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眼诡,右眼人-第3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阿郎按照当时的约定,带着芝茵来上官志家一起庆贺生日。
生日宴会上,芝茵穿上了柳茵亲自为她购买的公主服,这是芝茵这么大以来,第一次穿上了没有破洞的衣服,芷兰的装扮和芝茵一模一样。
看着眼前的豪宅,再看着芝茵脸上洋溢的笑容,阿郎做了一个痛苦的决定,将自己的女儿芝茵送给上官家,因为她不想再让芝茵跟着她,每天过着鸡狗不如的生活,他得为芝茵的未来着想。
上官志和柳茵知道对不起眼前的阿郎,如若不是当时小兰的礼让,或许今天站在这里的就不是柳茵而是小兰,而阿郎的生活也不会变成像今天这样,二人想着,便请了当时清心女子中学的校长当二人的鉴证人。
芝茵和芷兰就这样,在众人的见证下结为了永世老同,生生世世永不分离。
民国1936年,日本侵华战争已经打响,上海岌岌可危。
上海清心女子中学。
此时的芝茵和芷兰已经十八岁,二人在一起生活了十二年。
芝茵和芷兰参加了青年学者救国同盟会,当时的二人正一股热情地涌入救国学者的行列。
上官公馆。
此时的上官志和柳茵已步入中年,看着膝下的两个女儿终于年满十八,二人悄悄地打开了当年的女书,并按照女书上的约定,将她们的亲生女儿芷兰送到阿郎家中,并且为她招驸马,一面又为阿郎的女人芝茵介绍对象。
从芝茵被送到上官志家中之后,芝茵便和芷兰生活在了一起,睡觉、上学、打扮、兴趣…等等,吃喝拉撒睡二人都在一起从未分离过,然而,芝茵的心里却从未忘记过自己曾经卑贱的身份,和她脑海里对父亲和家支离破碎的记忆,这些时时刻刻地警醒着她,同时也让她产生害怕,她害怕自己将来有一天又重新回到真正的家,害怕眼前这美好的一切都失去。
阿郎家原本是一个小院子,院内有着三个房间,自从小兰死后,阿郎成日饮酒为生,家财败尽,原本的小院用来抵押了酒钱,如今的阿郎居住在一间废弃的破庙中。
上官唐和柳茵下乡探望阿郎顺便为芷兰招驸马,看到流落破庙的阿郎,才得知他这些年的遭遇,为了报恩,同时也为了能让自己的女儿嫁的体面生活过的好些,二人出钱重新赎回了阿郎的小院,并且招到了以唱皮影为生的小伙子王郝。
该年三月三号。
一纸婚书签订了,芷兰不愿意遵从父母当年的约定,便和芝茵开始谋划去投军,谁料,芝茵的婆家家族显赫,自卑的她,终于被自尊心所打破,在约定的当日,芝茵出卖了她,芷兰被押上了去东郊平民区阿郎的家中,与唱皮影为生的小伙子王郝成亲。
得知女儿要回家的阿郎终于恢复了精神,和王郝两人将小院里里外外又精装修了一遍,并将印好的婚贴全部派了出去,此时的他正全心全意地等待着她这位有十二年未曾谋面的女儿。
该年3月六号,阿郎家中。
在炮竹声中,王郝牵着芷兰缓缓地走进了小院,一旁的伴娘芝茵望着眼前的小院,眼神中显得格外的惊慌,甚至有种想要立刻逃走的感觉。
年迈的阿郎终于见到了自己别离十二年的女儿芝茵,他眼里的泪水再也忍不住地流了出来,看着眼前的芝茵他仿佛就像看见了当年的小兰,小兰穿着一身红色的嫁衣正朝着他走来。
看着女儿一身贵气,阿郎不停地打量着自己的衣着,双手不停地擦着,正准备拥抱自己的女儿。
眼前的伴娘芝茵终于见到了当年的父亲,看着一旁老槐树下的秋千、屋内的小木马,脑海中那些破碎的回忆再次重组,眼前这位衣履阑珊的老头真是自己的父亲吗?
看着泪流满脸仍带微笑的阿郎缓缓地朝自己张开了双手,眼前的芝茵突然停住了脚步。
黝黑的皮肤,破旧的衣服,屋内也是一片昏暗。
芝茵看着猛地朝身后跑去,在转身的那一瞬间她的小心脏一阵剧痛,眼睛莫名地流出了泪水。
眼前的阿郎依旧地笑着,似乎在他心里早已知道了这个事实,芷茵她的孩子,从当年他踏进上官公馆的那一刻开始,他的一切都没了。
芷兰和王郝完成了婚礼,阿郎家的小院又恢复了生机,善良的王郝知道自己配不上芷兰,同时也知道芷兰的心思,便没有和她成为名副其实的夫妻,在婚礼的第三天,柳茵终于依依不舍地离开了自己的女儿,当晚王郝便帮着芷兰逃走了。
另一方面,芝茵则大张旗鼓地嫁进了上海滩歌剧院李公馆,成为了李唐三儿子李兴隆的老婆,李家少奶奶。
然而,嫁入豪门的芝茵日子过得并不是她想的那样舒服。
婆婆的辱骂、公公的欺凌、丈夫成日吸毒泡妓院,每天独守空房,担心受怕成了她入豪门生活的全部。
渐渐地她开始怀念和芷兰的生活,她开始后悔当时没有拥抱自己的父亲,她甚至希望自己能重新回到那个小院中,回到父亲的怀里。
终于,在她被公公强暴后又失去了肚子里的孩子,丈夫李兴隆又娶了妓院的名牌,芝茵终于再也无法忍受这个家庭给她带来的折磨,在一个暴风雨夜晚,她再次被公公强暴,从床上爬下来之后,她穿起了她第一次进入这个公馆的衣服走出了李公馆,身上没带走任何东西。
她讨厌这栋房子,这个将她青春埋没的地方,她要回那个原本属于她的小院,寻回原本属于她的父爱,还有原本属于她的真爱情。
☆、第四十四章:因果循环
1936年9月秋,上海战事告急,大批士兵入驻上海,民众开始撤离,芝茵踏上了回乡之路。
另一方面,芷兰成为了军区医生,在一次拯救负伤战士的途中,小腿负伤,被迫转入后方军区医院。
但令芷兰吃惊的是,在军区医院中她竟然再次见到了王郝,此时的王郝已经是营长,原来王郝那晚在送走芷兰之后第二天便也参军了,因为他真心喜欢芷兰,所以她想参军一定就能见到他的妻子,果然,二人因负伤再次相见。
日久生情,芷兰被王郝的真心诚意所感动,二人终于成为了正式夫妻,并且又因为芷兰身孕,王郝左脚残废,二人又再次回到了阿郎的小院,不就芷兰产下了一名男婴,阿郎的心里乐开了花。1937年12月冬,上海沦陷。
芷兰托人寻找父母亲和芝茵的下落,才意外得知父母因自己参加八路而被枪决,芝茵下落不明。
饱受风霜的芝茵终于回到了小院,此时的她,终于泪流满面地涌入了阿郎的怀抱,在阿郎的心中,小院终于算是真正团聚了。
看着芷兰,王郝还有他们手中的孩子,芝茵在巨大的愧疚感下又心生了妒忌,她开始认为是芷兰抢走了原本属于她的爱情和父爱,虽然是她当初自己出卖了芷兰,但她就是不服,不服上天对她的安排。
在战火的侵扰下,年迈的阿郎被迫带着一家老小同乡邻踏上了逃亡的道路,他再次被迫离开了这个小院。
王郝对芷兰的不离不弃让芝茵心生嫉妒,加上这些年她在李公馆被婆婆羞辱,被公公强暴,被丈夫冷弃,她的嫉妒心开始不断膨胀,终于她开始趁芷兰不在借机勾引王郝。
王郝挨着对芷兰的爱,和芷兰与芝茵的关系,还有阿郎对他的恩,而处处对芝茵避而不见,也不想任何人说出芝茵勾引他的事实。
在逃亡的途中,众人遭遇了日本鬼子的洗劫,阿郎的一家老小被冲散,此时,阿郎的身边只剩下了王郝和他的孙子,芷兰在被日本鬼子追的途中被她的老部队救了,而芝茵则被日本鬼子抓了起来,关进了集中营,供日本鬼子玩乐。
1949年秋。
战火终于熄灭,芷兰始终没有放弃寻找王郝等人的下落,终于在一次围剿山匪的途中见到了王郝还有她已年满十二岁的儿子,此时的阿郎已经八十岁。
上海被解放后,芝茵靠着这些年唱歌陪酒挣来的钱开起了华茵歌剧院,当年的李公馆已经不复存在,强暴她的公公已经死去,抛弃她的丈夫唐兴隆被她收入华茵歌剧院当打手,因为她想让唐兴隆亲眼看见自己是如何一步一步往上爬,一步一步将她踩在脚下。
阿郎等人在和芷兰重逢后又再次回到了他的小院,此时,小院中的那颗老槐树已不见了踪影,土墙倒了大片,那三间小屋被炸了两间,正屋内还留着那小木马。
当时,阿郎为了弥补这些年对芝茵的亏欠,特意修正了老槐树,做了新的秋千,将老的小木马又重新粉刷了一遍,只是令他意外的是,他又重新回到了起点,他的小院。
王郝在市里当上了皮影老师,芷兰则在家中照顾阿郎,每天接他的儿子上下学,床上的阿郎依旧紧紧地看着那个小木马,眼神时不时朝窗外望去,希望再次能看见芝茵的身影。
大年初。
王郝带着芷兰还有他们的儿子去看电影时,终于在华茵剧院碰到了芝茵。
眼前的芝茵披着一身雪白的貂皮袄,身穿着艳丽旗袍,脖颈上戴着一串雪白的珍珠项链,左手拿着手包,火焰的红唇中,冒着徐徐青烟,凹凸有致的玲珑身材,风韵依旧不减当年。
三人呆呆地看着,芷兰身旁的小宝好奇地问道:“妈妈,她是谁。”
芷兰眼里泛着泪水,终于晃过了神,微微地笑着朝着身旁的小宝说道:“小宝,她是你茵阿姨。”
“茵阿姨好。”
芝茵看着眼前的二人也终于回过神来,缓缓地俯下了腰,摸了摸小宝的头,笑着说道:“真乖。”
“你们来看电影吗?”
二人相视地点了点头。
芝茵听着转身朝站在门边的唐兴隆吼道:“快点滚过来,这三位是我的贵客,给安排最好的雅座。”
眼前的男子急忙点着头,领着小宝走了进去。
“怎样,我开的,以后欢迎你们常来。”芝茵说着嘴里又抽起了烟。
“小茵,爹想见你。”芷兰说着握住了芝茵的手,泪水终于忍不住地流了下来。
芝茵的心微微传来一阵刺痛,这些年她的心从未有过如此之大的反应,或许从她被日本鬼子俘虏的那一刻开始,她已经开始渐渐忘记父亲这个词语了。
芝茵猛地咳嗽着,手中的烟掉在了地上,眼角缓缓地滑下了泪珠。
“改天吧!改天有空我一定亲自去看他。”芝茵说着轻轻地拭去了眼角的泪水。
芷兰的话让她大吃一惊,原本她认为自己再也见不到父亲了,没想到她还有这个机会,但此时的她不是不愿意见阿郎,而是她再也找不到任何理由回去。
以前是因为阿郎曾经抛弃过她,所以她才可以大摇大摆地回去,然后当初阿郎站在了她的眼前,是她选择了放弃,如今的她,又有何脸面去面对阿郎。
“小茵…”芷兰欲上前拥抱她,然后,芝茵却急忙朝身后退了几步。
此时,身后的剧院中传来电影开始的声音,眼前的芝茵急忙笑着说道:“电影要开始了,你们快点进去,再说了,我不是在这里吗?以后见面的机会多的去了。”
“走吧,小兰。”一旁的王郝说着牵着芷兰缓缓地朝剧院走去。
望着王郝一瘸一拐的背影,看着他身旁的芷兰,芝茵终于忍不住地大哭了起来,天上下起了大雨。
芝茵拦下了一辆车,朝着父亲住的东郊平民区33号赶去。
自从全国解放之后,东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