撼唐-第79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喏!”沈光回答,立刻策马进入了应天门,他手中举着横刀,喝道:“王世充已经被擒,尔等还不投降,难道要给王世充陪葬?”
尚在抵抗的郑军士兵互相看了几眼,想了想,纷纷抛下武器投降。叮叮当当的声音响起,郑军士兵伏在地上,沈光率兵朝着皇城深处冲了过去,一路上,宦官和宫女尖叫着四散逃走,沈光一边令人安抚宦官宫女,一边继续赶去。皇宫内。大火正在蔓延,但数十名宦官正在忙碌着扑灭火势,沈光立刻派人取代他们,同时又派人拆除火势附近的屋子,避免火势蔓延。
应天门外,杨侑依旧没有说话。空气中,仿佛死一般的寂静,忽然,急促的脚步声传来,罗士信抱着单雄信的尸体走到杨侑身边,朗声道:“陛下,微臣想要劝说单雄信投降。但他不肯,已经自刎而亡。”
杨侑轻轻叹息一声,杨侑虽然不喜单雄信,但也不得不佩服此人,倒也忠义。在大势已定的情况下,此人依然不投降,与历史上的单雄信,这一点分别不大。
“单雄信虽然是敌人,但总算有些薄名,既然已死,朕就既往不咎。罗士信,安葬单雄信的事情,朕就交给你了。是将他葬在洛阳,还是送回家乡,朕都许了!”杨侑说道。
“微臣多谢陛下!”罗士信说道,微微躬身施礼,将单雄信的尸体转交给身边的亲兵。
王世充听见单雄信居然自刎而死,不由脸色一暗,当初他还一度怀疑单雄信会学罗士信、程知节等人离他而去,所以他对单雄信有防备之心,但如今单雄信的自刎,证明了他的忠心。
王世充忽然有一种想哭又想笑的心情,但他却发现,根本哭不出来,也笑不出来。单雄信虽然死了,但让王世充欣慰的是,儿子应该是逃掉了,想到此,心中总算有了一丝安慰。
忽然,裴行俨踏步走了过来,从腰间取下一颗头颅,随手一扔。头颅滴溜溜滚到了王世充面前。王世充定睛一看,不由悲从心来,奋力挣扎了几步,看着拿证熟悉的脸庞,猛地抬起头,喝道:“裴行俨,你杀了朕的儿子,朕就算做了鬼,也不过放过你!”
“哈哈!”裴行俨哈哈大笑,他大踏步走到王世充身边,狠狠踹了一脚,将王世充踢倒在地,道:“王世充,老子杀的人,没有一万,也有一千。若是每个人都想要老子的命,你能算老几?”
王世充被捆的结结实实,根本动弹不得,被踢倒在地,就地滚了一圈,想要站起身来,努力了几次,却毫无办法。只得在地上滔滔大哭,次子死了,长子也死了,王世充这一脉,算是绝了。
这时,隋军士兵将王氏一门全部带来,卫王王道诚、赵王王道询、燕王王道夌等数百人人,男女老幼,都被捆绑的结结实实,在地上排成几排,妇孺们跪在地上哭着,哀声动天,连连求饶。
王世充奋力翻过身子,像一只蚯蚓一样,在地上爬动着,终于到了杨侑身边,王世充慢慢屈身,跪在杨侑跟前,道:”陛下,自古成王败寇,我王世充输了,自然认输,陛下要千刀万剐,我没有怨言。只是这些家人,都是无辜之人,还望陛下饶他们一命。“王世充说着,磕了三个响头。
杨侑冷哼了一声,道:“王世充,你有什么资格,和朕讨价还价?”
王世充脸色一窒,憋得如同猪肝一般红,但他仍然不愿放弃,瞧了一眼杨侗,又冲着杨侗磕头,道:“越王,我王世充虽然有错,但当初在洛阳,李密围攻甚急,是我,力保洛阳不失,不然,恐怕越王已经身首异处了。”
杨侗不由点点头,王世充虽然无耻,但总算保住了洛阳。洛阳若是被攻破,李密就算一时不杀自己,但终究是早晚的事。杨侗沉吟着,看了杨侑一眼。
杨侑手握缰绳,同样看了越王杨侗一眼,两人目光交汇,已经明白了各自的想法。
杨侑朗声道:“王世充,你说的这些,并不是完全没有道理。朕可以念你保卫洛阳之功,但你篡夺大隋江山,而且反复无常,罪不可赦。朕念你终究是一代枭雄,令人给你一刀痛快。”
“多谢陛下!”王世充又磕头,全然没有了枭雄气息。
“王氏一门,妇女充为军妓,除了五岁以下小孩,一律处斩!”杨侑又道。
王世充一愣,杨侑这句话,等于给了他的希望,他又连连磕头,道:“多谢陛下。”
“你不用谢朕,朕只是不想杀手无缚鸡之力的妇孺与小孩罢了。这些小孩,朕都会送到交趾,是死是活,全靠他们的造化了。”杨侑又道,说完拨马进入应天门,朝着大火处奔去。
在沈光的努力下,大火已经得到了控制,房间只被烧了十余间,损失不算大,杨侑还可以接受。
杨侗也赶了进来,看着逐渐熄灭的大火,松了一口气,洛阳皇城,是先帝的心血,若是毁了,后辈如何去见先帝?
杨侑看着洛阳皇城,道:“日后,这就是朕的皇城,大隋,将会定都在洛阳!”
四周士兵闻言,无不纷纷齐声大喝,道:“大隋万岁,陛下万岁!”
声音越来越大,几乎要冲破苍穹,杨侑看着兴奋的大隋将士,不由颔首,道:“大隋万岁!”
“大隋万岁!”
“大隋万岁!”
是年冬,隋军攻破洛阳,伪郑王世充被擒,五日后,王氏一门,除却妇孺,尽皆被斩杀。隋帝杨侑不久后布告天下,宣布以洛阳为京都。同时,又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安抚中原百姓。
中原历经多年战乱,百姓早就思定,如今隋帝杨侑开仓放粮,又宣布免税三年,百姓毫不犹豫,立刻选择拥戴大隋。
消息传到巴蜀,萧后、韦后、独孤雁、嫣然等人,一颗心终于放下,若非此时大雪封山,早就赶往洛阳了。而杨侑待在洛阳,带领群臣处理洛阳事情,忙得不可开交。
长安城。李建成手掌微微颤抖,军报显示,王世充已经伏诛。至于出卖他的段瑜,同样被斩首示众。杨侑迁都洛阳,足以震惊大唐上下。
如今,大唐再也没有了盟友,是孤军奋战,在强大的隋军面前,大唐能撑多久?半年?一年?并州方面,秦王依旧没有击退苏定方,而叛徒李靖,已经屯兵天井关,侯君集则在绛郡骚扰。
关中方面,陇西、汉中,甚至中原,都能威胁,大唐,居然陷入了四面楚歌的境地!该怎么办?李建成的心中没有底,因为他不知道,大唐还能看多少天的太阳!或许,闭一闭眼睛,明天就再也醒不过来了。
李建成皱着眉头,站起身来,在屋子里慢慢踱步,根据各种情报显示,杨侑会在开春之后,发动对大唐的战争。而大唐兵马已经不足十万,要守住并州与关中偌大的地盘,根本是捉襟见肘。而逆隋军队至少上百万,士兵随便吐口唾沫,恐怕就能将长安给淹没了。
“下一步,该怎么办,究竟该怎么办?”李建成脑海不断重复,可是一时之间,也没有更好的办法。可是他更清楚,此事绝不能让父皇知道,不然,恐怕他的身体承受不住。李建成想了又想,难道说,要收缩兵力,在长安与逆隋殊死一搏吗?……30579129。
第八十八章 李世民的抉择
大雪中的并州,格外冰冷。。… 一出门,劲风刮在脸上,有如刀割。这样的天气,躲在屋子里,燃着木炭烤火,喝点小酒,那是最好不过了。
李世民与房玄龄正在屋子里喝着酒,一边说着事情。苏定方固守雁门关,虽然依旧威胁着太原,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苏定方兵力不足。李世民需要一点时间,等到开春,他就可以挥兵北上,赶走苏定方。
一旦赶走了苏定方,李世民便可以邀功,部下该升官的升官,该发财的发财,从而更进一步掌控军心。
无论是李世民还是房玄龄,虽然知道逆隋已经成长,但仍然有机会。王世充的洛阳,便是最大的契机。如今是冬季,洛阳虽然不比太原寒冷,但也能冻死牛羊,在这样的天气,杨侑就算智计百出,隋军就算再厉害,也是无法攻下洛阳的。
李世民和房玄龄都显得比较乐观,两人一边喝着热茶,一边说着天下大势,不知不觉,两个多时辰已经过去。房玄龄站起来,拍拍衣裳,正要迈步走出,忽然,急促的脚步声响起,刘弘基出现在房玄龄眼前。
刘弘基有些紧张,额头上挂着汗珠,见到房玄龄,同样吓了一跳。用手摸了摸胸口,刘弘基这才平静下来,他打开门,身后是一名显得十分狼狈的骑士。
刘弘基领着他快步走到李世民身边,拱拱手,道:“秦王,太子密报!”
“太子密报?”李世民忍不住重复了一遍。800
那名骑士拱拱手,道:“秦王,隋军在上个月已经攻破洛阳,从种种迹象表明,隋军开春之后就会攻打关中,太子令卑职前来,是想要秦王还军,守卫长安!”
骑士的一席话。有如晴天霹雳,震得李世民、房玄龄两人久久喘息不过来,房玄龄半响后,喃喃自语,道:“这怎么可能!”
李世民也猛地站起身来,情绪有些失控地抓紧了骑士的衣领,道:“这怎么可能?这怎么可能?是不是搞错了?!”
骑士被李世民一把抓住。有些喘息不过来,鼻翼拼命抽动。嘴巴也张大了。李世民喊出了这几声之后,却松开了手,后退几步,一屁股坐在了地上,眼神迷离。
房玄龄最先反应过来,他示意刘弘基,道:“骑士一路辛苦,还是先去安歇,吃点东西。休息一会吧!”
刘弘基会意,带着骑士退下。骑士临走前,将太子李建成的亲笔书信取了出来,放置在案几上。
李世民握紧了拳头,在地上喃喃自语,房玄龄默不吭声,伸手将李建成的书信拆开。慢慢的看着。即使看的很慢,可是房玄龄的脑海却忍不住出现杨侑那张得意的脸庞。一想起杨侑,房玄龄心中恨之入骨。
李世民对杨侑的恨意更深,他脑海中,同样浮现的是杨侑的一张脸,那是如此的令人憎恶。李世民过了好半响。情绪这才控制了下来,慢慢抬起头,看了房玄龄一眼,默默伸出手。
房玄龄忙将书信递了过去。李世民抿着嘴,将书信捏在手中,很是用力。仿佛那封书信就是杨侑一般。非常吃力地看完了书信,李世民慢慢垂下手。目光无神。
房玄龄忙道:“秦王!”
李世民摇摇头,仿佛要将杨侑的身影,将不利的消息统统甩出脑海一般。半响后,李世民深深呼吸了一口气,道:“玄龄,太子的意思,你认为如何?”
房玄龄看完书信之后,一直在思考。但却没有想出更好的办法,闻言,他不由在屋子里踱步。虽然秦王与太子不和,这一次带兵,也是为了掌握兵权考虑,但唇亡齿寒,若是长安不守,秦王也独力难支。更何况苏定方已经夺下了雁门关,北方的屏障已经失守,太原盆地很难守卫。
“秦王,卑职的意见,是南下河东,以河东为基地,若是分担太子压力,力保关中不失。”房玄龄半响后,缓缓说道。
李世民心情逐渐平息,整个人也恢复了理智,他想了想,道:“这倒是一个办法。不过苏定方驻守在雁门关,随时可能南下。太原毕竟是重镇,更是我大唐的龙兴之地,绝不容有失,必须要留可靠之人镇守,方能全力南下。”
房玄龄思考片刻,道:“刘弘基、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