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游戏竞技电子书 > 走下圣坛的诸葛亮 >

第3部分

走下圣坛的诸葛亮-第3部分

小说: 走下圣坛的诸葛亮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角同张鲁、张燕分别领导的三支武装力量,形式上有许多相似之处。但他们形同而实异,由于各自的出身、立场不同,三个人走的是两条路。以张角为首的广大黄巾军将领,前仆后继,慷慨殉难,显示了崇高的气节。张角不愧是杰出的农民领袖。五斗米师—刘焉部将—东汉郡守—曹操上宾,这是张鲁走的人生道路,他的一生与宗教领袖、割地称雄的诸侯是紧密联系着的。而张燕则经历了山泽群盗—黑山首领—曹魏功臣这样一个过程,游民意识始终支配着他的行动。张鲁与张燕一个是五斗米师,一个是游民首领,他们都以自己手中的武装力量为资本,先后投降东汉、曹操,拜将封侯,可谓殊途而同归。
  三国时期,我国的航海在世界上已处于领先地位。向东拓展到日本,向北至朝鲜,向西远达印度洋,还建立了大陆和台湾的联系。当时大规模航海次数之多,活动范围之大,造船业之先进,在世界上是罕见的,这是我国古代航海和造船史上的辉煌篇章。后人对汉魏时期的航运作诗形容道:“舟楫为舆马,巨海为夷庚。”乃三国航运面貌的真实写照。
  三国时期户口数量模糊不清,几乎成了中国古代人口史上的一个盲点。根据现存的、少量不完整的史料和不准确的户口数字,要确切地搞清三国时期的人口数量几乎是不可能的。但这并不等于三国人口数就完全无从考证,如果把三国时期的部曲、佃客、奴婢等世家豪族的私家户口,由国家典农机构管辖下的屯田户,另立户籍的兵户、吏户以及仍保持其原有部落形式的少数民族的牧户与国家控制的编户统统加在一起,仍然可以得出一个大体符合实际的三国人口数字。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在三国史研究的领域,前人辛勤耕耘,成果颇丰。笔者从事三国史研究有年,既对前贤高山仰止,又觉这一研究的诸多方面仍有商榷之必要,姑且大胆尝试,另辟蹊径。本书旨在为研读三国史打开一扇新的窗户,至于是否言之成理,还有待学界与读者的品评。
  诸葛亮忠君思想再认识
  1。诸葛亮择主与拜相
  诸葛亮高卧隆中,声称自己“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三国志》卷三十五《诸葛亮传》。,实则“藏器在身”《诸葛亮集》附录卷二引裴度《蜀丞相诸葛武侯祠堂碑铭》。,是胸怀大志的。他曾对好友石韬、徐庶、孟建云:“卿三人仕进可至刺史、郡守也。”当三人反问诸葛亮可仕至何官时,“亮但笑而不言”。《三国志》卷三十五《诸葛亮传》注引《魏略》。笑而不言者为何?盖因刺史、郡守一类官职皆不在诸葛亮眼中,而其大志所欲则难以启齿告人也。诸葛亮抱经纬天地之才,“每自比于管仲、乐毅”《三国志》卷三十五《诸葛亮传》……然而,管、乐亦并未建立盖世之功,任官不过诸侯之将相而已。诸葛亮志存高远,他自比管、乐,很可能仅是其追求的较低目标。以当时形势而言,不排斥诸葛亮亦有争夺天下、建立王霸之业的雄心。
  东汉末年,皇纲解纽,各路诸侯纷纷起兵,称孤道寡者不可胜数。曹操、袁绍、孙策、孙权、刘备等人皆有并吞八荒、囊括宇内、扫平四海之志。难道诸葛亮就不如他们,注定只能为人臣,而不能为人君?可惜的是,由于诸葛亮出道太迟(按:较曹操、袁绍、刘备等人要晚出生二十多年),诸葛亮未出隆中,“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同上……其余军阀,如刘表据荆州,“地方数千里,带甲十余万”《三国志》卷六《刘表传》。,刘璋占益州,张鲁守汉中,马腾、韩遂称雄于关中。汉朝十三州之地已被各路诸侯瓜分殆尽。诸葛亮已失去自树大旗,成为独霸一方诸侯的最佳时机。胸怀济世之才,欲图王霸之业的诸葛亮要想攀上权力的高峰,唯一的途径只能是择主而事之,这对诸葛亮而言,虽是退而求其次的选择,但与司马懿相似,仍是实现其政治目标的重要契机。
  需要探讨的是,诸葛亮“择主”的标准是什么?我认为,诸葛亮考虑的标准不外乎两条。其一,人主必须是雄才大略的明君;其二,自己必须成为人主的股肱,得到人主的特殊重用。从《隆中对》中可知,诸葛亮对世之英雄早已洞若观火,一目了然。刘表、刘璋、张鲁等碌碌之辈,根本不在他考虑的范围之内,诸葛亮心目中的英主明君,唯有曹操、孙权、刘备三人。从当时的政治格局而言,最有可能统一天下的当然是曹操。那么,诸葛亮为何要放弃这一选择?我以为这并非因曹操“名为汉相,实为汉贼”,诸葛亮要与“汉贼”划清界限。
  诸葛亮弃曹的最主要原因是考虑到中原汝、颍地区人才济济《三国志》卷十四《郭嘉传》载曹操与荀彧书信曰:“汝、颍固多奇士。”《晋书》卷一百一十八《姚兴载记》载姚兴之语:“关东出相,关西出将,三秦饶俊异,汝颍多奇士。”,曹操平定北方后,已非初起兵时可比,其帐下确是猛将如雨、谋臣如云,初出茅庐的诸葛亮要想在曹操帐下脱颖而出,谈何容易?对此状况,诸葛亮是有足够认识的。当其好友孟建思乡心切,欲往中原求取功名时,诸葛亮劝阻曰:“中国饶士大夫,遨游何必故乡邪。”后来诸葛亮伐魏时获悉徐庶任御史中丞,石韬任郡守时,不由感慨道:“魏殊多士邪,何彼二人不见用乎!”《三国志》卷三十五《诸葛亮传》注引《魏略》。为徐、石二人仕途不畅而鸣不平(按:二人官至二千石,岂能谓曹魏未予重用),未尝不是为自己未投魏而感到庆幸!以诸葛亮之慧眼,当然深知孙权亦是雄略之主,且其兄诸葛瑾亦在东吴供职,然而当东吴重臣张昭推荐诸葛亮予吴主时,诸葛亮断然拒绝:“孙将军可谓人主,然观其度,能贤亮而不能尽亮,吾是以不留。”《三国志》卷三十五《诸葛亮传》注引《袁子》。
  为什么诸葛亮最终选择的是刘备?刘备有雄才,知人善任,自然是诸葛亮择主的重要条件。加之刘备求贤若渴,三顾茅庐,诸葛亮“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三国志》卷三十五《诸葛亮传》……除此之外,历代政论家谈论的最多的是诸葛亮心存汉室,他同刘备的合作,主要是建立在拥刘安汉基础上的。“汉祚将倾,方将翊赞宗杰,以兴微继绝克复为己任故也。”《三国志》卷三十五《诸葛亮传》裴松之自注。裴注的这条材料为众多史家所引用,以论证诸葛亮素有“宗本之心”《诸葛亮集》附录卷二引习凿齿《侧周鲁通诸葛论》。,以“兴复汉室”为己任。对此分析,我颇不以为然。东汉中叶以来外戚、宦官轮流专权秉政,朝政日益败坏。东汉末年,董卓作乱,军阀混战,汉家朝廷已是苟延残喘,奄奄一息,史称:“自安帝以来,政去公室,国统数绝,至于今者,唯有名号,尺土一民,皆非汉有,期运久已尽,历数久已终。”《三国志》卷一《武帝纪》注引《魏略》。对此形势,深谙“人事”、“天道”的诸葛亮会看不出来?两汉时期,盛行五德终始说,时人皆知炎汉火德已衰,土德将取而代之,才具冠世的诸葛亮难道真的对“历数”、“期运”一点儿都不相信?诸葛亮不事孙权的理由很清楚,是孙权“能贤亮而不能尽亮”,而并不是孙权姓“孙”,不姓“刘”。
  那么,为何诸葛亮要辅佐“羁旅奔逃,寄人篱下,无寸土可以立业”赵翼:《廿二史劄记》卷七“三国之主用人各不同”条。的刘备?古今几乎所有的政论家都未深究个中奥秘,大都认为诸葛亮目光远大,并没有在乎刘备在军事实力与人才资源上的“一穷二白”,而以为刘、葛的合作是志同道合。其实这个问题大有玄机,刘备的“劣势”、“短处”在诸葛亮眼中恰恰是“优势”、“长处”。试想,倘若刘备和曹操一样地广兵众,人才济济,诸葛亮还能受到特殊的重用吗?正因为刘备手下,武将不过关羽、张飞、赵云,谋臣不过糜竺、孙乾、简雍等数人。“亡命于行旅之间”《诸葛亮集》附录卷二引尚驰《诸葛武侯庙碑铭》。的刘备集团的人才匮乏到如此程度,这就给诸葛亮大展宏图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足够的平台。
  诸葛亮出山的条件很高,人主对其不仅要做到“贤”之,还必须做到“尽”之,“贤”、“尽”两字的寓意深长,必须参而悟之。所谓“贤”,即把诸葛亮视为“贤士”,对待“贤士”的最高规格无非是以“国士”待之,如同春秋时智伯待豫让《史记》卷八十六《刺客列传》载:“豫让曰:”臣事范、中行氏,范、中行氏皆众人遇我,我故众人报之。至于智伯,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战国时燕昭王待郭隗。这在诸葛亮看来是远远不够的。而”尽亮“就很难用一两句话来表达个中之意。诸葛亮自视甚高,虽然年轻,且初出茅庐,但绝不愿一步一个台阶地从”下曹从事“关于”下曹从事“,《三国志·鲁肃传》载鲁肃谏孙权不可降曹操时云:”今肃迎操,操当以肃还付乡党,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乘犊车,从吏卒,交游士林,累官故不失州郡也。“又《三国志·庞统传》载:”先主领荆州,统以从事守耒阳令,在县不治,免官。吴将鲁肃遗先主书曰:庞士元非百里才也,使处治中、别驾之任,始当展其骥足耳。“诸葛亮的才干与抱负皆高于庞统,当然更不愿任从事。的基层工作做起,而必须从高起点开始。既然要”尽“全力发挥亮之大才,当然要将其放到最重要的岗位,赋予重权要职。
  诸葛亮高卧隆中时,虽在司马徽、庞德公等名士的鼓吹下,在荆襄地区有一定的知名度,但仍然有许多人不以为然,亮“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只有其小圈子内的几个好友“谓为信然”《三国志》卷三十五《诸葛亮传》。,至于中原、江南地区对其更不了解,可谓仍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小人物。在诸葛亮还未成名前,就要求人主使用他必须“尽亮”,其出山的“心理价位”如此之高,这在人才资源极其充足的曹、孙两家那里是不可能一开始就能得到满足的。至于刘玄德那里就不同了。刘备虽然其时官拜左将军、豫州牧。汉制,将军、州牧虽可以开府治事,然刘备的“幕府”空虚,人才奇缺,赵翼云:“是时人才已为魏、吴二国收尽。”赵翼:《廿二史劄记》卷七“三国之主用人各不同”条。诸葛亮“高瞻远瞩”看中的正是刘备的这一其他诸侯无法与之相比的“优势”,故甘心辅佐刘备。
  其实,诸葛亮进入刘备集团以后,其地位和权力也是逐步上升和提高的。赤壁之战后(公元208年),“亮为军师中郎将”同②。,秩比二千石;刘备取益州,亮迁为军师将军,秩二千石。而关羽早在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就被拜为偏将军、汉寿亭侯,赤壁之战后,羽为荡寇将军,秩二千石。刘备称汉中王,羽迁为前将军,位次三公。张飞在建安四年已为中郎将,赤壁之战后,为征虏将军、宜都太守,秩二千石。刘备称汉中王,“拜飞为右将军”《三国志》卷三十六《张飞传》。,位次三公。在刘备称帝之前的两个时间段内,关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