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创业教父的商道真经-第2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胸怀
马云认为,眼界是走出来的,胸怀是冤枉撑大的。一个人有眼光没胸怀也是不能成就大事的,《三国演义》里的周瑜才干很高,胸怀却很狭窄,所以被诸葛亮气死了。“宰相肚里能撑船”,说明宰相怨气太多了。像周总理每天日理万机,他不可能每天跟人解释,只能实干,用胸怀跟人解释。所以每个人的胸怀都是靠冤枉撑大的。
今天我唯一可能拥有的长处,就是我比大家容纳得多一点。
*
我发现这个世界美妙的是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人,尤其在这个公司里面,你带着欣赏的眼光看别人,你怎么看怎么顺眼,你要讨厌一个人的时候,你怎么看怎么不顺眼。
实力
马云认为实力是在失败的基础之上积累而成的。
失败可以提高一个人的实力、企业的实力。如果我年纪大,我希望我跟我孙子吹牛的话是:“我是你爷爷,做成这么大的事情,一点儿都不牛。”孙子说:“刚好是互联网大潮来时,有人给你投资。”当我讲当年的事,说我犯了很严重的错误,他会很崇拜地看着我一个人取得最后成功的过程中会有太多惨痛的经历。
国外有些人对阿里巴巴的实力表示怀疑,不相信雅虎会给阿里巴巴10亿美元,外加雅虎中国,因为在大家眼中马云太能“忽悠”了。马云对此也表现了他的胸怀广大,并显现出了中国人的实力和底气。
中国的互联网每个人都是用怀疑的态度来看问题,老外的震惊是从心里的,彻底地震惊了一下。在此之前联想收购IBM,海尔试图并购美泰克,以及中石油对优尼科的收购,美国的分析认为这些并购背后都有政府,而阿里巴巴与雅虎的交易则是民间的,雅虎的中国分公司卖给了阿里巴巴,而且是在美国人认为他们最具技术和管理优势的互联网,因为美国的谈判人员从来都没参与过卖的行为,他们的思维都是怎么买别人,似乎有点拧不过来。阿里巴巴对雅虎中国的并购,这无疑改变了跨国公司哲学理论,以前跨国公司的想法,一般80%都是全资子公司,或者合资企业,但是这个合资企业的领导人必须是美国本土派来的,其次是中国台湾和中国香港派来的,而这次干脆连面子也不要了,品牌也给你,技术也给你了,所以美国互联网的商业分析认为,这次交易是对西方管理和技术领导力的一次冲击。
对于收购雅虎中国,马云认为这还仅仅是一个开始,关键要看结果。
与骄傲相反的是,我们觉得肩上的担子十分沉重,因为,我和阿里巴巴现在代表了一个群体——中国企业家和中国企业。
一般来说,国外大型跨国企业更愿意通过在华设立分公司,然后委任港台地区或海归派职业经理人的方式来拓展在华业务,而一旦此次雅虎中国业务在阿里巴巴手里能够飞速发展,一定会改变这些跨国企业对在华运营方式的成见和固有方式,同时也将改变他们对中国企业和中国企业家的看法。
所谓“小企业做事、大企业做人”。小企业的成长依靠的是企业领导者个人的管理能力,而大企业的发展则要依靠企业领导者做人的素质。企业领导人只要具有了容纳百川的胸怀、远大的目光以及非同寻常的实力,这个企业就可以在商海中笑傲江湖。
CEO的主要任务是对机会说“NO”
CEO的主要任务是什么?马云在这一问题上的见解很独特:
看见10只兔子,你到底抓哪一只?有些人一会儿抓这只兔子,一会儿抓那只兔子,最后可能一只也抓不住。CEO的主要任务不是寻找机会而是对机会说“NO”。机会太多,只能抓一个。
成功背后,其实有一个看似奇怪其实并不奇怪的“麦穗哲理”:传说古希腊哲学大师苏格拉底的3个弟子曾求教老师,怎样才能找到理想的伴侣。于是苏格拉底带领弟子们来到一片麦田,让他们每人在麦田中选摘一支最大的麦穗——不能走回头路,且只能摘一支。第一个弟子刚走几步便迫不及待地摘了一支自认为是最大的麦穗,结果发现后面的大麦穗多得是;第二位一直左顾右盼,东瞧西望,直到终点才发现,前面最大的麦穗已经错过了;第三位把麦田分为三份,走第一个1/3时,只看不摘,分出大、中、小三类麦穗,在第二个1/3里验证是否正确,在第三个1/3里选择了麦穗中最大最美丽的一支。
同样,要摘取“最大的麦穗”,企业家就必须对各种机会进行筛选,并且必须在各种机会之中保持平静之心。俗话说的“将军赶路不追小兔”也就是这个道理。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要认识到自己的最终目标是什么,不要被眼前的胜利冲昏了头脑,盲目扩张。正如马云所说:
我们作为CEO,看到的机会很多,我的工作就是对机会说“NO”。
马云在发展过程中放弃了一些机会,也抓住了一些机会,这也正是他能带领阿里巴巴走到今天的胜利法则。
越大的事情越难以成功,创业之初的小企业更应该抓准一个点做深、做透,这样才能积累所有的资源。即便是大公司,走多元化的发展道路也不乏失败的案例,而一家小公司如果到处去做试验只会更快地耗尽资源。
*
很多创业者都栽在不够专注上。这是因为他们自己没有想清楚“做什么”这个最初始的命题。今天在这儿打一个井,明天在那儿打一个井,最后哪儿也没挖出水,地面上只是留下了许多坑而已。
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专注”可以让创业者将所有的资源都凝聚在一个点上。
在阿里巴巴全面收购雅虎中国的新闻发布会上,马云说:
CEO的主要任务不是寻找机会而是要对机会说“NO”。机会太多,只能抓一个,抓多了,什么都会丢掉。但如果对今天这个机会说“NO”,就是最大的愚蠢了。
在8年前,马云就拒绝过雅虎的美意,当马云准备回杭州创业的时候,杨致远就曾伸出橄榄枝,希望他能担任刚成立一年的雅虎中国公司总裁,但马云拒绝了。
而现在,阿里巴巴长大了,马云认为时机成熟了,于是就产生了与雅虎联姻的念头。
我看了看,搜索引擎这个工具如果不好好利用的话,将会对阿里巴巴电子商务的体系有很大的打击,所以我一定要做搜索引擎,但是我自己做要两三年,如果是买一个技术,那就很容易。我们唯一的办法就是要在全世界范围内找,只有三家做的公司比较好,一个是Google,一个是雅虎,还有百度,百度不可能卖,Google也不可能,雅虎拥有这样的技术,但是中国的本土化做得不是很好,我们就开始谈,也就是去年这两天收到雅虎给我发的一封信,说要谈一谈,5月1日谈了10分钟,我要做搜索引擎,我不想自己做,但是想收购一个。如果你对这个有兴趣我们就谈,否则就不要谈了,我去找另外的人。就是这样的一个出发点,当时也是一个玩笑,结果没想到玩笑成真了。
马云曾放弃了多次上市的机会。马云认为,不是他不愿意上市,而是没有找到更合适的机会。马云认为与丁磊和陈天桥这前两拨上市者相比,他并没有错过什么,后上市反而更省力。
有人说我是终于拿到毕业证书的留级生,也许我不着急毕业,是因为大学里面能够给我提供很多研究和学习的环境。普通人觉得上市有现金,有股票就是成功,经营企业更重要的是一个过程,是一个经历,爬上掉下,掉下爬上的人很多。对我来说过程的味道更重要,即便比张朝阳再早上市也没有意义,也许我的痛苦他们没经历过,但他们的好处我还没尝到。我觉得一个企业最重要的是耐得住寂寞,挡得住诱惑。第二拨上市容易,第三拨更容易。
企业家的社会责任
企业、企业家与社会责任应该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呢?马云认为:
社会责任不该是一个空的概念,也不单纯局限于慈善、捐款,而是与企业的价值观、用人机制、商业模式等息息相关。做企业赚钱,赚很多的钱,许多人都这么想,但这不是阿里巴巴的目的。让员工快乐地工作成长,让用户得到满意的服务,让社会感觉到我们存在的价值,这才是阿里巴巴的社会责任所在,至于赚钱和社会回报,那是水到渠成的事。
在以“新财富观:社会责任·价值共创”为主题的中国管理100年大会暨“双十”(十位最聚人气企业家和十位最具价值经理人)颁奖典礼会议上,马云再次阐述了他对社会责任的理解。
最近很流行社会责任感,我觉得在中国这种情况下的企业,四件事情是最重要的:
第一,必须是自己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承担起社会责任。如果你挣再多的钱,但是你制造的产品跟服务是对社会有害的,就像最近的鸭蛋、鸡,一些吃的东西,哪怕你捐再多的钱我也看不起这些人。
第二,依法纳税。一方面想着避税,一方面又想着年底要捐多少钱,这些人也不少,我也看不起。
第三,在中国今天的形势下,企业家最稀缺的资源应该是把所有的钱用在扩大自己的经营,扩大更多的就业机会上。现在大学生说找不到就业机会,我觉得大学生需要的是就业机会,而创业机会最大的是企业家。如果我今年60岁、70岁,也像李嘉诚、巴菲特把自己的钱捐出去,但是今天我觉得最重要的是创造优秀的服务、优秀的产品,能够依法纳税,能够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让更多的人能够有工作,能在社会上生存。
所以,中国今天没有世界级的企业,中国的企业还很小,我们的路还很长,大家把自己的企业做好,以自己的产品和服务对社会承担责任,依法纳税,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这可能是今天我们这一代企业家首先要承担的社会责任。
第四,慈善和公益。我看过一篇文章特别感动,有一位陕西人,18年以前高中毕业,要去广东打工,广东给他的工资是600元钱,蛮高的一个数字。村长跟他说,我们村里有三十几位孩子,每天要走几十公里路去念书,我们缺少一个老师,你高中毕业能不能去教书,但是只能付给你四十几元钱的工资。他说那好吧,你需要我我就留下来。最后连他的朋友也从广东赶了回来。18年下来,这两个人教了1070名学生,到目前为止他们的工资收入仍就是两个人加起来120元钱。每个人下了课之后还得做各种各样的农活,因为必须种田、种地才能够活下来。如果(中国的孩子)没有得到教育,中国的教育将没有未来。我们希望我们的企业家朋友跟我们的亲朋好友能够关注一些小学的硬件设备、学生的情况,关注一下老师,如果老师不好,农村的教育就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另外,倡导一块钱的慈善。我和一些朋友,我也希望在座的一些朋友有兴趣,是不是可以一起做这样的事?我们呼吁全国所有的志愿者对希望地区、贫困地区的老师捐一块钱,如果他们赚一块钱,我们追加一块钱,如果400万人每人捐一块钱,我们愿意捐400万元钱。如果4000万人愿意捐1块钱,我们就愿意捐4000万元钱,希望每个人都关心慈善事业。
马云认为,社会责任一定要融入企业的核心价值体系和商业模式中,才能行之久远。换言之,一个企业的产品和服务必须对社会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