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太平广记 >

第977部分

太平广记-第977部分

小说: 太平广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盖地地生长。大的连绵十几里,小的也能遮一百亩地的荫凉。树上面有蚕,有四寸来长。它的身体是金黄色的,它的丝是碧绿的,也叫做金蚕丝。再说那软玉鞭,松开时是一尺长,拉直就是一丈长。把它捻成鞭梢,表里通莹象琴弦,即使合并十个人的力气,也拉不断它。用它做琴弦,奏出的声音极美,鬼神听了都发愁;用它做弩弦,那么箭就能射出去一千步远;用它做弓弦,那么箭就可以射出去五百步远。皇上下令把它珍藏在内府。到朱泚作乱于京师的时候,那鞭不知哪里去了。
  玉猪子
  执金吾陆大钧,从子某,其妻常夜寝中,闻有物啁啾斗声。既觉,于枕下揽之,得二物,遽以火照,皆白玉猪子也。大数寸,状甚精妙。置之枕中而宝(“宝”原作“实”,据《小说大观》本改,)之。自此财货日增,家转蕃衍,有求必遂,名位(“位”原作“仙”,据明抄本改)迁腾。如此二十年。一夕忽失所在,而陆氏亦不昌矣。(出《纪闻列异》)
  官职为执金吾的陆大钧有个侄子陆某,他的妻子常常于夜间听到有两件东西打斗的声音。一天早晨醒来,在枕边摸到两个东西,急忙点灯一照,原来是两只玉雕的小猪。小猪的大小有几寸长,形状特别精妙。她把它们当成宝贝放在枕头里珍藏。从此,这一家的钱财一天比一天增多,家境繁盛起来,做什么事都成功,名誉地位日见显赫。这样过了二十年。有天夜里忽然不见了玉雕小猪,陆家也就渐渐不如从前昌盛了。
  卷第402 宝三卷第四百二
  宝三
  隋侯 燕昭王 汉高后 后汉章帝 梁武帝 火珠 鲸鱼目 珠池 少城珠
  青泥珠 径寸珠 宝珠 水珠 李勉 李灌 上清珠 守船者 严生 张文珗
  卫庆 鬻饼胡隋 侯
  隋侯行,见大蛇被伤而治之。后衔珠以报。其珠径寸,纯白,夜有光明,如月之照。一名隋侯珠,一名明月珠(出《搜神记》)
  隋侯在路上行走,发现一条大蛇被伤,就为它治疗。这条蛇伤好之后,就用嘴衔来一颗珍珠报答他。这颗珍珠直径有一寸,纯白色,夜间发光,像月光一样。这颗珍珠一名隋侯珠,一名明月珠。
  燕昭王
  燕昭王坐握日台,时有黑鸟白颈,集王之所。衔洞光之珠,圆径一尺。此珠色黑如漆,而悬照于云日,百神不能隐其精灵。此珠出阴泉之底。泉在寒山之北,圆水之中。言波澜常圆转而流。有黑蚌,飞翔而来去于五山。黄帝、务成子游寒山,得黑蚌在高坐之上,故知验矣。昭王时,其国来献。王取宝璋水,洗其泥沙而叹曰:“悬日月已来。”见黑蚌生珠,已八九千回。此蚌千岁一生,珠渐轻细。昭王常怀握此珠,当盛暑之月,体自轻凉。号曰销暑招凉珠焉。(出王子年《拾遗记》)
  燕昭王坐在握日台上,有一些白脖颈的黑色大鸟飞来,停落在王所。那鸟衔来一颗明澈发光的珍珠。珍珠圆径一尺,色黑如漆,把它悬挂于空中,各种鬼神都不能隐蔽其本来面目。此珠出自阴泉之底。阴泉在寒山之北,圆水之中。据说圆水里的水常常圆转而流。圆水里有黑蚌,来往飞翔于五山之中。黄帝、务成子游寒山的时候,曾在高坐之上得到过黑蚌,所以人们才知道黑蚌的灵验。燕昭王时,那产黑蚌的方国来进献。燕昭王取宝璋之水,将黑蚌洗净,叹道:“我将有可以悬挂的小太阳小月亮啦!”发现黑蚌生珠,已经有八九千回了。这种蚌一千年一生珠,它产的珠子渐渐减小。燕昭王经常怀揣和把玩这颗珍珠,时值酷暑盛夏,体肤微有凉感。故而名曰消暑招凉珠。
  汉高后
  汉高后时,下书求三寸珠。仙人朱仲,在会稽市贩珠,乃献之。赐金百斤。鲁元公主私以金七百斤,从仲求珠。复献四寸者。(出《列仙传》)
  汉高后时,下诏书征求直径够三寸的大珍珠。有个名叫朱仲的仙人,在会稽那地方做珍珠买卖,就献上一颗。汉高后赐给他黄金百斤。鲁元公主私下用七百斤黄金的代价,向朱仲谋求大珍珠,朱仲便献给她一个直径有四寸长的。
  后汉章帝
  后汉章帝元和元年,明珠出馆陶,大如李,有明耀。三年,明月珠出豫章海滨(“滨”
  原作“昏”,据明抄本、陈校本改)。大如鸡子,圆四寸八分。(出《列仙传》)
  后汉章帝元和元年,在馆陶发现了一颗明珠,像李子那么大,能发光。元和三年,在豫章海滨发现一颗明月珠,像鸡蛋那么大,圆长四寸八分。
  梁武帝
  梁大同中,骤雨殿前,有杂色宝珠。梁武有喜色。虞寄上《瑞雨颂》。(出《酉阳杂俎》)
  梁大同年间,一场大暴雨夹着杂色珍珠落在殿前。梁武帝非常高兴。管理山泽的官便献上一首《瑞雨颂》。
  火 珠
  贞观初,林邑献火珠。状如水精。云:于罗刹国得。其人朱发黑身,兽牙鹰爪。(出《国史异纂》)
  贞观初年,林邑献给皇上一颗火珠。火珠的样子很像水精。说此珠是从罗刹国弄来的。
  罗刹国的人,红头发,黑皮肤,齿如兽牙,手似鹰爪。
  鲸鱼目
  南海有珠,即鲸目瞳。夜可以鉴,谓之夜光。凡珠有龙珠,龙所吐也。蛇珠,蛇所吐也。南海俗云:“蛇珠千枚,不及一玫瑰。”言蛇珠贱也。玫瑰亦珠名。越人俗云:“种千亩木奴,不如一龙珠。”越俗以珠为上宝,生女谓之珠娘,生男名珠儿。吴越间俗说:“明珠一斛,贵如玉者。”合浦有珠市。(出《述异记》)
  南海产有珍珠,就是鲸鱼的瞳仁儿。这种珍珠夜间可以照出人影,叫做夜光珠。大凡珍珠有龙珠,是龙吐的;有蛇珠,是蛇吐的。南海有这样的俗语:“蛇珠上千枚,不如一玫瑰。”这是说蛇珠不值钱。“玫瑰”也是一种珍珠的名称。越人有这样的的俗语:“种千亩木奴,不如一颗龙珠。”越人有以珠为上宝的习俗,生女孩叫“珠娘”,生男孩就叫“珠儿”。吴越一带的俗语说:“明珠一斛,其价如玉。”合浦有专门买卖珍珠的集市。
  珠 池
  廉州边海中有洲岛,岛上有大池,谓之珠池。每年刺史修贡,自监珠户入池采,以充贡赋。耆旧传云,太守贪则(“则”原作“即”,据明抄本改)珠远(“远”原作“送”,据明抄本改)去。皆采老蚌,剖而取珠。池在海上,疑其底与海通,又池水极深,莫测也。珠如豌豆大,常珠也,如弹丸者,亦时有得。径寸照室之珠,但有其说,不可遇也。又取小蚌肉,贯之以篾,曝乾,谓之珠母。容桂率将脯烧之,以荐酒也。肉中有细珠,如粱粟,乃知珠池之蚌,随其大小,悉胎中有珠矣。(出《岭表录异》)
  廉州边海里有一个岛屿,岛上有一个大池,叫做珠池。每年刺史征收贡赋,都亲自监督采珠户到珠池中采来缴纳。据老年人传说,如果太守贪婪,那么珍珠就会远离而去,难以采到。采上来的都是老蚌,把蚌剖开从中取珠。珠池在海边,人们都怀疑池底与海是相通的。
  但是池水极深,不可探测。池中所产的珍珠,像豌豆那么大的,是普通的珍珠;像弹丸那么大的,也时常可能采到;直径一寸能照亮屋子的珍珠,却只有其说,不可遇到。另外,把小蚌的肉取出,用竹篾穿起来晒干,叫做珠母,容桂一带一般都用它炒菜下酒。见到肉中有米粒大小的珍珠的蚌,便知它是产自珠池。珠池里的蚌无论大小,全都胎中有珠。
  少城珠
  蜀石笋街,夏中大雨,往往得杂色小珠。俗谓地当海眼,莫知其故。蜀僧惠嶷曰:“前史说,蜀少城饰以金璧珠翠,桓温恶其太侈,焚之。合在此地。合拾得小珠,时有孔者。”
  得非是乎?(出《酉阳杂俎》)
  蜀地的石笋街,夏季里大雨过后,往往拾到杂色小珍珠。一般人说这地方可能是海眼,但是谁也不清楚天上下珍珠的原因。蜀僧惠嶷说:“据史书记载,蜀地的少城是用金璧珠翠装饰的,桓温嫌它太奢侈,就把它烧了。少城旧址应当就在此地。所以能拾得小珠,并且时常有带眼儿的。”莫非正象像说的这样吧?
  青泥珠
  则天时,西国献毗娄博义天王下额骨及辟支佛舌,并清泥珠一枚。则天悬额及舌,以示百姓。颔大如胡床;舌青色,大如牛舌;珠类拇指,微青。后不知贵,以施西明寺僧。布金刚额中。后有讲席,胡人来听讲,见珠纵视,目不暂舍。如是积十余日,但于珠下谛视,而意不在讲,僧知其故,因问故欲买珠耶?胡云:“必若见卖,当致重价。”僧初索千贯,渐至万贯。胡悉不酬。遂定至十万贯,卖之。胡得珠,纳腿肉中,还西国。僧寻闻奏,则天敕求此胡。数日得之,使者问珠所在,胡云,以吞入腹。使者欲刳其腹,胡不得已,于腿中取出。则天召问:“贵价市此,焉所用之?”胡云:“西国有青泥泊,多珠珍宝。但苦泥深不可得。若以此珠投泊中,泥悉成水,其宝可得。”则天因宝持之。至玄宗时犹在。(出《广异记》)
  武则天时,西蕃某国献给她毗娄博义天王的下颔骨和辟支佛的舌头,并有青泥珠一枚。
  武则天把下颔骨和舌头悬挂起来让百姓看。下颔骨很大,像一把小交椅;舌头是青色的,大如牛舌头;珠子像拇指那么大,微微发青。武则天不知青泥珠的珍贵,把它送给西明寺的和尚了。和尚把这颗珠子装在金刚的脑门儿上。后来和尚讲经,有一个前来听讲的胡人见了这颗珠子就目不转睛地看。十几天里,他总在珠下凝视,心并不用在听讲上。和尚心里明白,于是向胡人道:“施主想要买这颗宝珠吗?”胡人说:“如果一定能卖,我保证出重价。”
  和尚最初的要价是一千贯,渐渐涨到一万贯,胡人全都答允。于是定到十万贯,成交。胡人买到此珠之后,剖开腿上的肉,把珠子纳入其中,然后回国。和尚不久就把这事向武则天禀奏了。武则天下今寻找这个胡人。几天之后,使者找到了那胡人,问他宝珠在什么地方,他说已经把宝珠吞到肚子里了。使者要剖开他的肚子检验,他没办法,只好从腿肉中取出宝珠来。武则天召见那胡人,问道:“你花重价买这珠子,要用它干什么呢?”胡人说:“西蕃某国有个青泥泊,泊中有许多珍珠宝贝。但是淤泥很深,无法将珍宝弄上来。如果把这颗青泥珠投到泊中,淤泥就会变成水,那些宝贝便可以得到了。”武则天于是拿青泥珠当宝贝。
  直到唐玄宗时,这珠还在。
  径寸珠
  近世有波斯胡人,至扶风逆旅,见方石在主人门外,盘桓数日。主人问其故。胡云:“我欲石捣帛。”因以钱二千求买。主人得钱甚悦,以石与之。胡载石出,对众(“对众”
  原作“封外”,据明抄本改)剖得径寸珠一枚。以刀破臂腋,藏其内,便还本国。随船泛海,行十余日,船忽欲没。舟人知是海神求宝,乃遍索之,无宝与神,因欲溺胡。胡惧,剖腋取珠。舟人咒云:“若求此珠,当有所领。”海神便出一手,其大多毛,捧珠而去。(出《广异记》)
  近世有一个波斯胡人,来到扶风的客栈,见主人家门外有一块方形石头,就围着这块石头转绕了好几天。主人问胡人为什么这样,胡人说他要买这块石头捶衣裳。于是他说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