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贾人生-第3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以前总店除了慕名而来的客人外,大都是些小物件,有机会接触到的贵重物品不多,而这里五花八门的东西什么都有,连文定有时也偶感吃力。
本就没什么经验的周贵更是一接到好东西就叫人请文定,来回个几次,文定为免客人对这百年的字号产生怀疑,只好亲自上场,让周贵在一旁画票登记也跟着学,时不时还要讲解仔细点。
还好周贵知道自己这个三掌柜要想干下去,就必须掌握这些知识,几日下来,连听带闲时恶补的,也真的记住了许多的东西。
交付一张当票与银两后,周贵拉著文定轻声问道:“二掌柜,我有一件事弄不懂,还请您能给我解说解说。”
文定暂时没接下一位,对他说道:“什么事,说吧!”
周贵拿着刚签下的收据问道:“刚才那人是个米商,他干嘛要把几船米押到咱们这里呀!他不做买卖了?”
文定笑了笑说道:“你是问这件事。是这样的,现在刚入春,百姓手里大都还有盈余的粮米,所以他此时卖出去就没什么赢利,这些米他过些日子会来赎的。”
周贵依旧不解的问道:“那他也不用全押在咱们这呀!等他过三个月来赎的时候,不是要付三分利钱吗?”
文定继续解释道:“你看到的只是他将米押在我们这要付利钱,可是你没想到,他拿到我们给他的那笔当银,他可以再下去收粮,等到了粮食涨价的时候,他一份本钱卖的可就是两份的粮食,那时的赢利可大大超越了这三分的利钱了。”
周贵用手拍了拍脑袋,喃喃的说道:“霍,他们可真聪明呀!用我们的钱赚大钱,这不是借鸡下蛋吗?”
文定听闻周贵的回答,知道自己的一番话让他已经开始摸到些门道,适时的肯定他的话道:“也可以是这么说,不过他们做生意凭的是自己的判断,以及时机的把握,许多时候还要承担风险。而我们做押行放钱债,则是凭借着东家的实力,以及铺子的信誉。”
周贵点点头道:“是呀!东家时常提醒我们信誉的重要。”
一个伙计需要的只是尽力做好本分的工作,要听从掌柜们的命令,可是做为一个掌柜便不能仅仅只是听命行事,还要明白事情的原由,好去处理。
别看周贵年岁比文定大,待在铺子里的时间也较文定长,但这些原来不曾涉及的知识还是需要文定来点拨。
看着他确实认真的接受自己所说的事理,文定不禁想到自己以前刚当上三掌柜的时候,东家与朝奉便是经常这样传授自己。
听东家说这源生当之所以能够百年不衰而且越来越好,就是因为铺子的历代东家都遵从一条家训,不从外面挖人来铺子里主事,而是随时在铺子里注重发现并培养人才,就连如今的朝奉刘老,也是从小伙计一步一步的提拔起来的。
正是因为历代前辈不藏私、不留一手,才会使百年字号代代相传。
在铺子经历百年的过程中有过许多的竞争对手,有的甚至比当时的源生当强盛许多,可都是因为没有如此的家训而没落。或许某个时期会有出众的个人而风光无限,但没有延续也只能是流星划过。
只有源生当能够屹立不倒,而且经过这些年的累积能不断的攀升,已隐为荆楚第一。
章家这家族的奋斗史让文定深深折服,不仅仅是此时的成就,更多的是在低潮的时候他们不是自暴自弃,而是能隐忍下来,平稳的延续下去,让前人的辛勤通过他们的手传至下一代,期盼这家族文化在子孙的手里重现辉煌。
这些让文定深深感动,隐隐的感觉到与华夏民族的延续很是相似。在汉族的历史上,许多的蛮夷都曾比我们强盛过,可是在他们一代人或两代人的成就下,我们都能隐忍下来,期待着他日重现正统。
匈奴、突厥、胡人、契丹、蒙古、女真等等,早已回复他们茹毛饮血的蛮夷生活,唯有我汉人笑傲寰宇。那些铁马利刃早已灰飞烟灭,唯有几千年的汉史能再逢新春。
文定拍了拍周贵,让他回到柜台的位子,而自己则在一旁坐镇,看着他像模像样的处理了两笔交易,便步入里间放任他自己单独应对。
周贵将手中的当票与银两交与台下的客人,说道:“您请收好,多谢光顾。”
把客人典当的物件交与伙计存库,周贵擦擦头上的汗珠,心里琢磨着原来当掌柜并不是以前想的那么难,只要多听多看不轻率的下决定,就不会那么容易出错。想想自己头两天手忙脚乱的,惹的那些伙计们笑话,他便有些脸红。
他轻喊道:“下一位。”正在将刚才的买卖做帐的周贵,头还没抬起来,便有一直筒的物件塞在自己面前,他愣了一会才看清是幅画卷,再看台下的客人一身素服,脸上却又有一丝桀骜之色,周贵询问道:“这位客人,请问是来当这幅画的吗?”
此人正是刚从那荣贵当受气而来的谢时臣,心情不佳的他有些不耐的回道:“摆在你面前还问!”
周贵陪着小心的问道:“那您这是死当,还是寄当?”
谢时臣刚才进那两家铺子的时候,刚将画拿出来,柜上就问是谁的笔墨,还未曾听说过有何区别,他问道:“这死当与寄当有何不同之处呀?”
周贵一听,知他是个没怎么进过当铺的主,和自己这刚当没两天柜台倒也是刚好合适,便解说道:“这寄当嘛!是您暂时放在我们这,过些日子还要赎回去的,这就得您说个数目,如果我们觉得没超过您这幅画的价值就可以收。如果是死当,就是您将这幅画卖给我们源生当,当然这数目得我们和您商量,不过一般会比寄当要高。”
谢时臣恍然道:“哦!这样呀!我也不知道何时还会回来这里,就死当吧!”
周贵知道自己鉴别字画还没到火候,忙使人到后面将文定请来,自己则应付着谢时臣。
谢时臣原只是想来试试,如果还是像先前那两间铺子一样便转身就走,哪知这柜上将画展开查看,却一直没给自己开价,渐渐觉得有种被敷衍的感觉。
不过还好没让他等很久,便看见一个二十岁左右的年轻人打里间出来,对柜上说道:“怎么了,有什么事?”
周贵将事情轻声对文定说了一遍,文定对台下的谢时臣说道:“不好意思,客人请随我至后厅小坐片刻,鄙当马上给您估价。”
留下周贵继续照看着前厅的生意,文定引着谢时臣向里间走去。
谢时臣手挟画卷,随文定来到里间,文定请他安坐后,接过他手中的画卷,展开仔细的看了起来。
这是一幅晚秋山景,标题是“溪山秋晚图”。
从山麓到山巅,重岗复岭,松木葱郁,崖岩峭壁,中留空隙,显出了山势的高远,中段的横桥为对山往返的道路。
文定喃喃的说道:“笔墨粗壮,气势非凡,确是一幅佳作,只是请恕在下见识浅薄,请问足下,这樗仙是何方人士?”
谢时臣倒有些吃惊,原本不抱什么希望的,没想到竟会遇到这么个识画之人,他带着欣喜的声音说道:“某姓谢,名时臣,这樗仙正是区区的贱号。”
文定这时方恍然道:“哦!原来是谢公子的大作。”
谢时臣面现微红,道:“惭愧,惭愧,谢某一介俗人流落于此,唯有以拙作典当一筹路资。”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文定也不便过于详问,拿着手中的画思量了些须时刻,问道:“刚才听前台说谢公子是预备死当,不知是否属实?”
看着谢时臣缓缓的点头,文定又对他说道:“谢公子此件佳作当掉实属可惜,还好公子尚在壮年,想来以后必更有精进,您看这三百两纹银可否?”
谢时臣虽没想过是那荣贵当、武太当所报的十两、二十两,但也未曾想过会有三百两这么多,一时之间还没能接受。
文定看他犹豫未决,以为是嫌报价太底,歉意的说道:“实在是不好意思,谢公子的佳作实不止于这区区的三百两,公子若觉得不合适,请恕在下唐突了。”
谢时臣听闻此言,知其有所误解,忙解释道:“在下不是那个意思,只是适才从别家而来,无端蒙受些须羞辱,未曾想到竟在此遇到知画之人,方感欣慰才会有所失态,还请掌柜莫怪。”
文定始知其不是怪罪之意,心下宽慰的笑道:“公子见笑了,柳某只是一介商贾,当不得君高赞。”
心头巨石卸下使谢时臣也轻松了许多,说道:“柳掌柜何需作此谦虚之言,适才一句‘笔墨粗壮,气势非凡’,某便知道,交由足下可使此画不至陷于泥泞。”
文定笑了笑,说道:“谢公子若无异议,那在下便吩咐下去办理了。”
谢时臣道:“请便,请便。”
文定至门口招来一名伙计吩咐道:“让周掌柜拿三百两银票,再开一张收据来。”
文定刚转来与谢时臣聊了两句,便听见从门口传来一个声音“什么画值文定的三百两呀?”
突然而至的声音,使厅里正交谈的两人为之一惊,特别是魂魄方定的谢时臣。奔波了一日方才找到文定这知画之人,听闻到屋外传来的声音并不是玩笑之意,仓促之间以为此事又有变故。
人的自信往往是来自于依恃,不动摇根本的时候自然是谈笑自若,然而谢时臣身处陌生之地,又屡受打击,此关乎生存的时候早已没有了往日的从容。
他焦急的望着门外走进来的灰衣老者,老者脸上布满着严肃,越发的让他心中彷徨。
文定看到老者忙起身迎道:“刘老,您终于是来了。”
这老者自然是从本店而来的源生当朝奉刘选福。看到文定,刘选福严肃的面容也有些缓解,说道:“原本我打算早两日来的,只是那边还有点事一时脱不开身。东家和我不在的这几日,铺子还好吧?”
文定迎着他坐到上座,端过伙计手中的茶杯,说道:“托您二老的福,一切还算正常。”
刘选福接过茶水饮了几口,想起自己方才进门前的问话,又问道:“将这位客人的字画拿来我看看。”
文定忙将桌上的字画递予他,还在一旁解释道:“这幅画是这位谢时臣谢公子自己的手笔,拿来我们铺子死当的。”说着又接过刘老递过来的画首,将画卷展开于其面前。
刘老仔细的查看起来,先是稍稍的点了点头,接着又很用力的摇了摇头,还轻轻的叹了口气。一直在一旁观其颜色的谢时臣心里顿时一凉,暗道此行必又是空欢喜一场。
刘老看完画,仔细的将其卷好,用沉重的语调对文定说道:“文定,你还是不能让我完全放心呀!”
谢时臣听闻此言,心想此事已吹,何必拉文定这知音之人下水。为免他再因为自己而得罪人,急忙先他一步上前说道:“此事和这位柳兄弟无关,尊驾觉得我这幅拙作难以入目,我再到别家便是了。”
刘老听到他的话,知道是有所误解,笑道:“谢公子你有些误会了,我怪责文定是因为他所估的三百两有所差池,不过并不是高了,而恰恰是因为它低了。”
谢时臣诧异的望着这位老人,三百两自己已是满意的不得了,而他反倒要加钱给自己,哪有人做生意是找人钱的?他一时之间还没将整件事回过神来,愣在那一言不发。
刘选福看见他的呆样,再进一步的解说道:“足下这幅溪山秋晚图至少得是五百两银子。”
谢时臣摇手,说道:“不用,不用,三百两吾愿足矣,无需这么多的银子了。不怕两位耻笑,适才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