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影响世界的100次战争 >

第68部分

影响世界的100次战争-第68部分

小说: 影响世界的100次战争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20世纪50年代,古巴爆发了一场武装起义,经过5年多武装斗争,于1959年1月取得胜利,在美洲大陆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古巴位于加勒比海西北部,是西印度群岛中最大的岛国。
古巴曾沦为西班牙殖民地。为争取独立和解放,古巴人民从1868年到1898年的30年中,进行了两次独立战争。但是,当古巴人民行将赶走西班牙殖民者时,美国又把手伸向古巴。
1898年,资本主义发展已进入帝国主义阶段的美国发起了对西班牙的战争。战争结束后,美国在古巴实行新殖民主义政策,扶植亲美势力,强迫古巴接受“普拉特修正案”,规定美国有权干涉古巴内政和在古巴建立海军基地。1902年,古巴宣布成立共和国,但至50年代,历届政府均受美国控制。
1952年3月,巴蒂斯塔在美国政府支持下,再次夺取政权。巴蒂斯塔曾在1933年发动政变,以陆军参谋长身分控制和操纵政府,1940年出任总统,后在1944年的大选中失败下台。此次上台后,当年即解散议会,废除1940年以来带有资产阶级进步性质的宪法,制定了“宪法条例”和反劳工法。次年,宣布古巴人民社会党为“非法”。1954年,又宣布禁止罢工和群众集会。在其上台后的短短几年内,古巴就有数万人被杀或遭监禁、流放,10万多人流亡他国,上百万人失业。与此同时,美国资本近一步控制了古巴经济,古美还签署了《军事互助条约》,据此,美国在关塔那摩海军基地的军警直接参与了镇压古巴人民革命的行动。
巴蒂斯塔的独裁统治激化了古巴国内矛盾,引起了人民的强烈反抗。1953年7月26日,青年律师菲德尔·卡斯特罗发动武装起义,攻打奥连特省首府圣地亚哥市郊的蒙卡达兵营等目标。由于力量悬殊,起义失败。菲德尔·卡斯特罗被捕,被判15年徒刑。在法院受审时,卡斯特罗在法庭上发表了《历史将宣判我无罪》的辩护词。1954年11月卡获大赦,此后流亡墨西哥。1955年3月,他领导建立了“七·二六”运动,进行武装斗争的准备。在此期间,他还结织了后来成为拉美游击战理论创始人之一的格瓦拉。格瓦拉于1955年加入了“七·二六”运动。
1956年11月25日晚,菲德尔·卡斯特罗率领82名成员,乘坐“格拉玛”号游艇,离开墨西哥向古巴进发。12月2日,在奥连特省登陆,遭到巴蒂斯塔军队的围剿,结果,只有12人突围,进入马埃斯特腊山区。
1957年5月,菲德尔·卡斯特罗的部队向政府军据守的乌贝罗发起进攻,歼敌53人,缴获大批武器。马埃斯特腊山区逐步成为联合一切反政府力量的中心。1957年7月12日和1958年10月10日,菲德尔·卡斯特罗分别宣布了《土改宣言》和《农民土地权》等法令,与此同时,巴蒂斯塔政权则出动军警,加紧了对全国日益高涨的反政府运动的镇压。在这种情况下,越来越多的农民、工人、青年学生进入山区,参加反政府武装,至1958年初,队伍已发展到2000多人。
1958年年初,菲德尔·卡斯特罗的胞弟劳尔·卡斯特罗带领几十人开赴克里斯塔尔山区,开辟了继马埃斯特腊之后的第二战线。同年2月,胡安·阿尔梅达又率军在圣地亚哥地区开辟了第三战线。同时,主要由青年学生组成的“三·一三革命指导委员会”的一个武装小组进入了达埃斯坎布赖山区,在那里开展游击活动。至1958年上半年,反政府军的活动已经遍及奥连特省大部地区。
为了遏制全国各地武装斗争迅猛发展的势头,巴蒂斯塔政府开始对马埃斯特腊山区实行“总进攻”。政府军共出动1万多人,配备有飞机、坦克和大炮,驻关塔那摩基地的美军也出动了飞机,对起义军基地进行突袭和轰炸。面对优势之敌,反政府军采取游击战术,利用山区险峻的地理条件,实施机动,不断疲惫和袭击政府军。1958年7月底,反政府军固政府军在圣多明各激战3天,歼灭了政府军中最强大的一支力量。经过一个多月的战斗,政府军损失1000多人,巴蒂斯塔发动的“总进攻”破产。
1958年7月,古巴“七·二六运动”、“三·一三革命指导委员会”、公民抵抗运动、工人联合战线、大学生联合会和民主党等在委内瑞拉举行会议,决定建立共同阵线。8月底,反政府军的两个纵队在卡米洛·西恩富戈斯少校和格瓦拉少校指挥下开出马埃斯特腊山区,在其他武装力量的配合下,开始向古巴西部地区进攻。12月29日,反政府军开始攻打拉斯维利亚斯省省会圣克拉拉。1959年1月1日,攻克该城,歼灭和瓦解敌军3000余人。同日,菲德尔·卡斯特罗和劳尔·卡斯特罗指挥的军队占领了奥连特省省会圣地亚哥。首都哈瓦那的工人和学生则发动了总罢工、总罢课。巴蒂斯塔见大势已去,逃往国外。1月2日,反政府军开进哈瓦那。
1959年1月3日,古巴临时政府在圣地亚哥成立,乌鲁亚蒂任临时总统,菲德尔·卡斯特罗任武装部队总司令。2月,卡斯特罗出任政府总理,7月,多尔蒂科斯取代乌鲁亚蒂任总统。新政权实行土改和发展民族工业的政策,宣布美国公司和当地大、中资产阶级的财产为国有。1961年,“七·二六运动”、人民社会党、“三·一三革命指导委员会”合并为古巴革命统一组织(后改为古巴共产党),同年,菲德尔·卡斯特罗宣布古巴革命是社会主义性质的革命。
古巴革命战争的胜利是由一系列主客观因素决定的。主要是,在政府控制力较薄弱的山区建立根据地,逐步扩大,最后向城市进攻;建立了军队,并具有较强的战斗力;建立了广泛的统一战线,联合了“七·二六运动”、人民社会党、“三·一三革命指导委员会”、古巴革命党、古巴人民党、古巴民族党、“古巴工人运动”等力量,并发挥领导作用。美洲第一个社会主义政权的建立,对战后拉丁美洲和世界政治形势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91 阿尔及利亚民族解放战争
北非反殖抗法的第一曲凯歌
1954年11月1日,阿尔及利亚爆发了反抗法国殖民统治,谋求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的战争。阿民族解放军在民族解放阵线领导下,逐步发展壮大,抗击80多万法国殖民军,解放了大片国土。1962年3月18日,法国政府被迫停止殖民战争,并承认阿尔及利亚独立。
阿尔及利亚是北非国家,位于地中海西部,紧靠海上交通要道。由于阿尔及利亚战略地位重要,资源丰富,且与法国本土较近,因此早为法国统治者所垂涎。1830年,法王查理十世派遣布尔蒙将军率3万军队远征阿尔及利亚。当年7月,法军征服了阿尔及利亚。1834年,法国宣布阿尔及利军为法国属地,实行军事统治;1871年,将阿划为法国的3个省,由法国派总督统治;1905年,法军攻占撒哈拉地区,使阿尔及利亚全部沦为法国殖民地。
法国征服阿尔及利亚后,殖民当局推行种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政策,掠夺阿尔及利亚巨额财富。法国殖民者的行径造成了阿尔及利亚的贫困,也激起了阿尔及利亚人民的强烈反抗。自1830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在100多年时间里,阿尔及利亚人民为实现民族独立,进行了无数次各种形式的抗法斗争,削弱了法国的殖民统治。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阿尔及利亚人民积极参加反法西斯斗争。美、英、法等曾许诺,战后将满足阿尔及利亚人民的独立要求。但是,法国殖民当局没有实现诺言,反而对要求独立的群众实施严厉镇压。殖民者的行为教育了人民,使他们认识到了争取民族解放、国家独立,必须走武装斗争的道路。在战后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高涨的形势下,阿尔及利亚革命者于1954年建立了“团结与行动革命委员会”(起义后改为民族解放阵线),并开始将分散的游击武装联合起来,建立新的游击队(后改为民族解放军),至10月发展到3000多人。不久,游击队做好了发动武装起义的各项准备工作。
1954年11月1日凌晨,阿尔及利亚民族解放军在全国30多个地方同时发动起义,袭击殖民当局的驻地、哨所、宪兵队、警察局和其他军事目标。当日晨,起义者还通过在埃及开罗的阿尔及利亚爱国者,将起义的消息和民族解放阵线与解放军的宣言,向全世界广播。起义后,民族解放军首先在地中海的大卡利比山区和靠近突尼斯边境的奥雷斯山区建立根据地,并不断扩大根据地范围。起义者的行动给法国殖民当局造成了极大的震惊和恐慌,他们立即召集在阿的近5万人的军队进行镇压,并紧急从本土大量增兵。至1955年底,法军兵力骤增至20万人。法军按照“分区围剿,梳型搜索,聚而合歼”的战略,动用飞机、坦克等现代化武器装备,对民族解放军实施围剿、突击和大规模进攻战役。面对法军的战略和优势兵力,民族解放军采用了灵活机动的游击战略和战术,避开敌人的突击力量,利用熟悉的地形,分散成小股活动,有力地打击法军。至1956年初,民族解放军已发展到1.5万余人,加上民兵共有11.5万人,武装斗争已遍布阿整个北部地区。
民族解放军初期的武装斗争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组织分散,缺乏强有力的核心领导和正确的政治纲领。为此,1956年8月在卡利比亚的苏马姆溪谷召开了阿民族解放阵线第一次代表大会,史称“苏马姆会议”。会议选出了由17名正式委员和17名候补委员组成的阿民族解放阵线的最高政治和军事领导机构——阿尔及利亚全国革命委员会。会议还通过了《民族解放阵线纲领》。该《纲领》对阿尔及利亚的革命性质、战争目标、停战条件和和平谈判等都作出了明确规定。其中战争目标和停战条件是,打败法国殖民军队,破坏法在阿的殖民经济,并依照战时国际法,不断壮大革命势力。
迫使殖民当局完全承认阿尔及利亚的独立和主权,承认民族解放阵线是阿尔及利亚人民的唯一代表。
民族解放阵线第一次代表大会以后,阿民族解放军进行了组织调整。全国分为6个军区,即奥兰、阿尔及尔、卡利比亚、北君士坦丁、奥雷斯—内门查、撒哈拉军区。每个军区下辖若干军分区,军分区分成若干地区,地区又分成若干区段,区段则包括若干村庄。解放军编成团、营、连、排、班。
基本战斗单位为连,配置于区段。经过调整与发展,至1956年秋民族解放军已达3万人,并在摩洛哥和突尼斯建立了训练基地和武器供应基地。
而对阿民族解放斗争蓬勃发展的势头,殖民当局也采取了相应措施。至1956年底,法殖民军数量已增至40万人。根据阿民族解放军多活动在高山丛林既分散又隐蔽的特点,确定了“重点围剿,机动搜索,空降突击”的战术。同时,针对民族解放军装器装备主要来自境外的情况,加强了对阿的边境封锁,先后在阿尔及利亚同摩洛哥、突尼斯边境以及阿地中海沿岸建立了多条陆、海封锁线,配置重兵把守,并派出摩托部队和飞机日夜巡逻。
从1956年到1958年的两年时间,是阿民族解放军武装斗争势头持续上升的时期。但是,阿民族解放阵线领导人过高地估计了群众普遍参加起义的准备程度,在政治和军事指导上出现了一些失误,放弃游击战的战术方针,改而进行正规战,结果遭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