来,不免有心打量了一番。院子收拾得很是齐整,看得出来花坛里有的花是新移来的,但是一样开得热热闹闹的。门窗上挂着帐幔帘子。因为还是新婚,所以颜色鲜亮,看起来就让人觉得一股子喜气和暖意。

又林让钟氏进了西屋里。

屋里这些器物家什都差不多是原来府里就有的。但是那些精细东西就不一样了。架子上摆着好些书,案头瓶里插着半开的木芙蓉花,细白瓷淡墨莲花纹笔洗里头浅浅一汪清水。

这位弟妹倘若不明说,绝不象是商贾家出来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