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南北朝刘-拓跋 >

第3部分

南北朝刘-拓跋-第3部分

小说: 南北朝刘-拓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显率匈奴骑兵闯到七介山,声言要把拓跋珪带到军中历练,却怎么也找不到人影。贺氏骗他说拓跋珪刚刚出去,吩咐侍女们端上热奶和大块的羊肉,还烫了一壶马奶酒热情招待。

  论起辈分,贺氏是刘显的舅妈,刘显自然不能太过分。再者,刘显想等拓跋珪回来带走,便留了下来。贺氏亲自陪坐给刘显斟酒。刘显是个残酷无情的人,却不是好色之徒。父亲刘库仁死后,后母拓跋氏中年美貌,刘显并不动心。他一心视拓跋部为最大敌人,不肯和他们走得太近,于是把拓跋氏让给兄弟刘亢泥。

  贺氏生来美貌,此时风韵犹存,酒量也不错。男人和美丽的女子一起喝酒总是吃亏,何况和贺氏如此精明漂亮的女人呢?刘显心中有事,莺呢燕语之中耳红眼热已然大醉。

  一阵马的嘶鸣、人群的喧哗声把刘显从梦中惊醒,抬头一看,黎明的晨曦透过毡帐的窗口射进来,毡帐外嘈杂不休。

  刘显双目蒙眬地问道:“怎么回事?”

  帐外的亲兵回道:“大人,马厩里的马惊了,贺夫人正在外面哭呢。”

  刘显这才想起昨夜在贺氏处饮酒,醉了被扶到一处帐篷里睡下。不待他多想,外面吵闹得厉害,刘显披上衣服走到帐外。

  毡帐外围满人,贺氏正在那里哭哭啼啼。见刘显出来,贺氏哭得更凶,眼泪断线珠子一般滚落下来,冲刘显诉道:“适才我的儿子还在此处,怎么一会儿的工夫就不见了,你们谁把他杀了,我苦命的儿子呀!”贺氏悲悲切切啼哭不休,把个刘显弄得糊里糊涂,心道:“这么说,拓跋珪夜里回来了,不见了?不行,快追!”

  刘显想要去追,又见围观的人多是拓跋部众。游牧民族住穹庐,就是帐篷,现在的蒙古包,四下都是开放的,不像汉人们圈墙住。

  四处赶来的牧民们黑压压地聚了一片。刘显不想失去拓跋鲜卑人支持,如此情况,不好再四下搜寻拓跋珪。思前想后无计可施,刘显只好辩白非他所为,假惺惺劝解贺氏:“舅母,你别伤心,拓跋兄弟是不是有什么事自己出去了,再派人找找。若说我的手下想害拓跋兄弟那不可能,我与拓跋珪是兄弟,若谁有这个胆子,看我不剥了他的皮。”

  此事原本是贺氏故意让人惊马演的一出戏,目的就是不让刘显再去追自己的儿子,见刘显出面说话也就借台阶下,止住悲声道:“既如此,我再派人找找,珪儿没福,只可惜辜负你的一片心意。”

  贺氏这个女人不寻常,聪明,有识见,不愧为部落首领的女儿,不愧为代国两位王子的王后。她非但把你拖住,分不开身,还要让你不能追,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刘显中了贺氏的计策,拓跋珪等人安全逃到贺兰部的聚居地大宁。与拓跋珪一道逃亡的有一批忠于拓跋珪母子的原代国势力,这批人后来成为北魏开国功臣,史称“元从二十一人”。

  贺兰部也是匈奴人,他们容得下拓跋珪吗?
贺兰匈奴(1) 
 贺兰部是匈奴的一个部落,不是纯粹意义上的匈奴人,是由匈奴人与高车诸部(关于高车族将在后面详谈)杂居共处繁衍生息而来。贺兰部非常强大,许多高车部落与它结盟。

  代国时,贺兰部与孤独部同为拓跋部的附属部落。拓跋部非常注重与贺兰部的关系,时有政治联姻。拓跋部首领拓跋郁律曾嫁女贺兰部首领贺纥。贺兰部传到贺野干时,他娶什翼犍的女儿辽西公主为妻并生下贺讷和贺氏,随后亲上加亲,贺氏又嫁给什翼犍的儿子拓跋寔。论起来,舅舅娶了外甥女,可见拓跋部的伦理关系和草原其他民族一样非常混乱。总之,拓跋部依靠通婚融合加强血缘关系,逐渐发展壮大。

  代亡后,贺讷接管贺兰部落。贺兰部虽然名义上归刘库仁统辖,实际是我行我素,俨然一个独立王国。天王苻坚拿出对付草原民族的传统办法,封贺讷为将军。游牧民族没有定居点,逐水草而居,贺兰部早已远离贺兰山,来到阴山以北、西拉木伦河以西的草原上,聚居在大宁,即今天的内蒙赤峰一带。

  随着宗主国前秦战败,刘库仁被杀,贺讷感到称霸草原的机会降临,于是起兵攻打独孤部。两大匈奴部落之间的战争,以贺兰部失败而告终。正在他懊丧不已的时候,拓跋珪到来了。贺讷非常高兴,隆重欢迎,并当面恭维拓跋珪说:“复国之后,当念老臣!”贺讷说这句话并非真心实意,不过是试探一下。从贺兰部意欲占领代北(今山西北部及河北西北部一带)可以看出,贺讷有称霸草原雄心。

  不管贺讷出于什么目的,我们这位心气高傲的十六岁少年拓跋珪却笑道:“果真像舅舅说的那样,外甥怎么敢忘记呢?”贺讷再没什么表示。拓跋珪的盛气凌人和招摇引起贺兰部众的不满,为什么非你拓跋部才可以做草原主人呢?我们大匈奴才是草原和大漠真正的主人。

  以贺讷弟弟贺染干为首的一部分贺兰贵族开始谋划除掉拓跋珪,贺讷和贺染干不是一母所生,恐怕贺讷未必同意。因为贺讷是什翼犍之女辽西公主所生,拓跋珪的亲舅舅。要杀拓跋珪,不能让辽西公主和贺讷知道,最好是暗杀。

  为什么草原上强大的部族均欲置拓跋珪于死地呢?拓跋部自首领拓跋力微建立代国开始,历经八王之乱、五胡之乱,一直雄霸匈奴故地,经营草原近一个半世纪,通过互相联姻成为塞北草原最大的一支力量。虽说代国被前秦国灭亡,但根基雄厚,势力仍在,精神不散。其他部族想夺取草原霸权,绝对绕不开拓跋部这堵墙。拓跋珪是拓跋部的魂,是旗帜。

  拓跋珪寄居人下,本该做事低调,但他性格张扬,做事动作大。他与独孤部闹翻后,干脆大张旗鼓,召集故旧。草原上的拓跋人和原代国的部族纷纷投奔拓跋珪,其中包括刘显的很多附属部众。刘显很是气愤,大呼上当,派人抓捕贺氏,精明的贺氏逃奔到刘亢泥家,在供奉神像的车子中躲藏了三天。刘亢泥全家人为她求情,贺氏这才免于一死。贺氏保住儿子完成任务,没必要继续待在独孤部,鼓动原代国中部大人庾和辰带领部族和她一起逃到贺兰部。

  拓跋珪的势力越来越大,贺染干迫不及待地要除掉他,指使匈奴勇士侯引七突实施暗杀。牧民尉古真告密,拓跋珪作好准备,营地戒备森严。侯引七突不敢贸然动手。贺染干怀疑尉古真泄露计谋,把尉古真抓起来审讯,用两个车轮夹他的头部,用刀刺伤他一只眼睛,尉古真拒不承认,贺染干无奈,只好释放他。

  暗的不行,贺染干亲自上阵,率骑兵包围拓跋珪的营地。双方剑拔弩张,烈马长嘶,火拼一触即发。拓跋珪客居贺兰部,真正动起手来,是生是死,不言而喻。危难之间,贺氏挺身而出,谴责贺染干:“你们要杀死我的儿子,到底想置我于何地呢?”贺染干虽心有不甘,却只得收兵退走。他并不惧怕贺氏,实在是害怕贺讷和辽西公主,不得不离开。

  贺染干行动失利使拓跋贵族看到希望。拓跋珪的从曾祖纥罗与其弟拓跋建及诸部大人共同请求贺讷推举拓跋珪为王复立代国。贺兰部和拓跋部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加上辽西公主支持,贺讷不得不支持拓跋珪复国。此外,贺讷知道贺染干对贺兰部首领位置也抱有野心,一旦自己失去拓跋各部支持,就会让贺染干得利。贺讷思来想去,想起三国的曹操,自己何不“挟天子以令贺兰匈奴(2)  在青苍蔚蓝的天空下,无边无际的大草原上,拓跋部向我们展现了草原民族独特的祭天礼俗。女巫们扭摆身子摇动铜鼓,拓跋珪与拓跋部其他七族的首领以黑毡蒙身,在篝火青烟缠绕熏缭中向西拜天,改元登国,正式登上代王宝座。

  拓跋部在呼伦贝尔草原游牧时,曾经七分部落,由纥骨氏、普氏、拔拔氏、达奚氏、伊娄氏、丘敦氏、俟亥氏七个兄弟分别统辖,七个部落连同拓跋部形成“鲜卑八国”。部落可汗由拓跋部直系担任,从而确立君位世袭的兄终弟及的制度。但是,每位首领继位,必须与其他七个部落的可汗对天盟誓,以示团结一致,相依相存。这种传统直到东西魏时仍然存在,但后来已经沦为形式。

  代王拓跋珪依靠汉人谋士建立起国家机构,对有功之人进行奖励,大封部落首领及亲贵,以长孙嵩为南部大人,叔孙普洛为北部大人,汉人张衮为左长史,许谦为右司马,奚牧为治民长,王建、和跋、叔孙建、庾岳等为外朝大人,统领亲兵,诸将皆掌宿卫军,并参军国谋议。长孙道生、贺毗侍从左右,传递命令。很快,代国的中央机构和权力中枢基本形成,一个复兴的奴隶制国家在漠南草原重新崛起。

  代国复兴,王权并不巩固。新代国政权承袭老代国部落大人共管国事的旧制,然而,拓跋王族对附属部落的控制远非什翼犍时期可比。以贺兰部为首的部落难以归心使得新代国仅仅是个空壳,代北的匈奴独孤部和黄河西边拓跋部的世仇匈奴铁弗部也虎视眈眈。

  舅舅贺讷以居高临下的姿态注视着年轻的代王,这也算一个国王吗?有谁见过寄居在别人牧场里的国王?

  一百年前,鲜卑人打败匈奴帝国,迫使匈奴人西迁南移。一百年后,这场两大民族的争斗又将开始。年轻的代王拓跋珪面对的将是势力强大的匈奴三大部落。
诸侯”,借助拓跋珪的力量统一大漠草原。

  个人的利益大于种群的利益,这不是匈奴人的悲哀,而是人类的悲哀。

  贺讷推举拓跋珪为代王,贺染干坚决不同意,我们贺兰部怎么能立拓跋珪一个外人做首领呢?贺讷笑着对弟弟说:“拓跋珪是正统王子,你我以前都是代国的臣子,现在反对人家复国,说不过去吧!”

  有了贺兰部首领的拥戴,一切水到渠成。公元386年,东晋孝武帝太元十一年春正月,拓跋珪在拓跋诸部和贺兰部支持下,在牛川召开部落联盟大会,复兴代国。

  壮阔雄伟的阴山南北自古以来就是千里牧场,内蒙古有首民歌唱出了芳草萋萋、鸟语花香、牛羊遍野、风光无限的阴山草原:“美丽的草原我的家,风吹绿草遍地花,彩蝶纷飞白鸟儿唱,一湾碧水映晚霞,骏马好似彩云朵,牛羊好似珍珠洒,牧羊姑娘放声唱,愉快的歌声满天涯。”
贺兰匈奴(2)
在青苍蔚蓝的天空下,无边无际的大草原上,拓跋部向我们展现了草原民族独特的祭天礼俗。女巫们扭摆身子摇动铜鼓,拓跋珪与拓跋部其他七族的首领以黑毡蒙身,在篝火青烟缠绕熏缭中向西拜天,改元登国,正式登上代王宝座。

  拓跋部在呼伦贝尔草原游牧时,曾经七分部落,由纥骨氏、普氏、拔拔氏、达奚氏、伊娄氏、丘敦氏、俟亥氏七个兄弟分别统辖,七个部落连同拓跋部形成“鲜卑八国”。部落可汗由拓跋部直系担任,从而确立君位世袭的兄终弟及的制度。但是,每位首领继位,必须与其他七个部落的可汗对天盟誓,以示团结一致,相依相存。这种传统直到东西魏时仍然存在,但后来已经沦为形式。

  代王拓跋珪依靠汉人谋士建立起国家机构,对有功之人进行奖励,大封部落首领及亲贵,以长孙嵩为南部大人,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