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浪漫言情电子书 > 庄子传-王新民 >

第9部分

庄子传-王新民-第9部分

小说: 庄子传-王新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直到许多年后,他才悟透了生死的关系。



  南郢沅湘一带,古代曾属“左洞庭,右彭蠡”的三苗九黎之地,地僻人稀,势弱位卑。西周初期,周成王封熊绎于楚蛮之地,始有楚国与楚民族。与中原诸国相比,楚国历史既短,封疆亦仄,生产落后,人文贫乏,根本不受周王室与诸侯各国重视。中原人一直将楚人当蛮夷看待,如古诗中就有“蠢尔蛮荆”、“蛮荆来犯”之类的诗句。由于山水阻隔,风俗迥异,楚国与中原王朝的联系十分薄弱。中原各国以正统老大自居,不屑屈尊了解“楚蛮”,与其建立密切的政治外交关系,对楚地的地理物产、风俗民情所知甚少;而楚国却因此较少接收华夏民族的礼治文化,在一种纯朴奋发的氛围里,筚路蓝缕,励精图治,努力发展国力,同时创造了清新烂灿的楚文化,和因循守旧、陈陈相因的中原文化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至战国初期,楚国已发展成一个泱泱大国。它以江汉流域为中心,西逼巴、蜀,北进中原,东侵海滨,南濒五岭,事实上已对中原各国构成了明显的威胁。它北与韩、魏相角逐,退少而进多;西北与强秦相抗衡,干戈玉帛不断;东北面,它的车骑屡屡出没于齐鲁之野。国势壮大,疆场传捷,大大提高了楚国在周王室与各诸侯之间的政治地位。在风云变幻的战国时代,楚国已是一个举足轻重的发言者和参与者了;诸侯会盟,天子郊祀,楚国亦远非一个可有可无的角色了。

  楚国虽然是个大国了,但是楚地的文化风物,楚人的日常生活,对于中原人来说仍然是个谜:一方面蒙着一层神秘的面纱,另一方面则仍含着粗鄙的主观印象,华夏嫡传素来蔑视“蠢尔蛮荆”,当然是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而关山遥迢、交通不便,兼之战火连绵、烽烟不断,则是夷夏不通的客观原因。

  庄周幼时听村中父老乡亲们谈及楚蛮,总是用一种鄙夷不屑的口气,但言语间又明明流露出欣羡向往的神情。给小庄周的印象就是一处仙境般的地方住着一群赤身裸体的蛮子,说蒙邑人不懂的话,干蒙邑人不干的活儿,后来在私塾里,章老先生讲到楚国,也象村人那样表现出自相矛盾的态度:讲到楚人废止礼仪,不遵教化,根泽不正而妄图觊觎周鼎,章老先生每每摇首蹙眉,深恶痛绝;倘偶尔说起楚之山水之灵秀、物产之丰饶、人民之勤谨,章老先生则又津津于口,言辞闪烁,神色间大有憬然神往的样子。庄周对此颇觉讶怪。他是一个天性好奇,善忤常情常理的人,随着年岁的增长和思想的成熟,凡事都逐渐形成了与众不同的看法。当时虽然宋国很少有人亲自到过楚国,对楚国的一些说法多半来自道听途说,失真之处颇多,但庄周还是从片言只语中得到了关于楚地楚民的一部分感性认识。政治与战争,是他所厌恶和不感兴趣的,因而他对楚国的崛起,如同秦国的扩张,都看作自然的政治历史事件,没有必要加以过多的关注;然而楚地,尤其是沅湘之间特异的风物民情、山水胜景,却引起了他极大的兴趣。是不是真有一种名叫凤的异鸟?龙舟是什么样子?究竟有没有茹毛饮血的蛮民?楚人的巫术是怎么回事?种种疑问,凭藉有限的、真假莫辩的传说,即使庄周的想象力非常强吧,仍然得不到明确的答案,越是想象不出吧,他越是不自禁地去想。想得多了,对楚国的憧憬就在他心里扎了根。不知何时起,一个强烈的愿望产生了,他要亲自到楚国去看一看。

  对于庄周来说,仅仅是那些粗略的传说,就已经为他勾勒出了一幅亲切而诱人的图画。他在这幅画面中发现了与自己的志趣性情相一致的,合乎人性的,天然朴素的新鲜生活,这种生活与他正置身其中的生活迥然不同。他现在的生活,浸润着虚伪的仁义理想,被礼治的说教重重枷锁着,沉重,阴暗,不堪忍受,他早想弃之而去,追寻一种适意任性、忘我天真的生活。而楚地的生活,正是这样一个范本。当他勉强忍受那些圣训的聒噪时,他心里暗暗打定了主意。走出蒙邑,离开宋国,漂泊江湖,浪迹天涯,而首先要去的,当然是楚国。

  他在楚国北方盘桓了一些时日,并没有找到新的生活。这里因原是中原诸国的领土,所以举凡地方上的礼节法度和百姓的吃穿用度、婚丧嫁娶等风俗习惯,都保留了中原旧习。人们虽然身在楚国,但念念不忘周室周礼,语言行为每以圣人之言相约束,对南方的楚族人心存根深蒂固的轻蔑。这与他在宋国时所熟悉的情况几乎没什么两样。他决定继续南下,深入沅湘之间,切切实实地体验一番。

  往南走,水路多了起来,长脚程的陆路反倒少了。庄周牵马乘舟,渐感不适。不得已,他在一个名叫鄢城的地方卖了枣红马。枣红马是老渔父送与他的,老渔父是他难以忘怀的师长朋友,而马与他厮伴数月,也有了很深的感情。卖了它,庄周既难过,又歉疚,隐隐地想起老渔父,不知老人家现在如何。

  山村水郭之间,异国风情一点点向庄周显露出来。楚国之殷,殷于山水;楚国之灵,亦灵于山水。山重水复,柳暗花明,楚国的风神气质就蕴涵在变化无穷、绚烂多姿的自然胜景中。庄周每天向着触眼皆新的风光进发,心中始终充满克制不住的激动。一路上走走停停,或一棹而百里疾,或数日萦留于一地;经过了无数村落城邑,阅识了无数森林湖泊;见到了真正的楚人,听惯了陌生的楚语,交了一些楚人朋友,知道了许多美丽动人的传说故事。春暖花开时节,他来到了洞庭南部的沅湘一带。

  沅湘之间,池泽遍布,溪流如织,林木茂盛,花草鲜灼,到处洋溢着热烈的生机。这个地区土地广大,人烟稀少,零零星星的村落点缀在闪光的河汊之间,人们多以捕鱼、打猎、耕种、织布为生,各自营谋,很少互相往来。山川秀丽,物产丰富,只要勤苦劳动就可以丰衣足食,因此这里的百姓们显得乐观开朗、精神饱满。山青水秀,养育了热情奔放、想象奇特、能歌善舞的楚地子民。不论是田夫野老、织妇村姑,还是荒陬蛮民,都能即事而歌,即兴而舞,天真烂漫,无拘无束。阡陌间,水泊上,不时可听到宛转清亮的歌声;村落里,旷野上,不时可看到狂欢喧闹的场面。楚人的不遵教化、行止无端,庄周亲眼看到了;楚人的粗俗无礼、率尔任性,庄周亲自感受到了。

  这就是他千里迢迢溯远从之的生活,比他预想的更为充实、丰富、多姿多彩,更发乎自然本性的生活。在此之前,他没有见过大地呈现出如此迷人的面貌;在此之前,他没有想到万物竟会勃发出如此强烈的生趣;在此之前,他也从未经验过象楚人这样完整地保存着人之为人的原初天性的尘世生活。这一切对于他的灵魂深处有什么影响,他一时还难以觉察。从他内心的变化来说,在深深的震惊之后,喜悦与亲切的激情很快喷涌而出,象洞庭湖水一样注满了他的心胸。他觉得自己象一条搁浅的鱼儿,重新回到了波渺水清的大湖。鱼儿的至乐就在水中啊,如今他得到了自己的至乐。

  从此,沅湘之间就多了一个疯疯癫癫的中原人。水之湄,河之洲,兰之阶,无处不有他的身影和足迹。浣纱的织女见过他。荡舟的渔夫见过他,狩猎的山民见过他。这个中原人好怪呀,他跟别的中原人可不一样,他衣冠不整,举止无状;他对花微笑,望云出神,事事好奇,稚气十足;他虽然来自中原,却喜欢用结结巴巴的楚语与本地人交谈,他性情随和,忠厚诚实,不象中原来的商人那样势利,也不象中原来的大官儿那样伪善严肃。他呀,他可真是一个奇怪的中原人。

  热情的楚人先是疑惑地打量他,很快他们就喜欢上了他,丢掉戒心与他聊天、玩耍、做朋友,拉他到他们家做贵客,用丰盛的家餐招待他,还邀他参加他们赛龙舟、祭神灵,比武狩猎、野外对歌等等热闹有趣的民间娱乐活动。在与他们亲密无间的交往过程中,庄周了解了大量沅湘之间的民情风俗,对楚人的民族性格和文化习惯也有了越来越深的体会。

  楚地的风俗,与中原大不相同,如楚人确信自己是日神与火神的后裔,日、火色赤,所以楚人崇尚赤色,进而发展到喜爱所有鲜艳浓烈的色彩,他们的袍衣裙袖,丝锦织品和各种手工艺品,都用各种艳丽的色彩精心装饰,绚烂佳妙,美不胜收。庄周起初看到一些精致的手工艺品,总要喜不自胜地将它们收藏进自己的行囊,后来才发现这样的小玩意儿太多了,只好放弃了继续收藏的念头。另外,由于日出东方,所以楚人以东向为尊,而不象中原人以南向为尊,中原以右为尊,楚人却以左为尊。制俗方面的差别,无论巨细,都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其中有社会制度的原因,也有地理环境的深刻影响。庄周来楚之前,一直弄不清楚楚国人很崇拜的凤是种什么神物;来了之后,发现许多楚人尽管言凤必神色恭敬而自豪,却也说不明白这凤究竟是怎么回事(也许他们怕亵渎神鸟而不愿说破)。直到有一天他在高岗的草棵中看到一只花色斑斓、神气活现的雉鸡,才恍然大悟地大笑起来:原来那凤鸟就是从这咕咕乱叫的雉鸡身上脱胎而来的啊!联想起中原自古以来敬若神明的龙,也不过是先祖们将地上的飞禽走兽强拉硬扯嫁接而成,庄周不禁对这种族类不同而心意暗通的现象暗自称奇,同时钦服于楚人的想象能力和聪明才智。周人有龙而楚人有凤,楚地尊凤贬龙。庄周看到有些雕刻在青铜器皿和手工艺品上的画面,凤翅高扬抽挞龙脊,痛得矫龙嗷嗷号叫。

  楚国立国既晚,楚族脱离原始蒙昧生活的时间也不久远,他们固有的文化甚为贫弱,虽有楚言楚文字,但没有用母语创作的典籍。楚国的典章制度,多从华夏诸国取法仿效。中原礼治文化对楚国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上层贵族社会,而于江湖草莱浸染甚微。尤其是沅湘一带,纯朴的楚人还压根不知礼治为何物。庄周对此颇感幸运,既为楚人,也为自己。在他看来,楚人没有接受仁义礼智之类的教训,没有学习那些污染心灵、禁锢意志的学问知识,却擅长用超凡的想象来弥补知识的欠缺,通过与大自然的水乳交融、浑然无间来达到对生命和世界的认知,这才是真正的为人之道。楚人的纵情山水、放浪形骸、诡思横逸、善解音律,是一个人生活的理想方式;沅湘之间,是一个人追求幸福,获得永恒的福地乐园。

  他常常躺卧在鲜花盛开的湖滨草地上,嗅闻着香花琼草的芬芳,倾听晴光潋滟的湖上传来的渔歌,目光伸向湛蓝高远的天空,心中无比宁静而平和。这种心境,他舍不得打破,于是一动不动长久地躺卧着。日子就这样过去了,山水的形象不断变幻,永不重复,春天从来没有象这个春天这般浓酽、绵密而意味深长,仿佛连他从前渡过的生命也都聚集起来,潮水似地涌出崭新的意义。

  这天,他正在湘水岸边徜徉,忽听得远处响起一阵急促的鼓声。耕田的农夫、戏水的少女、放牛的牧童们听到这鼓声,不约而同地停下手头的活儿,欢欣雀跃地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