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跑新娘上演穿越版无间道:满朝凤华-第3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上官凛开门出来,正看见冯广站在门口,不禁一愣,〃冯广,你站在门外做什么?〃
冯广咽了咽口水,说道:〃皇上您吩咐过不让我们去打搅您,所以冯广在外头等着。〃
第82节:第二十四章 皇上家事(2)
〃是吗?你们就一直在外边守着的?〃上官凛未免有些此地无银。
冯广连忙点点头,〃是,是,我们绝对没有进去过。〃他说着这话,松了一口气。皇上昨天晚上看来是真的睡着了,那他的脑袋应该能保住了吧。
他这句话刚说完,又怕有些欲盖弥彰,赶紧补充道:〃卑职昨晚上本有线报,在门外唤了两声,听皇上睡得实了,就没敢惊动您。〃
〃哦,昨晚上我睡得比较实。〃上官凛对冯广倒是很放心似的,丝毫没有意识这个憨憨的侍卫也对自己撒了谎,〃线报?可是有关……〃他又重新走回舱,〃你进来说。〃
冯广躬身进来,擦了把汗。
〃关门。〃上官凛淡淡地说道。
冯广身子一抽,自然而然地就想到了昨晚上的情形,手上不禁有些犹豫,〃皇上,其实,也算不上什么机密的事。〃
冯广一扭头却看见上官凛又恢复了惯常那冷冰冰的模样,他只好轻轻把舱门合上,忐忑地向上官凛汇报道:〃卑职派去的两名探子回报,明丞相和董大人的的确确是在商议古墓的事情。只不过,董大人似乎和明丞相不大和睦,这个董大人一直就对明丞相不大理睬。〃
冯广昨晚上回来的时候还在想上官凛明明是要去同董清秋约会的,又何必假惺惺地派人去查探明月松丞相和董清秋呢?他一夜未睡,总算是转过弯来了。定是上官凛不想董清秋和别的男人有那个什么勾搭,所以才找两个人去查探一番。冯广就琢磨着皇上平素对明丞相很是信赖的,怎么会怀疑他欺君罔上。所以冯广汇报的时候,还特意强调了不大理睬这几个字。
可是上官凛却没有如冯广想象得释然,只是对他说道:〃你去把那两个探子找来。〃
冯广松了一口气,出门寻了一圈,再回来的时候,却是垂头丧气地跪倒在上官凛的跟前,〃卑职该死……那两人不……不见了。〃
〃不见了?〃上官凛眉尖一挑,冷哼了一声,〃那他们是几时不见了,几时向你回报的?〃
〃昨夜卑职见着他们两人,后来就没注意到他们了。〃冯广办事不利,显得有些颓然。上官凛自知也问不出个所以然,就朝冯广挥挥手,示意他退下。
〃对了,既然明丞相说有古墓可掘,你就去安排一下,顺便整编一下齐云山族的新军,帮明丞相发掘古墓。〃上官凛轻描淡写地说着,让冯广不知道他心里又在盘算着什么。
这几日京城的气氛有些变化。吏部方面,因为京兆尹陈大人徇私枉法,纵子行凶被楚皇撞了个正着。吏部、刑部都为这件事儿头疼得紧。在京兆尹被押回刑部大牢的当天,文昌侯的府上就开了一个小会,商量着该怎么处理京兆尹这件事儿。
文昌侯不知上官凛突然之间揪住了京兆尹,到底是一个巧合还是他的蓄谋。正想听听不同的声音,偏偏他近来的新宠天下第一才子董清秋又没在跟前。董清秋近来受皇帝冷落,日日无所事事,偏巧今日文昌侯用得着他的时候,却又没了踪影。
问府里管事的,说是董清秋领着书童早早就出门了,说是到城外弹琴。
文昌侯正领着众家臣在府里捉摸着皇上的心思,宫里却传来消息,说是皇上失踪了。早上出宫的,到了夜间都没有回来。只因晚上是皇太妃的寿辰,皇上按理下午就该去给皇太妃问安的,可是寻遍了宫里宫外,只有人知道他和明月松丞相去了城外。
只是明月松也无人见到。
又是城外?文昌侯心里犯疑,三个人同时失踪也不知是否有些蹊跷,但皇上失踪,事关国家兴亡。文昌侯大权在握,对上官凛这个儿皇帝却是上心得很,于是调派人手,出城寻找上官凛的下落。
文昌侯自己则领着一班重要的文武大臣在侯府里等着消息。
等羽林军罗大人回到文昌侯府之后,便将始本一一道来。即楚皇原本是被隐匿在后湖的齐云山族人劫持,而后又说服齐云山人投靠朝廷云云,不过是虚惊一场,只不过把他和属下被上官凛要挟之事隐去不提。
文昌侯听说明月松和董清秋也都陪在上官凛身边,不禁有些蹊跷,就专程遣了侯府的管事到城门外边去等着董清秋。
第83节:第二十四章 皇上家事(3)
当管事的把董清秋和索玉接回侯府的时候,都已经是寅时了。
董清秋困得要死,回到自己的偏院,正准备倒头呼呼睡去,就被文昌侯叫去问话。真是让董清秋恨不能把那老头儿给掐死。
〃听说董相公同皇上一起去游了后湖?怪不得昨日老朽都寻不着相公的踪影。〃文昌侯的话有些阴阳怪调,估计是一夜未睡好,精神更差了。
董清秋瞅了这老头子一眼。他本来就老,身体不好,还熬夜,就跟从棺材盖里蹦出来的一样。哪里像上官凛,把自己搞虚脱了,脸色都比他好。
见老头儿气色不行,董清秋便寻了个借口道:〃清秋打听到明月松会邀天下士子一起游湖,清秋虽然不知皇上会同他一起微服出巡,只是想着即使让其他士子听过清秋的琴音,便也能让他们知道清秋与明月松的高下。恰巧皇上同行,高下立现,也算是不虚此行了。〃
〃那你可知道京兆尹的事?〃原来老头儿想要问的是京兆尹的事情,董清秋有心替上官凛夺权,不免把京兆尹儿子行凶的事夸大地说了一些,偏巧就冲撞了皇上,还说些大逆不道的话云云。
董清秋摆出一副难色,〃侯爷,那陈大人虽然心向着侯爷,只怕这些年没少利用权力之便给自己谋私。他那太岁儿子,清秋昨儿是见着了,无法无天,根本就不将王法放在眼里。他长期为非作歹,在这京城里无人不知他的恶名。侯爷,侯爷您为楚国鞠躬尽瘁,无人不晓,可陈大人借着您的威名,纵容儿子在外为非作歹,又岂是真心为侯爷好?〃
〃侯爷,您可以长命百岁,但终有一日要羽化登仙的,到时候留在这世间的声名,却是要世代相传的。侯爷若是因着陈大人的恶名而玷污了侯爷的英名,实在是太不值得了。〃
〃那你的意思是,让我顺了皇帝的意思,把京兆尹给革职了?〃文昌侯终究有些不舍,这京兆尹可是掌管京畿重镇,岂能放权?
董清秋心想这老头儿耳根子最软,不信说不动他,〃侯爷,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其实照清秋看来,这件事却是侯爷正名的好时机。陈大人恶名已久,若是侯爷能够大义灭亲,先皇上一步而提出将陈大人革职查办,必定能让天下百姓觉得侯爷大义凛然,铁面无私,是大楚真真正正的青天大老爷。能够用一个对侯爷并不忠心的臣属而换来百姓的爱戴,侯爷,此举,甚是划算啊。〃
〃再者,那陈大人的公子昨日得罪了皇上,也当街动手打了一班士子。侯爷知道士子无能,却有一只笔、一张嘴,管保让天下人都知道此事。侯爷若是包庇陈大人,那些士子的口诛笔伐,侯爷又如何受得了?当初秦始皇焚书坑儒,他的残暴却还是为世人所知,那些善用纸笔的书生又岂是那么容易打发的?〃董清秋滔滔不绝地说道,〃与其让皇上来替士子们出这口恶气,侯爷还不如自己做好人,让那些士子对侯爷感恩戴德,写史作诗的时候,自然会表达对侯爷的钦慕之情,让侯爷名留青史。侯爷,不知清秋说得可有道理?〃
文昌侯沉吟了片刻,也知道董清秋所说不假。就算昨日之事有可能是上官凛和明月松的阴谋,但事已至此,也只有照董清秋所说的这样做,才是最上上的选择。
〃侯爷,京兆尹之职,乃是京中之重。侯爷既然先一步站出来替皇上处置了陈大人,侯爷是功臣,可以优先发言,自然可以再安排一个亲信之人接掌此位。只要这人名声不差,为官清正,想来皇上也不好当众拒绝。到时候,这大权还是在侯爷的手中,侯爷也毫无损失,不是?〃
文昌侯闻言看了一旁为自己献策的董清秋一眼。董清秋名声又好,又为己考虑,前途无量,还有谁比当前这人更值得他一试?文昌侯对着董清秋一笑,〃董相公昨夜辛苦了,先回房好好休息罢,老朽让下人们将饭食送到相公房里去。〃
这待遇,就跟对自己家的女婿似的。
上官凛回宫之后,就收到文昌侯递上来的折子。文昌侯先是例行的自责,然后就是对京兆尹陈大人的口诛笔伐,速度之快,实在是让人匪夷所思,末了还提议了几个出任京兆尹的人选以及理由,其中就有董清秋。
第84节:第二十四章 皇上家事(4)
上官凛还记得董清秋信心满满地说要送自己一个礼物时候的神情。他说他自有办法让文昌侯妥协,看样子,确实如此。上官凛把折子扔向一边,对在章华宫御书房里服侍的小太监竹闲吩咐道:〃传文昌侯进宫。〃
小太监竹闲刚刚把茶递到上官凛的手边,〃皇上,您的脸色挺差的,要不先歇息会儿?等文昌侯来了,奴才再叫醒皇上。〃竹闲见上官凛一回来就要处理国事,不免忧心道。
上官凛脸上一寒,他当然知道自己脸色差,捉鱼的时候对着湖面就看到自己整张脸有点儿像隔夜的萝卜,只一夜之间就没了往日的神采。
〃行了,你只管照做就是。〃上官凛端起茶碗,揭开碗盖,饮了一口,不禁眉头一皱,〃这是什么茶?〃
味道不像是往常的口味。
竹闲回道:〃是江妃娘娘送来的,说是喝了这茶能够扶正固本,补肾助阳,实在是……〃他话还没有说完,就见上官凛把茶碗向前一推,茶碗不稳地晃悠了两下,把褐色的茶水都给漾了出来,撒了一桌子,沁到黄绸之下,印出了水印。
〃好端端的,助什么阳?把这碗茶送回去,成日里就不做些正事!〃上官凛气恼的话顿时把竹闲吓得半死,跪下来磕了两个响头,端起桌上的茶碗就退了出去。
竹闲出门之后才捏了一把汗,不明白皇上今日是怎么了,突然对着一碗茶大发雷霆,他平日里都不注重这些的。皇上人虽冷,轻易也是不发火的,也极少说贵妃不作正事,不过,这做妃子的能做啥正事呢?
竹闲摇了摇头,这皇上真让人揣摩不透。尤其是今天的皇上,有些肝火大盛。
这边文昌侯被宣召入宫,外边士子正打算抗议,朝廷就已经把京兆尹陈大人法办了。其子为非作歹,更是当诛。一时之间,京城大快人心,人人皆称皇上与文昌侯的英明。这一切都是众人所料的,暂且不表。
那边,江妃好心好意给皇上送了茶,却引得皇上大发雷霆,说她每日不务正事,不免心里觉得委屈,当即就跑到太妃那里去哭诉。
太妃,也就是上官凛的亲娘同父异母的姐妹,也是文昌侯的庶妹,算是陪嫡亲的姐姐嫁入皇家的。如今太后早已薨逝,因着这层关系,太妃在后宫中的地位,倒也不比太后当年差多少。
江妃约了宫里的另一位妃子傅妃齐齐拜倒在太妃跟前,〃太妃娘娘,臣妾二人自觉愧对于皇家,既不能为皇上诞下龙子,又不能讨得皇上的欢心,臣妾自请太妃娘娘收回贵妃的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