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女不淑-第14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少年嘴唇蠕动了两下,没有回答他的问题,喊了两声:“三叔,有客人来啦。”
很奇怪的脚步声响起,欧青英拄着拐杖,一瘸一拐地从内堂走出来,看见阿恪,眼睛一亮:“阿恪,你回来啦?这些日子都到哪里去了?”
阿恪有些不自在指着欧青英的瘸腿:“这是怎么了?二哥怎么不在了?怎么没有棺材?”
欧青英的眼睛黯淡下来,不谈他的腿:“你二哥前些日子跟着去烧粮草,再也没有回来。今早城门开了就去找了,找不到,据说埋在万人坑里了。”
阿恪顿时想起了前几日在黑暗中被他截杀的那队烧粮草的西京士兵,脸色苍白地问:“二哥怎么会去当兵?”
欧青英叹了口气:“说来话长。信风,过来给你恪表叔行礼。”又对阿恪说:“这是,这是你二哥的,才刚认祖归宗,叫信风。”
少年过来给阿恪深施一礼:“表叔。”
才刚认祖归宗?那就是在外面生的孩子了,也难怪自己不认识。阿恪随手在怀里掏了掏,他记得里面有一块不错的玉佩,给这孩子做见面礼不错,一掏一带之中,带出了怀里的军牌。
军牌跌落在地,阿恪慌张地要去捡,一只冰冷的手按住了他的军牌,少年的眼睛犹如两汪深潭,死死地盯着他的军牌。阿恪有些发怵:“三哥?”
欧青英也看清了那块军牌,,费力地弯腰从欧信风手里夺过军牌:“信风,你先进去。”
少年倔强地怒视着阿恪:“你是他们的人。是你们杀死了我爹。”
阿恪找不到话说,不管有意无意,事实就是如此。什么家国天下,身不由己的大道理,在现实面前,没有一丝力量。
欧青英斥道:“让你进去!没听见吗?”
少年僵硬着身子退下。
“三哥,我……”
“既然来了,就去见见其他人吧。这一次不见,以后大概见不着了。”欧青英并不想和阿恪讨论他的身份问题。这对欧家来说,无关紧要。欧青华就算是不死在军中,也会死在赵明韬的刀下。至于阿恪,他投军与否,这支军队都不会因此有任何改变,一样会攻打西京,一样会截杀烧粮草的军队。
阿恪心里翻江倒海的难受,就算是他再怎么怨恨,他也不会想要欧家的人死。他怎么会知道那队人当中居然会有欧青华呢?天那么黑,人那么多,那么嘈杂,那么乱,刀剑无眼。但不管怎样,欧青华是死在他带去的人手里,这是铁一般的事实。
第四卷:小日子 第二十二章 城殇(二)
阿恪看着瘦得只剩一张皮的欧二老爷,心情很复杂。欧二老爷不和他亲近,对他非常严厉,却每每总能在欧老太爷更加严厉地处罚他的时候为他说话。欧二老爷对他,说不上好,却也说不上差。但是欧二老爷救下他这条命,却是不争的事实。
欧二老爷见阿恪进去,什么都没问,让伺候在一旁,已经白头的欧大少从床下的地上抠起一块砖,取出一只盒子。抬手让阿恪过去,指着盒子:“你娘的遗物。总算是交给你了,我也算对得起你娘了。”
盒子里并不是什么金玉之类的东西,而是一条在西疆很常见的,狼牙做成的项链,唯一不同的是,这颗狼牙很大,旁边还串有两粒成色很好的红蓝宝石,宝石打磨得很精致,并不是一般游牧民用得起的东西。
这应该是那个男人留给他娘的吧?阿恪热血一下往脑子里冲,他的第一个反应就是想踏碎这条项链,就是它,给他和他娘带来了无尽的耻辱,可是,可是……他突然之间悲伤得不能自己。
欧二老爷一看看穿了他的想法,淡淡地说了句:“不是你的错。去见见你舅母吧,她没有几天了。”
这是欧二老爷第一次正式承认阿恪的身份,他时日无多,不想给年轻一辈留下遗憾。已是风烛残年,晚景却如此凄楚,白发人送黑发人,还有一个最疼爱的小儿子下落不明,逃散在外地的诸多子孙也是生死不明。他不知道自己还能奢求什么,无非就是尽量不留下遗憾而已。
思绪混乱中的阿恪没注意,欧大少却是听清楚了,忙推推阿恪:“还不喊舅舅?”
阿恪这才惊醒过来,躬身轻轻喊了一声:“舅舅。”
欧二老爷道:“不管你的父亲是谁,你是我的外甥,始终没有错的。以前的话就不说了,你也莫和人家说你的母亲是谁,就说是欧家流落在外的庶女,已经亡故即可。你现在叫什么?”
“叫舒恪。”他朝朝暮暮想要的东西,突然之间轻易得到,阿恪想哭又想笑。虽然还不是那么堂堂正正,但阿恪的身份总算是有了个适合的说法,他再不是见不得光的,而是欧家正正经经的表少爷。
欧二老爷点点头:“舒恪。老三,你去通知其他人,你表弟舒恪回来探亲,让他们做饭留客。”又交代阿恪:“你舅母不知道你二哥的事,记得不要和她提起,让她死的时候好过些。”
说得如此的悲凉,阿恪一阵难过,犹豫了一下,问道:“我四哥呢?怎么一直不见?”这个家里,他最牵挂的人就是欧青谨。
欧二老爷苦笑了一下:“我也不知道他是死是活。去吧,我累了,饭,我就不陪你吃了。”
阿恪的心直往下掉,求救似的看向欧青英,欧青英对他招手:“走吧,想知道什么,我慢慢和你说。”他指着院子里的树桩和破烂的门窗:“天气太冷,粮食不够,没有炭火取暖,都砍了来烧了。家里的人少了许多,这么多房子也住不下,所以拆了门窗来取暖。”
知道了事情的前因后果,阿恪对赵明韬的痛恨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心里又有些责怨夏瑞熙,如果当初欧青谨不娶她就好了。
欧青英叹道:“这是当初家里的决定,并不是她的错,就像……不是你的错一样。”
就像他是私生子不是他的错一样,阿恪瞬间羞红了脸,低下头:“我去看其他人。”
阿恪从欧二夫人房里出来,心里像压了一块巨石,沉重得让他喘不过起来。欧二夫人已经有些意识不清,大约真的也就是这两日的事了,吴氏已经彻底地成了一个老妇,头发花白,两颊深深地凹了下去,只有眼里的精光还在,唇角的倔强还在。
他们留阿恪吃饭,阿恪不敢吃,推说自己已经吃过。粮食这么紧张,他实在是不好意思再浪费他们的粮食。他想着,队伍明天就要开拔,不管粮食再怎么紧张,怎么的也得想法子给欧家弄几袋米来,他还得去寻刘将军,求他给留下来协同赵明韬守城的官员们打声招呼,不许赵明韬再欺负欧家人。
阿恪走到大门口,回头望去,这个家里还处处残留着曾经的锦绣繁华,也因为这样,更添凄凉。欧青英瘸着腿跟在他身后,强挤出一丝笑容:“明日就走,是不是?记得多注意安全。身体是自个儿的,功名可以慢慢挣。”
阿恪发誓一样地说:“三哥,你放心,以后姓赵的那小子定然不能再使坏了。我一定会想法子把四哥找到。你们,好好过日子,如果以后我,我会来看你们的。”如果以后,他还能活着,他一定会回来的。
欧青英笑着向他挥手:“知道了,去吧,多保重。”
阿恪推开门,险些撞着人。竟然是夏老爷,夏老爷身后还跟着两个带兜帽披风的妇人并一个管家模样的男子。几个人手里都提着东西,或是药箱,或是鼓囊囊的袋子,或是香烛纸钱。
夏老爷和欧家人一样的憔悴,原来挺着的肚腩也没了,头发早已花白了大半,眼里再也没有了那种锐利的光芒,背也有些佝偻,他是真真正正的老了。
立在他左侧的妇人,虽然也憔悴,但脸上隐约可以看出夏瑞熙夏瑞蓓姐妹俩的影子来。阿恪猜到,这大约就是夏夫人了,心头不由一阵狂跳,往另一个带兜帽的妇人望去,他失望了,那不是夏瑞蓓,而是一个中年妇人。
阿恪恭恭敬敬地行礼退到一旁:“世叔。”他发狂地想知道,夏瑞蓓到底怎样了。
夏老爷夫妇是来吊唁一下欧青华的,顺便给欧家二老诊病,送些吃的用的。大家都难,但他总比欧家好许多,能关照的就多关照一点。
夏老爷看见阿恪,很是惊讶:“阿恪吗?你什么时候回来的?”虽然有过往,但在这样的世道,能看见一个活着的熟人,实在是一件难得的喜事。
第四卷:小日子 第二十三章 刘力子
阿恪在夏瑞蓓的院子外徘徊良久,终究叹息而去。
她已经嫁了人,虽然是匹饿狼,但毕竟已经嫁了人。而他什么都不是,不过就是一个头颅挂在刀把上,随时都有可能死去的人,而且明日他就要随军出发,管不了她。
阿恪刚回到军营,乌尔就道:“刘将军找您呢。”
进了刘将军的营帐,只见大帅也在里面,阿恪一愣,忙行礼问安。
刘将军道:“这次的事情,立功最大的就是他。”
大帅笑着打量了阿恪一番:“小伙子不错。我看暂时就由他来接替你的位子吧。”
刘将军笑着说:“舒副将,还不谢过将军?”
阿恪云里雾里的,就半跪下去谢过大帅。待送走大帅,他才知道,刘将军,就是那个即将留下来协同赵明韬守备西京城的人。他辖下的这只五千人的军队,将全部驻进西京,并把西京城的精锐换出来,交给阿恪带领,北上与伪帝作战。
阿恪有些忐忑:“将军,我不行的。”
刘将军把眼睛一瞪:“不行,不行就等着把脑袋交代掉。这是军令,懂吗?哪是刚刚说过就能改的?多少人想盼还盼不来,你咋是烂泥巴扶不上墙呢?”
现在是非常时期,只要他会打仗,其他的都不重要。何况即将交给他的这支军队,恐怕也没那么好打理,万一不行,也就算了;若是能给他带出来,何尝不是一个惊喜?
阿恪很苦恼,他不知道刘将军怎么就这么偏爱他?不过他也没忘了拜托刘将军照顾欧家的事,顺便把赵明韬的所作所为添油加醋地理了一遍。
刘将军叹着气拍他的肩膀:“那能怎么样呢?还不是得看着他小子逍遥快活。不过你放心,既然是你的家人,就是我的家人,一定替你好好看着,谁叫你小子把我从死人堆里刨出来的呢?你小子可得好好干,别丢了我的脸!”
阿恪感激地应了,心想自己一定要好好干,干出名堂来,干出成绩来。
夏瑞蓓仰面躺在窗下的软榻上,头上缠着白布,发着高烧,脸上带着不正常的潮红,身上盖了三床被子还冷得打颤。
芳儿拿着一碗药汁,细声细气地劝她好歹喝一点儿:“这是老爷让丽娘送来的,您喝点儿,喝了就好了,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
夏瑞蓓紧闭双眼,不为所动。被暴打一顿的结果,是欧二少死在了城外,她则得到了丽娘偷偷送来的几瓶药和两瓶伤药。夏老爷夫妇是根本不可能上门来看她的,赵明韬,不喊大夫来给她看伤,更不准她出门,说是她这副样子丢了他的脸。
什么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她多活一天就是多受一天罪。如今各地战乱,生意早就没了做,她,除了是夏家的女儿,是夏瑞熙的妹妹,其他的,真是一点用处都没有了。
芳儿叹了一口气:“夫人……”
夏瑞蓓好歹冒了一声:“别喊我夫人……”以前觉得这个称呼还不错,现在却是一个莫大的讽刺,随时随地都在提醒她,她是多么的幼稚,多么的无知,多么的蠢。
芳儿无奈,只得道:“这窗下总有冷风刮进来,您还是睡到里间床上去的好。”
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