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往自立之路:与自闭症儿子同行2-第1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现在的彻之仍然不善于语言表达,通过自言自语或绘画,能间接地把心声传达给我。看到他在画色彩丰富的图画,我就放心了。
许多年之后,碰到一位专家,他能根据一个人的绘画作品来判断其心理。他看了彻之的绘画后说:画面上画满了花、动物、人等等。这是画者在众人的支持和充沛的爱心之下愉快成长的体现。此话似乎在肯定我的育儿成就,听了挺受用。据说色彩绚丽斑斓正说明他心神安定。
彻之君现在心情不错,又快乐又幸福,专家的这句话是对我这个自闭症儿母亲的最高赞誉。
彻之高中时候以“街区的诗”为题画了一副街区风景的贴纸画。构图上以稻下屋超市为中心,前面画有信号灯和人行横道;上空画有漂浮的白云和广告气球;广告气球上写着当时电视一流行的一些企业广告语。画面上也有人物。此画色彩纷呈,琳琅满目,在川崎市普通高中八校作品展中一举夺魁,荣膺金奖。
在大家的协助下学会打招呼
移居佐贺当天,彻之就乱闯左邻右舍家里,进行厕所探查,人们对这突兀的行为无法理喻,既惊又气。连连闯祸,此起彼伏。我只好挨家挨户赔礼道歉,竟达两百家以上。因为初来乍到,也顺便与新邻居们认识认识,打个招呼。不管对方爱不爱听,我不得不向他们解释彻之令人费解的行为。当时也无可奈何,只得往积极的方向想: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也许正因为他的超级多动,才使我们一家一下子与当地的人们迅速搭上线呢。
第二天一早就买足毛巾,以作打招呼用的薄礼,一家一家地拜访过去。
大家看看彻之面目端正,五体俱全,都觉得不可思议:“哪里有残障啊?”
于是我一五一十地向他们说明:“彻之智力发育迟缓,兴趣狭窄,对水或厕所格外着迷,以至偏执而不能自拔。”(考虑到佐贺地处偏僻,容易误解,故而隐去敏感的自闭症三字不言)还顺便厚着脸皮请求关照:“我儿子语言发育迟缓,尚未学会对话的语言——与人打招呼‘早上好’。希望他尽早学会,拜托大家帮忙协助。”
与人交流的第一步是打招呼。问候语是意识到对方存在的语言证明,也是人际关系的敲门砖。而且,打好招呼表示尊重对方,能使人心情愉快,如坐春风。
彻之不善言辞,无法与他人进行有难度的对话,但只要脸带笑容开、朗明快地向对方打声招呼:“早上好!”人际交流的第一步即可实现。打招呼是人际交流的润滑剂,亦是人际关系的开端,要想在生活上处理,在社会上自立,打招呼绝对重要,必须要学会。
在上小学前的川崎,去人家那儿致歉或拜访友人时,我都顺便拜访一个:“早晨碰到我儿子的时候,麻烦各位向他打声招呼——‘早上好’。”其时彻之尚未达到向人问好的程度。
迁家佐贺之际,他已上小学二年级,在语言方面也开始出现了单词形式的要求语,因此我下决心趁热打铁,不怕麻烦,求助于四邻。
当然,求助的对象仅限于关心彻之的人家。有些人家不胜其烦,唰地一下收好毛巾,啪地一下关上门,哪里容得你去拜托,只好识相地致完歉便走人:今后再也不打扰府上了。
彻之不擅长语言,却会察言观色,通过声调和更测准确地推测对方是否接纳自己,一旦对方强烈拒绝,之后他就再也不会去那户人家。
与当地邻居斡旋的结果:能给予同情理解的约占一成,顶多二成:觉得麻烦,不愿协助的约占二成;剩下的六成漠不关心。想要得到全员的理解和协助是绝对不可能的。只要一成的人能帮忙,足矣。今后我要珍惜这份仁爱之心,真心实意地与这些热心人交往下去。为了结识这一成好心人,我在当地到处走访。
话又说回来,原告拒绝我们的人不理解则矣,一旦理解我们,就成为铁杆的理解者。原告漠不关心者了解到彻之一次次的偶发事件之后,触动颇大,转而成为我们的理解者。
可见,人是多么不可思议,多么了不起啊!我由此相信:人心是向善的。
过去、现在、将来,在彻之曲折又独特的成长轨迹之中,贯穿着人们的关怀与援助,对此我念念不忘,心存感激。我悟到了:只有“人”才是最可敬、最可贵的依靠。
*来自四面八方的问好:小彻,早上好!
我是这样和邻居们商量的:现在彻之尽管能说“早上好”,但那只不过是鹦鹉学舌,只存在于他那不知所云的外星人似的自言自语之中,他人人并不知道“早上好”是早上的问候语。能否麻烦诸位早上碰到他时,跟他打声招呼“早上好”呢?
彻之的听觉反应不好,刚开始喊他往往充耳不闻,头也不回一下,但是喊他十次左右以后,我想他会有所发觉,回头看您的。二十次、三十次之后,他可能会看着您的眼睛或嘴角,重复您的招呼。五十次至一百次以后,或许彻之能意识到:这位阿姨总是对我说“早上好”,说不定他会自发主动地打招呼说“早上好”。为了将来某一天能好好地问候大家,拜托诸位多跟他打招呼吧!
同时也关照好大家:彻之的语言能力很有限,希望大家只问候“早上好”即可。其他的诸如“去哪儿?”“天气真好啊!”之类的问候语,容易引起他的混乱,暂时别对他说。
(大量的对他说话固然必要,但对他说适合的话更重要。)【译者注:日语中的问候语往往与时间有关,比如“早上好、白天好、晚上好”。这方面中文比较方便,一个“你好”就可概括。】
在陌生的地方,对着陌生的人们,我厚着脸皮请求大家协助。当时我想:在所求的十位邻居当中,能有一位答应协助就不错了。
谁知隔了一天,当我和彻之走在街上时,碰到的许多近邻热心地问候:“小彻,早上好!”还有一位从五楼窗户探出头来向我们打招呼。真令人喜出望外,一股股暖流顿时涌上心头。想想前些天大家还在斥责我:“你是怎么教育你家小孩的!”在一声声的“早上好”中,我深深地体会到了被拯救的感觉。
也许多亏了调皮的彻之,我才这么快就被左邻右舍接受了,这么就融入了当地社会。
过了一段时间之后,大家频频向我报告:今早喊了声“小彻,早上好”,他回头冲着我笑了一下呢;我从二楼喊小彻,他向我挥了挥手呢!捷报频传,大家对我儿子的回应很开心,有期待,甚至还有许多热心人特地跑到我家来报喜呢。
花了两三年时间,才学会了好好地向人问候。听到彻之一声“早上好”的应答,大家像自己的事情一样开心。在大家的帮助下,彻之终于逐步掌握了打招呼。
无论何时何地,无论对谁,彻之都送上问候。这个好习惯此后给他带来无穷的幸运。当困难之壁横亘眼前时,认真的问候时常给予他清除壁垒、走上坦途的契机。
好不容易参加了夜校高中的升学考试,勉强合格并被录取,但学校却提出条件:先观察一学期再说,如果功课跟不上,到那时再谈一谈吧(即下逐客令吧?)。
在入学仪式上,一听到老师喊他的名字,彻之响亮地应了一声“到”,啪地一声笔直站起来,相貌堂堂,不愧是一名高中生(排队困难、好不容易才升入高中,他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应答时也格外用力)。从第二天开始,对老师、对同学,逢人便认真地大声问候。好像老师、同学们还没有互致问候的习惯,看到彻之笑容满面地追着主动地跟他们大声打招呼,心里的疙瘩一下解开了。
班主任在家庭联系本上如此写道:“‘某某老师,再见’,‘某某同学,再见’,彻之君的爽朗问候声仍然在夜晚的校园里回荡。”
我松了口气,这样的话,四年高中生活应不成问题吧。多亏了美好的问候,彻之的高中生活有惊无险,过得非常充实(这将在第三卷详细介绍)。
胆战心惊的独自外出
在没有完全掌握交通规则之前,先让彻之骑带辅助轮的小孩自行车,由我或大学生志愿者在旁伴跑跟着,同时教他交通规则。
弟弟政嗣升入小学之后,卸掉辅助轮,独自骑车翩然出门。彻之看在眼里,吵着“小嗣一个人,小彻一个人”,也要求获得自由,单独外出。
熬到小学四年级的夏天,终于下决心让他单独外出历练历练。
交通规则也学得差不多了,他想去的地方也已在地图上标好,准备工作做得十分充分。事先跟学校的老师们(包括任课老师、辅导老师以及住在学校的校工)关照好:从这个暑假走,试着让彻之一人出门;还与我的朋友、彻之的同学们、当地的店家一一打好招呼,拜托诸位看见彻之时,不忘打电话通知一声。
天时地利人和,万事俱备,此时不让他单刀赴会,更待何时?当时的心境颇似母狮子初次让小狮子孤身赴险觅食。
有人好心劝我:让他单独出门,太危险了吧?对社会规范和危险性认识不足,会不会闯祸,给人添麻烦呀?等等。
其实我比他们更担心,但还是咬咬牙坚持说:对危险性已有充分估计,尽量让他不给大家添麻烦。如果闯祸,我再重新考虑他单独外出的问题,总之,请求大家让他试一试。
阴错阳差儿连在街区自由地骑自行车一事,也有必要征求大家的许可。一些不可预测的危险因素和害怕彻之惹祸的心理压力像巨石一般压在心头,几乎要把我压垮了。
彻之终于等到了脱离监视的那一天,独自一人意气风发地出发了。
虽然准备充足,但仍惟恐有疏漏,心里忐忑不安。在孩子回家之前,我一直守在电话机旁,铃声一响,紧张得心都提到嗓子眼了。
因为委托在先,同学、老师、街坊邻居的联系电话一个接一个地打进来,报告彻之的行踪。偶发事件接二连三:在道路当中摇摇晃晃地骑车啦;不到路口就掉头转弯啦;瞥见中意的门牌(日本人住宅门前挂着的写着户主名字的牌子;擅自闯入考虑厕所啦,不一而足。
我要批评彻之时有个原则,即要当场批评,倘若拖至事后,即使批评了他也不懂。但是,此次情况不同——我不在事发现场。
彻之一回家,我马上在他面前摊开地图,凭着视觉记忆,以二者选一的模式询问。比如问他:“在青木商店前的这条道路,你在路当中骑车,被卡车司机骂?没骂?”不知此时的彻之是否觉得不可思议:妈妈怎么知道的?但他会诚实地回答:“被骂了。”
(彻之绝不会说有违事实的事情,除非对方在错别预期的作怪下,因为想知道的事情与彻之说的事实不一致,从而进行预设圈套式的诱导询问,导致撒谎的结果出来。他非常诚实而正直,绝不会故意撒谎。)
我和彻之约法四章:在道路左侧骑车;在路口过马路;下午四点回家;不进别人家里。如果不遵守这个约定,第二天就禁止他出门。对他来说,这好像是非常难受的惩罚,但他慢慢地遵守约定了,连回家的时间也不延误。
给他戴上手表,以便明白回家时间。也许受手表束缚不舒服吧,连续三次扔掉回家(损失三只手表)。于是在地图上标画好悬挂在博物馆等建筑物外墙的大钟的位置,制定好线路(写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