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三国那些人那些事 >

第124部分

三国那些人那些事-第124部分

小说: 三国那些人那些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太史慈回答说:“先前您尽心照顾家母,家母感戴您的恩遇,于是派我来帮助都昌,就是因为我有可用之处,此来必能有所帮助。”
  太史慈内心有一点点伤悲,因为孔融根本不相信他的能力,毕竟,太史慈是个没有资历的人。太史慈不禁暗暗怅惘。
  “如今众人都说不可突围,如果我也说不能突围,岂能符合您顾惜我的情谊和家母之所以派我来的本意呢?现在情势已急,希望你不要再怀疑我了。”
  死马就当活马医吧,孔融也实在是没有其他办法,就点点头,握着太史慈的手,神情凝重地说:“拜托!保重!”想到太史慈是到城外送死,孔融流泪了。
  第二天,太史慈穿好铠甲,吃得饱饱的,带上箭囊,拿着弓,翻身上马,带着两个骑兵,各拿着一个箭靶,开门直出城门。
  城外,黄巾军堑围内,看到都昌城里突然冲出来三个人,大摇大摆的,十分吃惊。黄巾军立即紧急集合,做好战斗准备。
  可是,太史慈并不想打仗,他带人来到城壕边,插好箭靶,然后远远地射箭。那两个随从骑兵不停地欢呼着,大声宣告着太史慈的射箭成绩。百步穿杨,箭不虚发,太史慈的射术的确高明。
  哦,原来这人是出来练习射箭的啊。
  呵呵,你可别说,这人箭术的确高明。
  神箭!
  ……
  黄巾军战士原本就是百姓,没有受过系统的军事训练,他们特别崇拜那些武艺高超的人。射箭不用冒着与敌人面对面的危险,便能隔空杀敌,因而是各项军事技术中最受欢迎的。太史慈箭不虚发,在一边观看的战士也就把他奉为了偶像,甚至,他们偶尔也会为太史慈喝彩几下。
  射完箭,太史慈就回城了。城外,黄巾军战士还在赞叹他的射术。
  第二天早晨,城门又打开了,太史慈又带着两个骑兵出来了,这一次,黄巾军的阵营里虽然仍有人戒备着,但是更多的人是躺在铺上。黄巾军战士本来就是很散漫的,他们躺在被窝里嘟囔一句:“慌什么呀,人家是出来练箭的!”果真,太史慈是出来练箭的,和昨天一样,他布置好箭靶,习射完毕,又入门回城。
  第三天早晨,太史慈又出城了,这一次,黄巾军再也没有任何戒备。射箭是很乏味的,远不如舞刀弄棒值得观看,太史慈的确是神箭手,但是在连续欣赏了两天之后,大家也都厌倦了。太史慈这次出城,居然没有黄巾军战士对他施以任何关注。
  这时,太史慈快马加鞭,直突黄巾军的堑围而去。等到敌人觉察的时候,太史慈已经突破了堑围。敌人呼喊着追上来,太史慈早有准备,回过头来,引弓射箭,后面的黄巾军战士都应弦而倒。前两天,黄巾军见识过太史慈的神箭,因此无人敢去追赶,任凭太史慈扬长而去。
  到了平原,太史慈向刘备说明了来意。这时候,刘备并没有答应去营救孔融。为什么去救北海呢?救下北海来,北海又会是谁的呢?这时候的中国成了一株无主的梨树,任何人都可以摘取上面的梨子——只要是你能把其他也想摘梨子的人从树下推开。这时候的皇帝汉献帝被西凉军阀控制,各州各郡被各路所谓的豪杰抢占。就拿北方来说吧,曹操在兖州,陶谦在徐州,袁绍在冀州,公孙瓒在幽州,有滋有味地做着土皇帝。而太史慈所在的青州,则被袁绍与公孙瓒分享:公孙瓒任命田楷为青州刺史,袁绍则宣布儿子袁谭为青州刺史,双方针锋相对,互不相让。刘备这个平原相是公孙瓒任命的,而孔融这个北海相,则是先前董卓执政时朝廷任命的。在这个乱世,你说谁会救谁呢?
  可是,太史慈要救孔融。他劝说刘备:“我是东莱人,与孔北海非亲非故,没有老乡关系,只是因为慕名而相知,兼有分灾共患的情义。方今管亥暴乱,北海被围,孤穷无援,危在旦夕,我很早就听说您一向有仁义之名,更能救人急难,因此孔北海正在急切地等待您的援助,因此派我冒着死亡的危险,突出重围,从万死之中托言于您。”
  刘备激动地说:“孔北海也知道世间有刘备吗?”
  孔融是儒教的代言人,得罪他就是得罪天下所有读书人。灵帝时,大将军何进受到孔融弹劾,要派剑客杀掉他,剑客连连摆手:“孔文举(孔融字文举)是名人,你如果得罪他,那四方之士就都会离你而去。不如好好地对待他,这样天下人就都可以看到你是礼贤敬士的。”董卓向来杀人不眨眼,也奈何不了孔融,只得把他派到北海,想借黄巾军之手除掉他,算是“以毒攻毒”。而在当时的政治格局中,刘备还只能算是一个跑龙套的,一路走来,打的就是仁义牌。太史慈的话,让刘备意识到援救北海的重要性:孔融在的地方就是大家关注的地方,出手援助北海正是宣扬仁义之名的最佳时机。
  刘备派遣三千士兵援救北海,黄巾军听说了,自动解围而去,刘备从此天下闻名,都昌也安全了。
  孔融的笑容比让梨时还要真诚,他紧握着太史慈的手,激动地说:“你真是我的少友啊!”孔融比太史慈大十三岁,所以称呼太史慈为“少友”。这时的孔融,虽然刚过不惑之年,但是这足以让喜欢摆谱的他在太史慈面前装老了,这一年太史慈还没到而立之年。自从四岁那年,哥哥们吃了他让出去的梨之后,孔融就谁也看不起了,直至太史慈出现,他才有了可以敬佩的人。
  孔融与刘备推杯换盏,庆贺敌人的退却。太史慈却选择了默默地离开。
  “儿呀,我很庆幸你得以报答孔北海啊!”母亲欣慰地说,可是,她还是沉默了,因为她看到儿子闷闷不乐。母子连心,母亲知道太史慈是在为找不到用武之地而忧郁。
  母亲心疼地看着儿子,说:“孔北海和刘备不合你的心意吗?”孔融是天下名士,刘备现在虽然只是平原相,但是自从对北海施以援手后,他在青州就成了家喻户晓的英雄,在做母亲的看来,儿子跟着这两个人,还算是不错的人生选择。
  太史慈看到母亲为自己担忧,急忙换了笑脸,故意做出轻松的样子,说:“没事儿,除了这两个人,天下英雄还有很多,总有一个能值得我去投奔。”
  孔融书读得好,文章写得好,架子拿得好,要是做个教书先生,那肯定是不错的。小时候,太史慈是一个好学的孩子,那时认识孔融最好了,但是现在太史慈只想立一番功业,让这个民不聊生的乱世尽快结束。这次北海之行,太史慈没有发现孔融除了会让梨之外,还有其他什么才能来适应当前乱世。
  刘备,倒是一个有雄心壮志的人,可是,他又太放任自己的野心了。太史慈看出来了,刘备这人,固然有一张写满仁义的脸,但是他翻起脸来比脱裤子还快,撕下仁义的假面孔比放屁还坚决。
  后来的事实证明,太史慈没看错人。刘备本来是被黄巾军打得无处可逃而投奔公孙瓒的,公孙瓒收留了他,还重用他为平原相,后来袁谭攻打公孙瓒,公孙瓒又让刘备带兵与田楷屯兵齐地,可以说,公孙瓒对刘备可以说是信任有加。而刘备是如何回报公孙瓒的呢?194年夏天,曹操第二次征伐徐州,刘备和田楷率兵往救,徐州牧陶谦病逝,刘备反客为主,接任徐州牧。刘备一阔,脸就变了,置恩人公孙瓒和老上司田楷于不顾,上表孔融为青州刺史。要知道,刘备能坐上徐州牧的位子,孔融出了很多力,刘备表荐孔融为青州刺史,显然是要把青州作为自己的地盘——大家都知道,孔融最善于“让”,是个“权力低能儿”,搞到最后,青州还会是刘备的。
  “此等忘恩负义之人,我又怎能与之并肩战斗?”太史慈对母亲这样说。
  孔融没想到,刘备把他推上青州刺史的位子,其实是把他推入了火坑。196年,袁绍任命的青州刺史袁谭,把孔融围在青州。袁谭的意思很明确:有我这青州刺史在,其他的青州刺史都要死。战斗异常惨烈,战场上流矢如雨,兵戈相接,血肉横飞,受侵方最高长官孔融却玩起了清高,躲在书房里读书,而且是谈笑自如!战斗从春天打到夏天,守城的只剩下几百人了,最后敌人攻进来,孔融再也不能故作镇定地读书了,丢下书本,丢下老婆孩子,只身逃跑到了许都。后来他又娶了一个媳妇,为他生了两个孩子。
  “如此懦弱浮华之人,只会为太平盛世锦上添花,绝不会对混沌乱世拨乱反正。我跟着他,非但不能立功,只会毁了一生。”太史慈对母亲解释不留在孔融那里的原因。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何处才能找到一方天地,让英雄一展宏图?
  太史慈只能守在家里天天练箭解闷。其实,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一支箭,射出去很简单,但是要射到理想的位置上,才是最重要的。
  找不到靶子,那就做一支流浪的箭吧,哪怕已经离弦。
  


第三节 神亭英雄
  能干的不如能说的——
  看着儿子天天闷闷不乐,日益憔悴,母亲心疼不已。一天,她把儿子叫来,说:“娘打听明白了,牟平的刘繇,在扬州做刺史。同郡之人,总能有个相互照应,你就投奔他去吧。”
  牟平与黄县,只有二百多里路,都在东莱郡。当时天下有司州、豫州、兖州、徐州、青州、凉州、并州、冀州、幽州、扬州、荆州、益州、交州十三州,一共才只有十三人能做刺史,郡里能出一个太守,那是全郡人的光荣与依托。而且,刘繇也是一个大名鼎鼎的英雄。他19岁时,堂叔刘韪被盗匪劫持为人质,刘繇为搭救他,集结十多人,混进贼窝,搞了一把潜伏,然后找机会将盗匪头目斩首,成功救出堂叔。忠勇而侠义,这正是太史慈喜欢的人。做官后,他铁面无私,被人称赞。而且他的哥哥刘岱曾任兖州刺史,亲哥俩都当刺史,一个比一个当得好。当时有个叫陶丘洪的人说:“任用这兄弟二人,就像同时驾驭了龙和麒麟。”
  去投奔刘繇,的确是个完美的选择。可是,太史慈还是向母亲摇了摇头,说:“父母在,不远游。我不能抛下母亲大人。”
  母亲心头一热,但还是坚决地说:“有出息,才是最大的孝敬。志在天下,才是太史家的好男儿,才是娘的好儿子。”说完,母亲拿出一个包袱,打开,里面是缝好的衣服、鞋子,细密的衣角上,似乎能看到母亲灯下劳作的身影。
  每个母亲都渴望缝制游子衣,虽然同时也会感到失落。其实,和几乎所有年轻人一样,太史慈也渴望带着游子衣远行,去寻找属于自己的那片天地。
  远方的诱惑太大,太史慈还是背起包袱出发了。直到望不到儿子的背影了,母亲才放任泪水流出来。而太史慈,直到回头看不见母亲了,才伤感了起来。
  此行,神箭能找到靶子吗?
  路上,他与人说起要去扬州投奔刺史,人们好奇地问他:“你投奔哪个扬州刺史啊?”太史慈严肃地说:“扬州刺史不是青州东莱郡的刘繇大人吗?”
  “哈哈,扬州刺史有三个,一个是朝廷任命的刘繇,一个是袁术任命的惠衢,再一个就是袁绍任命的袁遗。”那人说。
  太史慈其实知道袁术和袁绍分别擅自任命了扬州刺史,可是袁术和袁绍独霸州郡,擅自任命官员,这就是篡逆了。只有刘繇,握有朝廷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