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浪漫言情电子书 > 论语别裁(上册) >

第62部分

论语别裁(上册)-第62部分

小说: 论语别裁(上册)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学,诗即其一。 古代所谓的诗,就包括了文学、艺术、哲学、宗教等等。 古代诗与音乐是不可分的,而且诗也就是文学的艺术。 所以孔子说人的基本修养,要会诗。 关于这一点我常想到,从事严肃工作的,如政治的、经济的,乃至于作医生的人要注意。我常常劝一些医生朋友学画,一个真正的名医,生活好可怜。 我认为医生的太太都很伟大,医生几乎没有私

 432

    泰 伯 第 八914

    生活的,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天天忙到晚,一天与上百病人接触,每个人都愁眉苦脸的,一直下去,自己都要病了,尤其精神科的医生为然。我对一位精神科的医生开玩笑说:“你也差不多了。”有一位荣民总医院的精神科医生说:“你这话是对的。 我当年做学生学这科时,那位教我们的老师,看起来就像精神病的样子。 精神科医生病人看多了,自然就变成精神病似的。”有人说官僚气,我说这没有什么希奇,官做久了就自然是那个样子,习惯了;医生就是医生气,见到朋友说人血压高了;商人一定市侩气。 这没有什么好奇怪的,这都是现代心理学上所说的职业病。 某一行干久了,看人看事的观点,都惯于从这一角度出发。 所以凡从事严肃工作的人都要注意,过去这种生活上的调剂就靠诗,以艺术的修养作调剂。所以过去的官做得大,文集也留得多,诗也作得多,这绝不是他故意这么做,而是闲下来,有许多感情无法发挥,只好寄托在这上面。 所以孔子说“兴于诗”。例如王安石的诗与政治生活,几乎成为两种完全不同的风格。但学艺术、学文学久了的人,有一毛病,就是所谓“文人无行”。一般说来,认为真正纯粹的文人,品行都不大好,吊儿郎当,恃才傲物,看不起人。 还有一个最大的毛病,千古以来,文人相轻,文章都是自己的好,看人家的文章看不上。 以前有一个笑话,说有人作诗一首吹道:“天下文章在三江,三江文章唯我乡,我乡文章数舍弟,舍弟跟我学文章。”

    说来转去,转了一个大弯,最后还是自己文章好。 所以中和艺术的修养,就要“立于礼”。

    我们一般人将学者文人连起来,事实上学者是学者,学术专家是学者;文人是文章写得好,不

 433

    024论 语 别 裁

    一定是学者。 有些人文章写得好,如果和他讨论某一学问思想,如谈经济学、心理学等等,他就不懂了。曾经有一次,各种专家学者和某大文豪在一起闲谈,那位大文豪听得不大耐烦,就问科学家说:“你说电脑好,电脑会不会作诗?”使在坐无人答话。 当然那位科学家也不好怎么答,我出来代他答了,我说电脑也可以作诗,不过作得好不好是另一回事,“一二三四五,东西南北中”

    ,也未必不是诗。 抗战期间的汽车常抛锚,就有人改了古人一首诗加以描写道:“一去二三里,抛锚四五回,前行六七步,八九十人推。”

    那也是诗,一个文人,光是文章好,没有哲学修养,不懂科学,毛病就大了。 所以光“兴于诗”还不行,要“立于礼”

    ,立脚点要站在“礼”上,这个“礼”就是《礼记》的精神,包括了哲学的思想与科学的精神。“成于乐”

    ,最后的完成在乐。 古代孔子修订的《乐经》,没有传下来,失传了。《乐经》大致是发挥康乐的精神,也就是整个民生育乐的境界。

    愚 民 政 策

    讲了孔子教育的方法、目标与内容以后,下面所说的一节,是另一个问题了。

    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五四运动”的时候,他们打倒孔家店,这句话也是孔子的“罪状”之一。 照字面上讲,“民”就是一般人,老百姓。

 434

    泰 伯 第 八124

    “可使由之”

    ,叫他做就是了。 等于军队下命令,目标正前方,距离若干,限几分钟到达。 只下命令叫他去。“不可使知之”

    ,不可以叫他知道理由,绝对的服从。 到了民国以来,“五四运动”前后,有好几个人改这两句话。 康有为、梁启超他们说,孔子绝对民主,古人对这两句书,圈点句读错了,应该是“民可使,由之。”老百姓各个知识都高了,可以公开选择投票,给他们政治自由。“不可使,知之。”老百姓还没有到达水准,“知之”

    ,教育他,训练他,先使他知。 改得好像是非常好。但又有人不同意,说康、梁的句读也错了,应该是“民可,使由之。”

    看看这个社会、老百姓可以民主了,给他民主。“不可,使知之。”看看老百姓还不可以民主的时候,“使知之”

    ,要教育他。 但不管他们怎样圈点,反正都是好心帮我们孔夫子的忙,都是主张孔子是绝对民主,不要打倒孔家店,不必要乱批评。 但在我个人,早年也认为他们这样圈来圈去有道理。现在老了,有时脑子很顽固,认为不必要另外圈点,就是原来那个样子。 事实上对于一般人,有时候只可以要他去做,无法教他知道所以这么做的原因,这是我根据几十年的经验来的。 到今天为止,我是这样的看法,也许明天更聪明一点,再改变也说不定。 不过到今天为止,据我所了解,有些人如果要他去做事,先把一切计划理由告诉他,他去做起来一定很糟糕。 好像带部队,下命令,三百公尺,限五十秒跑到,跑得到有奖,跑不到处罚。 结果跑到了,奖赏他就是了,他一定非常高兴。 假如先告诉他理由,什么政治学,什么心理学、什么学什么学的,结果他跑到半路上研究起心理

 435

    24论 语 别 裁

    学、政治学来了,目标达不到了。 据此回转来一想,孔子的话绝对的对,并不是一般人所说的愚民政策。 事实上有些人的头脑、程度、才具只能够听命于人,当然有些人是天生的领导人才。 曾有两位同盟会的老先生告诉我,国父孙总理很会说笑话,有一次在上海,大家坐下来谈天,他问大家能够做些什么?大家说了后,回过来问他。 总理说,我想了半天,除了当领导以外,一无所能。 这个话听来蛮妙的,实际上是老实话。 大家仔细一想,总理这句话绝对是对的,他就是天生的领袖人才,这是谁也无法否认的事实。 相反的,有些人就是天生听命于人的,能成为非常好的干部。 这种人如果去做领导人,下命令,一定做不好。 碰到这样的人只有“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另外,我还有一个体会,天下的事业,都是浑小子闯出来的。 到年纪大懂得多了,经验丰富,别说去创业,赶公共汽车都怕被汽车碾了。 懂是懂得多,可什么都做不成。 所以“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这也是一句名言,不必去另外圈点了。

    社会动乱之源

    子曰:好勇疾贫,乱也。 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乱也。

    孔子说“好勇”

    ,动不动爱打架,冲动。 以国家而言,如过去有许多军阀好战,那是好勇。“疾贫”

    ,讨厌贫穷,受不

 436

    泰 伯 第 八324

    了贫穷的苦。这两点就是社会动乱的根源。也可以连起来说,一个社会到了贫穷的时候,人就不要命,好勇了,是乱源。以社会的观点来看历史,一个时代好动乱,一定是在社会贫穷、经济衰落的时候,这就是所谓的“饥寒起盗心”。

    “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乱也”社会教育没落,道德衰微,所有的人,心中没有爱人的心,大家自私,对失败、失足的人没有同情心,不能包容,这是社会的大病态,时积日久,时代就乱了。 如果研究社会、政治演变的历史,都逃不出孔子这两句话的范围。 一个普通人,要叫他只顾精神的修养,不受物质上贫困的影响,发挥出坚强崇高的人格,这是做不到的。 可以如此要求少数人,不能要求一般的人。所以一到了整个社会贫穷,再加上教育的堤防崩溃,动辄好勇,这样的社会,非变乱不可。 到了“人而不仁”

    ,以杀人、以消灭别人为乐,这就是社会很深的病态了。 有时以政治、宗教、社会、哲学的观点来看,好杀人的人,是一种心理变态。如研究军事思想史时,同时也要研究许多人性。 如在现代史料中,有许多人研究希特勒,他就有性心理变态,这些都是乱源。

    知人于微

    子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

    上面讲了许多孔门教育的大原则。 这里提出来,孔子对

 437

    424论 语 别 裁

    于个人教育的观点。 也是衔接上文之“疾之已甚”的注解。已好几次提过才、德、学三者都周全具备的人并不多。以前政治上有个大秘密,历史上聪明的帝王,喜欢用贪而能者。即使明知其品德不大好而才高的,派出来做官,有时还睁只眼闭只眼,上面不大管,但这种人真能替国家社会做好事。有的人非常廉洁,品格非常好,学问也好,可是笨得要死,不能做事。那就派到翰林院去,地位高高的,可是搞了半天,在那里喝西北风。 再举一个例子:宋太祖赵匡胤平定天下,当了皇帝以后,有一个年轻时的同学赵普,他自己说没有读过多少书,后来当了宰相,自称以半部《论语》治天下。 他抽屉里放的也是《论语》,有政治问题解决不了,就翻翻《论语》,好像现在信宗教的人查经一样。宋太祖喜欢晚上穿了便衣到大臣的家中走走,因为以前与赵普的家人都认识,所以尤其喜欢到他家中。 有一个冬天下大雪的晚上,赵普夫妻俩以为这样冷的天气,大概皇帝不会来,不料后来有人敲门,皇帝还是来了。 这一下可把赵普夫妇吓坏了,因为当时南方还没有平定,当天下午进贡送来一批东西,他还没有向上报,赶快跪下来接驾,奏明原因。宋太祖安慰他说没有关系,公事明天早上再说。 他仍在客厅转来转去。突然看见贡品中有一个大瓶子,上面写好送赵普的,宋太祖大感希奇,打开来看看,连赵普在内谁也没料到里面都是瓜子金。 赵普夫妇吓死了,立刻又跪下来奏明实在还没有仔细看过,并不知道是黄金。宋太祖说:“你身为一个宰相,别人不知道,以为天下事决定在你书生之手。 外邦既要送你这么一点东西,算得了什么?你收了,照收不误!”不论宋太

 438

    泰 伯 第 八524

    祖的动机是什么,都是了不起的。 但另外一个人曹彬,原来与赵匡胤是同僚,也是好朋友,他是五代时周朝的外戚。 赵匡胤常常约他去喝酒,他却坚持不肯,始终中立不倚,守住岗位。 后来赵匡胤当了皇帝,认为他人品好,和赵普一样重用。 有人在赵匡胤面前打这人的小报告都打不进去,这就是赵匡胤识人于微的地方。这些故事,就是说才德俱全的人,就是国家的大臣,是社会上了不起的人物。 现在孔子也是说到才与德不能相配合的问题。 中国文化经过周公整理集中起来,孔子不过继承他的道统。 周公从事政治,做国家的首相,有名的“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就是他的典故。 洗一次头,三次握起头发来;吃一餐饭,三次把饭吐出来,去接见客人,处理公事。一国的首相,内政、外交都要他办,所有来见他的人,又从不拒绝,是如此的忙。 不只是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