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大能-第40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收效甚微。
可是当布琼尼亲自看了几张传单之后,他只觉得头皮发麻,心跳加速。他接连又抢过来几张传单,将每一章传单里的内容全部看了一遍。
当他看完这些传单下达的第一个命令就是立即派出执法队,收剿所有的传单,并且严令不许这些传单流入到基辅的乌克兰守军当中。
可惜他的愿望是好的,现实确是残酷的,因为这上百架飞机四处撒下的传单太多,城里又是最后抛撒的地方,所以当布琼尼想要阻止传单内容的扩散已经来不及了。
好在他立即想到了这一点,所以他在第一时间下令,召集基辅守军所有师以上军官立即到司令部开会,他自己则在第一时间返回司令部去给斯大林打电话去了。
是什么传单如此有威力,竟然让布琼尼这样的俄军元帅都乱了分寸?
原来这些传单上写的不是别的,这些传单上的内容也并不全部相同,上面全是一张张黑白照片和一组组详细的数字。
这些照片是全是一群群饿的骨瘦如柴的乌克兰小孩的照片,还有一张张32年到33年乌克兰大饥荒的照片。
本来这些照片虽然看着可怜,可是并不会让布琼尼失了方寸,关键的是这些附在照片帝边还有一些文字说明。
这些文字说明很好的解释了这次乌克兰大饥荒的由来,原来八年前的给乌克兰人民造成了几百万人死亡的乌克兰大饥荒并不是天灾而是人为。
是俄国政府为了消灭当时乌克兰的抵抗组织而秘密进行的种族灭绝计划。
如果只是这些文字,百姓们只会认为这是敌人的挑拨离间之计。可是这些照片中还有几张斯大林同志亲笔签的封锁乌克兰地区,不许一针一线流入乌克兰的秘令。以及可以无限制屠杀乌克兰拒不上交公粮的百姓的秘令。
对于伟大的斯大林同志的亲笔签名,现在的俄国百姓又有几个人不认识呢?更何况做为当时这些秘密的知情人之一更是亲手屠杀过无数乌克兰村庄的布琼尼元帅。
布琼尼元帅早巳乱了方寸,所以才第一时间把乌克兰方面军所有的师以上将领统统召集起来,准备以开会的形成,先缴了这些人的兵权再说。
此时的基辅城外,三十万俄军和四十万白俄罗斯军队也开始变得燥动不安,他们担心知道了真相的乌克兰军会抄了他们的后路。
所以这些城外的俄**队首脑们开始频繁给正在基辅负责防卫的俄军总司令布琼尼元帅打电报,希望布琼尼元帅立即就传单上的一切做出反应。
另外他们要求立即抽掉部队,回防基辅,准备接替乌克兰军。
这些将领们并不知道此时基辅的各个防御阵地前,大批的乌克兰军人们正在抱头痛哭。普金今年三十岁,就是一名正在痛哭的普通乌克兰军人之一,他也是一名乌克兰方面军的少校团长。
他们这些乌克兰军人大多在二十岁到三十岁之间,他们当中的每一个人都经历过八年前的那一次大饥荒。
和普金一样他们当中大多数人都是孤儿,他们知道八年前的大饥荒是多么的惨烈,有粮的百姓被评为富农全家都流放到了西伯利亚。
没有土地的农民也不敢种地,就怕多打粮食被评为富农,同样会被流放到西伯利亚,结果无人敢种地的粮食基地乌克兰在那一年粮食减产七成。
可是当时的俄国政府又故意夸大了乌克兰当年是大丰收,结果所有没有交够公粮的农民不是被流放就是被枪毙。
为此原本富裕的乌克兰农民不得不交出家中所有的存粮以补足需要上交的公粮才能保住一家人的性命。
于是所有的乌克兰农民们没有存粮了,可是漫长的冬季才刚刚来临。就这样没有了一粒存粮的乌克兰百姓靠着吃草根树皮,靠着吃冬天里的死尸,才算是熬过了那个没有粮食的冬天。
这些乌克兰年青的军人们清楚的记得那一年自己家人的惨像,宠物死了要被吃掉,亲人死了也要被吃掉,甚至好多的乌克兰人还活着的时候就开始互相猎食对方。
这些乌克兰军人当时还小,可是已经懂得了很多的事情,他们当中的大多数人都在奇怪,为什么从来没有缺过粮食的乌克兰会闹出这样大的饥荒。
为什么政府派下来的催粮队要拉光家中地窖时满满的粮食。随着年龄的增大,大家都怀疑过俄国政府的政策,可是在这近十年的红色恐怖大清洗之下,谁又敢发出这样的质疑?
可是今天不一样了,所有身边的战友都在痛哭,很多年长的战士更是直接抽出了手中的钢枪,要为死去的亲人报仇。
更有人振臂高呼,德国人打过来了。乌克兰人做牛做马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趁着基辅全是乌克兰军,让我们杀掉布琼尼,解救各位师团长,一起欢迎德国人的解放来吧。
一个,两个,十个,百个,上千个乌克兰军人组织了起来,普金少校同样热血沸腾,他带领着自己的步兵团直接从自己的防区冲了出来,向基辅司令部冲去,凡是挡在他们路上的执法队统统被枪杀。
很快普金的队伍越来越大,整整几万人跟随在普金的身后,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就是占领司令部,解救他们的乌克兰军首脑。一时之间基辅城内人到处都是枪声。
与此同时正在基辅防卫军司令部内的俄罗斯族元帅布琼尼正在积极的与面前的几十位将军沟通,要如何应对今天早上德国人散发的挑拨俄国民族关系的传单的问题。
可惜在场的乌克兰将军们一个个更是心中有愧,一想起八年前那惨无人道的大清洗,一想到当年的自己也是血气方刚,可是确没有站出来维护民族的利益,在场的几十位将军同样感到深深的愧疚。
所以大家都低着头,即不出言表示支持布琼尼的决定,也不出声表达自己的看法。
就在布琼尼的脸色越来越难看的时候,突然从司令部外传来阵阵的枪声,随着这阵枪声的响起,司令部内的人脸色齐齐一变。
不好,这不会是要闹兵变吧?就在布琼尼吃惊的时候,门外跑进来十几名布琼尼的卫队,他们一进来就架起布琼尼元帅向会议室外跑,边跑还边喊着:“城内的乌克兰军造反了,我们护送元帅你上飞机去莫斯科。”
于是几十名将军眼看着布琼尼被他十几名亲兵救走了。
就在这些亲兵刚刚退出房门的时候,这几十名乌克兰将军还在面面相觑他们要如何办才好时。
突然从窗外扔进来几发冒着烟的手榴弹,一时之间几十位将军纷纷吓得卧倒躲避。
轰轰的几声巨响,十几位将军被几枚手榴弹当场炸死,其余的几十位将军也各个带伤。
这个时候房门被一伙乌克兰士兵一脚踢开,一名士兵大喊:
“我们是普金团长的手下,刚才布琼尼的亲兵在逃走之前向这里扔了几颗手榴弹,我们已经派人去追杀他们了。各位将军快随我们走。城内的大军需要你们。”
“混蛋布琼尼,该死的俄罗斯人,我们要与他们血战到底。”一名脑袋上还在冒血的将军喊道。
“对,我们要报仇,为我们死去的亲人报仇。”更多的将军大声的呼喊了起来。
“我命令,所有人员立即归建,作好全城的防守工作,我们要立即通电,乌克兰正式脱离俄国联邦,我们将成立乌克兰军政府,立即派人与德国人联系。我们要与他们夹击城外的俄**队。”此时的乌克兰军一位军街最高的将军命令道。
很快几十位受了轻伤的将军带着满腔的怒火冲出了司令部,带上各自的卫兵返回驻地。与此同时,这十几位闯进司令部的俄国大兵立即向着布琼尼的方向追去。
现在能否追上布琼尼已经毫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要立即给向司令发电报,鼹鼠一号行动成功。请求下一步的指示。
与此同时,满洲里匪军的总部之内,黑杀向左收到了来自基辅的电报,他微微一笑,向身边的电报员说道:“给皇后发报,国王想要的三百万劳力已经到手了。”
第四百七十四章 世界的反响
负责防守基辅的三十万乌克兰军阵前起义了,不,对于俄国人来说,是阵前投敌了。双方的立场不同,这褒贬的说法自然也是不一样的。
不过,这不妨碍乌克兰方面军在宣布乌克兰脱离俄国联邦之后给整个世界带来的巨大无比的震惊。
英国人的情报系统一直是这个世界上公认的最先进的。当德国人刚刚进攻俄国时,身心疲惫的丘吉尔就大大了松了一口气。
他们的努力也最终获得了回报,在拼尽全力抵挡住德国人的进攻之后,德国人最终还是不得不选择进攻更加强大的俄国。
他们英国为此连自己的传统盟友法国的利益都牺牲了。好在美国一直在背后力挺自己,要不然自己这个英国首相支持不了几天也得下台。
所以德国人一进攻俄国,他毫不顾虑所谓的制度不同,更不顾虑俄国是红色的革命国家,一直是他们西方国家想要先除之而后快的想法,在第一时间就宣布与俄国结盟,表达他们英国人想要与俄国人一起对抗德国人的进攻。
而这一次他们又是在第一时间就知道了乌克兰方面军在基辅叛变的消息。
丘吉尔在震惊之余,刚刚松了一口气的精神又绷紧了。做为这个世界上最有权力的人之一,他可是非常清楚。
强大的俄国只所以强大,不但是因为其有上百个民族和庞大的横跨亚欧两大洲的广大地域,主要的原因就是他们拥有产粮基地乌克兰,更是实力还胜于乌克兰的白俄罗斯及俄罗斯三个最大的种族,这三个种族,俄罗斯要占去一半的实力,乌克兰和俄罗斯各占两成,其余的小民族合占一成。
如今乌克兰一叛变,如此俄国两成的实力一下子消失了。
俄国不但无端端的损失了两成的实力,如果再让这两成实力加入到德国一方,那们他们指望俄国人与德国人打个两败俱伤的计划就可能付之东流了。
因为一旦因为乌克兰的投降而导致德国人在短期内战胜俄国。那们战胜了俄国的德国反手一挥分分钟就能收拾掉他们英国。
那个时候美国可能还没有通过派兵法案,为了自保,美国人很可能再也不能通过派兵法案了。那个时候他们英国政府和皇室除了逃往加拿大组织流亡政府就没有别的路可走了。
所以惊出一身冷汗的丘吉尔立即派人主动联络斯大林,表达他坚决反对乌克兰的叛变投敌行为,他们英国将坚定的站在俄国人民一边。
他们希望斯大林一定要挺住,他们英国已经准备好了要在北非给予德国最沉重的打击,同时他们的盟友美国人也已经箭在弦上。
美国政府这次不但又提供了无数的军备物资和武器装备,更准备通过出兵的法案一起对付德国,所以请斯大林先生无论如何也要坚持半年到一年的时间。到时他们英,美,俄三国将合力击败不知天高地厚的德国人。
最先知道消息的,还有正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中布置莫斯科防御工作的斯大林同志。当斯大林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他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连点好火的烟斗都忘了放在嘴里。
当他听到仅仅是因为几张德国人散发的传单就引起了乌克兰三十万大军的暴乱之后,他更是不敢相信。
对于军队的把握他一直认为自己是了如指掌的,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