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 >

第325部分

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第325部分

小说: 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囊恢滞饨患苛!�
  2月24日,丘吉尔同重光进行了一次谈话。这位英国首相回顾了先前的英日同盟和他本人对日本的友好感情。他否认英国有进攻日本的意图,但是又说,如果日本在同中国打仗的同时,又同英国和美国进行战争,那将是十分遗憾的。重光回答说,日本没有进攻英国或美国的意图;他并且否认对新加坡、荷属东印度或澳大利亚抱有任何野心。丘吉尔向重光提醒三国公约一事,并指出,“对德国如此有利而对日本几乎一无好处的”公约不包括一些秘密条款,那真是太奇怪了。他还说,从日本同美国的关系这一观点看来,缔结这个公约是日本一个极大的错误,它已成为促使英美两国联合起来的一个重要因素。此外,丘吉尔还交给了重光一份备忘录,以答复松冈2月17日的信件。这份备忘录拒绝接受同轴心国进行和谈的任何建议。它声明,如果日本和我国竟然打起来,这将是英王陛下政府最感遗憾的事,不仅因为两国会回忆起以往那些愉快结盟的年代,而且因为这一令人伤感的事件将使这场战争扩大和延长,尽管在英王陛下政府看来,战争的结局并不会因此而改变。
  2月27日,松冈作了答复。他否认日本有提议正式担任调解的意图,并重申了三国公约的和平宗旨,但是他宣称,日本将毫不犹豫地履行根据该公约所承担的义务。3月4日,重光将这一答复的要旨转达给丘吉尔。在这个场合,丘吉尔向重光指出,在三国公约中,没有一条规定日本有参战的义务,那位日本大使“默认了”这一点。据此丘吉尔推测,“除非等到日本确知我们将战败的时候,它是不至于向我们进攻的”。
  看来,事情的真相确是这样。日本人对希特勒决定进攻苏联一事一无所知,而且仍然在指望德国进攻英国,并正在等待那个突然事件发生,然后采取行动。不过,1941年2月间外交上的意见交换也有一个极其重要的意义。这些意见的交换似乎已使日本人确信,他们不能对新加坡或荷属东印度发动进攻,否则就会同美国交战。德国企图说服日本人采取相反的方针而发动攻击,但是日本人置若罔闻。这就形成了德日两国之间在政策方面的另一分歧。
  德国人希望通过日本立即进攻新加坡,作为迫使英国求和的一种手段。2月23日,里宾特洛甫在富歇尔对大岛说,“一定要以闪电的速度,如果可能的话,做到在不宣战的和平气氛中”去占领新加坡。他说,这样将使英国丧失战斗力,并阻止美国参战。大岛回答道,占领新加坡的各项准备工作正在进行,将于5月底准备就绪。但是,他又说,日本认为,为了谨慎起见,在做这些准备工作时,一定要预计到,不仅将同英国打仗,还有同美国交战的可能性。根据判断,光靠从海上去攻打新加坡是极其困难的,一定也要从陆上去进攻。这项作战计划包括占领香港,必要时,还需要占领菲律宾,这一战役必须同欧洲战争的进展协调起来。但是,这一点却丝毫不合里宾特洛甫的胃口,他再次坚决主张,日本只要对新加坡立即进行突然袭击就可以了。大岛也许出于礼貌,表示同意,并说,近卫和松冈也赞成早日攻打新加坡。里宾特洛甫答道,他希望松冈从速把进攻新加坡的最后决议带来,具体细则可以在柏林拟定。这位德国外长迫切要求日德两国之间应有最密切的合作,特别是在公开发表意见方面,联系到这一问题时,他提到了松冈在调解问题上的失言,对这件事,柏林显然还在恼火。
  2月27日,里宾特洛甫指示奥特,“采用一切可能办法,使日本尽快以突然袭击方式去占领新加坡”。希特勒于3月5日向德国武装部队发布了一道关于与日本合作的指令,指出德国的目的是要诱使日本在远东采取积极行为,以牵制那里的英国军队并把美国的注意力引向太平洋。他说,德日两国作战的共同目标是要打垮英国,使美国不加入战争。
  但是,日本人却不想为德国打仗。3月18日,雷德尔告诉希特勒说,虽然日本应该马上进攻新加坡,但是日本的军官们曾表示,只有当德国军队在英国登陆时,日本才能这样做。魏茨泽克在3月24日给里宾特洛甫的备忘录中,也作了几乎同样的结论。他指出,虽然德国可以给日本一些甜头,例如,德国放弃对荷属东印度和对太平洋地区前德国属地的所有领土要求,对中日冲突进行调解,或者承认汪精卫政权,但是他认为,这些甜头不会产生什么效果。在他看来,日本参加对英作战,取决于德国今后能否取得新的胜利。当时正被召回柏林参加同松冈会谈的奥特汇报说,日本陆军参谋总长和海军军令部长都说,他们正在为进攻新加坡作准备。但是海军担心,倘若仍然放过菲律宾不去占领的活,美国的潜艇和空军将对日本的交通线进行破坏。其次,他们还担心,英国海军将从地中海调到太平洋。至于日本陆军,则希望能够确切肯定,苏联不会采取敌对行动;陆军不愿意在没有这种保证的情况下就向英国开战。
  这是3月底以及4月4日和4月5日德日两国在柏林进行会谈时的背景。在这些会谈中,希特勒和里宾特洛甫两人都竭力要使松冈相信,对英国的战争实际上已经打赢了(上文已谈到他们在苏联问题上所作的保证)。关于英国问题,希特勒断言,它已经被牵制在欧洲,轴心国当前的目标是要摧毁整个英帝国。他坚决认为,美国还没有准备好进行干预,所以,在他看来,这正是日本动手的最好时机,为消灭英国的力量而出力。他又说,要是错过这个良机,欧洲的战争将以一种妥协的形式来结束,这样,法国和英国几年后将重整旗鼓,并与美国结成三国同盟,共同对付日本。希特勒接着说,从另一方面看,德国和意大利对东亚是没有利害关系的,因此,对日本想在那个地区实现自己的目标,不会进行反对。所以,日本应该同德国和意大利联合起来,将英国完全击败。里宾特洛甫附和德国元首的意见,特别起劲地赞成日本迅速进攻新加坡。
  松冈的回答,言如其人,他夸夸其谈,言过其实。他说,远在欧洲战争爆发之前,他就主张同轴心国联盟。当欧战开始时,他曾经极力主张立即进攻新加坡,“因为他不赞成那种想法,即日本既要参加轴心国的联盟,又不肯作些贡献,以促使英国崩溃”。但是,他一直受掣于上面。他同意,日本必须尽快占领新加坡。然而,他说,“日本,也同其他国家一样,有这样一些知识界人士,只有一个强有力的人物,才能把他们牢牢地掌握住。他的意思是指这种人想得虎子而又不肯入虎穴。”这些人中,有的有权有势,地位烜赫,他必须说服他们接受他的观点。在这一点上,他相信自己最后一定会成功。“但是,目前,在这些情况下,他还不能代表日本帝国保证采取行动。……他不能作出明确的许诺,但是,他答应,他本人将竭尽全力,以达到所说的目的。”
  对德国领导人说来,这些话不很中听。在后来一次会谈中,里宾特洛甫又论述到英国即将崩溃,并指出,大好时机摆在日本面前,只要它肯断然采取行动。他还尽力使松冈相信,美国进行干预的危险很小。松冈对此表示同意,并说,“他的策略是根据这样一种可靠的假设,即一旦突然进攻新加坡,日本全国将会一下子团结起来。”他宣称,在新加坡问题上,他正在想一切办法来安抚英国人。他表现得仿佛日本对英国在东方的这一重要据点不抱任何野心。因此,无论在口头上,还是在行动上,他都对英国装出一副友好的样子。不过,德国切不要被这种假象所迷惑。他之所以要这样做作,不仅是为了安抚英国人,也是为了迷惑日本国内那些亲英和亲美的人士,直到有朝一日他对新加坡发动突然袭击为止。
  他要求德国对这次袭击提供援助。里宾特洛甫回答道,他已经要求大岛提供有关新加坡的各种地图,“以便德国元首,无疑他应是当代最伟大的军事专家,为日本进攻新加坡提供最佳的战略方案”。松冈说,“他在下级海军军官中间有几个知己朋友,他们都是这方面的专家。他们认为,需要三个月的时间才能把新加坡攻下”,然而,“作为一个谨慎的外相,他已经把时间放宽了一倍”。
  松冈在同希特勒进行最后一次会谈时,再次请求“德国帮忙,提供最先进的作战经验以及最新的技术发展和发明”。希特勒答应提供这方面的情报;在谈到美国可能进行干预的问题时,他说,虽然德国希望避免同美国打仗,但还是为此做了一切准备。
  '他接着说'如果日本同美国发生冲突,德国将立即采取必要的措施。至于美国先同谁发生冲突,不管先同德国还是先同日本发生冲突,那没有什么关系。美国总是一心想把一个国家先干掉,接下来,决不是想同另一个国家达成协议,而是想在下一步再把它干掉。因此,一旦日本与美国之间发生战争,德国……将立即参加进去,因为三国公约同盟国的力量就在于它们的一致行动,它们的弱点就是让敌人把它们各个击败。
  松冈回答说,他一直表示,如果日本沿着目前的道路走下去,总有一天势必要同美国打仗,这一仗与其迟打,还不如早打。可是,许多人不肯这样看问题,反倒认为他是“一个具有危险思想的危险人物”。因此,他必须让希特勒知道这种令人遗憾的情况'原文如此'就是,他'松冈'虽然身为日本外相,在日本国内却一点不敢提到他向德国元首和德国外长提出的那些计划。在政界和金融界,谈到这些计划对他很不利。……而且……,他也说不出,什么时候他才能有机会与日本首相或天皇举行一次会议,就他们已经讨论过的这些问题进行研究。首先,他将对日本的形势发展作深入细致的研究,以便寻找一个适当机会向近卫亲王和天皇禀明他的实际计划的真相。
  同时,如果人家问到他关于新加坡的问题,他将说,这一问题只是从假想出发进行过讨论;为了保守秘密,他要求德国在发给东京的文电中不要提及此事。他说,他相信德国人的审慎态度,但不幸的是,他对日本人是否能够缄口不言,却不那么深信不疑。
  这是德国方面所作的会谈记录,没有理由去怀疑它的正确性,即使后来松冈否认自己在这个场合对新加坡问题说过一些话。还可以看到,他并没有代表他的政府作出任何肯定的许诺,而且在强调日本国内反战派的力量时,他已经为背弃他个人的许诺埋下了伏笔。希特勒对松冈显然一点都不信任。如上所述,他不肯向松冈透露“巴巴罗萨行动”计划,他的确(虚伪地)说过,只要俄国人的行动不引起德国的不满,德国不会进攻俄国。希特勒曾保证,如果美国进攻日本,德国就进攻美国。他这么说,无疑是想激励东京去进攻新加坡。但是,除了潜艇战之外,德国能在海上帮助日本去打击美国的力量是微乎其微的,这件事是日本海军界一直极为关心的。希特勒对这次会谈得出的结论似乎是,只要日本人不能消除对苏联的疑虑,德国对日本就不能抱多大的希望。6月21日,希特勒在写信告诉墨索里尼德国即将猛攻苏联时,谈到为什么要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