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三国变成蟒-第6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民夫们甚是满意。”崔兰说的是民夫们对今晚的伙食态度:“个个交口称赞不已,许多人还想面见大人,跪谢大人之恩德呢。”
“他们吃得也好就行,跪谢就不用了,对了夫子,孟获三人如何?”
卞吉啧啧道:“那孟获真乃壮士,吃下了约二十斤牛肉,当真令人嘡舌。”看卞吉的表情,不光不反感,反而还觉得很好。
林北无语,二十斤牛肉?这孟获什么肚子?
喝了口牛肉汤,林北看着锅里剩下的牛肉,指着里面那好像是蔬菜的东西,被切成了条,问:“崔兰,这是何物?”
“哦,大人,这是芜菁,今年本种了不少,可惜都旱死了,才刚挖不久,一直都是大人给我们吃食,崔兰便让冯娘子做了出来,这芜菁切成条后放入汤里,味美得紧。”
林北挑了一口吃掉,才哦了,原来这是大头菜啊。
第一百一十六章 东山乡的‘鱼妖’
这大头菜已经在汤里炖了许久,但是却仍然觉得很脆,牛肉汤味道又浓郁,所以吃起来特别的香,林北虽然吃惯现代的美食,但是此刻,却也觉得其实古代人的厨艺也是不错的,原汁原味就是好的。
“像这种芜菁,你们种了多少?”林北问。
“往年不算少。”崔兰答道:“不过这几年天上不曾下过多少雨,芜菁又很吃水,所以今年便种得少了,往年的时候,许多靠着芜菁救命呢。”
大头菜在现代只是菜,但是在古代既是菜还是主食,有时候还会当成饮料,渴了咬上一口算是喝了口水。
“除了芜菁,地里现在还有别的菜蔬吗?”
“大人,还有芥菜,已经要入冬了,也就芥菜了,也快要摘了,等到明年开春,如果老天爷能好心一些,降些雨水,我们得播种稻禾,青麦,大豆,高梁,胡瓜,到时候大人可以去看一看。”崔兰对农事如数家珍。
别的林北都知道,芥菜就是小白菜,至于胡瓜是啥?现代的胡瓜跟古代的肯定有些不一样,现代的胡瓜是黄瓜。
卞吉解释道:“大人,这胡瓜是前汉时期,张骞大人出使西塞时候带回来的外来品种,色翠有刺,食之脆甜可口,现如今有好些个品种了,每年都会运送好多去洛阳,据说连当今天子都极喜此物。”
林北一听,那还是黄瓜啊,黄瓜确实是原产于喜玛拉雅山一带,张骞出使西塞的时候顺便带回来的。
说起来,张骞出使西域真是一项大功德,不光开辟了丝绸之路,还让当时封闭的西汉王朝和亚洲各国展开了交流,也正是因为如此,华夏在以后的一千多年都被这些国家认为是亚洲的中心,威尊四海,蛮夷臣服,当然,多灾多难的时候也很多。
想想前人的丰功伟绩,林北心里涌起了豪气,他现在或许也在做着同样的事情,或许数百年后,林北同样能在史书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一边想一边吃,林北的食量很大,大锅的牛肉很快便下了肚,林北也吃饱了,崔兰见林北吃完,赶紧收拾东西,把锅盆洗涮干净,林北和卞吉则什么也不用干,都在那里看着月亮。
“明天又是个好天气啊。”卞吉叹了口气:“这怎么还不下雨?”
林北想起一事儿:“对了,西山乡附近不是有条河吗?”
“对呀,大人,那是春水河。”崔兰在一边道,“不过已经没有什么水了,我们连浆洗衣服都腾不出水来。”
“那东山乡呢?他们还挡着水吗?”
一听东山乡,崔兰就生气了:“当然挡着呢,只不过他们那边也没有水了,请了好些个风水先生,也打了几口井,却一口井也都没有出过。”随后又笑道:“倒是把大人给惊着了。”
林北只能呵呵,这么一说,还真得感谢一下东山乡的举动,否则说不定林北得在地下憋死。
“哦大人。”崔兰又道:“前些天我听到一件东山乡的怪事。”
“什么怪事?”
“还是跟春水河有关,东山乡人说春水河里有水怪,咬死了一个浆洗的妇人,连身体都没了,被拖下了水,肯定是吃掉了,因为此事,东山乡的亭长还请了好些个神婆神汉,那些神婆神汉说是龙王震怒,要东山乡准备童子呢,后来那许大头带着几个游侠下了水,说要会一会那个妖怪,不过却没找到那个妖怪,大人,你识得那个妖怪吗?”
“啊?”林北无语。
崔兰还以为林北识得呢,赶紧道:“大人如果认识,就叫那个妖怪别吃人吧,东山乡人也怪可怜的。”
林北苦笑,他认识个毛线啊。
卞吉也看着林北:“大人还真识得?”
林北再次无语,赶紧摇头:“我不识得别的妖怪,而且那春水河里的也不是妖怪。”
“大人何出此言?”
如果是以前,卞吉肯定是不信这妖怪之说的,但是眼前就有一个‘妖怪’了,这就跟人见了一次鬼之后,以后就会肯定世界上是真的有鬼,其实这个消息卞吉也是听说了,但是卞吉一直没问林北,他心里想着会不会是林北比较震怒东山乡人,所以让别的妖怪去吃东山乡的人,不过此时说开了,卞吉也就开始确认了,如果真是林北找妖怪做的,卞吉估计也只能庆幸,想和妖怪斗?卞吉在见识到林北的厉害后,真没有那个心思了。
林北先没回答卞吉之言,而是问道:“你先给我说说东山乡春水河那一段河的情况。”
这个崔兰更清楚。
在崔兰的述说下,林北清楚了春水河的地势。
春水河从东山乡流过,河也不算大,水最丰沛的时候河面不过二十来米宽,不过现在连年大旱,所以河水越来越少,现如今已经多变为沼洼地带了,东山乡人在附近修了一个水坝,用木石垒起来的,只余下几个小出水口。
今年旱情愈加严重,现在春水河的河床都已经快干裂了,不过因为以前蓄水,所以水坝那里还有一个约摸有几十米宽的水潭,东山乡人的用水主要就是在那一块儿,洗水服,喂畜生也都是在那里,而且还把这个水潭的泥巴给刨了好些出来,这是为了增加深度,而那个水怪就躲在这个水潭里。
因为崔兰也说不清楚水怪长什么样子,毕竟水怪的作案次数太少,所以林北只能猜测是某条大鱼,而且应该是攻击性比较凶猛的,比如像黑鱼这种鱼,可能是饿了,可能是被惊扰了,所以才会咬人,甚至有可能是水蛇,要说是妖怪,林北自然是一万个不信的。
林北当下就把猜测说了一下,然后道:“春水河河水经久长远,有些鱼就会长得特别的大,如今河水干涸,食物稀少,所以才会攻击人。”
“就算是大鱼,那也是妖怪,鱼妖。”崔兰很认真的道。
林北于是无语,大鱼算是鱼妖?按照这种逻辑,海里的鱼妖简直多如牛毛了。
“大人,要不然你去东山乡把那鱼妖收服了吧?”卞吉看样子也坚持那是一条鱼妖。
“有时间我去看看吧。”林北真是无奈,同时,林北决定有时间得带着崔兰和卞吉去一趟海里,让他们瞅瞅海里的‘鱼妖’,几十米长的蓝鲸估计得把他们吓死。
ps:出去吃饭了现在才回来,让大家久等了。
第一百一十七章 泛舟而下
通过这件事,林北认识到古代人还真迷信,怪不得接受起他来接受得这么快,也怪不得鬼神之说在古代那么有市场。
海里有海神,河里有河神,山里有山神,古人一遇到自己捉摸不透或是不可抵抗的事情都会联系到鬼神,连年大旱就会说是上天震怒,如果一个女人刚嫁出去没几天丈夫死掉就会说克夫,有的朝代闹蝗虫也得说是蝗神震怒,天狗食月这种天文景象会被认为是大凶之兆,地震会被认为是龙翻身。
林北越想越觉得很有趣,如果他要有心,以他现在的蟒身,装个神弄个鬼啥的当真是如鱼得水,拥有无人可及的优势,弄个什么长虫教,神龙岛啥的估计信徒也不会很少,可惜林北当真没有这种闲心思,他志不在此。
第二天,林北已经把此事给忘记了。
等到崔兰和卞吉洗漱完毕,林北刚想一起去学堂,又想起今天已经没有什么事情了,大象抓完了,学堂的民夫也招完了,沼气池也修建停当,连养殖场都选好址了,林北去不去都没有关系。
当下,林北决定悠闲一天,吩咐了卞吉和崔兰需要注意的事情后,就把两人送走,林北留了下来。
两人一走,龙潭顿时空荡荡的,就只有林北和赤蛟了,林北本想悠闲,此时却觉得浑身不得劲,便爬上了木屋,顺便瞅瞅幼蛇。
昨天晚上,幼蛇又跑了几条,现在只剩下三条幼蛇了,然后就是死蛇卵,林北便卷起一根树枝,把这些蛇卵都扫在一块,用树叶包住扔了出去,至于剩下的三条幼蛇,林北都不管了,反正都要跑的。
弄完这些,林北想着干脆打扫一下龙潭吧,可惜一看,龙潭很干净,因为崔兰很勤快啊,杂草只要一长出来就拔掉,而且龙潭人来人往不少,杂草现在也几乎不长了,让林北想锄草都没目标。
干瞪了会儿眼,林北突然想起水潭里还有小龟呢,本来没抱什么希望,因为小龟就算长得快,这才几天也很够呛,哪知道却真给了他惊喜。
林北看到了一只小龟,这只小龟在水潭的石壁边轻轻的划着水,原本出生只有一元钢蹦儿般大,现在居然都快赶上袁大头了,这种速度已经长得很快了。
不过长到这种程度后,小龟已经不太适合只吃浮游生物了,需要吃些硬食,所谓的硬食就是小虫子,小鱼小虾什么的,但是水潭里明显没有,林北天天在里面泡澡,能有小鱼小虾才奇怪了呢,都被吓跑了嘛。
好在林北还有蝗虫呢,这些蝗虫本来是准备当成饲料来喂养幼蛇的,可惜幼蛇没有那种福气,所以林北便把这些蝗虫存了起来,已经晒干了。
弄了几只蝗虫,轻轻拍几下,晒干的蝗虫直接变成了蝗虫碎末,林北把这些碎末洒在水潭里,水一流动,便把这些粉末带到了各处。
小动物对于食物有一种天生的本能,所以没过几分钟,林北已经看到小龟们探头探脑的从石洞里出来了,它们很谨慎的先观察周围有没有危险,然后才会决定去不去吃食物。
赤蛟在芋头地里,林北趴伏不动,小龟们根本发现不了他,看到没有危险,小龟们爬了出来,开始吞食起这些碎末。
小龟的食量并不大,它们现在主要的任务就是吃了睡,然而努力增加重量,就跟以前的丢丢和奇奇似的,等到吃得差不多,便游回了洞中,继续睡觉。
“小龟一只都没有少,这种圈养的方法还是很有效的。”林北很有成就感。
不过等小龟大一些后就不行了,水里的栅栏肯定阻止不了它们,因为它们可以在陆地上生活了,到那个时候林北就得注意了,尤其是晚上,别让小龟们跑掉了,下游可都是一些凶残的家伙,小龟落入它们嘴里的话,生还机率不大。
林北就这么子磨磨噌噌,时间就到了中午,卞吉回来了,崔兰倒没有跟着。
“下午不去了。”卞吉气喘吁吁的道:“年纪大了啊,经不起来回奔波了。”
林北无语,想起了孙宁:“那个孙宁如何?”
卞吉摇头:“没看到他,估计还在路上跑着呢。”
跑几十里地对谁都是一个艰巨的任务,孙宁估计都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