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主宰江山-第42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见到王淮之紧要关头能够放下恩怨,将自己的部队放到第一线,而不是将盛章的老部队拿出去做炮灰,陆从贵、郑士铎、吴有良纷纷心中松了口气,“王大人,别的不多说了,我们几人也迅速组织壮丁,保证兵源,大人尽管守城就是。”
不管在这之前,几人之间有多少的龌龊,但是真正到了南昌城危急的时刻,几人都自觉的放下了心中的隔阂,不管是王淮之还是陆从贵三人,都明白,守不住南昌城,那么天下之大,将不会有他们的容身之地。
“是非成败,就在此一举。”
几人目光之间彼此示意,然后分头行动。王淮之领兵亲自守城,陆从贵、郑士铎、吴有良三人则组织兵丁和物资,为守城军队提供支援,祁兴则带着左大营的将士作为第二梯队,随时准备投入战斗。
就在南昌城内的叛军将士们分头行动的时候,城外,萧成亲自督战,东南军一营到六营共计六万兵马,兵分六路,形成三个方阵,三个纵队,依次向东城方向铺天盖地的就压了过来。
投石机、弩车、弓箭手远距离压制,将城头之上的叛军压制得死死的。此时的东南军,接受了当初大宋临安城器械库的精良兵器,物资丰富,纵算是不动用火炮这等划破时代的武器,仅靠手中的冷兵器,依然能够稳稳的压制住叛军。
在远距离攻击武器的压制之下,各路将士,扛着云梯,推着攻城车,就像是一条条巨龙一样,带着一道道尘屑激扬,士气激昂的开始攀登城墙,进攻城门。
尽管萧成制定的作战明令是佯攻南昌城,使敌骄纵,然后诱敌出城,在城外莱山一线的伏击点歼灭叛军,不过一营到六营的将军们还有战士们却都想着如果能够一鼓作气,攻下城池,将功劳占下,自然最好。
眼看着战争像是一面倒一样的倾向东南军,就连萧成也为王淮之以及江南叛军担心是不是要被一举击溃之时,王淮之也开始沉着脸色指挥叛军展开反击。
趁着城下军队弩箭、攻石车暂停攻击的时候,城头的叛军抓住机会,将准备好的滚石、热油等等东西,纷纷倾倒下城墙。叛军的弓箭手,也在这个时候,通过城墙骨朵向城下的东南军展开射击。
毕竟是占着城墙的优势,在反击开始后,东南军就开始大面积出现伤亡。
“号令,攻城军队,将距离拉开,不要拥挤在一起。”看着自己的兵马出现伤亡,萧成带着几分痛惜,开始下令各队攻城兵马分开,然后降低伤亡率。
东南军不是城内叛军一样的乌合之众,训练有素的他们,在旗令兵的号令之下,立即一丝不苟的执行萧成下达的军令。
如此,在攻击了一个时辰之后,眼见着伤亡不断增多,萧成果断下令退兵。
东南军一退,王淮之还有南昌城内参加防御的各营将士心中大大的松了口气。通过这一次交手,叛军人人都领会到了城下东南军的厉害,就连王淮之本人也都明白,要不是萧成下令退兵,那么南昌城今日到底能不能守住,还真的是一个问题呢。
可就在人人窃喜之时,陆从贵慌忙跑到城头,一来,就给王淮之带来了一个十分不好的消息,“王大人,城内,城内的兵营遭到了敌军密探的破坏,就连粮库‘‘‘‘‘”
听到兵营、粮库受到敌军密探攻击,王淮之心中大惊,他连忙问道:“粮库如何?”
“粮库倒是没有什么问题,可要不是咱们的人严防死守,指不定今日就会被敌人一把火给烧了。”陆从贵唉声叹气的,看来城内敌军探子的行动却是让他伤透了脑筋了。
“粮库没事就好,没事就好。”王淮之一边大喘着气,一边后怕的想到,粮食要是被烧了,那么这场战争,指不定谁将谁困死呢。
“不行,一定要将城中探子们全部揪出来,不然,你我日夜难安啊!”想起柳成荫夜中惨死的景象,王淮之立即意识到,城内的敌军密探的破坏力,一点不亚于城外攻城的敌军。
可是就在王淮之、陆从贵等人想着要将城里面的锦衣卫全部揪出来的时候,却不想,自从这一日的攻城之后,东南军、锦衣卫的动作就完全没有停下来过。
三天的时间,仅仅是三天的时间之内,东南军组织起了六次进攻,几乎是日夜丝毫不间断;想比城外军队的‘骚扰式’攻击,城内的锦衣卫更像是阴魂不散一样,每每趁着两军对垒之时,就疯狂的袭击城内的各处紧要;三天的时间之内,死在锦衣卫手下的叛军将校不下十三人,被锦衣卫烧毁的兵营、粮草点也多达七处。
面对这样巨大的损失,王淮之心中恼恨锦衣卫的同时,却也开始思索敌人这样疯狂攻击的‘原因’。
“难不成敌人是后勤不稳,或者是长安城内出现了什么变故?”困守城中的王淮之得不到任何的情报,只能凭着脑海去思索,可是越想,他越加觉得敌人如此‘疯狂’举动背后一定隐藏着大的秘密。
“到底是什么呢?”一个人想不出一个所以然,王淮之随即就将麾下的祁兴等将领以及陆从贵、郑士铎、吴有良等老谋深算之人纷纷叫来。
听完王淮之心中的个疑惑,其实陆从贵等人内心之中也都开始觉得东南军的的行为有些‘异常’。
不过谁也不能说不出一个所以然,倒是在王淮之的心思的引导之下,众人都开始往东南军可能是出现了什么变故,想要急于攻下城池这方面考虑。
“大人,一定是顾同的小朝廷出现了什么变故,我说敌人怎么不要命一样每天都攻城呢,看来他们也是秋后的蚂蚱,蹦跶不了几天了,大人,明日索性出城迎战吧!”祁兴等军中将领,也不想天天被城外敌军骚扰下去了,一个个都建议应当改变策略,主动出击。
祁兴等人的表态,让王淮之心中一动。在王淮之看来,不管敌人是什么意思,主动试一试说不定可以有一些收获!
王淮之、祁兴又能料到,这一系列的动作,完全是萧成释放出来的烟雾弹,目的就是要请君入瓮。
第534章 莱山歼敌
世间的事情,往往是你越想什么,就会越加觉得他是什么;就像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样,其实,能够参破人心、参破世事之人,实在是太少了。
佛家常言,妄者惑于心,惑于双耳、双眼,说的就是人常常自以为是,常常一叶蔽目,坐井观天,不知天高地厚。
王淮之等人出于对胜利的渴望,加上被城内锦衣卫不断骚扰,内心不安之下,是以做出了一个加速走向死亡的决策;也许,如果王淮之能够坚守初见,固守城池,等待雨季到来,说不定此战兴许有胜利可能,但是主动迎战,分明就是自取灭亡之路。
当王淮之和祁兴等人共同决议次日主动出城作战的军令下发到左右大营各个将士们的手中的时候,安插在叛军营中的锦衣卫密探们随即就得知了王淮之中计。
很快,消息传到了沈复和黎平手中,得知消息,沈复和黎平都不敢大意,分出好几路的探子,让他们务必尽快将王淮之打算主动出兵作战的消息传递到萧成手中。
一直在等待着王淮之入翁的萧成,得到消息之后,也立即进行部署。
“文宣,今夜你立即赶到莱山做进一步的部署,一定要嘱托打伏击的将士们,沉住气,要等着敌人彻底进入伏击圈之后,再行歼敌。”萧成看着莱山一线的军事地图,连连指出好几个要害之处,命令钱文宣到达莱山之后,重点在这几个地方部署军队,等待战机。
钱文宣耐着性子听完了萧成的安排之后,却没有挪步,而是请命道:“国公爷,您乃千乘之躯,陛下不能没有你,万一你有个闪失,末将怎么向陛下,怎么向朝廷交代,我看,不如您去莱山,我在这里吸引敌军。”
钱文宣知道,留下来就意味着要以仅仅六万兵马对战王淮之手中的十余万叛军,况且要将敌人成功吸引到包围圈,没有一场苦战,是很难让敌人上钩的,可是钱文宣不能让萧成冒险亲自吸引敌人,萧成一个人,可比他们这些普通将士要重要呢。
钱文宣的担心,萧成焉能不知,二人搭档依旧,可谓是彼此一个眼神也都能明白对方的想法。
萧成十分的感动,不仅仅是为了钱文宣愿意代替自己担当最凶险的任务,还为了二人之间的袍泽之情,兄弟之谊。
“文宣,别说了,我不会那么轻易死的。”心中感动着,萧成脸上却无所谓的说道:“阎王也想要收我,还得问问陛下答不答应呢,你就放心去莱山等着吧,本国公一定要亲自将王淮之吸引过来。”
“可是‘‘‘‘”
“没有什么可是,如果明日王淮之见不到我,定然会起疑心,只有我亲自吸引敌军注意力,才能彻底打消他们的疑虑,也只有这样,叛军才能顺利进入伏击圈。”萧成语气沉重的说道:“咱们牺牲了那么多的兄弟,不能再让更多的人做无所谓的牺牲了,文宣,听我的话,去莱山!”
萧成斩金截铁一般的话语,让钱文宣彻底明白了萧成想亲自吸引敌军注意力的决心,此时,他也不禁为明日战场上萧成的安危担心了起来。不过钱文宣也知道,萧成决定的事情,是十头牛也拉不回来的,无奈之下,他对着萧成磕了三个头,然后留下一句保重,就立即骑马往莱山去了。
钱文宣一走,萧成又立即召集其余将领,一一安排部署明日作战的计划,等到将所有环节都安排完毕,却已经都是子夜时分。
·······
建元元年三月二十九日,此夜无疑是最漫长的一个夜晚,不仅仅是对于即将在天明决战的两军将士,对于关注着这场战争的各方势力也纷纷如此。
此战,如果朝廷得胜,那么标志着从去年冬天赵扩遇刺开始,朝廷的动荡就要归于平静,相反,此战如果是江南叛军得胜,那么对于帝国建立心怀不满的各方势力,一定会趁机反叛。
可以说,这将是帝国真正定鼎的一战,也将是皇帝顾同登基之后彻底荡清国内各方势力的一战!
成败,在此一举,胜负,亦在此一举。
········
“呜呜呜,呜呜呜‘‘‘‘‘‘”
一米多长的牛角号,在天明的时候,就在战场上开始激昂;鼓声,更是想要震破天地一样,一声赛过一声。
在鼓号的声响中,自封为‘靖难’大将军的王淮之在各路叛军将领的簇拥下,缓缓从南昌城中走出,与此同时,东南军的阵列之中,萧成一身银色盔甲,也冲了出来。
两军交战,少不了主帅之间扯一扯嘴皮子,但是萧成和王淮之两个人,一个看一个不顺眼,一个恨不得立刻让另一个消失,有哪里有什么好心思说什么话,二人甫一碰面,就立即催动麾下兵马,向对方阵营发起冲锋。
如果此时王淮之处在战场之外,一定会发现今日东南军的进攻方式有些奇怪,看似声势浩大,却似乎显得有些‘力不从心’‘‘‘‘可惜,王淮之醉心于尽快击败东南军,活捉萧成,然后借此向长安城中的顾同示威,又哪里有心思去观察敌人是否正常。
眼看着两军一交手,相战不过一刻钟,敌军的阵脚就开始变得混乱,隐隐然之间有溃败之势,王淮之心中更加笃定,东南军甚至是长安朝廷出现了惊天大变故。
觉得机不可失,失不再来的王淮之,当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