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三国那些人那些事 >

第127部分

三国那些人那些事-第127部分

小说: 三国那些人那些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打开探子带回来的地图,找到那座兵城,刘磐倒吸一口凉气:这座兵城选的位置太险要了,西南靠城角山,东南倚盘山,北枕江水,这就像一个口袋,只敞开了一个口。要是再前进,必须拔掉这座兵城,要拔掉这座兵城,只能从侧面敞开的口子里攻击,但是如果对方事先设下伏兵,把“口袋”扎紧,那刘磐就有来无回了。
  “是谁这么深谙布兵之道?”刘磐问探子。
  “青州东莱太史慈!”
  刘磐点点头,沉吟道:“有如此之人,就有如此兵城。”
  “那,这座城标注为什么名字呢?”
  刘磐脱口而出:“太史城。”他看看雄鹰一样停留在山上的营幕,说:“把这座山的名字改为‘幕浮’吧。”
  要说这刘磐,应该改行去摆个起名字的小摊,保准赚钱。太史城和幕浮山这两个名字随后便传了开来。
  正如刘磐所料,他无法突破太史城和幕浮山。他对刘表说:“只要是太史慈在那里,豫章就是不可攻打之地。”从此,他再也没有踏入豫章半步。
  豫章,出现了难得的安宁。戎马倥偬的间隙,总能偷得半日清闲,这时的太史慈就会练箭。他喜欢看箭飞出去,觉得每支射中靶心的箭都是幸福的,因为它们找到了归宿。有时,箭在弦上,却半天没有射出去,因为这时他想起了好多年未见的母亲。
  母亲啊,你的儿子已经走得太远,走得太久!
  母亲啊,你的儿子什么时候才能归去?
  母亲啊,回去的路在哪里呢?
  ……
  一阵急促的马蹄声打乱了太史慈的思绪。孙策命人送来了紧急命令:建昌都尉太史慈随征麻保,即刻出发。
  长江在陆口(湖北嘉鱼县陆溪镇一带)一带,从南边奔流而来,突然探头向东,最后却掉头向北急泻而去,就像一个人本想向右伸头,却又改变了主意转回了头。这一伸一转,就有一百多里。这个地方地势十分险要(赤壁之战就发生在这里),在这个转弯的左边,一些不满孙吴统治的山越人在这里聚集,这就是麻堡了。
  麻堡的山越人依仗地势之利,根本不把孙策大军放在眼里,可是他们也不敢出来决战,战事一时不能展开。山越人是当地土著,他们作战不采取正规军队的作战策略,只要是能解气的办法,他们就用上,例如骂人。他们找来一个特别会骂的人,站在城楼上,高喊着,对孙策破口大骂。
  骂声随着江水涛声一阵阵传来。城上,山越人狂妄地笑着,城下孙吴的兵营里,一万多人听得面红耳赤。没办法啊,麻堡一时攻不下,就让那人在那里过过嘴瘾吧。反正是他的耳朵离他的嘴最近,就当他是自己骂给自己听吧,孙策只能这样安慰自己。
  这一天,那人又开骂了。骂累了,他就扶着城楼上的横梁继续骂。太史慈出来,弯弓射箭。骂人投入的时候,会高昂着头伸直着脖子踮起脚尖,这样就能把全身的力气都集中在口上。可是,这样就会看不到眼前飞来的箭。太史慈射出的这支箭,准确地射在了那人的手上,贯穿了手掌。他的手掌被钉在了横梁上。
  他张开的口本来是骂人的,现在却不能合拢,他惊呆了。
  城上的山越人沉默了,城下孙吴军营里却响起了雷鸣般的欢呼。一万多人,一起见证了这一神奇的时刻。
  这一箭,让太史慈天下扬名。北方的曹操,当然也听说了太史慈。
  太史慈收到了曹操托人捎来的一个箱子。曹操这人一贯诡计多端,这次他又搞什么鬼?这时,孙策已经死了,东吴掌权的人是孙权。因为太史慈专克刘磐,孙权就让太史慈镇守南方,把南方的军事都交给了他。孙权对太史慈的信任,甚至超过了孙策。
  孙权酸溜溜地说:“曹操肯定是要你回北方,你不会真的要舍弃我吧。”
  年轻的孙权刚刚十九岁,很多人想:十九岁的孩子,能保护得了江东吗?与其以后被刘表或者曹操吞并,成为俘虏,还不如现在就去投靠他们。一个又一个的人,离开了孙权。孙策在临死的时候,嘱咐他生前重用的人好好辅佐孙权。可是,有些人非但不想辅佐孙权,反而想替代孙权。李术是孙策任命的庐江太守,他大肆招徕江东人士,很多人宁愿去投靠李术,也不愿为孙权效劳。
  现在,曹操这个北方霸主突然间给北方人太史慈捎来一只箱子,那肯定是动员他回去了。
  箱子打开了,出乎意料,里面一个字也没有。可是,看看箱子里面,太史慈还是有种要流泪的感觉。
  箱子里放的是当归。
  当归是产后妇女用的药材,妇女产后恶血上冲,服用该味药之后即可降逆定乱,使气血各有所归,当归之名由此而来。千里迢迢,曹操给太史慈带来当归,又是何意?
  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
  思念故乡,郁郁累累
  欲归家无人,欲渡河无船
  心思不能言,肠中车轮转
  这首当时流行的乐府歌谣,在太史慈心底回响。
  孙权满怀歉意地看着太史慈。当太史慈把这只箱子放在他面前的时候,他就知道太史慈不会离开。孙权相信,任何人都可以舍弃他,但是太史慈不会舍弃他。
  默默地把箱子合上,太史慈跪在孙权面前说:“请主公允许我珍藏这箱当归。”
  “子义请便!”孙权说完便转过头去,他怕看到太史慈流泪的样子。
  孙权暗暗下定决心:“哪怕是为了子义,也要打到北方去!”
  大家都羡慕太史慈,刘备听从他,孔融感激他,孙策信任他,孙权重用他,天下豪杰都尊他为英雄,这一辈子,值了!
  人们都纷纷推测,像太史慈这样的英雄,最后会成就怎样的功业呢?谁也没想到的是,太史慈还是被打倒了。
  太史慈是被死亡之神打倒的,206年,也就是赤壁之战的前两年,太史慈去世。人们说,太史慈走得不甘心,他最后的话是:“大丈夫生在世间,应当带着七尺之剑,出入天子的殿前。现在我志向未酬,奈何就这样死掉呢!”
  他这句话,让孙权悲恸万分。孙权不知道,这并不是太史慈最后说的话,太史慈其实是吟哦着那首歌谣死去的:
  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
  思念故乡,郁郁累累
  欲归家无人,欲渡河无船
  心思不能言,肠中车轮转
  


第三章 五星级男人周瑜
  


第一节  青春摇滚
  少年特工的重大使命——
  周瑜出生在特工之家。
  周瑜的曾祖父周荣,担任汉和帝的尚书令。总揽一切政令,没有特工素养,绝对玩不转这活。
  周瑜的祖父周景及其子周忠,父子二人都曾经担任太尉总揽全国军务,首先得搞好特工工作。
  周瑜的父亲叫周异远堂兄弟周晖都曾经担任洛阳令,京城一把手,处在政治漩涡中心,练就了精明的特工大脑。
  这么一大家子特工,却需要十四岁的周瑜去执行一项重大的关乎家族存亡的任务。
  189年,汉灵帝死,外戚与宦官相互残杀,西凉军阀董卓趁机进京,废除少帝,扶立献帝,掌控了政权——外来务工人员摇身变成为老总。一直掌握政权话语权的世家不爽了,讨董热潮在全国掀起,周家也不甘落后,周忠在曹阳大败董卓部下李傕。
  革命不是请客吃饭,革命需要流血牺牲。洛阳令周晖不幸被董卓杀害。而且,先前也曾经担任洛阳令的周异,很可能就是因为受到董卓打击而离职的。烜赫一时的周家,星陨花谢。
  宁为太平犬,莫为乱世人。生逢乱世,是无法变成犬的,乱世人最要紧的还是傍棵大树,遮风挡雨。周家要傍的大树是江淮地区的军事大佬孙坚。
  孙坚为南方讨董领袖袁术效命,破虏将军,领豫州刺史。本来,袁术是孙坚的上一级,是株更大的树,但是袁术这时已经露出要称帝的迹象。这时候称帝,定会成为全民公敌,袁术这株大树马上就要倒了——傍袁术,会被砸死的。孙坚作战勇猛,威震天下。杀人狂董卓只忌惮两个人,一个是传说中的貂蝉,一个是孙坚。傍上了孙坚,谁还敢动周家一根汗毛!而且,孙坚把董卓从洛阳赶了出去,而周晖死于董卓之手,孙坚也算是为周家报了仇。
  这时,袁术给自己确定的首府是鲁阳,但他把大本营搬到了寿春,然后很脑残地筹划称帝的事情。袁术集团的中坚力量孙坚自然也把家安在了这里。
  可是,如何才能傍上孙家呢?
  傍孙家是有风险的:第一,孙坚万一拒绝,周家热脸贴上冷屁股,那丢人就丢大了;第二,也是最关键的一点,袁术对日益发展的孙坚早已经产生了戒备之心,周家也是望族,如果两家走得太近,强强联合,那袁术肯定会搞小动作。
  可是,找不到武人做庇护神,在这个乱世如何才能生存啊?可怜一大家子人啊,看看小子们,一个比一个帅,多招人疼啊,尤其是周瑜。
  这时的周瑜虽然只有十三四岁,但是帅哥该长什么样,他就长了什么样。周瑜的帅,被当做历史事件写进了史书里,《三国志》记载周瑜“长壮有姿貌”。
  这时,周家的当家人是周瑜的伯父周尚,因为只有他还做官。周尚这时做什么官,史书没有记载,估计是什么不起眼的小官,没有引起史家注意。但是,只要是做官,就可以成为家族的保护神,所以,这时的周家是周尚说了算。
  周尚与周异在花园里僻静处秘密讨论周家的前途。花都凋谢了,哥俩还没找出什么辙。
  悠扬的琴声从凉亭处传来。
  周尚皱眉,隐隐想发怒的样子。这群年轻人,就是缺少忧患意识,这么一个乱世,竟然还在举行音乐会,周家当家人当然要生气了。周异更加生气:“肯定有瑜儿这个浑小子!”他当然可以骂周瑜为“浑小子”,因为他是周瑜的老爹。
  纤纤素手,豆蔻指甲,轻抚丝弦,琴女是乐队里的首席。她是被班主潜规则之后才得到首席位子的。琴女做乐队首席,并不是为了职业发展,而是为了多看周郎几眼。奇怪的是,如今真的在周郎的注视下弹琴了,琴女反倒没有勇气把目光投向周瑜了。一丝调皮的诡笑在琴女唇边浮起,她故意弹错了一个音符。
  仅仅一个音符而已。
  酒已半酣,所有人的注意力都在酒上。这时,谁会注意到一个小小的音符呢?
  但是,周瑜注意到了。
  周瑜端着酒杯,偏着头,问询地看着琴女。棱角分明的青春脸庞,英武阳刚,风华无边的双眸,似是诱惑无底的深潭,琴女感觉自己要失足坠进潭里去了。如果能够在他的注视里沉沦,那该是一种何等的幸福啊!
  悸动之下,琴女又弹错了几个音符。周瑜连连向她望去,其余的人却仍在推杯换盏,对此浑然不觉。琴女耍的小动作没有瞒过伙伴。后来,姐妹们就把琴女故意弹错琴,只为引起周瑜注意的事儿晒了出去。唐代诗人李端记述了琴女的委婉心曲:“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曲有误,周郎顾”,这首民谣便在当时流传开来。
  看到儿子频频地回望琴女,早就站在一边的周异不禁火冒三丈,骂道:“没出息的东西!”
  “她的琴声有漏洞。我听出了排兵布阵所忌讳的疏漏和错乱。”周瑜发现了伯父和父亲,站起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