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主宰江山-第25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将伏地而跪的何方搀扶起来,顾同又说道:“大军南下,西京空虚,有两件事情,先生要务必留心,一者,内政也,我带大军南下,西京路娘的那些保守势力说不定会借机活动,说不定就搞出来什么妖蛾子了,因此,你一定要牢牢地利用手中现有的力量,将那些刺头监视起来,但凡是有异动的人,不管是谁,你一律绑了,等我回到西京再说!其二,外局,虽然此番咱们打败了乃蛮部,但是蒙古汗国的力量一点不弱于乃蛮人,相反,有铁木真这个人带领,一定是比乃蛮人更要可怕的一个存在,因而,一定一定要留心蒙古人的动作,如果情势实在危急,先生不妨组织汪古诸部可听从调令的大兵,防守边疆,做好准备,另外,实在不行了就放出风,将蒙古人的矛头引向乃蛮人,祸水东流,虽然可能让蒙古人更加的兴旺发达,但是河东两路乃是我们的关键,不得不拿下啊!”顾同语重心长,看得出来,对于西京这么大的局面,他还是有些担心的。
“主公安心就是,你在前线好好的打仗,家,我就算是豁出老命去,也要给您看好!”何方再次表态。
“好好好,先生有您这句话,我就放心了!”顾同也不知道自己这一次出征,需要耗时多久,所以尽可能的将公事一一交代。
眼见得时间差不多了,顾同也不敢再做逗留,回到府中,和芸娘、悦儿等人依依话别,就翻身上马,带了一千守兵押送着为大军南下准备的第一批粮草,沿着官道,直直南下。
走到路上,顾同与张复亨再次推演了一番收复河东两路的想法,在确定万无一失之后,顾同的心情也算是放松了下来。
不过就算是对于军队有着足够的信心,但是顾同的心中犹是不敢大意,因为他明白,这次南下河东两路,重要的不是如何平定‘乱局’,因为‘乱局’本就是他一手策划出来的,最重要的是如何利用这次机会,真正达到事实上对河东两路的控制,将三晋大地全部变作自己的势力范围。
知晓顾同心中想法的张复亨看到顾同的忧虑,于是走在一旁,宽解的说道:“主公勿忧后续事宜,依照老臣之见,拿下河东两路,而又让女真人无话可说的关键在于三个字!”
“哦,那三个字,复亨快快说来!”闻听张复亨有解决的办法,顾同立刻询问。
张复亨说道:“三字者——拖、拉、打!”
“何解?”顾同心中似有所悟。
张复亨解释道:“拖字计是说咱们此次南下,要尽可能的将战局拖延,如果轻而易举的就完成平叛的话,女真人一定会让咱们返回西京,另寻重臣镇守河东两路,但是那样的话,咱们这一番用心,可就白费了,所以此次南下,主公可以一方面让大军将河东两路的险要之地控制,另外一方面,要做出来陷入泥潭之中,战事不利的局面,唯有这样,咱们就可以边‘打’边巩固自身的势力和影响,在河东两路布置下足够的钉子,为后续在做铺垫,最好是利用这段时间,能够和南宋搭上话,催动宋兵尽快北伐,如此女真人势必自顾不暇,三晋之地,尽可到手!”
讲完拖字计,张复亨又再次解释‘拉’与‘打’二字,说道:“‘拉’在于拉拢可以心向咱们的汉人大臣以及守将,争取一切可以争取的机会和势力,咱们毕竟是外来者,有道是强龙不压地头蛇,所以主公要做好拉拢河东两路手握重权的大臣和士绅的准备,就向十三世家,咱们这次拿住了他们引兵攻打界壕马市的证据,只要策划得当,像这些世家大族,也不得不低下头颅来!‘打’这个最简单了,打的就是女真保守势力,当然,不是咱们去打,而是让扮作叛军的‘锦衣卫’们去动手,只要能将女真人的军心打乱,将占领河东两路最大的一块阻碍力量去除掉,咱们就可以放心的占有这些地方了,哪怕是到时候女真朝廷方反悔,想要勒令主公退兵,咱们也可以奋力反抗一把!”
张复亨的三字计,计计恰到关键,只听的顾同茅塞顿开。
“复亨,得你相助,天下可得矣!”顾同连连感叹,虽然他是穿越者,可以看到很多别人看不到的东西,但是相比张复亨的这番计谋,他是真心的不如,所幸的是,张复亨在为他效力。
张复亨到不居功,他本就是学的王霸之术,奈何女真人不重用他这个汉人,是以顾同能将他当作左膀右臂来使用,他是很感激的,此番知遇之恩,又怎么能够谈什么答谢之类的东西呢?
“主公,快快南下才是,四路大军,已经等候多时,等咱们拿下了河东两路之后,主公在摆酒设宴,答谢功臣,也是不迟!”
顾同感激的看了张复亨几眼,也不再说什么,催动马蹄,便往应州而去。
两天的时间,顾同一路匆忙,终于到达了作为此次出兵南下河东两路的大本营应州。
领了两千骑兵已经到达应州做前锋的萧成,在得到顾同到来的消息后,立即率领一应文武臣子恭迎顾同进城。
进了城之后,顾同勉励了应州刺史等人一番,然后就推掉了酒宴,将萧成、张复亨以及随军南下的将领们聚集了起来,将此次作战的几点要领说了一番,当然,这些都是糊弄人的,等说完这些后,顾同就只留下了萧成,又对他讲了张复亨的三字之计,实为本次大军作战的真正战略战术。
萧成闻听后,连呼精妙,然后奉了顾同的军令,出动斥候,将此番意思,分别给陈平、杜谦、贺胡子以及燕宁人人写了封信,言明顾同的真正命令。
为了尽快控制住河东两路的局势,顾同没有召贺胡子、陈平、杜谦、燕宁等人到应州来,只通过萧成的手,将自己的用意传到,然后又命锦衣卫密探将自己的意思给在河东两路装扮‘叛军’的王仁杰带了过去,完成这一切之后,顾同当即不再等待,立刻下达出兵的命令,同时命东路军杜谦所部、中路军贺胡子所部,西路军陈平所部,按照之前的既定计划,分别出兵南下。
第322章 夺关
顾同的命令通过快马传报到南下三路大军手中的时候,磨刀霍霍,早已经等待的不耐烦的将士们,扛起手中的武器,毫无犹豫的,在各自的将军的带领之下,分别踏入南下的路程。
三路大军,虽然都是打着平叛的名义,但是事实上每一路军队的任务尽是不同的。
先说西路军陈平所部,此一路将士共计一万多人,清一色的骑兵,他们的任务不是稳打稳进,占城攻地,这一路军队的任务在于顺着河东两路西部边地,快速穿插南下,过岚州、石州、隰州,越河东北路,直扑河东南路,然后快速进兵河东南路的府治平阳府,将临汾军控制到手,然后再南下控制住战略要地陕州。如果从地图上去看的话,陈平此次担当的任务简直不亚于一次重大的速度化进军,上千里的路程,只求快速、干净、利落,早早拿下陕州,从而控制住从关中而来的军队的路,做到进可攻、退可守的架势,唯有如此,就算是这次谋取河东两路的计划泄露,也能够为其他两路军队乃至顾同亲自南下争取到足够的时间。
再说东路军贺胡子所部,手下骑兵五千,步兵两千,此一路军队,任务比之西路军,虽然没有那么急迫,但是也不可谓不难,首先,贺胡子所部要配合中路军南下攻取太原府,然后将麾下两千步兵交由中路军统领,完成这一计划之后,贺胡子将率领骑兵快速南下,和陈平一样,进入到河东南路,过辽州、潞州、泽州,进兵河东南路的另外一处战略要地——孟津。
熟知历史的人,相信都了解孟津的意义之大,有了孟津,西京军进攻则可以继续南下南京路,占据河南之地,进而和赵宋接壤,退守,则可以防备中原之兵北进晋地,乃是真正的门户要地。
比之东西两路战略上的进军行兵,从马邑、广武一带南下的中路军,由西京军后起之秀杜谦、三娃子统帅,合计有骑兵七千、步兵一万,从用兵的规模上,就可以看出此一路军队的任务之重。
广武前线,杜谦和三娃子接过顾同命人传来的进兵指令,心中不由得有一些紧张。
杜谦本以为作为中路军的他们,会由顾同亲自统率,合着萧成所领的后路军,合兵一处,共同出击,南下太原府,却没有想到,这一次顾同直接将任务抛给他,不管不问,大有考校之势。
正是猜透了这一层用意,杜谦和三娃子才更加的紧张。
他们二人本是从平凉府应召而来的穷苦子弟出身,杜谦还好一些,家道未中落之前,读过一些书,三娃子则是实打实的山中猎户。
从社会的最底层,到现在执掌一路大军,二人知道,如果不是顾同,他们是绝对不会有今天的这一番成就的。
从入军,到进入讲武堂学习,再到当年和陆军之争,再到神武军‘分家’随顾同北上入主西京路,一路来的打磨,让杜谦早已经不是那个为了骑兵、步兵谁优谁劣而争吵的少年郎,几年的磨砺,他早已经成长为了一名合格的统兵之将,再加上好伙伴三娃子这员猛将的配合,是以才是此次顾同将中路军如此重要的职位,交给杜谦的原因。
即是考量,同时也是进一步的磨砺,好让杜谦这一批讲武堂训练出来的后起之秀能够尽快的成长,以面对接下来的更加动荡的时局。
顾同的此番良苦用心,杜谦不能尽知,但是已经明白这是一次真正的考校的他,心中的战火已经燃烧了起来。
“三娃子,此次主公将攻占太原府这样繁重的任务放到了咱们两个的肩膀上,说明主公看重咱们,咱两人能从一介贫寒子弟走到现在这一步,没有主公的话,是万万不可能的,现在到了咱们为主公效死力的时候了,你看,只要拿下太原府,咱们就算是拿下了晋中,西线、东线陈平、贺胡子两位将军用骑兵快速插入,晋南平阳府也指日可待,只要太原府和平阳府尽数落到咱们手中,这三晋大地,以后就是主公的啦,所以,此次咱们一定要将这场仗打的漂漂亮亮的,不能给人口舌,说咱们讲武堂出来的没本事,咱们是主公亲自教导出来的,不能给主公丢人!”杜谦目光喷火一样,看得出来,他的内心很是激动。
三娃子也听的心潮澎湃,虽然他没有杜谦那样灵活的脑瓜子,但是在战场上,他从来都是奋勇杀敌在前,绝对不退缩的那种猛将型人才。
三娃子不懂杜谦说的那些高深的话,但是他的心中,为顾同效死力这个信仰,绝对不比任何一个人低。
用三娃子自己的话来说就是:“为主公效力,值得!”
~~~~~~~~~~~~~~
~~~~~~~~~~~~~~
大军启程南下,一时间从马邑、广武两座小城立刻引起了不小的震动。
但是杜谦、三娃子两人已经没有心思去管这些了,他们的心思,全部都用到了如何尽快占领太原府,为顾同南下大好前站上来了。
虽然说此次进兵河东两路是奉了女真皇帝的招领,但杜谦的心中比谁都明白,皇帝的诏令或许对于汉人将士来说还有一些作用,但是在那些女真保守势力看来,若是他们自己不同意,皇帝的诏令也难以起到作用。
而阻隔在西京路南下太原府的中间,第一道阻力就是由女真武将蒲察津守卫的晋中重镇,名关——雁门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