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我一世嫣然-第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嘴巴里蹦出来,都特别漂亮动听。”
Elisa总是这样,会无比自然地说出一些我完全没法想象的情话。
“我喜欢你的文字,你在报纸上发表的文章。你并不擅长用英文创作,于是那些影评和学术文章总是有些锋利的气息。我记得你说过你以前在国内教语文,我想你写中文文章一定特别棒。我蛮想看的,可我中文一般,都后悔自己小时候没有在家里好好学习了。
“诶,Carrie,你教我中文好不好?”她认真地看着我,眼里都是光泽。
“好啊,当然没问题。”我笑着回答。
Elisa可以干脆而直接的说很喜欢我,Elisa气场很强,总是会让人习惯于被她保护。我想她给了我一种久违的东西,叫安全感。我固囿于自己的执着专注,而她却热情并富有活力,她像是我的第二双眼,带着我触碰了以前从未感知的世界。
“真棒!”Elisa兴奋地说,“而且感觉很神奇。怎么说呢,我们明明是同事,你也只比我大几岁,算是同龄人。你的性格又安静温柔,和你在一起时明显我就是个Tomboy嘛,但我却总有一种你是我老师的感觉……”
我端起咖啡杯的手不自觉颤抖了一下,抬眼看了一下Elisa,她并未察觉什么异样。我埋头继续喝咖啡,直到浅金色的杯子见底才回过神来。
这一年的圣诞节,我终于没有独自一人在公寓里度过,Elisa邀请我至她在伦敦的家中,和她的家人共进了晚餐。坦白来讲,面对她的父母和弟弟我实在是很紧张,生怕他们看出点什么端倪。谁知道饭后在院子里聊天时,Elisa才告诉我,她早就出柜了,家里人也很开明,持支持态度,她看我紧张的样子有趣得紧,实在忍不住地捉弄了一下。我真是无比的窘,气恼地甩给她一个背影。
“都多大年纪的人了啊,还小孩子脾气。”她跟着上来,在雪地里抱住了我,摸了摸我的头,她俯身在我的颈蹭着,笑得十分宠溺。
来自Elisa的圣诞礼物是一套希区柯克的纪念版蓝光套装,而我则送了她一条亲手织的围巾。她拆开包裹后就立刻把那鲜艳的红色围在了自己脖子上,扬起灿烂的笑脸直问我好不好看,我当然夸她漂亮得不得了,她脸上的神色愈发得意。
“我们送礼物的风格还真是不同,我没有你这么心灵手巧,不过我希望我给你的礼物你也喜欢。”她认真地看着我。
“我当然喜欢啊。”
我想这样恋爱下去并没有什么不好,不知是因为身边人的美好,还是因为远在异国他乡,我忽视了很多现实的压迫,埋葬了一份又一份不安的记忆。
我的手机在这个夜里时不时响起来,收到了不少短信和电话,我也一一回复,沉浸在节日的氛围里。
滴答一声,又是一条短信弹出。
“圣诞快乐。冉。”
只有署名,没有称呼。我思躇了一会儿,写了几句话回复。没过一会儿,手机又响了起来。
“和她啊,蛮好的。老师你呢?”
“我也蛮好的,有人陪我。”
隔了好长一段时间后,我才再收到她的回复。
“是吗,那就好,有机会也介绍一下吧。”
“好。”
我们的对话止于此,没有再交流下去。但值得一提的是,年后我又开始收到了阿冉的信件,平淡自然,笔触细腻,静静诉说着遥远的生活,像是从来没有中断过。
作者有话要说: 感觉这个角色会成为我最喜欢的角色,在这篇文里的话。
题外话:主角总是平凡到平庸。这种代入感有些时候会让我觉得可怕。而配角是真的,怎么说呢,是自己喜欢的类型呢~哈哈
☆、燃情
圣诞假期结束后,我又开始了忙而有序的讲授工作,偶尔在自由时间里跟Elisa一起和朋友们出去消遣,一个人的时候就会抽空给阿冉写信,搞得Elisa觉得我最近又安静了不少,好像并不是在单纯写稿的样子。她敏锐的嗅觉一直让我印象深刻,基本如果上她问起,我会说是在给国内的朋友回信,没有什么特别的事情。
“嗯?写信?什么朋友啊?”她在我的沙发上吃着零食,一边看电影一边问道。
“普通朋友啊,认识好多年了。”
“好多年了还普通朋友啊?”
“……嗯,是以前的一个学生。”
“啊嘞嘞嘞,学生啊?!”
“对啊,怎么了?”
Elisa不自觉地语气夸张了起来:“哇塞,我觉得,这样一看来,这完全就是传说中的心灵交流嘛!你想想看啊,一个老师,在出国后很长一段日子里,都会以固定的频率跟她的学生通信,你们之间一定有很棒的灵契!哎,你们平时会探讨些什么?学术?难道是什么古诗词文言文?还是欧洲艺术历史?Carrie你这么书卷气质,你的那个学生也一定很有才华……啊想想就觉得好棒!你也教了我一些日子中文了,我觉得我都可以写诗了哈哈,要不要你出点题考考我?我那么聪明,当你的学生一定不会差的……”
“我饿了,你去做饭啦。”
她脸一垮,嘟囔了几个我不懂的俚语音节,溜下沙发爬去厨房了。
英国的吃食一直是我难以欣赏的事物之一,Elisa为此特意利用假期在家里练习了厨艺,于是近来常会来我这边秀秀,也算是让我享受一下难得的美食。
她在厨房忙碌的时候,我接到了母亲打来的电话。
我的签证六月即将到期,去年的这个时候我曾打算回国,后来还是留下来正式执教。我的母亲对此颇有微词,一来我四处游学,已经很久没有回过家乡,更重要的是,她还在想着给我介绍一个对象,重新安定下来。于是近些日子她时常联系我,催促我早点辞职回国。
我同时听着母亲在耳边的絮叨和厨房里菜肴出锅的陶瓷声效,很难想像我能和Elisa就这样过下去。我享受她带给我的美好,适应着和以前不同的节奏,但那是在我忘记了在国内我所背负的那些现实的时候。生活好像不应该这样继续下去,而如果我回去了,又会是什么在等待着我?
“宝贝儿,酱油快用光了,你周末记得去买,或者我明天再来一趟给你带一瓶?”Elisa从厨房探出一个脑袋问我。
“妈,我会考虑一下的,回头再说吧。”
“你那头有人在做菜?女的?”我母亲也是教师出身,简单的英语对话可以一知半解。
“是的,同事。我去帮她忙了,先挂了。”
母亲在那头没有开口,像是在思考着还要问我一些事情,但我更希望她是默认的等待,我的手指不自然地一用力,按下了挂断键。
Elisa从厨房走出来:“宝贝儿,你有听到我说话吗?谁的电话?”
“我妈的。酱油我周末自己去买吧,明天你还有课程,不用过来了。”
“好的,那你再等一会儿,菜马上就好了。”
她凑过来,俯身在我脸上留下了一个吻,我望着电视,没有回过神来。
吃饭的时候Elisa又问起了我电话聊了些什么,我犹豫了一下,还是告诉了她母亲催我回国的事情。
“哦,也是,你好像蛮久没回去了。那你打算怎么安排?”
我有些不明白:“什么怎么安排?”
“就是什么时候回去啊,”她歪头看着我,“这次回去要待多久,什么时候再回来。哦对了还有喔,你打算什么时候办理移民,也差不多该考虑把你的父母接过来了诶……”
“Elisa,我不会移民的,更不会把我的父母接过来。”
她微微瞪大了眼睛:“什么?为什么?你难道不是很喜欢在这里的生活吗?我最近有问一些朋友,有没有能帮忙做婚姻移民的,也有一点头绪了。好吧虽然现在英国还没有通过同性恋婚姻法,不过我们有在争取啊,你也不用这么没信心诶,不管怎么说这里看起来都比中国开放很多的样子。实在不行等你到了这边,我们还可以想办法去其他地方,丹麦瑞士或者荷兰,你最喜欢哪个国家我们可以慢慢选——啊啊啊啊我不是现在在跟你求婚的意思……我们现在还只是谈恋爱而已,呐,反正时间多得是啊,你要是短期内不想把父母接过来,等过些日子你愿意的话我也可以去拜访他们的——”
“——Elisa,”我打断了她,她张开的嘴凝在了空气里,“我的确是在考虑或许我该回国了,毕竟我不能永远都留在这里。而且,我并不知道什么时候我还有机会再出来旅行。”
她眼神微颤:“旅行……你什么意思?”
“就是……我该回家了。”
一阵沉默,桌上的菜腾腾冒着热气。
“Carrie……我们不是在谈恋爱吗?”
她用的词是in love,我下意识的迟疑了。
“Yes,we’re in relationship。”
Elisa放下了筷子——我们特意一起去超市选购的中式餐具,又看了我一会儿,像是还想说什么话。后来她默不作声地起身,拿起了先前随意扔在沙发上的外套,披上后没有照往常一样在镜中打理,而是直接向门口走去。
“你去哪?”
“随便走走。”
咔哒一声,她关上了房门,留下了空荡的回响。
我该如何形容我们的关系呢?我逃避这种定义,恰如我避开了对“aren’t we in love”的回答。但Elisa不是傻瓜,她看出了我试图隐藏的意味,因为那如此拙劣。
我再一次拒绝去描述内心的牵连。
半夜的时候我接到了Elisa的电话,她声音醉醺醺的,我努力问明白了她在哪里以后,匆匆穿衣出了门。到酒吧后我很容易就找到了喝得烂醉的她,由于身高压制,扶起她对我来说是一件难度不小的事,而她身上所有的重量都压在了我肩膀上,混杂着波动的烈酒气息,阵阵恶心催人晕眩。
我花了很大力气把她拖回了公寓,褪去了她的衣物扶她进了浴缸,我一边放水一边仔细试着温度,不时抬头去抚她的额头。她身上温度很高,额头很烫,面目潮红,嘴中嘤咛着破碎的音节,眼角泛着泪光。
我起身去拿洗漱用品,她猛然抓住了我的手臂。
“别走,”她这样说,我惊讶地低头看着她,发现她还闭着眼,只是眉间堆起了深深的沟壑,“Carrie……你为什么要走?”
你为什么要走?
她在说醉话,我不用回答,可我更不知该如何回答——回国好像是一种理所当然的事情,但我不明白的是,这所谓的“理”,又是什么?我能为了什么而留下,又有什么必须回去的原因?
“Carrie……”她睁开了双眼,透过朦胧的雾气看着我。
“嗯?”
然后她压住我的后脑勺,给了我一个漫长的、炽热的、粗暴的、绝望的吻。混杂着苦涩咸湿的泪,烙进了我从今往后的愧疚里。
那天以后,Elisa去酒吧的次数越来越频繁,以前若是消遣,如今则完全放纵。她本就是一个性情开放而富有魅力的人,摇滚酒吧里时常有派对,一来二去勾搭她的女人不在少数。但出乎意料的是,她把这些生活控制得非常好,即便我大概感知到最近她周围出现了一些形形□□的女人面孔,学校里却没有过多这方面的流言蜚语。然而非常明显的变化则是,她再也没有来过我的办公室。
非教授级别的讲师大多共用集体办公室,一日我的同事问起了我关于Elisa的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