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王立群读史记 秦始皇 >

第68部分

王立群读史记 秦始皇-第68部分

小说: 王立群读史记 秦始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儒加在秦始皇头上的莫大罪状。这样一来,秦始皇的政治就成了彻头彻尾的暴政。贾谊在《过秦论》中为我们指出,秦始皇不施仁义最终导致失民心。那么,贾谊是如何认定秦朝失民心的呢?他论述的有道理吗?
  第三点原因是民心尽失。秦王朝的灭亡可以说是民心尽失啊,这个民心尽失给我们印象最深的就是贾谊在《过秦论》中他做的一个比较,他做了一个非常有意义的比较。他先拿秦国与六国比,六国那么强大,最后秦国是轻而易举地把他们给收拾了,收拾得非常利索。他又拿六国和陈胜比,这么一比的话,陈胜啥也不是,陈胜军队的将领不如六国的将领,你看六国的军事将领有廉颇、有赵奢,有多少名将啊,陈胜手里有什么有名的将领?然后他拿谋士来说,六国有多少谋士?陈胜手下有什么谋士呢?拿武器装备来说,陈胜的装备远不如六国军队的装备;拿军队的素质来说,陈胜领的是那八百个起义的新兵,比起六国训练有素的上百万的军队,陈胜的军队也不如。那就是陈胜样样比不过六国。最后是拿陈胜跟秦朝比,结果陈胜一起义把秦朝给灭了。秦国灭了六国那就是秦国比六国强得多,而六国又比陈胜强得多,到最后呢?这个最弱的陈胜又把秦朝给灭了!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怪圈,在秦朝、六国、陈胜三者间,最弱的是陈胜,但最后还是陈胜灭了强秦。贾谊在《过秦论》中专门给陈胜写了一大段话,说陈胜是个什么人呢?说“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崛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陈胜地位低下,才能连个中等水平都达不到,别说顶尖啦,财富更无从谈起。实际上我们替贾谊做一个总结,陈胜叫六无之人,什么叫六无?无才(能)、无德、无地位、无财(富)、无名、无依靠!合起来,陈胜就是什么都没有。但是陈胜最后把秦朝给灭了!为什么呢?其实贾谊讲了一个道理,六国面对的秦国是一个朝气蓬勃的秦国,而陈胜面对的秦朝是一个人心尽失的秦王朝。所以你别看陈胜什么都没有,就象贾谊刚才说的那句话,什么氓隶之人,什么迁徙之徒,什么叫瓮牖绳枢之子等等。就说陈胜家里的那个房子没有窗户,是挖了一个洞,塞上一个大水缸,没有底的水缸那就是他家的窗户。陈胜家的门没有门轴,是用一根草绳吊了一个门板,那就是陈胜家的门,这就叫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就是世世代代给人家当雇工的,迁徙之徒就是去当兵的。才能不及中人,连个中等水平都达不到。没有仲尼、墨翟之贤,仲尼是孔子,墨翟是墨子。他没有孔子、墨子那样的才能,没有陶朱、猗伅之富有。陶朱、猗顿是古代的大富商。陶朱公就是我们过去讲过的范蠡。说陈胜这个人什么都不是,但是这个人蹑足于行伍之中,崛起于阡陌之间,他竟然从一个当兵的行伍出身最后成了气候,就是因为陈胜面对的是一个民心尽失的秦朝。陈胜一起义,全天下的老百姓都响应。而且陈胜起义的时候讲过一句非常有名的话叫“天下苦秦久矣”。这句话在《史记》中出现过四次:第一次是陈胜起义的时候说的;第二次是刘邦起兵的时候给沛县城中写的信,信中说“天下苦秦久也”;第三次是刘邦在臭骂那个郦食其的时候说的;第四次是陈胜派到赵国的一个大将说的。“天下苦秦久也”这六个字大家可不要轻易放过,什么叫天下?天下不是一群人,而是整个天下的人。什么叫苦秦?就是受秦之苦。什么叫久矣?就是长时间。这六个字揭示了一个道理,就是整个天下的老百姓受秦之苦时间太久了!人人都对秦朝怀有切齿之恨,只要有一个火星,它就会引发一个连环大爆炸。但这不是一个恐怖事件,这是一个反秦大起义的洪流。因此我们认为贾谊讲的这个民心尽失的话是完全有道理的。
  '画外音' 据统计,《史记》中汉朝人总结秦朝教训的有八十一处,其中指责秦始皇实行暴政就有六十七次,所以汉儒普遍认为秦始皇不施仁义,最终导致民心尽失。可是我们不禁要问,难道对于种种弊端,秦始皇的大臣们看不出来吗?所以贾谊在《过秦论》中明确指出,大臣失语也是秦朝速亡的重要原因。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大臣们集体失语了呢?大臣们失语与秦朝速亡究竟有怎么样的关系呢?秦朝速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
  最后一点,关于大臣的失语。大臣们的集体失语是秦朝灭亡的重要原因,贾谊这一点讲得非常准确。我们为什么要说大臣们的失语呢?因为我觉得秦始皇很重要的一个“贡献”就是创立了皇帝制度,这样一种政治制度创立以后,它有没有生命力,看什么呢?看这个制度本身它有没有一种自我修复的能力。一种社会政治制度,如果说它是比较完善的,就一定有一种自我修复的能力。这种自我修复能力就是决定当一个人犯错误的时候,这个制度可以纠正它。在皇帝制度之下来纠正帝国败政的途径有哪几种呢?第一,皇帝罪己,皇帝下罪己诏检讨自己的错误。这可以挽救一个王朝的败政,比如像汉武帝就这样做了。第二,大臣劝谏,大臣们看见皇帝做错了,就向皇帝提出意见,皇帝改了,这也可以挽救一个王朝的败政。第三,易代易人,就是改朝换代把这个皇帝给换了。这个易代易人在中国历史上是最难做到的了。大家知道,皇帝是典型的终身制,他都是到死才交权,没有说活着就交权的,这个很少。你觉得皇帝危害了这个国家,危害了这个制度,你要换皇帝,在中国古代换皇帝只有三种模式:死亡、政变、易代。死亡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我们不要期望一个昏君他会自然而然地死亡;他是个昏君,所以他死得快,没有那个事情,他该活多大就活多大,我们很难期盼这个昏君早一点死,没有这种可能性。第二是政变,在皇帝制度下发生政变有没有可能呢?有,但是极其困难。第三,就是易代,中国古代皇帝的易代无非是两种途径,一种是自下而上发动民变,我们称之为农民起义,把这个朝代推翻了,把皇帝换了,姓赢的换成了姓刘的,那就是汉代替代了秦代,这是一种。第二种,就是自上而下的凭借军事实力逼迫皇帝退位的,有没有这种情况呢?有很多,比如曹丕逼退了汉献帝,比如司马炎代理魏国,再比如赵匡胤建立北宋王朝代替后周,都是依靠军事实力逼迫皇帝。我们看一下中国历史上的政变和易代,都非常有危险,这是我们讲的成功的,没有成功的太多,我们就不讲了。所以皇帝换人,那是很困难的一件事情。因此在皇帝制度下,修正一个皇帝的错误,挽救一个帝国的命运,最好的办法就是大臣劝谏,这个代价最小。在秦始皇这个时代,大臣们都患了集体失语症,大臣们都不吭声,不说话,没有人指出来秦始皇的错误。大臣失语对于一个封建王朝来说是一种灾难,因为我们不能要求这个皇帝时时处处、所有的事情都处理得完全正确,而皇帝又是拥有至高无上权力的人。所以大臣失语对于皇帝制度来说是个致命伤,那要等挽救的办法,就是大臣们敢于说话,而要大臣们动起来那是需要有条件的。秦始皇建立皇帝制度的本身就扼杀了大臣的发言权。因为他在设定这个政治制度的时候有一个预设,他建立了一个权力的金字塔,这个金字塔的最下边是县一级,再往上是郡一级,再到中央的三公九卿,最后到皇帝,皇帝屹立于金字塔的塔尖上。这个制度建立的时候就规定了塔尖上的皇帝是不受任何力量约束的。所以任何制度在建立的时候,都不应该设立一个不受任何约束的统治者,谁的屁股摸不得?谁的都应当摸得。如果这个制度在建立的时候有一个人不受任何约束,这个人就会成为制度的破坏者。我们不妨把秦始皇建立的秦朝和他所取代的周朝,还有商朝做一个比较,就可以看出来,商、周、秦,这三个王朝不一样。比如说商朝,商朝的最高统治者叫王,商朝的王有一点和秦始皇不一样,商朝的王在实行每件事情之前,要举行一个占卜的仪式,他要向鬼神请示。商代非常盛行占卜,商王举行任何事情都要向鬼神请示,这在无形之中,商王就把自己的权力分了一大块给了鬼神,鬼神的神权就干预了商王的王权,换句话说,神权在一定程度上约束了王权,所以商王就没有秦始皇那么大的权力。我们再看周,代商而起的是周,周朝的最高统治者也叫王,我们称之为周天子。周天子他并不直接管理老百姓,他是把他的国土分给天下很多诸侯,通过诸侯来统治卿大夫,卿大夫再统治百姓。这样一来,实际上周天子已经把他权力的很大一块分给了诸侯,诸侯再分给卿大夫,这就叫分权。商、周都有分权的性质,所以商、周并不是绝对的中央集权制。秦始皇建立的是个典型的中央集权制度,这个中央集权制度是不允许分权的。从县令、郡守到三公九卿,军事、政治、司法等等,所有的权力都在秦始皇一个人的手里,没有任何分权。这样,政治的清明和腐败,完全的取决于皇帝个人的素质和品德,皇帝不受任何约束。我们知道每个人都有善、恶两面,一个不受约束的人,他一定会恶性膨胀,最后膨胀的结果就是皇帝本人毁掉了皇帝制度,导致大臣失语。所以我们说是皇帝制度本身葬送了大秦王朝。而且秦始皇创立了这个皇帝制度,还给后代留下了一笔政治遗产,这就是皇帝制度的统治模式。这一整套的皇帝制度统治了中国两千多年,一直到辛亥革命,才从形式上终结了皇帝,但是并没有从思想上完全清除皇权思想。
  所以,秦始皇建立皇帝制度本身导致了大臣失语,这是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也就是贾谊的《过秦论》评判的四点最重要原因之一。代表了汉代人对秦始皇及秦王朝的总体评价。这个评价有两个特点,一是“评秦皇一无是处”。就是评价秦始皇的话,没有说秦始皇一点好处,你看看《过秦论》那里面哪一点是夸秦始皇的?一点都没有,把秦始皇说得一无是处,这就是汉朝人评秦的第一个特点,对秦始皇的评价特别低。第二个特点叫“论速亡重在实用”。汉朝人评价秦始皇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讲究实用主义,实用性强。这种对秦始皇和秦帝国的否定性的评价不是偶然的,它是一种现实政治的诉求。汉帝国是在秦始皇的废墟上建立的,所以汉朝人评秦的出发点是总结秦朝和秦始皇的失败教训,为新兴的汉帝国提供一种经验。所以这时候人的着眼点全是看秦始皇的错误,还来不及全面评价秦始皇。汉儒评秦给人的感觉,一是评价低,二是实用性强,这是因为政治的思考从来都是服从于政治现实的,有关对秦朝、对秦始皇的评价,是服从于汉朝的现实的,是为了巩固汉王朝的统治服务的。这是我们介绍的汉朝人对秦王朝、对秦始皇的评价。那后面的呢?后代人也像汉朝人那样评价秦始皇吗?我们下次再讲,谢谢!
  45:唐人论秦
  '画外音'上一集讲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