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江大亨-第45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无论是对于港英政府来说,还是对于港督本人来说,现在都是急需要一块稳定的业务,也就是能够撑起一片天的业务。但问题就在于现在香港搞金融,但很混乱,因为他们的重点是在英资撤离,说白了,港英政府不是为香港本地人服务的,而是为香港少数的英国人服务的,天大地大,英国人的利益最大,在这样的情况下,就算是金融行业能提升港英政府的政绩,也得先为英国人开路,要不然,单单是为香港服务,他们就算是做得再好,也得不到加分,毕竟港英政府是看英国脸色的。
英国人的财富,才是根本。所以这个业务就算是有很大的潜力,但这个时候却不敢动,只能让他自由发挥。而除了这一块,能够带动港府政绩的产业,就不太多了,香港的工业基础本就不怎么样,靠的就是贸易,而贸易这种东西,从来都不是想提升就提升的,他有很大的规律性,想要下手都没有余地。再加上其他实业产业的衰退,大盘下流,也就成为了常态。
在这个时候,香港的电影行业要是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对于港英政府来说,不亚于救命稻草。这也就是前世香港电影黄金时代的时候,为什么会有那么多资金流入,说白了,在这个问题上面,港府需要成绩,别人也眼红电影行业的利润,新兴产业是最能够重新划分蛋糕的地方,大家都把这块蛋糕看得很重。
原本这样的拔高手段,是不会用到八三年的,至少也要一两年以后,港府才开始真正对电影行业动大手脚。但谁叫李明豹一开始就把这块的业务做得香甜,现在更是启动了覆盖整个东亚的电影市场计划,能够额外的影响到原本影响不到的地区,赚取超额利润。
在这样的情况下,港督尤得对电影行业的情况感兴趣,那实在是太正常了。当六叔把联合院线的计划书放到港府里面以后,无论是在任的英国佬,还是本土的势力,对于这块蛋糕市场都有明确的预估,做好了,绝对能够成为香港新的经济增长点。
有这么一个看法,接下来的问题就好办了。要以最快的速度拉升电影行业在香港的地位,把电影行业的门槛降低,然后以电影作为基点,带动多个行业共同发展的提议,就开了出来。
这样做,看起来好像大家都对电影行业很支持,但实际上,要是没有利益,大家也都不会那么用力,港府需要经济增长点,实力派需要新的利益蛋糕。要是不给点好处,大家凭什么要给你们电影行业帮忙?
要是以前电影行业分散的时候,六叔提出这个提议,那么电影行业固然会获利,但是别的行业对电影行业的插手深度,也会相当的不一样。可现在全香港的院线都掌握在李明豹手里面以后,在大家争取利益这个问题上面,就没有那么好说话了。
院线统一带来的好处,就是很难让外行人在这个东西上面撕开一条口子,就算是撕开了口子,没有李明豹他们这些行内人来运作,这个项目是否会最后成功,连那些利益团体们,都不太确定。
于是,行业外的利益团体,到最后虽然也有所斩获,但实际上的收入,却远远低于预期。不但如此,就连港府那边的行政文件,都在院线和电影方面,做出了明确的规定。这样的规定,对于李明豹他们来说,绝对是一个巨大的收获,电影公司方面,港府是大开了方便之门,就算是一些带着黑色的资金,他们也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放开了限制,这样一来,热钱的涌入,会比想象当中的更多。
而在开放电影公司的同时,港英政府又对院线做出了更加严格的准入限制。老的电影院线也就算了,新开的电影院线,在门槛上,一下子提高了无数倍,基本上想要进入院线行业的那些人,没有个十年完全不赚钱的准备,那你就甭想在院线上面获利。
看起来港英政府也不是做得很绝,仅仅是十年内很难获利而已,只要挺过了这十年,未来就很明朗,但问题是没有哪个公司敢一次性的投入一大笔钱,然后放在那里等十年时间。别说外行人了,就算是行内人,美国那些电影巨头们,都不敢这样干。谁知道十年之后,还有没有自己的公司,白白的把资金放到这一块上面,只要脑子不抽的大佬,都不会做出这样的选择。并且这样的投入,资金规模很大,五亿港币的现金流打底,现在世界上还真就没有多少人敢吃这样的螃蟹,别说这是螃蟹,对于任何公司来说,这样的项目基本上就意味着毒药。
毕竟香港的院线,本就是有一个强势统一的团体,在这样的团体打压下,他们本就处于弱势,先期的投资还仅仅是打底,十年的时间也仅仅是计划上的东西,在没有外力干扰的情况下,才会有的数据,如果有外力干扰,并且是强力干扰,基本上这个项目,就相当于天坑,现如今任何一个公司把资金投入到这个方面,就没有赚钱的可能。说白了,这样的条件就是为了让联合院线垄断,才抬出的法律,有了这个行政条例,李明豹他们的联合院线,绝对是高枕无忧,能够打败联合院线的,就只有联合院线自己,在香港这一块地方,联合院线基本上就制定了院线的规则。
这样的条例,别说放在电影行业让人眼红了,就算是放在其他任何的一个行业,只要不是先天不足的行业,都足够让人眼红。也就是现在港英政府把电影行业当作救命稻草,要不然压根就不想要有这样的条件。
行业外的那些势力,虽然在电影行业当中捞到的实惠没有想象当中的那么多,但是从别的方面,他们得到的东西,其实也并不差,就比如电影行业压根就不会对别的行业插手,那一部分的利益,就由他们自己分配。有了这个前提,即便是那些外行人觉得自己有些亏,出多了力,却没有得到太多的回报,但也不多纠结在这些东西上面。毕竟李明豹他们几个人把电影行业分配得太好,外行插入进去虽然赚钱看起来容易,但是要有李明豹他们几个捣乱,就算是赚钱行业形成巨亏,也不是不可能。
本着你好我好大家好的最终目的,六叔他们和官方还有别的行业,总算是达成了一些关于联合院线的协议。而这个时候,流通港的计划经过发酵,也在整个东亚地区,形成了风浪。
本来流通港计划,就是在小范围的流传,那些和联合院线有合作的片商,听到流通港的计划以后,都知道这是一个机会,一个很大的机会。香港电影现在在行业里面的地位有多重要,大家都不想说,因为这不是商人讨论的问题,他们更在乎实惠一点的玩意,那就是钱。
香港电影在海外卖埠的钱有多少,他们这些老江湖都是一清二楚。原本他们就想着能够赚点周边钱也就差不多了,但是现在居然有机会让他们在香港电影里面插上一脚,这里面的油水有多大,脑子明白点的人都知道。
再加上香港电影院线翻新投入使用,使得电影的流通能力大大的加强了,电影会蓬勃的发展,这是肯定的,越多的电影,就有着越多的机会,以前一个月就赚一部电影的钱,现在或许一个月可以赚好几部的钱,由于这年月也没有太多的娱乐消费市场,电影行业完全处于不愁嫁的状态,没有网络的冲击,也没有手机的分流,电影的消费粘度,相当的高,只要你有好电影,就不愁卖,这个市场有多大,简直不可想象。
并且联合院线还不单单是要调动香港的产能,还要调动整个东亚的电影产能,本来听到这样的消息大家都觉得不可思议,因为这样做实在是太难了,那么多的国家和消费群体,凭什么都要给你香港面子,我们自己做不好么?
但是再往深处想,香港要是这么做,还真就没有问题,首先现在的香港电影,本就是金字招牌,而有经济实力的地区,就比如韩国和日本,他们本土的电影,现在真心不怎么样,韩国的导演现在都想着怎么在欧洲拿奖,一长串的文艺片,市场真心不算太好,而日本方面,就更加不用说,电视行业或许还好一点,但是电影行业,就连a。v片的销路都不怎么大,就更别说其他的电影了,要不然陈龙现在也不会在日本那么火爆。说白了,现在有经济实力的地区电影市场不怎么样,而没有经济实力的地区,就更加别说电影市场,在这样的情况下,香港电影不能说是一枝独秀,但也算是一骑绝尘。
所以香港电影还真的有发起这样活动的硬实力。到时候即便不是香港本土的电影,只要在香港本土上映,并且取得不错的票房,那么回到国内之后,就有了一个金字招牌,能够拉拢更多的观众来看电影,这就相当于在分润香港电影的名气。
第三百八十九章 应者云集
如果仅仅是分润香港电影的名气,对于这些公司的老板来说,也算不上什么天大的好处。但问题是流通港最重要的项目,并不是这个,而是流通。流通对于香港本土的电影来说,难度比较低,因为现在东亚的电影人都知道香港电影的质量是不错的,在先天上就有优势。
即便是雷老板旗下的新艺城,也不是说他们的电影卖不出去,相反,新艺城现在的电影,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比邵氏和嘉禾的电影更受欢迎。这不是因为新艺城的电影质量要比其他两家电影公司的质量要高,而是因为雷老板没有海外院线,在电影卖埠谈判当中,提不起价格来,大头都让海外片商拿走了,雷老板拿到的钱,并不怎么多。
别说三大电影公司,就算是香港小型的电影公司,在卖埠上面,都比国外其他的电影公司容易很多,或许价格上面有很大的问题,但是至少会有人专程来淘电影,而不是像别的地区那些电影公司,就算是电影再好,你要是不主动,外商压根就不怎么在乎你的电影。
而现在,香港要做流通港了,不但要放映香港本土的电影,还会放映别的地区的电影,并且份额还相当的不小,据比较可靠的小道消息说,外片在香港联合院线的放映规模,不会小于联合院线百分之四十的排片量。
要知道,现在的香港电影院线,或者说是联合院线的屏幕,可是有三百二十块的。虽然这些屏幕比起日本市场来,还有很大的差距,但仅仅是作为试映地区,这些电影屏幕,其实已经够了。无论是香港电影的金字招牌,还是联合院线的硬件实力,都足够让这个流通港的计划承受下来。
到时候,获得好处的可不仅仅只有香港电影,还会有别的地区电影公司直接受益。和香港电影在本土较量,虽然依旧有些不平衡,毕竟香港本土的电影观众,对于外国电影的接受能力,并不是那么有优势。
但这样的问题,其实并不算大。来香港放映的电影,本就准备着卖埠,香港观众的品位,其实和整个东亚人群的品位,都是很接近的,只要是香港观众觉得好的电影,其他地区卖埠也都很不错,基本上大多数电影都是这样,所以这个劣势,其实也算是优势,毕竟现在整个东亚观众的品位,大多都是香港观众来判定的。如果自己的电影在某些时候,比香港本土的电影都还要赚钱,那卖埠的价格,就会相当不错,到时候就不是电影公司去找外商了,而是外商来找电影公司了。在这个问题上,其实就相当于外片在香港,获得了相同的起跑线,只要规则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