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帝国的朝阳 作者 无语的命运 >

第6部分

帝国的朝阳 作者 无语的命运-第6部分

小说: 帝国的朝阳 作者 无语的命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喝口茶润润喉,在唐浩然的感慨中,张之洞深以为然的赞同道。

    “确实,想我中国数千年之一统,靠的就是圣门的学问,如圣人云:圣人所能,以天下和合,共为一家,能以中国,共为一人者。我中国历任明君贤臣无不以一统天下为已之责,无时敢忘,由此才有了我中国数千年之一统!”

    “大人说的极是!”

    赵凤昌连忙在一旁恭维道,而张之洞却把视线投向唐浩然,虽说时已近凌晨一点,但聊性正浓他自然不愿休息。

    “子然,过去,他人只告诉我,普鲁士打败了法国,所以成为了强国,这普鲁士到底是如何个强法,怎么个强法,今日你好好给我讲解讲解!”

    “大人……”

    话声稍顿,唐浩然放下手中的茶杯,看着张之洞说道。

    “其实,普鲁士早在百年前就击败了法国!”

    (新书上传中,求收藏,求推荐!还请大家继续支持无语!拜谢!)

 第6章 入幕为宾方立足(求收藏、求推荐)

    “普鲁士早在百年就已经击败了法国!”

    唐浩然的话声虽说不大,可不单张之洞、赵凤昌两人听了目瞪口呆,做声不得,连同辜鸿铭同样也是瞠目结舌,满是疑惑的看着唐浩然,即便是他在德国研修时,最自大的德意志人也不见得敢说出这句话来。

    “这,这是为何?”

    张之洞不解的看着唐浩然,辜鸿铭同样满是疑惑的望着他,想听他的解释。

    “1806年,矮个子的法国皇帝带着大批军官来到柏林郊外,用马鞭指着一座墓碑对部下说:“要是他还活着,我们就不可能站在这里了。”说话的人是拿破仑,而墓碑的主人是腓特烈大帝。这两个人都对德国的发展起了深远的影响。腓特烈其实一生都没称帝,他只是普鲁士的国王,皇帝的称号是人民赋予他的。他做了什么,以至于目空一切的拿破仑会如此评价他?”

    又一次,唐浩然把视线投向那一个不时提问的,也是唯一不知姓名的人,显然,他对德国非常了解,这个人是谁呢?为什么能与张之洞平坐?不过现在他并没有心思放在这个人身上,已经将德国的崛起之中说了几个小时的他,依如先前一样,继续讲述着腓特烈大帝与德国崛起的因果关系。

    从其对普鲁士军队的变革,到教育的变革,在唐浩然直白的讲解中,张之洞则不时的点头,更未打断他的讲述,至多只是偶有不解时才会发问,然后等着他的解释,有时辜鸿铭也会在一旁加以补充。

    “……威廉还把这种教育方式推广到全国的学校,学校向军队学习,强调纪律和勤奋,于是无意之中,他成了德意志第一个实行义务教育的君主。而随着他的“教育”,他给整个普鲁士打上了烙印:遵守纪律、服从命令、尽职尽责、讲究精准、勤奋俭朴。军营式的纪律与等级制度支配整个社会生活,“普鲁士精神”成形了……”

    普鲁士精神!

    五字传入耳中的时候,辜鸿铭终于知道了,为什么唐浩然会说德国在百年前便击败了法国,击败法国并不是一朝一夕的,而是几代人的努力,正是那几代人的努力铸就了现在的德国,当辜鸿铭浮想联翩时,唐浩然却继续着他的讲解。

    “……费希特这位走出书斋的哲学家,他的答案是全民教育。他呼吁用强迫人民服兵役的办法,来强制推行全体国民教育。他指出:只要贯彻好全民教育战略,“所有经济领域,不要很长时间,也不要很多困难,便可达到空前的繁荣昌盛,如果需要核算的话,国家获取的利益将超过它最初投资的千倍。”而普鲁士懦弱的统治者这次得出了与学者们同样的答案。威廉三世说:“这个国家必须以精神力量来弥补躯体的损失。正是由于穷国,所以要办教育。我从未听过一个国家办教育办穷了,办亡国了。”

    “好一个威廉三世,好一句从未听过一个国家办教育办穷了,办亡国了。”

    作为一个文人,至少在这一点上,张之洞更是发自心底里赞同重教的观点,这也是儒家学问的观点,也正因如此,他才会发出这声感叹,而在他的感叹中,唐浩然喝了口茶,继续说道。

    “大人,这是一个精于理性思考的民族所做出的最精彩,也最有价值的逻辑推理。对后起国家来说,要取得政治、文化、军事上的强国地位,首先必须在教育上占得先机。对此时的德意志来说,高质量的国民教育确实是救亡图存、实现统一和强大的基础。”

    一句委婉的劝说之后,唐浩然的脑海中所浮现的却是德国崛起的道路上,教育发挥作用,正是教育改变了德国,促进了德国的崛起。

    “1825年,普鲁士开始实行强迫性教育制度,受教育和服兵役一样被视为公民义务。1850年,普鲁士颁布《学校法草案》,将这一制度以法律的形式予以保障,规定教师享有公职人员的一切权利与义务,学生免交学费。从1818年到1846年,普鲁士国民学校学生增加近一倍,适龄儿童入学率达82%,到60年代时提高到97。5%,国民素质空前提高。历史证明了普鲁士的眼光。”

    也不知是不是穿越的后遗证,在几个小时的讲述中,唐浩然发现自己的记忆极为清楚,过去尽管只看过一遍《大国的崛起》,但不仅能忆起其内容,甚至更能清楚的想起其间的年份、数据,几个小时的讲述使得唐浩然已经口干舌裂起来,在提及普鲁士的教育时,他突然不愿意再说下去了,望着似有所思的张之洞,用极为平淡的语气说道。

    “1870年,最终打败法国并俘虏了法国国王的元帅毛奇说道“普鲁士的胜局是在小学教师的讲台上决定的。”,而出色的基础教育,支撑起高质量的大学教育,现在,我们看到了,看到了德国。也知道了德国在那里了,德国的教育、德国的工业品,德国的一切,我们都知道了,歌德们再也不需要发出那声感慨了!”

    或许,唐浩然不再去讲了,但辜鸿铭却想了很多,他想到了在惨败于拿破仑4年之后,柏林大学的诞生,想到了普鲁士正在向法国支付巨额战争赔款,下决心要办教育的国王拿出了最后一点家底,创办了那所世界一流的,甚至影响到全世界高等教育的大学。

    望着唐浩然的目光也发生了变化,自国门洞开四十余年来,世人只知西洋之强,可却全不知西洋为何强,现在望着唐浩然,辜鸿铭知道了,眼前的这个青年给了一个再清楚不过的答案,尽管过去亦心知中国欲求富强,必须兴办教育,但却没有他像这般深入浅出的一一说道的那般清楚。

    “呼……”

    良久之后,似长松一口气般又像是从惊骇中回过神来的张之洞望着唐浩然,顿时深感当今中国,正缺少也正需要的就是这种人,不管他提出什么要求,要多高的薪水,也要把他留在自己这湖广总督的幕府里,他与辜鸿铭不同,辜鸿铭精通的是西洋的语言、文学,而他却是全然不同,自己若是办洋务,离不开这种人才。

    现在张之洞既是懊恼一场风暴毁去唐浩然数年游历所记载的各国笔记,同样也暗自庆幸那场风暴把其送到自己的面前,绝不能错过此人!

    想到这张之洞满是关切地对唐浩然说道。

    “子然在海外二十余年,所积累西洋学问甚是丰富,又学过冶金工程,国家正要的是你这种人才。我想请你随我一同去湖北,跟我一道做一些对国家和百姓有用的实事,你我一同促成湖广之崛起,见证我中国之觉醒,岂不妙哉!至于薪水和待遇,我都会从优考虑。你愿不愿意留下,有什么要求吗?”

    “我愿意。”

    望着张之洞投来的热切的目光,唐浩然那里会拒绝这棵大树递来的橄榄枝,立即爽快地答道。

    “我现在也提不出什么要求,以后我想起什么,再给大人提出。”

    “好。”

    张之洞满意地点点头,将唐浩然从头到脚又重新打量了一番,笑说道:

    “你不向我提要求,我要向你提一个要求。”

    难不成这么快,就要试自己深浅了?刚刚面试成功的唐浩然有点紧张,不知自己即将背靠的“大树”会提出什么要求来。

    “子然,你既然已回到中国来,就要做一个完全的中国人。今后在我的衙门里做事,不要穿这身洋装了,明天,待船到了厦门,竹君带你到城里裁缝店去做六套衣服,冬天两套,夏天两套,春秋两套,就算是我送给你的礼物。另外,你的头上没有辫子,要把辫子留下来,一时长不出,先去买条假辫子来。对朝廷来说,这有没有辫子,不是一个留头发的问题,而是忠不忠的大事。这里面的缘故,叫竹君告诉你吧!”

    虽说对那剃光半个脑袋的“阴阳头”和后脑勺的“尾巴”非常抵触,但心知自己必须融入这个时代的唐浩然连忙应道。

    “是大人,我明白。”

    这要求那里是什么要求,根本就是个不是要求的要求。

    “嗯,这就好,毕竟,你已经回到了中国,最近一段时间各地迎来送往的,子然,你虽是我幕僚,便先委屈一下你吧,待有了辫子后,再介绍你与他们认识。”

    深知官场风气的张之洞特意叮嘱一声,之所以特意叮嘱这一句,只是因为他不愿看到唐浩然因为没有辫子,影响到将来的发展。

    “全听大人吩咐!”

    唐浩然连忙起身见了个礼,张之洞也起身看着唐浩然笑着说道。

    “不过,虽是如此,眼下倒是还有有一件事要你来办。”

    果然,直接的要求的来了,唐浩然连忙竖耳听着张之洞的吩咐,自己进入张氏幕府后,第一件任务会是什么呢?

    (新书上传,需要您的支持,你的支持是无语努力更新的最大动力,求推荐、求收藏!每一个推荐、每一个收藏,都是帝国的朝阳……)

 第7章 入幕且要着书先(求收藏、求推荐)

    顶着北风“粤秀”号轮船沿着广东、福建、浙江的海运航线一路朝着上海驶去,而素来厌恶官场的无聊应酬的张之洞,沿途自然也没有下船,何况在他现在的眼睛里官场上更没有几个人可以值得晤谈,故而沿途各级地方官员的盛情邀请及登船拜访等等,皆被他一概谢绝了,甚至连闽浙总督卞宝第的面子也不给。船至闽江口,福州府近在咫尺,他既不上岸进城去看卞,也谢绝卞上船来看他的好意。

    张之洞的此种举动,为官场所少有。有说他不近人情的,有说他清高的,也有说他居功骄傲的,他都充耳不闻,我行我素。赵凤昌和身边的一众幕僚劝他不必如此固执,像上海道、浙江巡抚、闽浙总督,这些官员地位既重要,资格也老,不妨见见聊聊,只有好处没有坏处。而张之洞却是冷笑道:“什么地位重要资格老,尽是些尸位素餐之辈!”

    对于这一切,已经入张之洞幕府的唐浩然,自然也曾听说,但对于他来说官面上的事情,自然劳不着他来掺和,更何况他也无暇掺和此事。

    他压根没想到张之洞交给他的任务,却是让他把欧美游历二十年的所感所悟写下来,以向国人介绍西方,因其国学不显,还特意吩咐由辜鸿铭则代其润色。

    就这样从那天起,唐浩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