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金陵新传 >

第59部分

金陵新传-第59部分

小说: 金陵新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要求与目的,以拖延时间,缓和国际视线,俾国军抓紧时机,迅速收复沦陷区中心城市。待国军控制所有战略支点、交通线,将寇军完全受降后,再以有利之优越军事形势与好党作具体谈判。彼如不能在军令政令统一原则下屈服,即以土匪清剿之。

由此观之,蒋介石邀毛泽东谈判,请马歇尔调处,停战令,整军方案,政协会议等等,都是为了争取时间,抢运军队,造成军事上的有利态势,准备发动内战,1946年1月13日停战令禁止中国境内一切军队调动。但从1月13日至5月8日,国民党军队的调动达35个军、99个师,兵力达100万人以上。按照蒋全面进攻解放区的部署,各部队都占领前进出发阵地,或已经发动了进攻。

6月23日,上海5万人示威游行,送马叙伦(上海人民团体联合会常务理事,中国民主促进会领导人)、蒉廷芳(扬子江拖驳公司总经理,浙江兴业银行董事长,蒋介石拜把兄弟)、盛丕华(上元企业公司董事,开美药厂董事长)、包达三(雷石化学公司董事长,信义地产公司总经理)等10人代表团到南京向蒋介石呼吁和平。代表团抵达南京下关火车站,被国民党特务殴打,是谓闻名全国的下关惨案。

半年前蒋介石曾在政治协商会议开幕式讲话中许下的四项诺言,其中第一项就是保护人民之自由,对这样一个和平请愿代表团都不能容,使他在国民中进一步失去了信仰。当时刘晓领导的上海中共地下党能量实在大得惊人,在上层统一战线中能把蒉廷芳这样的资本家头面人物发动起来;几个秘密党员就能左右一所大学的政治倾向,学校中那些国民党员、三青团员、特务学生毫无办法。

7月3日,蒋介石通过国民政府国防最高委员会宣布:“1946年11月12日召开国民大会,制定宪法。7月5日,民主同盟秘书长梁漱溟、宣传部长罗隆基向国民党代表团提出严重抗议,指出:国民大会的召开日期,应该由改组后的联合政府或各党派协商决定,国民党一党政府宣布召开国大的日期是非法的,无效的。7日,周恩来致函政协代表及蒋介石,声明国民党片面决定11月12日召开国大,完全违反协商精神,中共坚决反对,不受任何片面决定之约束。从此,蒋介石对召开国民大会和改组政府就另有打算了,那就是召开没有共产党参加的国民大会,组织没有共产党参加的联合政府。要达到这一目的,就要孤立共产党,拆散共产党与民主同盟的政治联盟。

民主同盟是1941年3月成立的,发起人中有:国社党的张君劢,青年党的左舜生,第三党(后来的农工民主党)的章伯钧,职业教育派的黄炎培,乡村建设派的梁漱溟,后来救国会的沈钧儒也参加进来,因为是由6个政治团体组成的,所以开始叫民主政团同盟。是年冬推举德高望重的张澜(字表方)为主席。1944年去掉“政团”二字,改称民主同盟。这支政治力量在各大城市,在知识界,有广泛的影响。在国民党与共产党的斗争中,以中间派自居,主张走所谓第三条路线。由于国民党坚持一党专政和独裁统治,以及周恩来的成功的统战工作,民盟逐渐左倾,同共产党站在一起为和平、民主、统一而斗争。

对民主同盟,蒋介石采取了拉与打两手。

马歇尔于3月11日回国述职,4月27日返华后,失掉了前期公正中立的立场,采取了支蒋压共的方针,在东北问题上,只要共产党让步,继续用美国军舰帮助蒋介石往东北运兵。7月9日,马歇尔受蒋介石委托,约罗隆基谈话,对罗说:“你们既是中间派,为什么又同共产党联盟呢?假使民盟以独立自主的行动参加政府,名额问题倒容易解决,我也容易帮你们说话些。”进行露骨的分化挑拨。

所谓“名额问题”指的是国民政府委员40个名额的分配问题。政协会议决定把国民政府委员会由一个俸养“党国元老”的闲散机关变成行使国家实际政权的“最高国务机关”。共产党作了重大让步,承认国民党的大党地位,同意国民党占40名委员的二分之一。其余20名由在野党派和社会贤达分配。为了限制国民党一党独裁,王若飞和罗隆基在表决法中争得了这样一条规定:“国民政府所讨论之议案,其性质涉及施政纲领之变更者,须有出席委员三分之二之赞成始得议决定某一议案”。为了有把握控制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蒋介石把青年党收买了。分配其余20名委员时,青年党领袖左舜生提出,青年党的名额要与民盟相等。然后邵力子出面提出“8、4、4、4”方案,即共产党8个委员,民盟4个委员,青年党4个委员,社会贤达4个委员。共产党提出要10个名额,民盟提出要6个名额,青年党也要6个名额3者加起来已超过了定额,还没有社会贤达的名额,几方争执不下,成为僵局。3月中旬的一天,周恩来来到民盟总部,对张澜等民盟领导人说:“在国府委员的20名席位中,共产党同民主同盟共同联合要求14名,即超过总额三分之一强。这样,第一,我们对于蒋介石任意修改施政纲领的行为,有了否决权的保证;第二,使青年党硬要同民盟席位相等的要求无所借口;14名之外,尚有6名足够青年党同社会贤达分配。至于这14名代表名额怎样分配,那是我们共产党同民盟双方自己内部的问题。民盟是个许多单位合组而成的集体政团,你们数目少了不好分配,将会影响团结,在目前政治斗争中,民盟团结要紧。在这14个席位中,民盟自己可以斟酌,你们要几个都可以商量。你们要6席,共产党就8席;你们要7席,我们双方就各半;你们要8席,我们就6席。你们大胆提出来,丝毫不要客气,我们共产党没有问题。总之,民盟团结要紧。”

这一席话,使在座的民盟领导深受感动。民盟两党三派加上无党派盟员这一单位,按国民党给的4个名额是很难分配而不影响团结的。张澜喜笑颜开,认为共产党真正帮助了民盟的团结。

4月8日,王若飞、秦邦宪、邓发和刚出狱的叶挺等乘飞机返延安,过山西黑茶山上空时失事,全部遇难。

马歇尔找罗隆基,鼓动民盟甩掉共产党单独参加政府,名额问题他帮助说话,就是要否定那个控制否决权的14名。罗隆基说:“没有这三分之一的保证,共产党是不会来参加政府的。没有共产党参加的政府,是解决不了今天中国的问题的。我认为在这个问题上,民盟同共产党合作,正是民盟为争取国家的和平、民主、统一所作的贡献。”

就在这次谈话后的第4天,即7月11日夜,民盟中委李公朴在昆明被暗杀。7月15日,民盟中委闻一多又在昆明被暗杀。这是对罗隆基和民盟其他领导人的警告:要么为蒋捧场进政府做官走飞黄腾达的道路,要么跟着共产党与政府作对,走李、闻的道路。

8月初,马歇尔在牯岭与蒋密谋后下山,又约见罗隆基,提出13席的方案,即:国府委员中共产党占8席,民盟占4席,允许共产党提名社会贤达一席。马说蒋已经让步了,希望民盟劝中共接受。

罗隆基说:“问题的症结不在国府委员13席或14席的问题,而是在蒋介石有没有改组政府的诚意。13席14席之争不过是蒋介石故意刁难,拿来做拒绝改组政府的借口的。倘若蒋介石真有诚意,假使我是蒋的顾问,那么,我就劝他给民盟同共产党15席或16席,即在民盟同共产党要求的数目上添上两三席。”

马歇尔诧异地问:“你这话是什么意思?共产党同民盟要委员三分之一强,要的是一种否决权,蒋不愿受这个束缚,所以不肯给你们14席。”

罗隆基说:“你看了政协决议关于这个问题的条文没有?假使蒋介石存心要修改施政纲领,这个14席,即三分之一强是束缚不了他的。国民党的宪法专家王世杰在政协协议的条文中早已打好了埋伏了。”

马歇尔不懂。

罗隆基让记录员找来一份政协协议英文稿,指着说:“在三分之一的否决权后面,还有这样一段文字‘如其内容是否涉及施政纲领之变更发生疑义时,由出席委员过半数解释之。’尊敬的特使先生,有了这样一个条文,蒋介石要想修改施政纲领,还怕不能为所欲为吗?国民党已有国府委员20席,加上青年党和听蒋指使的社会贤达,他任何时候都稳稳地掌握着多数。明明是修改施政纲领的议案,要三分之二多数方能通过,但国民党掌握的过半多数肯定这不是修改施政纲领的议案,我们同共产党的三分之一强的否决权就起不了作用了。”

马歇尔恍然大悟,随即又问:“那么共产党同民盟又为什么坚持要14席呢?”

罗隆基说:“这是对蒋是否有尊重施政纲领的诚意的一个考验,也就是是否尊重我们这些在野党派的一个考验。民盟同共产党合作,不单在这个三分之一强的问题上,在联合政府成立后民盟将同共产党长期合作,共同奋斗,以制止蒋介石的zhuanzhi独裁。”

马歇尔说:“我感谢罗先生的坦诚。可否民盟先参加政府,由新的政府设法停战,以后再请共产党来参加政府。假使民盟同意这样做,我可以向蒋建议增加民盟的委员名额。”

这次谈话的要害,罗隆基听懂了,依然是拆散民盟同共产党团结合作的阴谋。

罗隆基说:“共产党不参加政府,中国的问题是解决不了的;内战不停止,共产党是不会参加政府的,民盟也是不会参加政府的。这一点是半年多以来民盟一贯坚持的一个大原则,这不是我个人可以变动的,也不是任何民盟领导人可以变动的。”

说到此处,新上任的驻华大使司徒雷登排闼而入。罗隆基把刚说的话又复述一遍。司徒雷登点头叹气,表示遗憾。

1947年1月7日马歇尔结束了在华使命回到美国。在一项对中国时局的声明中他说:“政治协商会议一年前达成的协议是一部开明的向前看的宪章,当时曾为中国提供了和平与重建的基础。但是,国民党内的顽固集团只热衷于保持他们自己对中国的封建统治,显然并不真心想要把那些决议付诸实施。虽然我是作为一个军人在说话,我也必须在这里谴责压倒一切的军方势力。他们的统治作用加深了中国行政管理的软弱性。”

第二节孔祥熙长袖善舞大难将临先自飞人民解放战争的头一年,解放军歼灭了蒋军的大量有生力量,使国共双方军事力量对比发生了显著变化。国民党兵力不足、后方空虚、人民反对这三个弱点充分暴露,蒋军的重点进攻已处于强弩之末。因此,中共中央及时决定,举行全国性的反攻,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在外线大量歼敌,从根本上扭转全国的战局。

1947年6月30日夜,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12万人,乘蒋军在陕北、山东两翼拉长,腹心暴露之际,从鲁西南张秋镇到临濮集之间,一举突破黄河天险,趁势发起鲁西南战役,歼敌56000余人,揭开了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迫使蒋介石从山东、陕北调兵回援,打乱了蒋的战略部署。接着,刘邓大军越过陇海路,向南实行无后方的千里跃进,8月底到达大别山地区,经略中原,从而在国民党统治的腹心地区,插进了一把利刃。美国驻华大使惊呼中国发生了“六卅事件”。美国总统急派魏德迈来华“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