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龙夺嫡-第81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坐以待毙从来都不会是弘晴对事之态度,既是已知诚德帝等人之谋算,又怎会不预先作出安排,早在诚德帝等人张罗不休之际,弘晴便已布下了天罗地网,就等着这帮家伙自己往内里栽了去,之所以放任弘历在金陵胡闹,那不过是欲擒故纵罢了,而今,收网的时机既已成熟,弘晴自不可能有半点的慈悲心怀,摆出的便是一副要将弘历彻底置于死地之架势。
“唔,递上来。”
这一见弘晴抖手间已是又取出了份黄绢蒙面的折子,诚德帝自是清楚弘晴所言断然不假,心里头当真是堵得个够呛,自不愿就这么遂了弘晴之意,这便眼珠子微微一转,假作沉吟地点了点头,声线暗哑地吩咐了一句道。
“喳!”
听得诚德帝这般下令,侍候在侧的秦无庸自是不敢稍有耽搁,赶忙躬身应了诺,小跑着下了门前的台阶,疾步抢到了弘晴的身前,伸手便要去取弘晴手中的折子。
“慢!”
诚德帝这么道命令看似寻常,可弘晴是何许人也,又怎会猜不到诚德帝的心中到底转的是何念头来着,真要是折子到了诚德帝手中,他只要不宣将出来,自可扯出一大堆的理由姑且将此案押后再议,真到那时,弘晴先发制人的手段也就被其轻轻松松地瓦解了开去,而这,显然不是弘晴所乐见之局面,自不可能被诚德帝如此这般地糊弄了过去,这一见秦无庸伸手来接折子,弘晴立马便毫不客气地一挥手,将秦无庸的手挡了开去,声线阴寒地便断喝了一声。
“嗯?”
弘晴这么一吭声,诚德帝的脸色立马便耷拉了下来,双眼一瞪,冷厉地便吭了一声。
“皇阿玛明鉴,兹事体大,且容儿臣代为宣读,也好叫诸般臣工们都能听个明白,还请皇阿玛恩准!”
饶是诚德帝的帝王架子摆得个十足十,然则弘晴却是一点都不为所动,面无表情地朝着诚德帝便是一躬,不亢不卑地进谏了一句道。
“嗯”
一听弘晴这般坚持,诚德帝原本就难看的脸色顿时便更难看了几分,有心不准么,却又没个拒绝的正当理由,可真要是准了么,那此番议事的节奏可就要被弘晴彻底掌控了去,后果自是不堪设想,一念及此,诚德帝可就有些抓瞎了,除了发出一声毫无意义的闷哼之外,愣是啥话都说不出口来。
“陛下,臣以为仁亲王所言甚是,肯请陛下恩准!”
“陛下,老臣以为兹事体大,确须得当庭明辨是非!”
“陛下,臣以为此事影响甚巨,当得严纠根底,万不可让奸佞之辈逍遥了去!”
弘晴为了今日之朝议可是准备了许久的,又怎可能会因诚德帝的缄默便作了罢论,压根儿无须其暗示,当即便有沈河、荣柱等诸多大臣纷纷出列请命,丝毫不给诚德帝当场退缩之余地。
诚德帝是打心眼里不想让弘晴当庭宣读长鼎等人的联名奏本的,纵使群臣们踊跃进谏,他也还是死撑了好一阵子,显然是在等着三阿哥等人出面搅局,愿望无疑是美好的,可惜现实却是残酷的,此无他,三阿哥等人对此事压根儿就毫无准备,值此弘晴攻势凶悍之际,自是谁都不愿成为弘晴迁怒的目标,至于四爷以及其嫡系么,倒是很想出这么个头,只是一来是按着朝规须得避嫌,二来么,也是一时间难以找到个制止弘晴当庭宣读奏本的理由,纵使心中焦急万分,却也只能无奈地坐等着。
“唔,既如此,晴儿且就宣来与朕听听好了。”
诚德帝等了又等,还是没能等到预想中的拦阻之人出面,心中自不免又急又气,可也无奈到了极点,也就只能是不甘不愿地随了大流,可脸色却是瞬间便已是黑得有若锅底一般无二,鼻息也已是明显重了许多,足可见其之心情到底有多恶劣
第1036章 先发制人(二)
“谢皇阿玛隆恩。”
既已到了刺刀见红的时候,弘晴又怎会去在意诚德帝的心情是好还是坏,哪怕其之脸色已是难看到了极点,弘晴也丝毫没半点的退让之意,不过么,礼数上却是始终保持着恭谨的态度,但见弘晴从容不迫地谢了恩之后,方才抖手摊开了那份联名折子,略一清嗓子,一板一眼地宣道:“臣,两江总督长鼎,及江苏巡抚刘承恩并各府各县诸般人等有本启奏陛下,臣等蒙陛下恩宠,得以代牧一方,始终兢业,不敢有负圣恩”
弘晴的声音听起来似乎并不甚响亮,然则在其内力运转的加持下,不管是高居龙床上的诚德帝,还是位于广场边缘的低阶朝臣,都能听得个分明无比,很显然,这么个现象颇为的不寻常,只是这当口上,所有人等的心思全都被折子本身所吸引了,竟是无人注意到这等不寻常之所在。
“,如上以闻!”
折子不算短,十数页,足足数千言,可再长的折子,也终归有宣完的时候,这不,随着弘晴一句奏本常规结束语一出,整份折子已是宣读完毕,然则朝臣们却都尚不曾从折子所言诸事中醒过神来,五百余朝臣就这么安静地站立着,偌大的广场上一派诡异的死寂。
“陛下,老臣以为似弘历此子之所为,已是狂悖至极,罪不容恕,老臣身为左督察御史,自不能坐视,恳请陛下准老臣赶赴江南,彻查此獠,以正朝纲!”
死寂从来不过都是爆发的前奏罢了,此时自然也不例外,这不,没等朝臣们彻底醒过神来,就见左都御史陶彝已是大踏步从队列里行了出来,朝着诚德帝一躬身,慷慨激昂地便自请了一句道。
“陛下,臣以为陶大人所言甚是,恳请陛下即刻下诏明查!”
“陛下,似弘历此等行径,已是丧心病狂至极,殊非人臣所应为也,臣亦提议彻查!”
“陛下,臣附议!”
“陛下,臣亦附议!”
陶彝的出列便是一个信号,旋即便见沈河、荣柱等亲近弘晴的极品大臣们纷纷出列呼应,而一大批中低级官员们见状,也都跟着站了出来,只不过片刻功夫而已,已是足足有着一百五十余朝臣表明了力挺陶彝之态度,换而言之,弘晴摆在明面上的力量已是基本上都动员了起来,足足占了朝臣总数的四分之一还多,不算弘晴手中握着的军权,光是这等朝堂实力,便已足可改朝换代了的,更别说弘晴素来不是个把所有鸡蛋全都放在一个篮子里的主儿,暗中必然还有着不少潜伏实力在,这等强悍之姿一出,不止是诚德帝脸色狂变,三阿哥等人也都不免为之心惊肉跳不已,一时间都不免有些手足无措了起来。
“陛下,臣以为此事万万不可!”
这一见形势不对,四爷可就不免有些急了,只是碍于朝规,他纵使再急,此际也无法出头为弘历辩护,无奈之下,也只能是赶紧给站在其身后的新任刑部侍郎达尔多打了个手势,旋即便见达尔多疾步抢出了队列,高声呐喊了一嗓子。
“哦?达爱卿有甚不同之意么,且就说好了,朕听着呢。”
面对着弘晴掀起的凶悍攻势,诚德帝正自不知该如何是好呢,这一见达尔多跳了出来,当即便有若溺水者抓住了最后一根稻草般地来了精神,也不管已然出列的诸般朝臣们会有多反感,紧赶着便吭哧了一嗓子,很是和煦地给了达尔多一个鼓励的笑脸。
“启奏陛下,臣以为那些地方官僚之言断不可信,此无他,历贝勒乃是奉旨前去查明亏欠一事,得罪的自然是那起子贪官污吏们,这帮人联合起来反扑也属正常之事耳,故,臣以为这份所谓的联名控状实不足为凭!”
达尔多乃是正红旗人,并非四爷的门下奴才,不过么,其能从区区一郎中跃升至刑部侍郎之高位,全是四爷超拔之结果,这会儿受四爷所托出面,自然是要为弘历辩解上一番的,此乃题中应有之义,却也无甚稀奇可言。
“嗯,达爱卿这话说得颇是有理,朕看或许事实便是如此,朕龙潜时也曾去地方清欠,此等事儿也自曾遇到过,此番想来也有这等可能,此折子么,朕看还是须得调查之后再行定夺,诸位爱卿以为如何啊?”
诚德帝近来极为宠信四爷父子,加之此番弘历去江南闹事又是他诚德帝之指派,不管从哪一条来说,诚德帝都断然不能坐视弘历就这么被拿下,先前是找不到反对的理由,而今么,既是达尔多给出了个似是而非的解说,诚德帝自然是要好生借题发挥上一回了的。
“皇阿玛所言甚是,儿臣也是这般看法。”
有了诚德帝的表态,三阿哥自然也就有了底气,紧赶着便站出来附和了一把。
“皇阿玛圣明,依儿臣看,下头那帮下作行子胆子素大,弄虚作假也属常事,我等岂可轻信之!”
“皇阿玛说得对,儿臣等皆深以为然!”
“陛下圣明,臣等以为事实定是如此,下头那帮小人希图邀宠,自无甚事编排不出,着实有欺君之嫌!”
有了三阿哥的带头,二阿哥等人自然也就跟着哟呵了起来,不多会,除了四爷以及其门下奴才不曾出面之外,诸阿哥的心腹手下们全都跟着冒了出来,声势当真不小,比起弘晴一方也自不差多少,朝议秩序大乱之余,两方间的矛盾已是瞬间激化了起来,还真有针尖对麦芒之趋势。
“众爱卿所言,朕都已是知晓了,此事既是争议颇多,姑且便先搁置一旁好了,回头朕自有主张。”
诚德帝原本就不想彻查弘历,这一有了如此多朝臣的支持,底气当即便十足了起来,但见其一摆手,便已是打算就此将此事揭了过去。
“陛下圣明!”
诚德帝这么个说辞一出,一众支持弘历的朝臣们自是为之欢欣鼓舞不已,齐齐便高声称颂了起来。
“皇阿玛明鉴,儿臣以为此事断不能如此处置了去!”
弘晴既是精心部署了先发制人之战略,又怎可能让诚德帝如此轻易地便将此事掩盖了下去,不等众人称颂之声落定,就见弘晴已是生硬无比地高声反对了一句道。
“嗯,晴儿还有甚要说的么,嗯?”
这一见弘晴不依不饶地横空杀出,诚德帝的笑脸当即便是一僵,满是不悦地闷哼了一声,阴冷地喝问道。
“皇阿玛明鉴,儿臣以为真的假不了,假的也真不了,事情究竟如何,自是须得彻查后方知根底,徒争无益,故,儿臣提议此案交由左都御史陶彝审理,以其一向之公正廉明,定可将查明真相,给天下人一个交代,还请皇阿玛恩准!”
饶是诚德帝的脸色已是阴得宛若能滴出水来一般,然则弘晴却是浑然不以为意,不亢不卑地便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强硬无比地支持陶彝去审理此案。
“陛下,老臣以为仁亲王所言甚是,臣附议!”
“臣亦附议!”
“臣等恳请陛下下诏彻查,以明真相!”
弘晴这等强硬的姿态一出,沈河等人自是不敢怠慢了去,纷纷出言赞同,当即便令诚德帝原本就难看的脸色更加难看了几分。
“陛下,臣以为不妥,陶彝向来以仁亲王马首是瞻,今,弹劾案乃是仁亲王所提,自不能由陶彝去查,若不然,必有失公允,臣反对!”
左右都已是撕破了脸,达尔多也自顾不得对弘晴的忌惮之心,不管不顾地便嚷嚷了一嗓子。
“皇阿玛,儿臣以为达侍郎所言正理也,非是儿臣信不过陶大人,实是避嫌之所需也,还请皇阿玛明鉴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