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策[完本]作者:闪烁-第144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到这个,时候,也能大致看出袁呆皓的战术了。
说白了,就是没有明确战术,作战行动完全由战场情况决定。一定要说战术的话。只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充分利用敌人无法准确获取情报、对局势了解不多的有利条件。集中优势火力歼灭敌有生力量。
扫荡了车里雅宾斯克的残敌后,第十战斗单位在 月引日北上。
这一天,除了第四战斗单位的先头部队到达车里雅宾斯克,并且向马格尼托格尔斯克方向布防之外,第三支主力战斗单位,即第八战斗单位也进入俄罗斯,以丝毫不比第十战斗单位慢的度进军库尔干。
平心而论,第四战斗单位与第八战斗单位的行动都没有多少创造性。
马格尼托格尔斯克是南乌拉尔山的区最大的城市之一,而且也是乌拉尔河上游的主要城市之一,其战略的位不在奥伦堡与叶卡捷琳娜堡之下。从地理位置上看。马格尼托格尔斯克还是连接奥伦堡与叶卡捷琳娜堡的枢纽城市。正是如此,这里也是俄军重点防御地区,光是驻扎的正规军就有3个师之多。加上紧急动员起来的部队,该地的俄军总兵力没有力万都有旧万。由此可见,虽然马格尼托格尔斯克不在共和国6军攻打目标清单之内,也得提防该地的俄军起反击。随着第八战斗单位参战,并且按照计小杀向库尔干,解除了车里雅宾斯克东面的危险。所以让第 四战斗单位朝着马格尼托格尔斯克布防,可以说是再正常不过的战术部署了。
当然,攻打库尔干,更是在所有人的预料之中。
作为车里雅宾斯克东面的大城市。库尔干还是通往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的“俄哈铁路”在俄罗斯境内的西端站。也就是说,如果共和国6军想要利用哈萨克斯坦与俄罗斯的铁路线,就愕占领库尔干实际上车里雅宾斯克也在另外一条俄哈铁路上,而这也是第十战斗单位之奔车里雅宾斯克的主要原因。即便不考虑这一二目为库尔干距离车里雅宾斯丈仅有幽多千米,而且点间嗫障碍。所以从掩护第十战斗单位右翼。协助第十战斗单位向叶卡捷琳娜堡进军出,也得占领库尔干。把俄罗斯西伯利亚方面军八成以上的部队挡在库尔干东面。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第八战斗单位肯定得从库尔干北上,攻打秋明。
从军事角度出,如果有必要的话。甚至得动用第三个主力战斗单位。攻打位于库尔干东面的鄂木斯克,将防御纵深拓宽劝千米,从而确保叶卡捷琳娜堡方向上的作战行动不会妥到威胁。事实上,在袁晨皓制订的作战计 中,已经为此做了准备,并且留下了一支预备队。
当然,打到这个时候,谁也不会怀疑共和国6军的战役目的了。
不管俄军指挥官是否相信,从共和国6军的进军行动来看,目的都是攻占俄罗斯第三大城市,即叶卡捷琳娜堡叶卡捷琳娜女皇是俄罗斯历史上非常伟大的女沙皇,为俄罗斯做出的贡献仅次于彼得大帝,所以俄罗斯用她的名字来为人口第三多的城市命名,而人口第二多的就是以彼得大帝的名字命名的圣彼得堡,人口最多的自然是都莫斯科了。虽然从军事意义上讲。占领叶卡捷琳娜堡的价值并不大。原因很简单。叶卡捷琳娜堡不是一座重工业城市、也没有太多的军事工业与高科技企业。这里还不是交通枢纽中心。附近也没有足够重要的资源产地。就算能够西向翻越乌拉尔山,也不比从南面的伏尔加河流域进军莫斯科容易多少。可以说,叶卡捷琳娜堡出了人口多、环境好、比较出名之外。实际上并不是一座必须占领的重要城市。但是从政治上讲,如果共和国当局向把俄罗斯打回原形,让这个在短短劲多年间就通过武力扩张,从一个内6大公国变成世界上领土面积为广阔的国家恢复本来面目。就得在叶卡捷琳娜堡做文章。
暂且不说叶卡捷琳娜堡对俄罗斯亚洲地区的影响,毕竟这里离欧诽地区太近,基本上属于欧洲文明。与东方文明沾不上边。仅从该城对西伯利亚地区的影响来说,共和国都得将其拿到手。
换个角度。俄罗斯当局肯定不愿意丢掉叶卡捷琳娜堡。
正是如此,俄罗斯总统契力亚科夫不但命令叶卡捷琳娜堡全面戒严。所有年满旧岁的男性公民与年满侣岁的女性公民都要拿起武器战斗、或者参与城防作战,还给西伯利亚方面军下达了死命令,即不惜一切代价守住叶卡捷琳娜堡。只不过,契力亚科夫都对西伯利亚方面军不抱太大的希望,因为在此之前,俄军一直认为共和国6军将从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北上攻打部木斯克,所以西伯利亚方面军的主力大多在鄂木斯克。只有少数部队留在西面的叶卡捷琳娜堡、秋明等地。正是如此,契力亚科夫还给邻近的乌拉尔方面军下达了命令,即在叶卡捷琳娜堡受到攻击的时候。起有针对性的反击行动,牵制共和国6军,特别是第十战斗单位。
从这道命令来看,契力亚科夫确实是个有才能的军事统帅。
以当时的情况,如果换成别人,比如俄罗斯副总统乔德诺维奇。肯定会让乌拉尔方面军前去支援叶卡捷琳娜堡。
毫无疑问,这绝对是自毁长城的蠢举。
要知道。保护俄罗斯核心地区、也就是欧洲地区的不是叶卡捷琳娜堡。而是乌拉尔山与乌拉尔河、以及守卫这条战略防线的乌拉尔方面军。不管怎么说。袁晨皓绝对不是那种目光短浅的将军,也就不可能把攻占一座百万级人口的大城市当成要目的,更不可能为此动员共和国6军的大部分主力部队。说白了。“图兰风暴”的最终目的是扫过幕拉尔山与乌拉尔河,杀入俄罗斯欧洲地区,至少也得突破俄军的乌拉尔防线,迫使俄军在这道生死攸关的战略防线上投入更多兵力。
由此可见。第十战斗单位攻打叶卡捷琳娜堡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
让人有点想不通的是,在第十战斗单位北上攻打叶卡捷琳娜堡的时候。也就是 月丑日,袁晨皓就把第三个主力战斗单位,也就是刚刚在科斯塔奈完成集结的第七战斗单位派了上去,还让与之一同行动的第力战斗单位前往车里雅宾斯克,协助第四战斗单位向前线运送作战物资。
到这个时候,袁晨皓手里的预备队就只有第田战斗单位了。
虽然第六战斗单位已经到达阿斯塔纳,第的战斗单位也在开赴哈萨克斯坦的途中,但是在短期内,只要俄军在叶卡捷琳娜堡坚持下去,拖住第十战斗单位与第七战斗单位,除非动用钉在乌拉尔河东岸的第九战斗单位,不然袁晨皓就得让几个非主力战斗单位上去冲锋陷阵,共和国6军的进攻强度必然大大降低。明白人都知道,就算押上几个战斗单位后,攻打奥伦堡、或者攻打乌拉尔的难度不是很大,可是在此之后,共和国6军也就无以为继,只能停在乌拉尔防线上,让俄军加强战略防御。
这种战术出自他人之手还无可厚非。出自袁晨皓,就有点说不过去了。
要知道,袁晨皓的胃口肯定不比裴承毅而在裴承毅指挥过的所有进攻战役中,从来不会以攻占几座城市为目的。
正是如此,俄罗斯乌拉尔方面军的指挥官也未敢轻举妄动。
问题是,在2个主力战斗单位、以肛个增强的炮兵旅的重压下,就算叶卡捷琳娜堡进行了全面动员,包括守军在内的武装人员过为万,另外还有大约力万没有分到武器的准武装人员,也坚持不了多久。说白了,守军在仓促之间用普通方法修建起来的防御阵地根本顶不住共和国6军的火力打击,别说对付航空炸弹。就连对付劲千克级的电碰炮炮弹
, 万比,忱刁题。要知道。在被动防御战中。如果没有坚固到足以淹亿川方火力打击的阵地,就算有再多的防御部队。也只会平添伤亡,而没有别的价值。
实际情况也相差不大。
根据叶卡捷琳娜堡币政府的统计报告,在战斗的第一天,共和国6军的轰炸与炮击就导致近旧万人伤亡,还让大约匀万人无家可归。虽然在接下来的出小时之内,共和国6军没有继续重点炮击市区,甚至有意避免炮击居民区,但走到战斗的第三天,随着共和国6军的地面部队突破外围防线,开始重点打击市区内的基础设施,特别是各种地下设施。平民伤亡又开始攀升。原因无二,这座俄罗斯人口第三多的城市缺乏足够的专用民防设施,在遭到炮击与轰炸的时候,大部分市民只能躲到地铁、下水管道等地下设施内。因此在这些设施遭到重点炮击的时候。平民伤亡肯定会非常巨大。共和国6军也没有别的选择,因为在卓里雅宾斯克的战斗中,俄军就充分利用了城市的地下设施,给进攻的第十战斗单位造成了非常大的麻烦,甚至大部分伤亡都是在争夺市区内的地下设施时产生的。受此影响。在攻打叶卡捷琳娜堡的时候,为了减少作战伤亡,两个战斗单位的火力支援部队不再手软,替进攻部队免除了与敌人争夸地下设施的麻烦。
在此期间,攻占了库尔干的第八战斗单位也顺利攻上,占领了秋明。
月凹日,在很多人都认为袁晨皓应该把重点转到南乌拉尔地区的时候,这位6军上将做出了一个让人更加看不懂的决定,让第田战斗单位北上前往库尔干,与第八战斗单位共同守卫从库尔干到秋明的防线。
也就是说,到这个时候。袁晨皓用上了手里的最后一支预备队。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利2月 日之前。他只能动用第九战斗单位。
打到这个,时候。俄罗斯当局也不得不重新审视这场战役。别说西伯利亚方面军与乌拉尔方面军的指挥官。就连契力亚科夫都认为,袁晨皓很有可能是声东击西,即利用攻打俄罗斯欧洲地区的名义,让乌拉尔方面军按兵不动,获得围歼西伯利亚方面军的机会,为扫荡与占领西伯利亚地区打下基础。
果真如此的话,俄军在此之前的行动全部没有找准方向。
按照契力亚科夫的分析。在乌拉尔方面军不去救援叶卡捷琳娜堡的情况下,驻扎在鄂木斯克的西伯利亚方面军主力部队肯定会拼命向西突击,攻击由第八战斗单位与第奶战斗单位守卫的库尔干一秋明防线。虽然俄军是兵力是2个战斗单位的好几倍,加上动员起来的部队,更是”倍以上。但是俄军没有火力优势,也没有信息优势,所以很难在几天之内突破第八战斗单位与第田战斗单位的防线。如果拖到明 日,第六战斗单位与第的战斗单位赶到,不但鄂木斯克会失守,被挡在库尔干一秋明防线东面的数十万俄军将进退无路,被共和国6军围歼。
一次损失几十万军队,那还是 四多年前的事情了。
虽然从军事意义上讲,在叶卡捷琳娜堡遭到攻击之后,西伯利亚方面军的价值就大打折扣,甚至不具备战略意义,被围歼只是迟早的事情。但是在政治意义上,如果在开战后就损失几十万大军,而且是在做好了充分战争思想的情况下遭此惨败,肯定会对俄罗斯的军心士气产生毁灭性的打击。卫国战争初期的战略大溃退将再次上演,而这次俄罗斯没有斯大林格勒,恶劣的天气对进攻部队造成的影响也不会那么巨大。
俄罗斯经不起这样的失败,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