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抗日玫瑰 >

第592部分

抗日玫瑰-第592部分

小说: 抗日玫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伦深施一礼:“王爷见解非凡,下官拜服。”
  蓝玫瑰说道:“文大人,王抓这件事,汇同刑部和大理寺,重新修订大宋律法,一定要广泛征求意见,法理要明确,条文要台情,更要适合国情。”
  文天祥精神一振,修订法律是国之大事,能参与一部法典修撰,都会名传天下,能亲自主持,那可是千古流芳的事。立即感激的躬身施礼:“谢王爷信任,臣一定尽力尽力,完善大宋律法。”
  蓝玫瑰说道:“这不是单一的法律,工业法、商业法、税法、农业法、土地法等等各种法律单独修订,这是一个浩大的工程,不是短期能完成的,文大人辛苦了。”
  文天祥再次拜服,这些法律没有十几年时间,是别想完善的,感到踌躇满志。
  蓝玫瑰这边,把谈判这事当做一个笑谈过去,可是远在大都的忽必烈,都气得睡不着觉。本来北方大旱,草原枯黄。中原地区大面积欠收,饥民遍地。
  由于连续征战,国库空虚。偏偏这些汉臣要求开仓赈济灾民。为了南下灭宋,在长江边上存兵六十万,加上全国的军队,二百来万军队,如何应付?用什么开仓赈济。这稍一不管,各地盗贼四起。还有那些可恶的汉人,起来造反,不得不出兵弹压。
  本来想让使团去南宋和谈,敲诈一笔银钱和粮食渡过灾年,但是两个人却带回来一个这样的条文。看着手里的这个大宋和谈条款,忽必烈没气昏过去。
  大宋要求,蒙古兵退回黄河以北,把黄河以南,包括四川和青藏全部归还大宋。赔大宋战争赔款一千万两,每年进贡白银二十万两,牛羊十万头,战马五万匹,两家以黄河为界,永世修好。这是大宋提出来的吗?这条件应该是蒙古向大宋提出才对。
  忽必烈差点没杀了乌日巴拉和莫文。还是刘文谦说话:“皇上,大宋现在是蓝玫瑰主政,这明显是不想和谈,才提出这种我们不可能答应的条款。可能北方旱灾的事,南宋已经知道,所以才这样胆气十足。皇上暂息雷霆之怒,只要忍过一年,我们恢复力量,伊勒德亲王一定能灭掉大宋。”
  忽必烈何尝不明白这些道理,只是一时难以咽下这口气而已,好长时间才冷静来说道:“阿合马,该如何解决财政问题?”
  阿台马说道:“皇上,虽然北方旱灾,但我们国土辽阔,毕竟受灾的是小面积,大地方还只是欠收而已,臣认为可以实行宋朝的一条鞭法,那样可以加大税收。”
  忽必烈以前听过阿台马说过这种方法,但是遭到了众汉臣的全力反对,因此没有施行下去。忽必烈也不想让天下人反对,他的愿望是一统天下,毕竟汉人还是占多数。如今听到阿合马的话说道:“没有其他办法吗?“
  阿台马摇摇头说道:“皇上,臣已经说过了,土地都集中在少数人手里,他们地多人口少,税收是无法收上来的,还有很多是享有免赋的土地,虽然我们占有的地域很广,但是能征收的土地并不多,如果施行一条鞭法,能大大的增加税收,这样可以渡过荒年。”
  忽必烈点点头,刘文谦一看要坏,被没钱逼急了的忽必烈,要实行这样的政策。这样实行,必然遭到有钱人和地主的反对,中原地区和长江以南必然不稳。连忙说道:“皇上,阿合马大人说得办法不能使用,宋朝王安石最后还是失败了。元朝刚刚建立,天下还不稳定,这样强力推行,必然引起强烈动荡,不但会让天下大乱,也会让蒙古军更加无力南征。”
  忽必烈说道:“刘大人有什么好办法吗?”
  刘文谦说道:“臣认为,应该对所有的地方加派南征税款,这样可以短时间缓解困难,南征款不是永久的款项,只收一次。明年没有灾害,南征已经完成,就取消这个税种,并不会加重税赋。”
  忽必烈也觉得刘文谦的办法可行,今年灾害年头,只加收这一次。明年情况好转,取消这项南征税也就行了,并不会因为加税而出现问题。阿合马的建议虽然可以长久得利,但是太慢,同时危害要大得多。点头说道:“阿合马,就安刘大人说的办,向全国增加南征税款,用于南征灭宋,只收取一年,南征胜利,取消这项赋税。”
  阿台马叹口气,大汗太听这些汉人的,本来就是灾害年头,再加派赋税,不是更加引起动荡。但是各级官员到是很乐意加派税项,他们又可以大赚特赚了。忽必烈增加南征税用于应付灾害,建立弩车军,准备在来年秋天的时候南下灭宋。
  蓝玫瑰又争得了一年的时间,也在加紧对地方行政的改革,积蓄力量,迎接蒙古军的再次南征。
(第二部:红颜至尊)第116章 面菜论
  忽必烈加税,让长江以北的蒙古占领区更加贫困。地主大片的兼并土地,而元朝的蒙古人并不懂得农业的重要性,用武力强占的土地,在休养生息上做得不够。虽然忽必烈采用汉臣的方法,也实行仁政,但在一定程度上,效果甚微。
  蒙古人的头脑里,把汉人本身就贬为低等民族,这种思想覆盖了整个蒙古人,对汉人的压榨到达极限,各地不堪重赋的百姓揭竿而起,各地烽烟不断。
  这样的局势,忽必烈从长江两岸抽调兵力进行镇压。而血腥的屠杀让人口税碱,大面积地区出现荒芜的现象。镇压虽然让造反暂时平息,可是增加的军费和消耗让忽必烈感到了困难重重。万辆弩车计划一再停顿,生产制造的工匠又全是汉人,消极怠工和质量不过关,弩车并非完美。
  蒙古的工匠不明白很多部件的制作原理,只是照葫芦画瓢。又不懂得几何学和力学原理,就一个齿轮的制造,全是手工打磨,没有相适应的测量工具,最后只能每辆弩车单独使用,一旦坏了既无法修复。没有相关的技术,也达不到轻便快捷的上弦,所以速度很慢,弩车制造困难重重。蒙古很多将领对弩车渐渐失望,又把精力用在了加强骑射方面,失去了蒙古人的热情支持,那些汉将也无力改变这种状况。
  整个冬天的季节里,元朝内外一片惨淡,没有了骄狂和欢东,显得死气沉沉。又是一年春节到,与北方蒙古相比,江南的大宋却是喜气洋洋。
  蓝玫瑰的一些列新政,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大宋的生活方式。临安改造速度飞快,规划局的聪明才智被发挥出来。让蓝玫瑰又一次感叹,古人的智慧也是非凡的,中华民族真的是世界上最聪明的民族,给他们好的政策条件,科学创新一点也不落后于其它民族。
  杭州这个地方本来就山清水秀,风光绮丽。被这样设计和改造,不但突显出大都市的风貌,也没有失去江南名城的原来风韵。打退强敌,国泰民安,内阁制和廉政制度,让大宋出现了中兴的迹象,朝臣百姓都在欢喜的季节中渡过春节。
  蓝玫瑰把精力用在了对大宋生活的潜移默化上,并不强力推行什么政策。在临安开设了一个又一个的私塾馆,展开传授实用技能,这些在学馆里的学生成为临安城里的抢手人物,因为他们会算数,会画图,会制作工具,会各种技能。新兴的工厂,商铺都为没有懂行的人儿发愁呢。有这样的人才工钱给得越来越高。在临安第一次出现了各级官吏集体辞职的现象。
  以前能进入官府,哪怕是一个扫地的也觉得高人一等。宰相门前七品官的定论成为经典,可是现在不同。有文化、有知识都受到欢迎,因为有文化基础,学什么都快,只要有这些基础,在任何一个地方都能找到一个好工作,受人尊重,就连东家都不能惹,否则就不干了,有很多人家在那翘行呢。在官府当一个小吏有什么用?一旦勒索了钱财被人告发,就可能被送进劳改矿场去劳改。没有油水还经常被人训斥,这样的事谁干,纷纷辞职。
  现在最火的就是华夏文学词刊,已经由原来的不定期发行,变成了每日一刊,因为创办时间早影响大,一群年轻人又不贪图大利,只是想在文学上出名,又能守商业诚信,是临安城最大的刊物机构。每家商铺都希望能把商品登在华夏文学期刊上,由原来的两版已然增加到了四版,其中有一个版面是江南商会的专面,得到了江南商会的钱财大力支持,华夏文学期刊终于变成了华夏日报。
  每天听到这样的报告,蓝玫瑰真的很高兴,这些全是间自发的事情,又没有谁去反对孔圣之道,程朱理学。官府和文人都无处下口。只能看着事务不断发展。
  国子监祭酒孔贤达找过蓝玫瑰多次,因为国子监的学生越来越少,被华夏日报拉走了大批的学生,这些人都是陈坤、袁永他们的同窗,年青人聚一起谈天说地、讲诗论文、挥击朝政,让一直僵化的国子监处于崩溃的边缘。面对这里冷清的环境,孔贤达怎么能不气愤,可是他一个小小的祭酒能怎么样?
  蓝玫瑰哪一次都是对他很客气,也很尊重,也支持孔贤达提出来的一切。钱哪、物啊给予支持,让孔贤达无话可说。对于今年的春闱大比,礼部还是很重视的,礼部尚书王伦找上孔贤达,告诉他内阁决定今年大比试题出自蓝王府、大内和内阁共计三个题,大内的是礼记方面的,内阁的题是明经,蓝王府的是策论。
  这样提前通报考试范围的事没有过,以往的考试都是固定模式,只是不知道试题是什么,可是今年竟然提前通知,这样试题范围很小,内容却很大,涵盖面非常广,要求有务实性,空洞的理论不行。以前科考是没有过的。但是三个破题都是论述文章,没有固定的答题模式,给考生准备的时间,自己去收集资料,让自己的文章更加有深度,有说服力,可以去请教高人学者,写出自己的三个论文。最后通过礼部初考后,在礼部进行答辩。通过的就可以被录取,不能通过答辩的就落榜。
  这样的考试规则一经发出,引起了天下震动,十年寒窗苦读、一朝成为废物,那些每天拿着四书五经当饭吃的人完全傻眼,大宋朝要的是务实派,不要一些读死书的人,那些把诗经礼记倒背如流,但是却不知道所以然的人嚎啕大哭。天下文人都开始痛骂蓝玫瑰蛇蝎心肠,跟读书人过不去。
  陆秀夫、陈宜中、李庭芝、王伦都忧心忡忡,这样下去怎么得了,如果天下文人造反也会动摇国本。可是蓝玫瑰一副风轻云淡的样子。
  蓝玫瑰心里有底,自己经历了近千年的历史,文人造反?他们得有那个能耐。书生造反,十年无成,如今蓝玫瑰站在了权力的顶峰,已经不在意这些只会空谈的读书人,这个时代也有一个优点,那就是没有几个敢冲击政府,聚众闹事的。
  深深懂得徐徐渐进的蓝玫瑰,是军事家出身,懂得远交近攻,也知道分而化之、各个击破。所以大力提倡发展商业的时候,可以宁可取消科考,不去动读书人。
  也不去动最敏感的土地问题,只是把土地收回国有,对已经存在的土地一动没动。
  宁可加大俸禄支出,不去裁撤那些多余的官员,只是增加部门,不断细化管理,也不进行官员补充,就在原来的官员中提拔,一旦抓到错,一棍子打死,免职到家。让大宋存在的冗员不断的减少,不够用就一人兼职职或者三职给加工资。
  这样的处事手段,让有些人想反对也没有机会,不能聚众就很难成为力量。像谢堂、杨亮节这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