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古代宫廷电子书 > 重生之嫌妻不自弃 >

第76部分

重生之嫌妻不自弃-第76部分

小说: 重生之嫌妻不自弃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锦书看着远去的仪仗队伍,心中默默:泫歌,珍重!

一整日,锦书的心情极其低落,甚至是烦躁不安,连饭也吃不下。

纪宣仪也瞧出她的不快,知道她还在为泫歌担心,便劝道:“锦书,别烦恼了,你再烦恼又有何用,又帮不了泫歌,反倒弄自己憔悴不堪,我看着更是心疼……”

锦书怏怏道:“可是我就是难过,想到泫歌现在或许一个人正在哭……我说……”眼泪又很不争气的掉下来。

纪宣仪拿了帕子,轻柔的为她擦拭,宽慰道:“你也太小看泫歌了,她才不会这么没出息,而且,泫歌在宫里还有皇后娘娘照拂着呢!

不会有事的。”

皇后的照拂……锦书不太相信,泫歌可是去和她争一个男人的宠爱的,皇后,会照拂泫歌?

“你当初一个人远嫁京城,我都没见你暗自掉泪,还厉害的很呢!

怎就这般小瞧了别人……”纪宣仪笑道。

锦书嗔了他一眼:“你怎知道我没有暗自掉泪,我哭死了你也是不知道的,还有,我怎么厉害了?也不想想,你是怎么欺负我的,也就我这样没用的人才让你欺负了。”

纪宣仪双手一摊,讪讪道:“早知道你今日会来和我算账,我那时就该好好巴结着你,哎!现在,我是追悔莫及,后悔不已啊!可是,这又怪得了谁呢?谁叫我自己当初没有远见呢……”

锦书又瞪了他一眼,他现在说的轻巧,却不知,那一日日一夜夜她是如何熬过来的,挨骂受罚,受冷落,受嘲笑……她都忍了,什么叫委曲求全,这个词,从来没有过这样深刻的体会,“忍”字,是心头上的一把刀啊!

纪宣仪看她还是怏怏不乐,亲自盛了一碗鱼汤来,和声道:“锦书,真的,别再担心了,福耶祸耶,谁能知道呢!人生原本就充满了未知,这一刻远不知下一刻会发生什么,就如当初,我以为我和你,永远只能是相敬如冰的那一种,谁知道,现在,你的一颦一笑,一喜一悲都会牵动我的心,锦书,我希望你是快乐的……”

又来了,最近他好像说了很多这样感性,让人感动的话,是啊,福耶祸耶,谁菲说的清楚,人各有命,但愿,泫歌在那深深宫墙内,也能争得自己的幸福……

“来,把这鱼汤喝了,你午饭都没吃,别饿坏了。”纪宣仪舀了一汤匙喂了过来。

锦书看着那满桌的菜,看见宣仪面前的碗筷也未曾动过,幽幽叹了一气:“我自己来吧!你也快吃,菜都凉了。”

纪宣仪温柔的笑着,宠溺道:“我要看着你喝了这碗汤,我再吃。”

锦书无奈,只得接过汤碗,喝了鱼汤,看他喜眉喜眼的笑着,心中丝丝甜蜜,这便是苦尽甘来么?

第一百一十六章 我想经商

这日午后,沉闷了许久的天,终于下起雨来,瓢泼的大雨如漫天撒豆一般,敲打在屋瓦上,窗棂上,噼里啪啦,扰的人午睡也不得安宁。

锦书看了眼身边的宣仪,双目微阖,呼吸均匀,显然没有受到大雨的影响,睡的正香。锦书蹑手蹑脚的起了来,披了件单衣,取出账册来看,算了一算,当初宣仪交给她的银两,从过年到现在花去不少,却没有入账,宣仪的俸禄,锦书就让他自己留着用,一个男人身边没几个钱,如果同僚,朋友间需要应酬的时候,拿不出钱来,岂不是很没脸面?然而,这样下去不是要坐吃山空么?锦书不得不思考这个问题,要想办法让这些死钱变活,钱生钱才行。

可是要怎么做呢?这个时代重农抑商,但凡大户人家都是置办田产,招募佃户,或建个农庄,就像纪家,在赣州老家,还有京郊都置办了许多田地,这项收入成为了纪家的主要经济来源,但这些钱都是属于公里的,用于公中的开支,不会分到各房。

锦书也想过去买地,但是,终究提不起兴趣,一来对农业,太陌生,不懂;二来,对这种靠天吃饭的事,总觉得不靠谱,万一年成不好,就要亏了……想来想去,还是经商的好,越是重农抑商,那么存在的商机也就越多,大康目前是处在休养生息的阶段,解决温饱是关键,但是大康有钱人家也比比皆是,尤其在京城。

耳蜗处传来温热的气息,旋即被人从身后抱住,感觉到他的下巴轻轻抵在肩胛处,这是一个极敏感的地方,酥麻的电流似有若无的蔓延开来。

“在算账呀!我的管家婆……”他哑声低语,声音里还带着朦胧的睡意,很有磁性,很有诱惑力。

“是啊!睡不着,无聊的很,随便看看……”说话时有些心不在焉,每每这样亲密接触的时候,思绪就很难控制。像极了要断线的风筝,飘忽不定。

纪宣仪笑:“原来还有人会在无聊的时候看账册,岂不是更无聊。

听他笑话她,心里就不服气起来:“才不会呢!我在想正经事。”

纪宣仪“哦?”了一声,松开手,走到桌边提了青花茶壶给自己倒了一杯水,在锦书身边坐下,笑看着她:“说来听听。”

“我想去经商……”

纪宣仪正喝着茶,呛了一口,连声咳了起来,咳得满脸通红。锦书连忙为他拍背顺气,薄责道:“瞧你,喝口水也能把自己给呛了。”

纪宣仪好不容易不喘了,委屈道:“我是被你吓的。”

锦书微讪:“我说经弃真的很奇怪吗?”

“经商不奇怪,但是你说经商……”纪宣仪一本正经的看着她:“有点奇怪。”

“我知道大家都看不起商人,真的很奇怪,为什么就看不商人呢?

商人也是凭自己的努力赚钱,又不是去偷去抢?我以为只要不损害他人的利益,不触犯律法,所有的劳动都应该获得尊重和认可。”锦书为商人抱不平。

纪宣仪微眯了眼看她,略一迟疑道:“你说的是不错,但是自古以来皆如此,提倡重义轻利,“义”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农人的老实本分的道德观念,而“利”代表的是商人的价值观,商人在金钱的诱惑下,往往会使人失去了人性中纯朴的一面,而变得圆滑,世故与狡诈,以“利”为重,而轻“义”,这是为人所不齿的……”

“可是,并非所有的商人都如你们说的重利轻义,正如,农人也并不一定就是诚实本份之人,也有那些作奸犯科的邪佞之徒,凡事不是以偏概全。虽说农业是国之根本,但商业的发展也不容忽视,商业是连接生产与消费的纽带,这条纽带若是掌控的好,可以大大促进农业的发展,增进国家的繁荣……”锦书辩驳道,马克思都说了“经济师政治的基础,经济决定着一切上层建筑”。大清朝总算强大了吧!人家西方都开始工业革命了,他还闭关自锁,实行自给自足的经济政策,结果怎样呢?鸦片战争开始了……

纪宣仪眼中有了深长的意味,没想到他的这个小妻子,居然也有这样的见识。

锦书见他不语,惴惴不安起来,刚才她一时头脑发热胡侃一通,那此话,放在二十一世纪,再普通,再正常不过,几乎是人人都知晓的道理,但是在这个封建思想根深蒂固的古代,这样的言论可能有点惊世骇俗了吧!宣说……会不会在恼她?

“好吧!我认为你说的有几分道理,如果你真的有兴趣的话,那就试试,不过我有几点要求,一,不能让家里人知道,要是被父亲知道的话,肯定得大发雷霆;二,不要以你的名字或我的名字,毕竟大康的政策在此,为官不得入商籍;三,你可不许抛头露面,万一再惹到那些狂狼之徒,我可得担心死了……”纪宣仪觉得自己肯定是午睡还没睡醒,这样的话,不是梦话就是抽风了。

“真的?你同意了?”锦书雀跃起来,没想到纪宣仪会支持她。

看她这样高兴,哎!抽风就抽风吧!纪宣仪点头道:“是啊!我同意了。”

锦书兴奋的主动在他脸颊上亲了一口:“宣仪,你真好……”

纪宣仪就势将她抱在了怀里,小腹阵阵发热,心猿意马起来:“那,你是不是该告诉我,你想做什么生意?”

“啊……我还没想好呢!”锦书坦白道。

纪宣仪傻了眼,哭笑不得:“原来,你想的正经事,就是什么都没想好。”

锦书微窘,讪讪道:“这只是初步打算而已,不过,既然你答应了,我会好好想,认真想的。”

“不行,我觉得我被戏弄了。”纪宣仪假意唬着脸道。

锦书诧异道:“谁戏弄你了。”

纪宣仪一把将她抱了起来,边道:“我要求补偿。”谁她这么主动的来亲他,她点的火,自然要她自己负责熄灭。

第一百一十七章 不会下蛋的鸡

其实纪宣仪答应锦书去尝试,心里是想着锦书不过说说而已。

一个文弱的女子,怎么可能会经商?兴许只是一时兴起,过几日就忘了。却没想到锦书来真的,一有空就拉着他上街,说是做市场调查,真是个新鲜的词儿。可是都已经答应出去了,总不能反悔吧!再看她兴致勃勃的,不忍拂了她的意,只好作陪。

锦书也不急,要急也急不来,首先要满足纪宣仪提出的三个条件就不容易了,要找个信得过,又能干的人来出面,她只能做幕后的老板,而且,要做的生意,还必须文雅些,宣仪不会排斥的那一种,当然”还有一条很重要,得赚钱的……所以,真是不容易啊!

这件事急不来,但有件事,她确实很急了,就是关于清儿的事。时间又过去这么久,别的人或许在三房有喜的情况下,已经渐渐淡忘了那些谣言,但锦书不曾,这个神秘的人不浮出水面,她是一日也不能安心的,再说,等生意的事定下来,她一定会变得忙碌起来,不把清儿的事解决怎么行?

锦书亲自去找了老爷,而且趁苏太姨娘也在的时候。

“老爷,媳妇有一件事想征询老爷的同意。”锦书不急不缓道。

纪云亭对锦书的印象不错,蕙兰以前对她多么苛刻,故意刁难是常有的事,但是锦书不计前嫌,在蕙兰病后,锦书细心周到的照顾是有目共睹的,纪云亭和颜悦色道:“你且说来。”

锦书婉转道:“是这样的,如今夫人的病情大有好转,但完全恢复还需要些时日,媳妇想把清儿带到“澄心苑”,由媳妇亲自照顾,这样,云娘她们就可以一心一意照顾夫人,而且,清儿已经上学堂了,住在“澄心苑”,宣仪可以督促到清儿的学业,有不明白的,也可以随时解惑,不知老爷意下如何?”

纪云亭心里是很赞同锦书的话的,可是,清儿一直是蕙兰带着,是蕙兰的心肝宝贝,若是蕙兰清醒了,会不会又不高兴?

“老爷,妾身认为锦书这个想法很好,夫人现在自己都还须别人照顾,又如何照顾得了清儿,还不如让锦书带了去,再说,锦书是清儿的母亲,原本就该由她来照顾清儿的,清儿又这般黏锦书,这也是他们母子的缘分……”苏文纨帮衬道。

锦书向她投去感激的目光,谁都知道,现在苏太姨娘在老爷的面前说话是越来越有分量了,虽然她还是妾,按大康律例,妾永远不能扶正,但是现在夫人迷糊了,说不上话了,形同虚设,而她生的女儿进宫不到半月已经连升三级被封为嫔了,连带着她的地位也扶摇直非。

果然纪云亭微微颌首道:“那就这么办吧!清儿的学业要紧。”

锦书大喜,面上却不露声色,只温婉的行了一礼:“多谢老爷和苏姨娘成全。”

得知自己可以住到“澄心苑”去,能和父亲母亲住在一起,清儿开心的蹦跳起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