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世神相-第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寒晓对照自己修习的家传绝学“三阳神功”的修习法门,竟与这本《龙阳经》有许多相似之处,但这本《龙阳经》显然不知高深了不知多少倍,同时又有阴阳双修之法,显然已是与大自然的法则深深融合在一起了。
当然,对于他目前所处的这个世界,或许世人认为这阴阳双修之法可能是一种邪门歪道的功法,但寒晓却是绝对不这样认为,不管是以他前世看过的无数的网络里所述的,还是以他对道家法门的认识,他都知道这阴阳双修之法其实是一门非常深奥的道家之法。
传说古时黄帝成仙就是主要依靠这双修之法,而依《易经》所述,这天地本就分为阴阳两部分,天为乾,地为坤,是为阴阳,有天必有地,天地之中,有阴必有阳,所谓孤阴不生,独阳不长,天地要保持平衡,就必定要阴阳平衡,阴阳相济,否则必定会天下大乱。
而人作为生存于天地之间的生物,自然也不能违反天地之间的自然规律,而这阴阳双修之法正是让人类男女之间达到阴阳互济、水乳交融的无上法门,不但不是什么邪门歪道的功法,反而是道家修习道法、追求自然之道的无上宝典。
这《龙阳经》在青门中沉寂了几百年,直到此时才婉转转到寒晓的手中,这似乎冥冥中已有定意。
这《龙阳经》共分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为道法自然篇,这部分又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心篇,它并不象其它的武功的修习方法一样一开始就要求你去练气,而是要修心。
而修心又分为两层,第一层要求修习者意守本体,把自己的神识放逐在自然之中,先要在大自然之中捕捉住大自然一切动静物事,用心去感受,而心际却不能有任何波动,做到真正的古井不波、泰山崩于前而不着心迹的境界。
在完成第一层之后,第二层则是刚好相反,要求修习者做到物我两忘,对自然的一切物事做到视而不见、闻而不达,真正做到“空无”之态。这一阶段非常重要,只有修好这一阶段才能进入第二阶段的“引气”篇,否则极有可能在后面的修习中造成走火入魔。
第三阶段为“用气”篇,在完成第三阶段之后,才能修习后面第二部分的奕道篇及第三部分的造化自然篇,这些笔者会在以后的故事中逐渐细述。(首先说明本书绝对不是修真一类的书)
寒晓试着参照心篇静下心来修习,但是很难达到经书的要求,虽然能感受到周围的物事的动与静,但要说不受其影响却是不能,看来还真是不好练。
这一晚寒晓就在修习心篇中不知不觉进入了梦中,虽然他还没有取得任何的进展,但是这也是他新的人生的起点,从此他将开始步入武学的新天地,而龙阳经也将成为他以后展现风流、吸引女性的无上道法,为他的风流人生建立了起点。
第二天,寒晓从睡梦中醒来,虽然他修习的心篇还没有什么起色,但却也感觉到神清气爽,浑身充满了力量。
洗漱完用过早餐,在书房中看了一会书,很快就要临近晌午,寒晓心想那工部也该来人了吧。于是收拾好书,伸了个懒腰,向外走去。
果然,他刚出得书房,前面便有家人前来相请,说工部有人来访,要求面见他。寒晓心道:“果然来了。”于是应了那家人一声,这就往前厅走去。
到了前厅,但见寒府总管寒林正在与昨天见过的那位工部张大人及别外一人闲聊,看那两人就座的位置,似乎还是以那个寒晓未见过的中年人为主,显然那张大人也只是陪他来的。
那人见寒晓一进来,也不等那寒林介绍,忙站起来笑道:“想必这位就是昨天在京都儿童个人设计大赛上以那如神迹般的飞天凤凰独占鳌头的京都小神童寒晓寒小公子了,老朽昨日未能到场为寒小公子加油助威,未能一睹小公子的风采,实乃一大憾事呀。”
寒晓看向那工部张大人,工部郎中张明彦,稍稍顿了一顿问道:“张大人,敢问这位先生是……”
张明彦忙引见道:“这是我京国工部侍郎胡志言胡大人,昨日在下返回后专门将儿童个人设计大赛的盛况及寒小公子的惊人表现向胡大人汇报后,胡大人对寒小公子甚是仰慕,听闻在下今天要来寒帅府见公子,甚是高兴,因此在下就引胡大人来了,但愿未曾叨唠了公子才好。”
寒晓忙行礼道:“原来是工部胡大人,今日胡大人能够光临寒舍,真是令我寒府蓬壁生辉,而小子又何德何能,竟让胡大人今日能亲自前来看我小子,真是令小子汗颜呀!”
那胡志言道:“寒小公子太客气了,以寒小公子昨日发明的那‘风筝’,就值得老朽亲自前来,听张大人所言,寒公子的这项发明意义重大,若能用于某一方面,必会产生无比巨大之效用,现今寒公子能够无偿将这‘风筝’技术传与工部,如果老朽不来那也太对不住寒公子你了。”
寒晓心道:“这真是一只老狐狸呀,昨日我只说了要传授这项技术,而并没有说是无偿,这老小子一来就摆了老子一道,好阴险呀,不过我只不过是想给一个好处给他们,送他们一个大大的人情,让他们在以后能为我所用,嘿嘿,这无偿嘛,倒也不尽然。”
心中讥骂这老头狡猾,但在嘴上寒晓却不敢待慢,忙应道:“不敢当,胡大人真是太客气了,小子一个小小的破发明,那也没有什么了不起的,竟劳烦胡大人亲自来见,当真令小子受宠若惊呀。”
接着又说道:“其实胡大人只要差一个人到我府上就行了,现如今既然胡大人亲自来了,那小子也不客气了,就暂且充当一下两位大人的师傅吧。”
说罢,引了胡志言及张明彦向后花园走去,要在后花园里教两人“风筝”制作的技术。
未完待续。支持一下吧,给张票来!谢谢支持!
第九章 恰同学少年(一)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晃眼间,这年寒晓已经十五岁了。
在这十三年里,京国发生了几件大事。
第一件就是寒晓提出的“官办字花”全面开花,目前已在全国较发达的一百多个城镇得以推广,“官办字花”推出后,不但顺利取缔了民间私办字花,有效遏制了民间疯狂的“私花”赌风,同时在这十多年来,全国共产生了四百多个因购买“官办字花”而得以一夜暴富的“花民”。
全国经济蓬勃发展,百姓生活水平蒸蒸日上,当真是国富民强,加之朝廷通过“官办字花”筹措了大批的社会福利资金,使得举国上下形成一个“居者有其屋,耕者有其田,鳏寡孤独者皆有所养”小康社会格局;
第二件是边疆邻国履有侵犯之意,但由于工部从寒晓处获得了“风筝”技术,发明了一种战事消息传递的办法,消息传递速度比之以前的所谓八百里加急传递不知快了多少倍。
加上京国日益强大,国富民强,边疆相邻诸国在有一两个不信邪的试图强自发动战事被京**队迅速而轻易的击退并惨遭反攻之后,余国再也不敢轻掳虎须了;
第三件是寒晓托他爷爷寒老爷子将《中庸》一书上传京国皇帝,奏请在全国范围所有书院内进行教学推广。
皇帝对此事十分重视,不但允准寒老爷子所奏,同时还成立了专门的《中庸》研究院,将《中庸》之道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并印制成册,将该书做成家喻户晓的流传范本,中庸之道终于在经过几百年的沉寂之后再次得以重放异彩。
可以说,京国这十多年来是风平浪静、一片祥和景象,但是否如表面那样平静那就不得而知了。
而寒晓现在已是一个翩翩少年了,经过这十多年来对这个世界的学习、研究及适应,他已经完全融入这个世界之中,而他所修习的《龙阳经》目前已经进入了第二部分的奕道篇。
在第一部分的修习过程中,他仅是修习前面两个阶段的心篇及物篇,就用了六年的时间,而最后一个阶段的“引气”篇,他则是花了四年的时间才略有小成,仅这第一部分的修习,就花去了他整整十年的时间。由此可见此经书的难练程度了。
但自从他的“引气”篇得以大成后,他的经脉已经完全改造成功,此时他的经胳已比原来不知宽了多少倍,受强度也比之以前强了千百倍,此时他的体内容量可用浩如烟海来形容,现在他需要的就是要不断的吸收能量,从而过滤、转化为自己的内力修为。
这几年来他通过对奕道篇的不断研修,目前已有小成,从大自然吸收的能量转化成的内力正一天天壮大,此时的他已能内气外放,通身坚韧无比,给他的感觉就是自己似乎即将与大自然融为一体了,此时他若运足内力,一两千斤重的物体他也可轻松举起。
现在寒晓是湘省岳麓书院的学生。岳麓书院是京国最有名的四大书院之一,它是专门为国子监输送人才的地方。
有人统计过,自岳麓书院成立以来,共为国子监输送人才达一千余人,其中目前在全国各地及京都任着高职的官员中有一小半以上曾是岳麓书院的学生。
可以说,岳麓书院是京国官员和社会人才的摇篮,是所有学子登上成功、大展宏图,从而在人生大道上平步青云的、一展抱负的最理想的地方。
也正因如此,寒晓才选择了岳麓书院。当然,他选择这岳麓书院并非是要以此作为踏脚石,求从此登上青云之路,以他的家世,他要步入仕途绝对是轻而易举的事。
但寒晓目标并不仅是要做一个普普通通的官员,他前世就是一个地级市的政府第一秘书长,已是一个正处级干部了,他前世的人生目标是坐上国务院总理的职位。
既然前世的理想已不可能实现了,那这一世的机会他是再也不想放过了。
这一世他的目标是做一个最伟大的宰相,然后为国家开疆辟土,引领大京国走上世界超级大国之列,名留青史。
而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则必须要有自己的班底,并要自己从低起步,也就是要有一批从底层开始在政治上能够拥护他、支持他的未来官员,以便让他未来的施政能够政令下行,并在官场上得以得心就手、游刃有余。
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得从书院学生抓起,因为此时的学子是最为纯洁的,也是最好结交的,但一旦进入国子监之后,那就不大好说了。
一是国家此时已对国子监的学子进行针对性的培养,学子们没有更多的时间再作他想;
二是到了国子监以后,学子们已接触到了更多的社会、更多的人,国子监中的政治斗争已是甚为激烈,在这种斗争中学子们是很难再保持其纯洁性的,到时要想才培养自己的班底,那就难上加难了。
而要在全国范围内给寒晓选一所有潜质的书院,无疑是非岳麓书院莫属。
所以,寒晓就到这里来了。
岳麓书院座落在八百里洞庭湖的君山之上,与名动天下的岳阳楼仅一水之隔。
书院占地不宽,但是延伸极长,依君山七十二小峰而建,其中亭阁楼台、飞檐雕舍、小桥流水、假山活池比比皆是,各栋建筑错落有至,腾挪跌宕,参差不齐,前后层次分明,节节高升,这些都是典型的苏州园林建筑格局。
书院有师生共计近一千余人,其中老师及教职工一百余人。
书院又分上、中、下三院,分别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