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游戏竞技电子书 > 悬壶济世 >

第4部分

悬壶济世-第4部分

小说: 悬壶济世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场演出,德兰看得很高兴。每个节目结束,她都热烈地鼓掌,并转头向林凯谈自己的评价。林凯也尽着自己的所知向她介绍。
  在一个由《黄河大合唱》为旋律的舞蹈结束后,德兰告诉林凯:“这曲子很有点拉赫马尼诺夫的味道。”林凯介绍说:“你说得不错,这曲子的作者在苏联学习过,他受过俄国音乐的影响。”他顿了一顿,然后接着说:“不论有什么样的外国音乐影响,无论技巧如何表现,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这曲子的灵魂是中国的。它是我最喜欢的作品之一。”德兰咬着下嘴唇,轻轻地点了点头。
  那天过后,学校中国人的圈子里流传着:“林凯泡上了一个ABC。”
  (11)
  林凯又该去给德兰搬家了。
  德兰就要开始到各个医院去轮训。教学计划是每三个月换一个医院换一个专科。由于流动性的增强,她也有了自己的汽车。
  尽管德兰现在不乏愿意替她出力搬家的男孩,但她都一一婉言谢绝了。她知道,搬家出力本身并不是一个美差,但对于她的追求者来说却是一种殊荣。她不愿把这种殊荣给林凯以外的别人。她也知道,对林凯来说,他不会把这当作一件公主的赏赐。这本来只是她的一件普通事情。
  这间宿舍又恢复了两年多前的模样,不同的是纸箱都已整齐地用胶带封好。
  林凯到的时候,德兰正站着跟一个高大的美国小伙子说着话。小伙子很英俊,深深的眼眶里有一双蓝色的眼睛,端正的下巴中间有一个小小的凹坑。
  看着林凯进来,德兰伸手介绍道:“凯文,这是约翰,92届的。”说到这里,她笑着向约翰试探性地核实着:“对吗?”三个人都笑了。她的活泼一下改变了这陌生的空气。然后她又伸手向林凯:“约翰,这是凯文,我男朋友。”这是林凯第一次听她这么说。他一下不知该说些什么。
  这时,门外传来了一个女孩的问话:“德兰,你男朋友来了吗?”随即,门边侧露出一个脑袋,林凯认识那是德兰的同学珍尼。看见林凯,她调皮地一伸舌头,然后招呼了声“约翰”,她就消失了。林凯这才明白,自己是德兰的男朋友,这在德兰的同学里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由于多了一个约翰帮忙,这次装车速度很快。和上次一样,她那大白玩具熊依然不肯受委屈。
  德兰抱着大玩具熊对约翰说:“非常谢谢你了,约翰。过去以后,凯文自己能处理这一切了。”说着,她也侧头向林凯试探性地核实着:“对吗?”
  在那以后,德兰和林凯还是差不多一个月见一次面。随着一个个的实习期过去,德兰有越来越多的内容跟林凯谈。讲病人,讲医院,讲官僚机构,讲她终于接触到了的社会。
  林凯发现,德兰谈到病人时候会很动情,而这在西式医疗训练中是应该避免的,因为这会影响到诊断的公正。为此,林凯提醒过她几次。看着德兰善良,富有同情心的样子,林凯自己也怀疑着她是否能做到。即使她能做到,压抑着善良的天性,林凯也不知道对她的职业是否就好。他们谈着医德上的同情心,医疗上的非情感化。谈着职业与感情的严格分离。谈着人与机器。谈着东方的医学,医术,医德。谈到了中庸,谈到了太极图阴阳两极高度的结合统一。林凯最后说:“这些只是法则。在现实中,只有智者才能运用自如而成为大圣。”
  德兰远远地望着天边。
  (12)
  林凯终于有机会见到了德兰讲了许多次她崇拜的三哥。
  德兰的三哥杰夫来城里出差。他已经过了当‘住院医’炼狱般的考验,现在在南方的一所医院里供职放疗专科。
  这天晚上,德兰就拉上林凯去和杰夫一道吃晚饭。
  杰夫个子不高,胖胖的圆脸上架着一副金边眼镜。仔细看下来,能发现他同德兰五官上一些细微的相像之处。他已经开始发胖。因为已是职业人士,他穿着西服。由于不是工作时间,他没有打领带。
  这是一间日本餐馆,生意不是很好。门厅的灯笼上画着大肚子佛和武士,柜台的上方挂着长短不齐的红白纸条,上面用假名写着长短句。柜台里的案厨在熟练地片着生鱼。柜台前的酒吧凳上散散地坐着两个客人,边吃边看案厨操作。
  落座后,他们开始聊天。德兰先问了杰夫一些家里的情况,各处哥嫂侄的新闻。又问了杰夫的女朋友琳达,他自己的工作,他近来的游历。
  侍者走了过来,先来了一句和语。看三人都没反应,然后用生硬的和式英语介绍了一遍今日的特牌。林凯看他俩光顾说话,还没准备好,就让侍者等几分钟再过来。
  点完菜后,杰夫开始询问德兰的近况。德兰很兴奋地向他讲述着她的学业、生活,谈着她在各个医院轮训的所见所闻。不时地,她也讲到林凯。杰夫虽然是过来人,但他还是兴致勃勃地听她讲,不时幽默地加以评论。在德兰明显误会的地方,杰夫也给德兰解释着医院的运行方式。
  日本酱汤端上来了,清清的酱汤里面沉着几块豆腐,浮着几叶海藻。内容不多,但透着一股清香。林凯很喜欢这酱味。
  喝着汤,杰夫又问德兰将来的打算。
  “那当然是行医啦。”德兰狡猾地回答着。
  “我是问你要向哪个专科发展。”杰夫知道她是在抬扛。
  “我还没想好呢。也许我哪个专科也不入,我作普科,当家庭医生。”德兰说。
  “普科太辛苦,收入也不高,而且责任太大,保险费高,找病人也不容易。”杰夫给她讲了一大堆实际的问题。
  “可是普科能见到的人多,看的病多。专科太缺乏人情味了。”德兰陈述着自己的想法。
  “普科你是无法提高成专家的。”杰夫看利益上说不通,又从功名下手。
  德兰沉默了一刻。
  “可是医学发展的结果最终是要通过医生返回到人身上。忽略了人的地位,医学会是很乏味的。”林凯接上去说。
  “是啊,是啊,人是一个整体,普科能接触到这个整体的各个方面。专家的机器可以分析好一个局部。但人的机体之间是相关的,无论是相隔多么远。”德兰突然又兴奋了起来。
  “……”
  听着兄妹二人的辩论,林凯暗自思忖:一些说法好熟悉,虽然是那么朴素。
  他不记得他曾经对她具体地讲过中医的基本概念。事实上他是一直有意地回避着这个题目,主要怕影响她学习现代医学。可是现在,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德兰已经开始运用中医思想了。对了,想起来了。上次在唐人街的中药店,看见坐堂中医,他给她讲过中国名医悬壶济世的故事。后来她在书店买了几本书,其中有关于中医的。好聪明的德兰!
  料理上来后,他们的谈话才停止。
  吃饭之后,他们又讨论一些其它的医学问题。
  看着德兰成熟的举止,听着德兰有条理的阐述,机敏的回避,聪明的反击,感觉着德兰清晰的思路,敏捷的思维,林凯涌上一种“新娘之父”的感觉。
  吃完了饭,在送杰夫回旅馆的路上,杰夫对林凯说:“德兰现在很敏锐,我都辩不过她了,她说是跟你学的。”
  林凯骄傲地点点头后,又反问杰夫:“你不觉得德兰她自己长大了?”
  车里头三个人都沉默着。
  这就是家里人的不同。家里人看着她永远是小姑娘。
  也就是在刚才饭桌上,林凯才突然感觉到德兰长大了。
  (13)
  校园里聚集了很多人。这几天是哈利大学一年当中最热闹的时候。明天,这里将举行每年一度的毕业典礼。家长们从全国各地汇集在这里,使得附近的旅馆家家爆满。五十年前、二十五年前的老毕业生也回校参加重聚,这一切使得哈利大学沉浸在一片热闹的气氛中。校园的草地上搭起了大棚子昼夜欢宴。校长,院长们分布在各处跟家长们握手、碰杯,替学生佩挂功名带。镁光灯闪闪,照下一张张笑脸。四年的辛苦,终于熬到了头。学生们这样想,家长又何尝不是这样想呢?
  当新生走进校园,他们只是一个个满脸稚气的孩子。数年的磨炼,使他们改变。今天,当他们穿上了长袍,家长突然一下子对他们另眼相看,不敢相信这就是那翩翩少年。面对着这样一个重大的成人礼,辛苦又算得什么呢?
  对德兰来说,爸爸妈妈都来参加她的毕业典礼,还有什么比这更高兴的呢?
  六年的辛苦都属于过去,明天!自己属于明天。
  对林凯来说,一切都显得是那么的简单和自然。当把学分和文章凑齐,当把厚厚的一本论文写完,当三人陪审团作出裁决,他就毕业了。有谁能来参加他的毕业庆典?父母已不在人间。兄长赴美无缘。默默地,他将学校给家长的邀请信遥寄苍天。
  谁能知道,在林凯今天这简单顺利的背后,融进了多少兄长的血汗。当父母‘非自然死亡’后,兄长就用他尚在单薄的身体担起了家庭的重担。兄长的作业本,就是这繁忙的货运场。兄长的字体,就是他留在上面的足迹。兄长的勤劳,兄长的刚毅,兄长的豁达,兄长的无私深深地影响着林凯。在这成功的今天,领事先生的大手却使得兄长无法得到完美的心理补偿,这使得林凯深深地难过。
  拿着簇新的博士袍,他又一次来到了湖边。坐在湖滨石上,遥望水天之间。
  林凯想起了德兰,这一刻,她能否体会他的苦甜。
  德兰想起了林凯,这一阵,为何他总是不见。
  (14)
  林凯参加完自己的毕业典礼,出了体育馆的门,跟同学照了几张像后就匆匆驱车向城里医学院赶去。
  昨天晚上,德兰给林凯打了一个电话。问起他毕业典礼的安排。言谈之间,德兰一下就明白林凯近来情绪不高的原因了。她感到挺内疚的,怪自己这几天太高兴,忘记了林凯的孤单。她约林凯明天典礼完了以后到医学院来一起照张像。
  医学院的毕业典礼比主校园的要晚开始一个小时。林凯赶到的时候这里刚刚散场。在约好的地方林凯很容易就找到了德兰和她爸爸妈妈。
  黑色的毕业袍更衬出德兰的白皙。和风扬起了她的头发。欢舞的长发,跃伴着她那欢乐的笑颜。无限多情的湖风,拥抱着她的娇躯,裹紧的长袍,展现着她那婀娜的身段。
  她时而手拿着方帽于身前,端庄文静。时而双手举起,挥舞着方帽,奔放解脱。正面的娟秀,侧面的典雅,站着的亭立,坐着的潇洒。当她坐在草地上,双手后撑,扬首向天,摇头抖松她的黑发时,林凯仿佛进入了仙境。
  德兰看见了穿着与医学院毕业生服饰不同的林凯。她兴奋地跑了过来,到了跟前,神情严肃地叫了一声:“林博士”,然后就是开心地大笑。看着她的这调皮的样子,林凯也用新称谓招呼她:“于医生”。就在这两人最开心的时刻,德兰的爸爸及时地抓拍下了一张。
  德兰拉着林凯的手来到她父母这边给他们介绍。林凯同两位老人一一握手向他们表示祝贺。他们也向林凯表示着祝贺。“还有我呢。”边上又响起了德兰清脆的声音。
  在这里,他们留下了一张张的美好的记忆。如同他们两个人的博士袍不是一天就穿上,这美好的记忆也积累了五年。
  (15)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