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

第344部分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第344部分

小说: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史拾载补》·(无卷数,江苏周厚堉家藏本)
  明吴宏基撰。宏基字柏持,仁和人。是编取《史记》八书及《儒林》、《循吏》、《游侠》、《酷吏》、《滑稽》、《日者》、《龟策》、《货殖》、《匈奴》、《西南夷》、《大宛》列传十一篇,加以圈点,并略附笺注评语於篇后。
  前有自序,似乎先著一书名《史拾》,而此补之者。又冠以苏辙《古史跋》,似乎补所未收者。其体例殊不可解。又有郎璧金序,称其旅摭稗收,凡天经、地志、昆蝡、草卉之事,汇纂成书,缀之简裔。更与本书不相应,亦莫能详也。
  △《史砭》·二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明程至善撰。至善字于止,休宁人。是书所论,上起三皇,下迄於宋。然论两汉者十之八,馀皆寥寥数则,大抵迂阔之谈。其偶出新意,则往往乖剌。如谓岳飞得金牌之召,当还戈南指,诛秦桧以清君侧。是岂可行之事乎!
  △《评史心见》·十二卷(浙江汪启淑家藏本)
  明郭大有撰。大有字用亨,江宁人。是书取古人事迹标题,每事为论。其凡例云,凡可以为策论者,择取以利於举业,则其书不必更问矣。
  △《古质疑》·一卷(安徽巡抚采进本)
  明郑赓唐撰。赓唐有《读易蒐》,已著录。是编评论史事凡三十八条,自宓犠至周平王止。窥其微意,似欲为《春秋》前编也。中如论女娲补天,乃张湛《列子注》之绪言。论黄帝铸鼎,乃宋人伪《子华子》之旧说。以至姜嫄履武,玄鸟生商,亦多先儒所已论,无庸剿袭陈言。至太甲条称《竹书》为伪,高宗、幽王二条,又引《竹书》为证。数页之中,自相矛盾。王季一条,前后文义不相属。其殆传写讹脱欤?
  △《读书镜》·十卷(浙江孙仰曾家藏本)
  明陈继儒撰。继儒有《邵康节外纪》,已著录。是书乃所作史论。或一人递举数事,或一事历举数人,而以己意折衷其间。欲使学者得以古证今,通达世事,故以镜为名。所言亦不甚精切,特持论尚颇平正,视所著他书犹为彼善於此。至所称人主宫闱中事,臣子不可妄有攀援,亦不可过为排击,而少年喜事,形之章奏,刻之书帙,至遍於辇毂市肆之间。此在布衣交友尚不能堪,而况天子乎?此言盖为万历间争国本者而发,於明季台省之弊,可云切中。不以继儒而废其言也。
  △《青油史漫》·二卷(副都御史黄登贤家藏本)
  明茅元仪撰。元仪有《嘉靖大政类编》,已著录。是书杂论史事,多为明季而发。如称汉高祖令吏敬高爵,则为当时轻武而言。诋魏徵抑法以沽直,太宗矫情以听谏,则为当时科道横议而言。论西汉亡於元帝,东汉亡於章帝,则为神宗而言。亦胡寅《读史管见》借事抒议之类。而矫枉过正,故其词多失之偏僻。
  △《史疑》·四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明宋存标撰。存标字子建,华亭人。崇祯间贡生,候补翰林院孔目。是编取《三传》、《国策》、《史记》、《汉书》及诸杂史,摘其事迹而论列之。如以项羽为智士仁人,以汉高帝为木偶之类,殊嫌乖谬。措语尤多轻佻。卷首题陈继儒选定,则习气所染,由来者渐矣。
  △《历代史论二编》·十卷(安徽巡抚采进本)
  明张溥撰。溥有《诗经注疏大全合纂》,已著录。是书总论史事,起三家分晋,至周世宗征淮南。议论凡近,而笔力尤弱,殊为不称其名。题曰“二编”,盖尚有前编,今未之见。
  △《读史书后》·一卷(江西巡抚采进本)
  明胡梦泰撰。梦泰字友蠡,铅山人。崇祯丁丑进士,官鄞县知县。是编前有顺治辛丑张逵序,称其“大节耿然,不愧首阳。卒与其配李媛称双节,而湮没不传”云云,则亦明末死义之士。逵不详其始末,不可考矣。是书皆读《史记》而跋其后,文体晦涩,几不可读,殆亦刘凤之流。又有文德翼序,语意亦相类。盖明季伪体横行,士大夫以是相高。而不知故为诘曲,适为后人笑也。
  △《拙存堂史括》·三卷(两江总督采进本)
  明冒起宗撰。起宗有《拙存堂经质》,已著录。是书成於崇祯壬午。乃其自襄阳罢归之时读史偶记,多随意闲评,不必尽关褒贬。间有考证,亦未甚精核,盖姑以资谈柄,消永日耳,不足以言史学也。
  △《孟叔子史发》·(无卷数,浙江巡抚采进本)
  明孟称舜撰。称舜字子塞,会稽人。崇祯间诸生。是书凡为史论四十篇,其文皆曲折明鬯,有苏洵、苏轼遗意,非明人以时文之笔论史者。惟其以屡举不第,发愤著书,不免失之偏驳。如《项羽论》,谓其败兵由乎天亡,非战之罪。《商鞅论》,谓秦用商鞅之法,六世以至於帝;始皇不用商鞅之法,二世以至於亡。
  《乐毅论》,谓其非仁非智,虽毅不走赵,骑劫不代将,亦终必败。皆失之过激。
  《李陵论》,谓陵必报汉,汉待之寡恩,则害义尤甚。崇祯末降贼诸臣,无不以陵藉口者,岂非此类僻论有以倡之乎?至於王通、韩愈、王安石、张浚诸论,则能破门户之见;晁错、赵苞、魏徵、史浩诸论,亦能持事理之平。盖瑕瑜互见之书也。前有崇祯辛未自序,述不得志而立言之意,称李卫公罢相归,著论数十首,名曰《穷愁志》。苏文忠公谪居儋耳,亦著论数十首。今所传平王、范增诸篇是也云云。案,李德裕《穷愁志》作於崖州,无罢相归之事。苏轼诸论,虽集中不著年月,亦无作於海外之明文。所引皆为舛误,知其聪明用事,考证多疏矣。
  △《狂狷裁中》·十卷(江西巡抚采进本)
  明杨时伟撰。时伟有《春秋编年举要》,已著录。是编上起战国,下迄金、元,取忠臣孝子志士仁人之事而论说之。其自序曰:“凭虚不如履实,异撰不如庸行。”又云:“考览千古,未闻志士仁人忠臣孝子之外,别有所谓进取不为者。
  私为尚论,取实代虚。凡忠孝志仁,正骨奇气,虽不袭狂名,不矜狷迹,而强名为狂狷焉。即於孔、孟之旨茫无取裁,而律以成章进取,则庶乎不悖尔矣。”此其撰述之大意也。然其中所载如豫让、聂政诸人,犹谓节取其义烈。而魏延、马谡、华歆、郗虑亦并收入,未免芜杂不伦矣。
  △《廿一史独断》·二十一卷(江西巡抚采进本)
  明张自勋撰。自勋有《纲目续麟》,已著录。是书於二十一史,各纠其失,每一史为一卷。其中纠体例之失者十之三四,纠议论之失者十之六七。而所谓体例之失者,不过某人之传不当在某人前,某人之传不当在某人后,及某人当与某人合传,某人不当与某人合传而已。大抵取其篇目论赞,互相比勘,而断以己意。
  非能旁引曲证,一一究其异同,核其虚实也。其凡例谓先儒已驳者不复置喙,性耻蹈袭,绝无剿说。然如开卷论《史记·项羽本纪》、《陈涉世家》,即皆刘知几《史通》之说。是亦未及博徵之一验矣。
  △《宋史笔断》·十二卷(浙江鲍士恭家藏本)
  旧本题正谊斋编集,不著撰人名氏。所论始於太祖建隆元年,至卫王溺海之事。论皆近迂阔。
  △《尚论编》·六卷(副都御史黄登贤家藏本)
  不著撰人名氏,但自称曰卬须子。中有近日熊经略语,则明末人所辑也。其书皆摘前人论史之语。起於尧、舜,迄文天祥。明人议论,采摘尤多。大抵拉杂无绪,每篇皆有跋语,亦佻纤无可取。序凡三首,一称梦博道人,一称狎鸥翁,一称六宜亭长,亦不知为何许人也。
  △《卖菜言》·一卷(浙江鲍士恭家藏本)
  旧本题曰匪斋撰,不知何许人。书中取明一代人物,各加详断。自宋濂以下凡六十馀人。以及律吕推步之说,亦并为考辨。盖亦史论之类。书中称庄烈帝为思皇帝,疑福王时人也。
  △《纲鉴附评》·二卷(江西巡抚采进本)
  旧本题国朝刘善撰。善号黾斋,吉水人。考《江西通志》有刘善,临川人。
  洪武丁卯举人。是书所论,自夏帝启迄晋代为上卷,自南北朝迄明太祖即位为下卷,时代亦与相应。又似乎即明初之刘善,疑不能明也。所评多剿袭旧文,大抵不出胡寅、尹起莘之说。其自立新意者,往往纵谈害理。如谓汉高当立赵王如意为太子,诸臣争之为非。又谓即立惠帝,亦当如钩弋夫人,先杀其母。可谓不揆於理,不近於情。他如因王珪子尚公主,珪令行妇礼一事,忽牵及珪昔事建成,今事太宗,犹妇之再醮於人,而忘所醮之即戕夫者。尤节外生枝,非其本事矣。
  △《汉史亿》·二卷(山东巡抚采进本)
  国朝孙廷铨撰。廷铨有《颜山杂记》,已著录。是编取司马、班、范三史所载事实,随笔论断,共二百馀条。中多与于慎行《读史漫录》议论相同者。自序谓与之暗合,故不复删。其论留侯子辟疆始谋分王诸吕,谓辟疆深沉多智,无忝厥父,有安刘氏之功。夫诸吕分王,刘氏危於累卵。特以禄、产庸才,遽释兵柄,诸大臣得而诛之。辟疆以一孺子首倡乱谋,几覆邦国。乃以能安刘氏称之,不亦傎乎!
  △《论世八编》·十二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国朝华庆远撰。庆远,无锡人。是书辑前人论古之说,各区以时代。卷首有自序四篇,初序於崇祯庚辰,再序於甲申,三序於己丑,四序於己酉。己丑为顺治六年,己酉为康熙八年。其庚辰原序谓,略似竟陵锺氏《史怀》,或正史,或野史,或集,或说,不专一史。久之盈册,题曰《寒窗叹》。后改名为《论世八编》。自一卷至四卷为初编,论自古迄三代。五卷为二编,则专论孔子。六卷为三编,专论西汉。七、八两卷为四编。论东汉后汉。九卷为五编,论晋至隋。十卷为六编,论唐。十一卷为七编,论北宋。十二卷为八编,论南宋至明初。大抵缀缉陈言,间有附评,亦寥寥偶见。
  △《历代甲子考》·一卷(编修程晋芳家藏本)
  国朝黄宗羲撰。宗羲有《易学象数论》,已著录。鲁隐公以上甲子,《汉志》与《史记》不同。黄道周主《史记》,宗羲以其与《尚书》不合,尝与朱朝瑛反覆辨论。谓当从班氏以武王克商为己卯岁,历引《尚书》及《竹书记年》以证之。
  此篇即答朝瑛之书,已载於《南雷文定》中。曹溶收入《学海类编》,改题此名,实非其旧也。
  △《鉴语经世编》·二十七卷(直隶总督采进本)
  国朝魏裔介撰。裔介有《孝经注义》,已著录。是编以《通鉴》卷帙浩繁,学者难以卒读,於是摘录司马光《资治通鉴》及王宗沐《宋元资治通鉴》凡有关经世者,加以案语。其议论尚皆平正,然亦不能无因谬袭误之弊。如信宋太宗烛影斧声之事,而曰烛影摇红,心田变黑。殊为失考。又谓明《永乐四书五经大全》为不刊之典,亦未免儒生章句之见也。
  △《读史吟评》·一卷(大学士英廉购进本)
  国朝黄鹏扬撰。鹏扬字远公,晋江人。顺治丁酉举人,尝官知县。是编杂咏史事,每诗之后附以论断,略如元宋无《啽呓集》例。而词旨拙鄙,则又出无下。玩其意旨,似借讽明季之事,不为品第古人也。
  △《史评辨正》·四卷(福建巡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