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中国十个五年计划研究报告 >

第139部分

中国十个五年计划研究报告-第139部分

小说: 中国十个五年计划研究报告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再干预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可以腾出手来承担上述社会公共职责。实现可持续发展,不仅财政要拿钱,更要立法和制定必要和有效的政策。实现上逑目标,也是经济建设实践对我们提出的要求。例如,中国淡水资源严重不足,人均水资源只及世界平均水平的1/4100多个城市严重缺水,水资源危机教育我们必须重视资源能永续利用,绝不能随意糟蹋资源,以免祸及子孙后代。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各项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当前已成为世界性潮流。所以,突出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也是新计划的一个重要特色。

第五,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收入与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不再满足于吃饱穿暖,而要求提高生活的质量,对教育、文化、医疗卫生、体育、环境等方面的要求逐步提高。为适应这一要求,十五计划更加注意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对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给予更多的关注,以便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发展的需要、享受的需要。

·2。以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为主线

一、主线的讨论和确定制定

十五计划,应以什么为主线,在1999年听取各方面意见时,曾有不同主张。

主要有两种意见,一种认为,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结构性矛盾是各种问题的核心,因此,应围绕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展开。另一种意见认为,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的诸多矛盾,归结起来是体制瓶颈和技术瓶颈的制约,十五计划应以体制创新和技术创新为主线。

经过研究,大家倾向于前一种意见,以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作为十五计划的主线。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结构调整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表现在:短线产品瓶颈制约基本消灭,有效供给能力大大提高,基础设施基本上能满足社会的需要。

国民经济重大比例关系发生较大的变化。2000年,三次产业比例由1978年的28:24调整为164:502:334技术装备水平明显上升,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有所提高,一些高新技术产业迅速成长。等等。与此同时,我们也要看到,目前经济结构不合理问题比较突出,成为影响经济快速增长和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表现在:产业结构不合理,地区发展不协调,城镇化水平低。

产业结构不够合理。农业就业比重过高,从事农业的劳动力占全部劳动力的近一半。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我国2000年经济总量中第三产业占的比重为33。4%,而世界上低收入国家第三产业平均占42%,中等收入国家占56%。一般加工生产能力过剩,而高质量产品和高技术装备依赖进口。

技术创新能力不强,技术进步慢。企业的研究开发投入少。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1998年平均用于研究开发的经费仅占销售收入的12。8%,而世界500强企业一般占5%-10%,电信、医药等行业达到20%到30%。由于研究和开发投入不足,产业素质低,产品市场竞争力弱,国际竞争能力低。

企业组织结构落后,经济效益低。生产的集中度不高,规模效益差。大的不强,小的不专。1998年,我国520户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销售收入共25853亿元,相当于3115亿美元,只及世界500强前两名(通用汽车公司和戴姆斯一克莱斯勒公司)年销售额的98%。企业经济效益不高。1998年,我国全部工业资产利润率为129%,销售利润率只有32。6%。其中国有和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只有12。6%和27。6%。全部工业流动资金全年周转119次,其中国有和国有控股工业企业0。98次。

城乡和地区经济布局失衡。中国的一个突出矛盾是城市化大大慢于工业化,年,标志工业化程度的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已达44%,而标志城市化程度的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才30%,仍有近70%的居民住在农村。城乡经济发展差距大。地区经济自成体系,结构趋同,地区封锁和市场分割严重。东部同中部西部地区经济差距有拉大趋势。

如此等等。

针对上述问题,进入新世纪后,为保持经济的较快发展,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即将加入世贸组织更广泛地参与国际市场竞争,需要对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以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地区经济的协调发展,提高我国企业、产业和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提高我国的资源配置效率。

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主要任务是:优化产业结构,全面提高农业、工业、服务业的水平和效益;合理调整生产力布局,促进她区经济协调发展;逐步推进城市化,努力实现城乡经济良性互动;着力改善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调整产业结构,实现优化升级

主要包括:首先,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和提高传统产业。传统产业包括轻纺工业、冶金石化工业、机器装备制造业等,是我国具有比较优势和国际竞争力的行业。我国主要靠发展它们以吸收更多的劳动力就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出口。因此,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升传统产业的竞争力,应成为对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的重点。在调整过程中,要以市场为纽带,通过市场形成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和跨国经营的有竞争力的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提高规模效益。与此同时,一些产品无市场、技术落后、产品质量低劣、长期亏损和扭亏无望、浪费资源和严重污染环境的企业,应予淘汰。政府不要勉强去挽救那些本来就救不活的企业。

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当今世界技术进步突飞猛进,发展经济,提高企业、产业和产品竞争力,越来越靠技术进步和采用先进技术。要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政治环境,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根据国内外经验,当前要集中力量实现国民经济信息化,使工业化和信息化很好结合超来。通过国民经济信息化使我国经济逐步赶上世界新经济潮流:十五期间,要积极推进具有战略意义的高新技术研究,集中力量在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等关键领域取得突破,在一些关系国家经济命脉和安全的高技术领域,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既要靠政府的参与、推动和引导,更要靠企业根据市场需求自主选择。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包括水利、能源、交通、生态保护、环境污染治理等。

发展中国家的共同特点是基础设施不足。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是发展中国家工业化、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议题。与发展其他产业不同,即使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最重要的基础设施建设主要要靠政府规划和投资,许多国家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要占财政支出的20%左右。随着我国对国有经济布局进行战略性调整,政府将不再对一般竞争性行业进行投资,而将集中财力加强基础设施等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的投资,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加快发展服务业和整个第三产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第一、二产业的高速发展,已告别商品短缺,目前已有条件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第三产业范围很广。除了传统的商业、餐饮业等要继续发展外,有些服务业是我国经济的新的增长点,还能提供大批就业岗位,如住宅、旅游、社区服务、教育,非基本医疗服务和保健、连锁配送、文化产业等,应鼓励其快速发展。有些是现代服务业,有利于提高整个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如金融、保险服务,广告、法律、会计、咨询、技术推广等中介服务。第三产业发展的余地很大,今后要努力使第三产业的发展速度不仅快于第一产业,还要尽可能快于第二产业。

巩固和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农业大国,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特别突出。对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决不意味着可以削弱农业。恰恰相反,为保障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必须巩固和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保护农业的基本生产能力特别是粮食的生产能力,建设稳定的商品粮基地,保障粮食安全。这是全国人民安居乐业的最根本条件。农业结构也要调整和优化,提高农产品加工能力,以利于农民增加收入。提高农民收入,改变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状态,就农业内部说,要通过深化改革(如农村税费改革、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精简农村基层机构和人员等)、发展(调整农业结构、推进产业化经营)和增加政府投入(水利设施、技术推广、电网改造等),逐步解决。

三、积极推进城镇化,调整城乡结构

我国目前社会经济结构的显着特征是存茌二元结构,即一方面城市有比较发达的工业和服务业,而占总人口大部分的人仍然在农村以务农为主,劳动生产率很低。农民收入水平低,增长缓慢,除东部地区、城市郊区和某些特色地区外,很大一部分农民收人没有达到小康水平。2002年,3000万没有解决温饱问题和6000多万只达到低水平温饱的人,都在农村。要使全国人民普遍过上小康生活,消灭绝对贫困,其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没有农民普遍的小康生活,就没有全面的小康生活水平。还要看到,目前(指2002年)贫困的标准即每人每年收入低于625元人民币是很低的,随着经济的发展需适当提高。所以,十五期间,必须尽最大努力提高农民的收入,改善农民的生活。

要增加农民的收入,一方面要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推广先进技术,改良品种,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农产品商品率等。另一方面,从长远来看也许是更为重要的方面,是要加快城市化步伐,大量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减少农民,为大大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实现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创造条件。这就提出了城市化问题。我国现阶段还是发展中国家,要摆脱社会生产力的落后状态,成为经济发达的国家,就要通过工业化、市场化、社会化、城市化,走出二元经济结构状态,形成现代经济结构,实现现代化。这正是发展经济学研究的主题。到现在为止,发达国家无论是老牌的还是新兴的,都是沿着这样的孰迹走出来的,说明这是一条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我们要提高农民收入,解决三农问题,归根结底,也要实现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核心是将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城市从事工业和第三产业。

1995年,我们在制定九五计划时,提出了一个很响亮并影响深远的口号,就是实现两个根本转变,即实现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这在当时是有其现实意义的。现在,应进一步提出比上述两个根本转变更加根本、更加高层次的转变,即从二元经济结构向现代经济结构的转变。我们已经顺利完成了邓小平提出的三步走发展战略目标的前两步,在新的世纪,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即到了响亮提出从二元经济结构转变为现代经济结构的口号和战略方针的时候。这样,能够使大家更加重视和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