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十个五年计划研究报告-第4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市又是一个盘子,到地、县又是一个盘子,到群众又是一个盘于,层层加码。总而言之要实事求是。1961年元旦,《红旗》杂志和《人民日报》社论三年来第一次没有据大跃进:提的是争取社会主义建设的新胜利。这标志着国民经济开始了新的工作方针。
在1961年1月3日的汇报会上,李富春讲到1960年计划的四个缺点(即忽视农业,指标偏高,权力下放偏多、偏下,执行检查不够)时,毛泽东插话说:不仅没有注意农业,而且是挤了农业,挤了农业的人力、物力,工业战线过长,面过广。这三年都是指标高了,后来退下来了。1958年北戴河会议从9月份开始大搞,1959年庐山会议整风反右以后开始大搞,1960年又一年,这三年大炼钢铁,挤了农业。因此,我怀疑就是万吨是否也会很难。刘少奇插话说:制定计划的基本精神,要把局势和矛盾缓和下来,要确实留有余地,每项事情都有一个余地问题,如炼钢,有矿石、煤运输问题,总要使炉子跟前有点储备,和人吃饭一样。国家要有点储备,太多了就叫积压,太少了就不能周转。今年计划要使各方面能略缓和下来。当李富春讲到1961年计划要执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时,毛泽东插话说:你这意思就是休整的意思,和部队在两个战役间有休整一样。今年可能是就地踏步,休养生息,这两年农业减产影响了工业,看来农业机械化、化肥未上去以前,工业是不能大上的,过去农业是层层加码,收购也是层层加码,以后再不能层层加码了。
根据李富春的汇报和1960年计划执行的情况,中央工作会议对1961年的计划指标又作了调整:钢产量降到1900方吨,煤炭则调高到43亿吨,粮食调高到4100亿斤,施工的大中型项目减到900个,财政收入调低到630亿元。接着召开的中共八届九中全会的主要议题是,听取和讨论李富春所作的《关于安排1961年国民经济计划的意见》的报告。
对调整的实质性内容,李富春着重作了以下阐述:
(一)按照农业、轻工业、重工业的次序安排经济生活。他一再强调要把农业放在国民经济的首要地位。这就是说,要先安排好农业,再安排重工业;在安排重工业的时候,又必须先安排好与农业生产直接有关的农业机械、农具、化肥、农药等行业,再安排其他行业。并且指出,按照农业、轻工业、重工业的次序来安排经济生活,加快农业的发展,增加农民的收入,减轻农民的负担,这是一个经济问题,也是一个政治问题。因为这样做,将大大有利于工农联盟的进一步巩固。
(二)加强综合平衡工作,调整各部门之间的比例关系。为了全面贯彻执行八字方针,李富春指出,要在1961年的计划中,适当调整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发展速度,即尽可能提高农业的发展速度,提高轻工业的发展速度,适当控制重工业的发展速度,特别是钢铁工业的发展速度。同时,适当缩小基本建设规模。
(三)实行全国一盘棋,加强集中颌导。大跃进运动中,由于片面强调破除迷信,打破常规,企业中许多行之有效的规章被冲破了,管理混乱,制度废弛,设备因超长运转而严重损坏,产品质量和劳动生产率下降。如果不整顿企业,国民经济调整的各项措施就很难落实。李富春看到了整顿企业的紧迫性,特别提出整顿经济部门和企业的任务,他说:1961年经济部门和企业单位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广泛发动群众进行整风。经济部门和企业单位的整风,要在纠正共产风、浮夸风、命令风、干部特殊风、生产瞎指挥风和其他不良作风的基础上,改进管理工作和健全管理制度,严格质量检查和加强经济核算,纯洁职工队伍。
八届九中全会通过了李富春的报告,并在会议公报中正式向全党和全国人民宣布,从1961年起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为了加强集中领导,全会批准上年9月党中央关于在全国成立华北、东北、华东、中南、西北、西南六个中央局的决定。全会标志着国民经济停止了大跃进和以钢为纲指导方针,转入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轨道。但由于急于求成的左倾思想的惯性作用,对当时经济困难的严重性估计不足,全会通过的1961年国民经济计划仍然偏高。其中工业总产值2310亿元,比上一年增长8%;农业总产值655亿元,比上一年增长10%。如果按后来经过核实的1960年的实际产值作为基础来计算,则需要分别增长40%和58%,粮食和棉花也要求比前一年的实际产值增长42%和50%。这些指标显然都是不可能实现的。
八届九中全会以后,调整工作开始从恢复农业、调剂市场、精简职工等方面进行,但是由于1961年的计划指标仍然过高,对工业和基建融动不大。当时的主要调整方面有:
(一)给农民以休养生息的机会。1961年3月广州中央工作会议制定了《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修正草案)》(简称农业三十条),决定停办公共食堂,取消过去实行部分供给制的规定。连同1960年8月中央发出《关于全党大办农业大办粮食的指示》和11月《关于农村人民公社当前问题的紧急指示》,制定了一系列恢复农业的政策和措施。
1调整人民公社的所有制和分配关系。重申以生产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的三级所有制,明确规定公社对生产大队的生产经营活动不得横加干涉,只能协商和建议;生产协作必须坚持自愿互利和等价交换的原则,不得继续无偿调用生产队的资金、物资、农业设备、林土、牲畜等;不得侵犯社员个人的财产,应恢复自留地,允许发展家庭副业和手工业;开放农村集贸市场。分配上严格执行多劳多得按劳分配原则,取消实行部分供给制的规定。取消农村公共食堂。这些措施,对于克服平均主义,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也给农民生活带来一定的改善。
2坚决实行退赔政策。公社化运动以来,很多地方实行一平二调,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根据23个省、市、区重新估算的数字,平调总数为247亿元,每个农业人口平均477元。对平调社、队和社员个人的各种财物和劳力,必须进行认真清理,坚决退赔。退赔以实物为主,用社、队和社员个人欠国家的债务抵作一部分退赔资金。对退赔有困难的社、队,国家要给予必要的资助。1961年上半年,拨付资金约25亿元。
一部分地区发了少量期票。3减少粮食征购,减轻农民负担。根据农村粮食紧张的情况,采取少购少销政策。
1961年征购量8094亿斤,比1960年的1021亿斤减少212亿斤。同时,对农业税税率进行了适当调整,1961年农业税征收额为240亿斤,比1960年减少98亿斤。
4精简和节约劳动力。在农村,压缩水利等农田基本建设,精简县社工业、多种经营和文教卫生等事业,挤出劳动力充实农业生产第一线。在城市,则精简和动员一批从农村招收的工人和盲目流入城市的人口回农村。从1960年秋到1961年春,新增农业生产第一线的劳动力2913万人,农村劳动力占农村人口的比重增至5提高农副产品的收购价格,规定适当的购销政策。1961年1月,决定提高粮食等农副产品收购价格,平均提高幅度是:稂食20%,油料13%,生猪26%,家畜和蛋37%。部分省市还对烤烟、麻、茶叶等农产品收购价作了调整,提高幅度达50%。把农副产品区分为一、二、三类,分别采取不同的收购政策:对一类产品(粮、棉、油),继续坚持统购统销的政策;对二类产品(猪、牛、羊、鸡、蛋、烤烟等24种),通过合同进行洽购,完成任务后可上市自由销售;对三类产品(不属上述一、二类的农副产品),则允许上市出售,自由定价。
6加强对农业的支援。向农村增拨钢材、木材、毛竹、桐油等,组织手工业和部分工业企业全力修复、赶制农具、农业机械和运输工具。到1961年,农业机械总动力为911万马力。化肥、拖拉机、农药等支农工业的投资在整个基本建设投资中的比重,1960年为16。7%。1961年增至同时,中央还于1961年6月发出《关于城市手工业若干政策问题的规定(试行草案)》(即手工业三十五条),解决了手工业集中过多、合并过多、限制过死的弊病。
(二)调整经济管理体制,加强国民经济的集中统一管理。1960年9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为在克服困难中加强中央的有效领导,决定成立六个中央局,作为中央派驻各地的代表机构。1961年1月,申央规定,在二三年内,经济管理大权应更多地集中在中央和中央局。中央还决定,从1961年1月起,所有生产、基建、物资、劳动、收购、财务工作都要执行全国一盘棋,上下一本账的方针,不得层层加码;货币发行权归中央,财政要集中,不许有赤字预算。同时,必须加强财政管理,改进基本建设拨款监督工作和税收管理工作,划清国家财政收支和人民公社财务收支的界限。全国企业利润收入的比例从13。2%降至69%,并规定此项资金不得用于计划外的基本建设。这种集中统一管理,有利于把全国财力、物力集中起来,用于最迫切需要的方面。
(三)减少职工和城镇人口。为调整城乡关系,减轻农民负担,平抑市场物价,紧缩财政支出和货币投入,国家决定精简职工,压缩城镇人口。1961年5月,陈云在中央工作会议上提出,三年来招收职工2500万人,城市人口增至13亿,工业摊子铺得太大,这是不恰当的,应该下决心精简,动员一部分职工还乡,会议接受了这个意见。经过努力,当年城镇人口减少了1000万人左右,职工人数从1960年的5044万人减少了万人。这一措施的实现,等于减少为城镇提供三四十亿斤粮食和二三百万吨生活用煤,减少蔬菜供应15亿斤,少支出工资20多亿元。
(四)压缩货币流通量,稳定和调剂市场,缓和市场供应的紧张局面。主要措施有:(11压缩社会集团购买力,力争减轻市场高品供应的压力。1960年,压缩社会集团购买力5亿元,1961年又将社会集团购买力从上年的753亿元压缩到492亿元。(2)对部分消费品实行高价政策。对占职工生活支出总额50%-60%的粮食、棉布等基本生活必需品,实行平价定量供应;为调剂人民需要,回笼货币,增加财政收入,对部分消费品有计划地实行高价政策。1961年初,全国100多个城市开始供应高价糖果和高价糕点,以后推广到全国各城市。3月,又在全国100多个城市开设高价饭馆,后来又陆续决定以高价出售一部分自行车、钟、表、酒、茶叶、针织品等。
1961年和1962年,总计销售高价商品745亿元,增加财政收入385亿元。这些做法既适应了人民需要,又回笼了货币。(3)积极恢复和发展日用工业品和手工业品的生产。国家既保证燃料、动力、原材料和设备的供应,又组织力量努力生产与试制化学纤维、塑料、玻璃纤维等新型工业原料,以补充农业原料的不足;还增加了黑铁皮、冷拉钢材、镀锌薄板、小口径无缝钢管等短缺品种的生产,以供应国内轻工业品的发展需要,从而使市场供应紧缺局面得到缓解。(4)增加流通渠道,改进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