嫁女记-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允匣啬锛仪蠼痰寂南壬秃椭煜壬黄鸨磺肓死唇痰颊允系募父雠�
姐妹们的课程安排得并不紧,每天上午一个时辰跟着朱老先生学经史天文地理算学,下午一个时辰跟着闵先生学书法绘画琴艺,偶尔刺绣也能指点下。先生很会因材施教,又是女孩,门第还不算高,不像国公府那样等着嫁皇子或顶级勋贵圈的,所以教得较为随意。
安槿很喜欢上课,先生们阅历丰富,见多识广,有时候跟先生们谈谈,很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对这个时代的理解每每能更深入一点。而且两个先生都很有一种洒脱不羁的气质,总能让人心情放松,生活得更愉悦一些,
安槿带着小丫环雪青到达课堂的时候,尚未到上课时间,先生也还未过来,但阮安梅却已经坐在了桌前练字,看起来似乎已经练了一小会儿。安槿从后面侧望去,少女云鬟黑发,微微低头,头顶两侧簪着两串细细的珍珠闪着淡润的光芒,衬着雪白的肌肤,分外柔美。让安槿从外面走过来带的热意都不禁散了散。
阮安梅应该是感觉到妹妹来了,写完一个字后,便抬头对着安槿浅浅一笑,梨窝隐隐,道:“七妹妹来了,外面热得很,先坐下吧。”
安槿答了声是,便径直走到自己桌前坐下。刚收拾了笔墨,就见到阮安桐的大丫环俏云从外头进来,候在了一旁,却不见阮安桐。心道一声,不好,这个惹祸精不会真去找刘浣珠去了吧?这是猪脑子吗?
大齐朝风气开放,女子外出是平常事,阮安桐只要带足丫头护卫出去,跟门房说已得到长辈许可,门房并不会阻挡,只会事后报备一下管事。只看阮安桐能不能说通自己的管事嬷嬷,给她安排护卫了。
不一会儿朱老先生入门,安槿姐妹起身候先生慢慢坐下,一起行了礼,才在先生的许可下再次坐下。这时,俏云才躬身对先生道:“朱先生,老太太今天身体微恙,胃口不好,五小姐很是忧心,亲自作了一些点心,端去给老太太了。特意命奴婢过来给先生请假,还望先生莫怪。”
先生点点头,虽然他了解阮安桐,知道可能有古怪,但他性格随行,并不见怪,道:“既如此,也是五小姐的孝心,你退下吧。”
“是,先生!”俏云说完,便又躬身离去。
安槿对旁边的雪青使了个眼色,雪青会意,便悄然退下,跟着俏云走了出去。
安槿这才摊开书本听先生开始讲前朝的一些历史纪事。朱先生很会旁征博引,又间或说些当时的风俗趣事,把书上干巴巴的几个字说得趣味横生,仿若旧时人物风情历历在目。虽然心里有事,安槿还是慢慢被吸引了过去,专心起来。
☆、第4章 真操心啊
课间休息期间,安槿见雪青在课室外探头探脑的却不进来,不禁有点好笑。跟阮安梅告了声罪道:“四姐姐,我刚让我的小丫头去拎了些点心过来,却不知为何不肯入来,等我去看看这臭丫头搞什么鬼。”
阮安梅抿嘴一笑,有些揶揄道:“最会搞鬼的还不是你这个机灵古怪的丫头!”安槿嘿嘿一笑,见阮安梅看起来神色很是不错,没有了早间的苍白郁色,也有点高兴,冲着她偷偷作了个鬼脸,便转身装作不急不缓的走了出去。
刚出课室,雪青便迎了过来。并没有直接说话,而是轻轻扶上安槿,状似慢慢在院子里休息散步,走上几步,才小声报告道:“小姐,婢子跟着俏云姐姐,跟她说您听说五小姐要去给老太太送点心,便想起您前几天便吩咐做的香蕉软松糕今天已经整好,想托五小姐送给老太太尝尝,也换换胃口,一起尽尽孝心。”
顿了下,见安槿没出声,继续道:“俏云姐姐却跟婢子说五小姐用完早膳就已经过去了老太太院子,不能帮小姐的忙。婢子瞧着俏云姐姐当时虽然笑着,却看起来很是勉强。便觉得可能有隐情,就回院装了软松糕去找老太太院子里的青鹊姐姐。到老太太院子的时候,婢子打听到五小姐已经离开老太太院子,据说是得到老太□□准出府了。”
安槿这才点了点头,很是满意,难为小丫头看起来木讷,竟能完全意会自己的意思,并且不节外生枝的就得到信息,果然孺子可教。那些香蕉松软糕之前她的确提过,是要多做些,预好给祖母、母亲还有几位姐姐的分量的。
便赞赏道:“嗯,很好,你一会儿跟嬷嬷说,我的吩咐,让嬷嬷准备一下给母亲和几位姐姐那里都送些软糕。”
“是,小姐。”雪青行礼退下。
安槿又转了一圈,理了理思路,才又踱回课室。
安槿不是很奇怪为啥阮安桐一门心思要去看刘浣珠。几个姐妹性格各异,或高傲或沉静或性情古怪(就是安槿同学自己),只有阮安桐活波娇憨,在老太太面前最会撒痴卖萌。所以在大房的阮安华出嫁后,祖母跟前最为得宠的便是阮安桐。而且记得自己刚穿来时,不知为何阮安桐还一直养在了祖母那里。那时刘浣珠便已住在了祖母处,因此阮安桐在刘浣珠的刻意讨好下,和刘浣珠关系甚为亲密。
只是当初是当初,虽然刘家行事有时难看,但毕竟是祖母娘家,阮安桐和刘家表姐妹亲厚点并无什么不妥。可现在刘浣珠身份转变,阮安桐再和她亲密,就会戳别人的眼了。
大堂嫂金氏娘家也是大族,只不过本家不在京城,父亲现在已是从四品知府,又正好去了柳州外放,娘家一时使不上力,但说不得这事后面还要怎么闹。
本来这事和她们二房无关,但阮安桐要是一直这样凑上前去,被人当了枪使,说不得惹出什么事了,母亲又性急护短还强势,搅和进去,真是无端的是非。
因为想着事情,安槿后面上课不免有些走神。朱老先生看见,便命两个学生抄书练字,自己一旁自顾看起书来。老先生性子洒脱不拘泥,但却最喜学生安静从容,只要见到学生不精心,便让她们抄书练字。所以阮安桐很讨厌上课,每每都拿着老太太做借口不回二房而去老太太的屋里打发时间。
安槿连抄了几张大字,才慢慢收了神思,专注于手上的运笔来。
下课后,安槿和阮安梅收拾好笔墨,一起相伴离开。安槿看着身旁静美的少女,想到她之前的异色似乎都是和刘浣珠那件事情有关,便试探道:“四姐姐,你说五姐姐会不会求了祖母,去看刘家表姐了?”
阮安梅一顿,脸上闪过一丝惶色,神色慢慢有点难看,半晌才柔声道:“应该不会吧。出了这样的事,祖母也不能允了她,她身边的嬷嬷也该阻挡着。”
安槿“嗯”了声,心下肯定,不忍阮安梅不愉,便转了话题,不再提阮安桐及刘家之事,阮安梅这才慢慢恢复了神色,但到底不似之前,身上便带了些沉郁之气。
安槿暗暗叹了口气,这可不似阮安梅,她性子温柔平和却寡淡,和刘浣珠关系又平平,如果只是区区刘浣珠要做大堂哥二房这件事,必犯不着这般入心,最多只是叹息一下,便转头专注于自己的事情了。
安槿只希望雪芽能快点给自己一些信息了。现在母亲心思都放在二姐和三姐身上,对她们三个小的姑娘关注很少。可是,娘啊,事情可不一定少啊,谁知道古代的中二期是啥时候发作,小姑娘什么的事情可是很多的。
安槿前世今生的人生信条都是:“消灭一切不安定因素,保证自己混吃等死的美好日子。”在这个年代,姐妹们都是一体的,而且姐姐们不好,就是她娘不好,她娘不好,她自己就不能好,为了避免以后不必要的麻烦,还是防范于未然多操点心的好啊。谁让她不能过好日子,她就跟谁急。
下午是闵先生的课,安槿到的时候先生已经到了。
安槿刚刚穿过来时身体虚弱休养了很长时间才上课,所以在未见到先生前已听说了很久。当时只觉得有些发怵,以为这位前宫中女官必然严肃古板,规矩严谨,脑中映出的形象一直都是一丝不乱的盘发,一尘不染一条褶都没的袄裙,面色严峻,眼神严厉。
后来第一次见到,眼珠子差点都掉了下来,太刷五观了好不好。她到现在还深刻记得第一次看见闵先生的场景。
面前的女子长身而立,着素雅暗绣锦罗宽袖长裙,头梳倾髻,一支细细的白玉簪加一支蝶恋花玉步摇,衬着洁白如玉的皮肤,清雅中不失高贵。虽则五官并不算突出,但待她凝神对你微笑时,原本平凡的五官竟似活过来一样,说不出的流光溢彩。
说好的严肃古板中年女官呢?这这是啥状况?但安槿瞬间从呆滞中转变成了狂热,这养颜术,这练气(质)术,这幻容术……总之实在太厉害了。那之后,安槿委实迷恋了她的教官很长一段时间。当然,后来发现货不对版,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时间推回到现在,安槿到的时候闵先生已经到了,而阮安梅却还未到,并且一直到上课也没到。安槿见先生一脸淡然,完全像没发现似的,便知必是阮安梅一早已派丫环跟先生请过假。
今天教的是画,主要是先生出个题目,然后让安槿现场作画,画好后,先生再作点评,当然如有必要,她也会在安槿画的途中指点的。
今天的题目是画张初夏景色图,安槿猜必是先生看天气渐热,随口出个题目表达一下对夏季的吐槽的。
安槿略一沉吟,便开始作画。不过一会儿,闵先生就讶异的发现安槿画的并不单止是什么景色图,竟是几个少女嘻戏图,寥寥几笔,就栩栩如生,将女孩们的生机快乐跃然于纸上。
闵先生微微点头,便放心回自己讲桌边轻轻拨起了琴弦。这也同时锻炼安槿不受干扰的能力,世家贵女,无论何时,都应从容不迫。虽则琴音动人,作画时心神却不该受其影响。
待安槿完成画作,已经过去了半个多时辰。
闵先生慢慢展开安槿上交的作品,面带微笑,显然很是满意,她的目光随着画作中慢慢展开的少女和景色而推移,却在打开到最后的时候,目光一顿,沉吟半晌后抬头,似笑非笑的看着安槿。
☆、第5章 四姐之事
画面中是一群初夏清晨游湖的少女,面上的笑容如朝阳打在湖水上波光潋滟,朝气蓬勃又清爽明净,让人不犹心生愉悦。然而目光推至画的右下角,却见一片大大的暗影,暗影处竟也立了一女子,只是发髻显示她已为已婚女子,女子面色郁郁,目光远望游玩的少女们,似带出无尽忧思。
安槿回望着先生,最后终于在先生奚落的目光中落败,嘟囔道:“不该思考一下人生吗?”
闵先生笑着对面前矮矮的头发还有点稀疏的勉强可以称之为少女的生物道:“说吧,你想问什么?”
“先生,何为二房?”安槿从善如流。
闵先生略一思索,正色答道:“大齐律,特例官府备案可娶一二房,可置嫁妆有私产,其子女可认其为母,可为其母请封,但仍为庶子女。”
“娶?!”安槿吓一跳,她记得只有嫡妻才可用娶字,其它皆为妾,不禁疑惑,“这岂不是类民间所说平妻了?诸侯无二嫡,如此,嫡妻该如何自处?”
“女子亦不同,心安之则处之。”闵先生道,“不过勋贵官家甚少娶二房,内易引家乱,外为人诟病,影响家族名声,致家族子弟不易结亲。所以你才不知。通常世人所说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