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第3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带着妃子姜氏女,
察看选择定居处。
周土山肥地又美,
堇茶苦菜甜如糖。
于是谋划又商量,
又灼龟壳占封象。
封说周原可定居,
从此筑主安下家。
安下心来住下来,
划分左右和东西。
又分田界治土地,
开沟挖渠种田地。
从西一直到东边,
周民忙碌建家园。
召来司空管土地,
召来司徒管役工。
命令周民筑家室,
拉绳筑墙直又直。
捆好夹板把墙筑,
建成宗庙好威严。
众人忙着装泥十,
一起填入夹板中。
筑墙捣土登登响。
削平墙头声呼呼。
百堵高墙筑起来,
大鼓不敌筑墙声。
于是修建外城门,
城门高高入云天。
于是修建宫正门,
正门高大又严整。
于是修建上地庙,
周民遇事把神祭。
虽未断绝对敌恨,
不废对邻国聘间。
拔除柞树和掝树,
道路畅通无拦阻。
混夷惊恐逃跑走,
早已疲惫又困顿。
虞芮们相争平息,
文王感动其内心。
我有聚众好贤臣,
我有引导好贤臣。
我有奔走好贤臣,
我有御敌好贤臣。
【读解】
这是华夏民族的祖先之一周部族的史诗,记述周部族祖先古公亶父 迁居岐山、开创基业、发展壮大的经过。
文字记载的历史,总难再现历史本身的丰富性和生动性。行为的细节,习俗的特色,语言的韵味,地理风物,内层感受等等, 都事有限的语言男以表达的。几千年之后我们再来阅读,几乎不可能还原其基本面目 。我们事在现有文化和心理积淀的基础之上来解读 抽象的文字符号,用我们的生活体验去填补文字符号留下的巨大空间。这样的历“历史”,无疑打上了强烈的、我们自己的主观色彩。这种情形,不仅是无可如何的,而且也是必然的。同样的历史,不同时代的人会读出不同的、属于“自己的”内容来。
从《緜》中,我们首先读出的是对生生不息、延绵不衰的生命力的赞颂。 “ 緜緜瓜瓞,民之初生。”原始初民对生殖力的崇尚,对生命力的推重,应当是最质朴、最自然、最本真的 冲动。在自然力、生存危机的威胁面前,活下去,并且要不断繁衍,当属首要问题。谁能活下去,并保持种族的强盛,谁就是英雄好汉,生命力和生殖力的强盛,就从这当中体现了出来对原始初民来说,这个问题的严峻性质,容不得有半点温情脉脉得浪漫幻想,容不得有半点依赖外在力量帮助的幼稚想法。
由对生命力和生殖力的推重,很自然地会产生出对血缘关系的着重。换句话说,对血缘关系的着重学,是重视生命力和生殖力的结果。在此基础之上,进一步区分人和人之间的亲疏远近、高低贵贱、名誉地位、财产收入分配、应尽的职责和义务、享有的权利等等,于是便有了道德伦理法则、政治制度、社会制度等等。由原始部族不,进一步扩大到不同部族之间的融合,通过不同的观念、习俗、制度和文化的碰撞交融,便有了更为复杂的社会群体结构。这一切,都是以对生命力和生殖力的崇尚作为基础的 。
中华民族得以延续五千年至今,生命力依然不减,大概同上述观念密切相关,因为这些观念直接同生命活动的实质性问题相连。
我们从《緜》中还读出了先民们创业的艰辛。实际上,这也是活下去并要不断保持种族强盛这一信念的具体行动,即通过自己不断地奋争、努力、坚持,使信念得以实现。看起来这似乎很简单,很容易做到,但是,其中的艰辛局外人使难以想象的。要躲避敌人的袭击,要寻找到适合生存的地域,要用自己的双手一版一版地筑墙,一间一间地建房,衣食住行方方面面地问题,都得一步一步脚印得去解决。
在这些勤劳、奔波、艰辛之中,应当有一种精神之柱在支撑着。它不是崇高远大冠冕堂皇得理想,无需任何形式得豪言壮语,而是活下去得欲望。当人所拥有得一切被剥夺了之后,唯一不能被剥夺得,就是求生得欲望——除非生命本身也被剥夺了。
从这个角度来看,人们为自己得生存所进行得顽强搏斗,是一曲崇高壮丽得颂歌,其中既有人们在体力上得吃苦耐劳、坚苦卓绝,也包含了人们得智慧和精神力量。
思齐
——君王率先垂范
【原文】
思齐大任(1),
文王之母。
思媚周姜(2),
京室之妇(3)。
大姒嗣徽音(4),
则百斯男(5)。
惠于宗公(6),
神罔时怨(7)。
神罔时恫(8),
刑于寡妻(9)。
至于兄弟,
以御于家邦(10)。
雝雝在宫(11),
肃肃在庙(12)。
不显亦临(13),
无射亦保(14)。
肆戎疾不殄(15),
烈假不瑕(16)。
不闻亦式,
不谏亦入(17)。
乃召司空(15),
乃召司徒(16)。
俾立室家,
其绳则直。
缩版以载(17),
作庙翼翼(18)。
肆成人有德,
小子有造。
古之人无歝(18)。
誉髦斯士(19)。
【注释】
①思:语气助词,没有实义。齐(zhai):端庄。大任:太任,指周文王 的母亲。②媚:敬爱。周姜:太姜,周文王的祖母。③京室:周王 室。(4)人姒(si):太似,指周文王的妻子。嗣:继承。徽音:美好的名 声。(5)则百斯男:意思是说子孙众多。(6)惠:孝顺。宗公:宗庙的 先人。(7)时:是。罔,无(8)恫(tong):伤痛(9)刑:法则, 这中指做典范。寡妻:周义上的正妻。(10)御:治理。(11)雝雝:和谐 的样子。宫:家。(12)肃肃:庄严恭敬的样子。(13)不显:丕显,指国 家大事。临:视察。(14)射:不明显,隐蔽。保:提防,警惕。(15)肆: 因此,所以。戎疾:大灾难。不:语气助词,没有实义。殄(tian):断绝。 (16)烈假:指大病。瑕:过,去。(17)入:容纳,采纳。(18)歝(yi): 厌倦。(19)誉;同“豫”,乐于。髦:选拔。
【译文】
仪态端庄的太任,
就是文王的母亲。
德高敬重的太姜,
做了王室的主妇。
太姒继承好名声,
养育了众多的子孙。
文王孝敬先祖宗,
神灵对他没怨恨。
神灵不使他伤痛,
为了家人做表率。
自己兄弟也守法,
以此治理国和家。
文王在家很和睦,
宗庙祭祀也恭敬。
国家大事亲视察,
隐蔽小事也警惕。
古今大难已断绝,
大病灾难不再有。
听到善言就采用,
下臣进谏便采纳。
故今成人德高尚,
弟子孩童可造就。
文王诲人永不倦,
乐于选拔好人才。
【读解】
人们常说:“上梁不正下梁歪。”此话的意思是说领头的人总是 跟随的众人效法的榜样,他的一言一行对众人有看直接影响。好榜样会产生好影响, 坏榜样会产生坏影响。因此领头的人与普通人就有了差别:普通人有时可以不顾及影响问题而随心所欲, 而领导者则必须考虑影响而约束自己的言行,不应当随心所欲,为所欲为。即使是细小的枝节问题,也得从大处着眼来考虑和处置。
周文王被誉为一代圣贤君主。这首祭祀他得乐歌,再赞颂他得美德得同时,也顺带赞颂了他得祖母、母亲、和妻子,让人感到家庭中的美德似乎像遗传似地代代相传。
当然,美好的德行肯定不会像传宗接代似地遗传。但是,良好的德行环境,宗会对身处其中的人产生或明显或隐蔽的影响,宗会有一种潜移默化的陶冶作用。这也正如人们常说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一样。子们的祖先对这一点尤其看重,既反反复复讲述这个道理,又搜寻罗列例证,使得这方面的观念在生活于这种文化传统之中的人们心目中已牢牢地扎下了根。
中国历史上能像周文王那样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的君主大概不多,这样他的榜样便显得特别可贵。榜样不多的事实也表明,美德无法靠遗传获得,同时,它促使我们反思榜样不多的原因。
身处高位的人,尤其是在权利顶峰的人,大概很难抵御权利的巨大诱惑与冲击力,特别是在传统的世袭制度之中,权利对于富家子弟来说,似乎是上天的特别恩赐,不经过个人努力奋斗取得。得来轻易得东西,用起来便也轻易。运用权利获得了好处的结果,…可以反过来刺激更大的欲望。如此循环往复,岂有不滥用权利的道理。也许,周文王与其他做不了表率的君主的差别,正在于他知道得江山不易,守江山更不易吧。
灵台
——与民同乐的君主有几多
【原文】
经始灵台(1),
经之营之(2)。
庶民攻之(3),
不日成之。
经始勿亟(4),
庶民子来。
王在灵囿(5),
麀鹿攸伏(6),
麀鹿濯濯(7),
白鸟翯翯(8)。
王在灵沼,
于牣鱼跃(9)。
虡业维枞(10),
贲鼓维鏞(11)。
于论鼓钟(12),
于乐辟廱(13)。
于论鼓钟,
于乐辟廱。
鼍鼓逢逢(14),
矇瞍奏公(15)。
【注释】
(1)经始:计划开始。灵台:周文王所造,由于造得快,有如神助。所以叫灵台 (2)经:测量。营:建造。③攻:用力工作。(4)亟:急。 (5)灵囿:灵台下面养鸟兽的花园。(6)麀(you)鹿:母鹿。攸:语气助词, 没有实义(7)濯濯(zhuo):鸟兽毛色润泽的样子。(8)翯翯(he): 鸟的羽毛白净的样子。(9)于:语气助同,没有实义。牣(ren):满。 (10)虡(jv):挂钟的直柱子。业:挂钟横梁上的大版。枞(cong) 崇牙,横梁上像牙一样的挂钟的地方。(11)贲:大鼓。鏞:大钟 (12)论:同“伦”,依次(演奏)(13)辟廱(bi yong):水环山的风景区。 (14)鼍(tuo)鼓:鼓:鳄鱼皮蒙的鼓。逢逢:和顺的鼓声。(15)矇:有 眼珠的瞎子。瞍:无眼珠的瞎子。公:同“工”、“功”,这甲指奏乐。
【译文】
开始计划造灵台,
先是测量后建造。
庶民百姓齐努力,
不多几天就建成。
开始计划本不急,
百姓如子齐出力。
文王来到灵囿中,
母鹿安静躺伏着。
母鹿毛色多润泽,
白鸟洁净羽毛白。
文王来到灵池旁,
鱼儿满池欢蹦跳。
钟鼓支架崇牙耸,
挂着大鼓和大钟。
依次轮流击钟鼓,
君民同乐在辟廱。
依次轮流击钟鼓,
君民同乐在辟廱。
鳄皮大鼓声和谐,
盲人乐师奏颂歌。
【读解】
《灵台》大概是中国历史上较早的提到园林的作品之一。对于研究园林艺术史的人来说,肯定具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