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第30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水经注》、《洛阳伽蓝记》,而才不逮古人。
又采录冗杂,无所限断。记陆贾使粤,乃泛及作《新语》事;记南汉事甚略,乃阑载刘鋹入宋后事。皆与岭海无关。其他杂采小说,不核真伪。如《述异记》、《开元天宝遗事》之类,与闻见亦无涉。至於“荔枝”、“铜鼓”,前后各出二条,尤无体例矣。
△《南漳子》·二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国朝孙之騄撰。之騄所辑《尚书大传》,已著录。之騄居於河渚,近南漳湖,因以自号。是书所纪,皆其一乡之故实,乃自称为子。核其体例,实亦於古无徵。
──右“地理类”杂记之属,四十二部、一百七十六卷,内二部无卷数,皆附《存目》。
卷七十八 史部三十四
○地理类存目七
△《古今游名山记》·十七卷(安徽巡抚采进本)
明何钅堂撰。钅堂有《括苍汇记》,已著录。是书采史志文集所载游览之文,以类编辑。首为《总录》三篇,曰《胜记》,曰《名言》,曰《类考》。次记两京各省山川及古今游人序记。
△《天下名山诸胜一览记》·十六卷(两江总督采进本)
明慎蒙撰。蒙字山泉,归安人。嘉靖癸丑进士,官至监察御史。是书以何钅堂所作《古今游名山记》重复太甚,因删汰繁冗,而增入《通志》及别集所载记文凡十之四。视钅堂书颇为简明。然文有加减,而事不增损,仍无资於考据。
其记文之末,各加评语,亦不出坊刻积习。自序称其书名《天下名山诸胜一览记》,而第一卷首又题作《游名山一览记》,第二卷以后则题作《名山岩洞泉石古迹》,殊不画一。盖明代文士,往往急行其书,陆续付梓。至书成后始有定名,而已刊者遂不复追改,故名目往往错互,不独此书为然也。
△《名山游记》·一卷(两淮盐政采进本)
明王世懋撰。世懋有《却金传》,已著录。是编一曰《京口游山记》,分上下二篇。一曰《游匡庐山记》,一曰《东游记》,一曰《游二泉记》,一曰《游鼓山记》,一曰《游石竹山记》,一曰《游九鲤湖记》,而附以《游溧阳彭氏园记》。末有世懋跋一篇,盖为鼓山以下三记作。后合刻诸记,仍以缀於末也。
△《名山注》·(无卷数,内府藏本)
明潘之恒撰。之恒有《黄海》,已著录。是编首《江上山志》,次《蜀山志》,次《淮上杂志》,次《新安山水志》,次《越中山水志》,次《三吴杂志》。或载前人行纪、志传、题咏,或自为序纪。其他名胜,漏略尚多,疑就其所游历者述之。其书不分卷帙,前后亦无序跋。而“名山注”三字仅题於签,似非完本也。
△《五岳游草》·十二卷(两江总督采进本)
明王士性撰。士性字恒叔,临海人。万历丁丑进士,官至南京鸿胪寺卿。事迹附见《明史·王宗沐传》。钱希言《犭会园》又称临海王中丞士性,未之详也。
士性初令确山,游嵩岳。擢礼科给事中,游岱岳、华岳、恒岳。及参粤藩,游衡岳。此外游名山以十数,经历者十州。游必有图有诗,为图若记七卷,诗三卷,不尽於记与诗者为杂志二卷。亦名《广游记》,统题曰《五岳游草》,盖举其大以该其馀也。《犭会园》称“峨嵋山有老僧,性好游。自恨一生不得遍探名岳,年又骎骎向暮,乃誓於来生了此夙愿。临化,谓其徒曰:‘吾今往台州临海县王氏,托生为男。’计老僧化去之年月日时,即士性之甲子”云云。殆因有此书而附会之,然亦缘士性癖嗜山水,故有是言矣。
△《广志绎》·五卷、《杂志》·一卷(编修汪如藻家藏本)
明王士性撰。此书又於《五岳游草》(《广游纪》)以外,追绎旧闻,以补未及者也。首为《方舆崖略》,次两都,次诸省,附以《杂志》。其《四夷辑》一种,列目於《杂志》之前。然有录无书,注曰考订嗣出,盖未刊也。凡山川险易、民风物产之类,巨细兼载,亦间附以论断。盖随手记录,以资谈助。故其体全类说部,未可尽据为考证也。
△《黔志》·一卷(编修程晋芳家藏本)
明王士性撰。曹溶收入《学海类编》中。核其所载,即士性游记中之一篇。
书贾摘出,别立此名以售欺者也。
△《豫志》·一卷(编修程晋芳家藏本)
明王士性撰。亦其《五岳游草》之一篇,曹溶摘入《学海类编》者也。
△《日畿访胜录》·二卷(编修程晋芳家藏本)
明姚士粦撰。士粦所辑《陆氏易解》,已著录。此录乃万历甲午士粦游京师时,寻访都城内外诸胜,因汇辑成编。然所载古迹,实皆抄撮孙国敉《燕都游览志》、蒋一葵《长安客话》诸书,别无异闻,不足资证据也。
△《天目游记》·一卷(两江总督采进本)
明黄汝亨撰。汝亨有《古奏议》,已著录。是记乃汝亨与佛慧寺僧同游天目山而作,叙是山景物颇详。然记中叙月叙日,而不叙为何年,亦行文之偶疏也。
△《纪游稿》·一卷(两淮盐政采进本)
明王衡撰。衡字缑山,太仓人。万历辛丑进士,官翰林院编修。事迹附见《明史·王锡爵传》。是编乃所作游记。凡泰山一首、香山三首、盘山一首、马鞍潭柘一首,杂记三首,盖随时摭拾付梓者。前有陈继儒序,词亦佻巧。
△《循沧集》·二卷(两江总督采进本)
明姚希孟撰。希孟字孟长,长洲人。万历己未进士,官至詹事府詹事,事迹具《明史》本传。是编乃所作游记,以“循沧”名篇,盖用宋袁粲语也。上卷十三篇,皆游太湖洞庭所作。下卷十五篇,则平生所作南北游记皆在焉。末为跋王文恪《洞庭游记》二篇,及跋徐弘祖《鹿门鸿宝册》一篇。宏祖亦好游,故以类附游记后焉。其文体全沿公安、竟陵之习,务以纤佻为工。甚至《游广陵记》於全篇散语之中,忽作俪偶一联云:“洞天深处,别开翡翠之巢;笑语微闻,更掣鸳鸯之锁。”自古以来,有如是之文格乎?
△《山行杂记》·一卷(浙江鲍士恭家藏本)
明宋彦撰。彦,华亭人。与赵宦光同时。尝至京师,历游玉泉、香山,因纪其园亭刹寺岩壑之胜。盖亦学《游城南记》诸书而作。然考据多疏,如中称“玉泉道上有《壮节祠碑》,称崇安侯谭公而无其名,疑为靖难武臣战死者”。案:崇安侯谭渊,从成祖起兵,於夹河战没,子孙得世袭侯爵。当时如郑晓、王世贞所著书内,皆详载其事,而彦不能知,亦殊昧於典故矣。
△《名山记》·四十八卷、《图》·一卷、《附录》·一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不著撰人名氏。盖因何钅堂之书而增葺之。凡北直隶二卷,南直隶十卷,浙江十卷,江西四卷,湖广四卷,河南三卷,山东二卷,山西一卷,陕西一卷,福建二卷,广东二卷,广西一卷,四川二卷,云南一卷,贵州一卷,前为图一卷,略绘名胜之迹。末为《附录》一卷,则荒怪之说,《神异经》、《十洲记》之类也。所录古人游记十之三,明人游记十之七。采摭颇富,而庞杂特甚。如郦道元《水经注》、徐兢《高丽图经》、张敦颐《六朝事迹》之类,皆割裂饾铮囊酌俊V领犊字晒纭侗鄙揭莆摹贰⒙姹鐾酢睹坝暄熬招颉贰⒆阝噘鳌毒3晔奔恰贰⒅苊堋段淞志墒隆贰⒀钛苤堵逖糍だ都恰贰⑼豕邸堆镏萆忠┢住贰⒄沛t《梅品》、王世贞《题洛中九老图》之类,阑入者不可殚述。不知其与名山何与!其图首有篆字题识曰:“崇祯六年春月,墨绘斋新摹。”则出自坊贾之手可知。胡维霖《墨池浪语》乃云:《名山记》乃何滨岩所集,近复补入。景必穷幽,语必造奇。
仁智者岂能足迹遍天下,得此可以卧游。所谓补入,盖即此本。殆维霖未细阅其书欤。
△《广州游览小志》·一卷(山东巡抚采进本)
国朝王士祯撰。士祯有《古欢录》,已著录。士祯以康熙甲子十一月祭告南海,以乙丑二月八日至四月一日归。计留广州五十一日,因而游览古迹,作为此志。凡光孝寺、六榕寺、五羊观、海幢寺、海珠寺、越秀山、蒲涧寺、长寿寺、南园三忠祠九处,皆会城内外地也。
△《天下名山记钞》·(无卷数,内府藏本)
国朝吴秋士编。秋士字西湄,歙县人。其书取何钅堂《游名山记》及王世贞之《广编》删而录之,无一字之考订。
△《泰山纪胜》·一卷(山东巡抚采进本)
国朝孔贞瑄撰。贞瑄有《大成乐律》,已著录。是编乃其初官泰安教谕时纪所游历而作也。大略仿《岱史》之旧,自万仙楼以下共五十馀则,每景各叙其胜。
其馀诸山脉络与岱宗相属者,如尼山、防山、龟、蒙、凫、绎之类亦咸入纪载。
其捨身崖、社首、蒿里、封禅数条,持论颇不诡於正。然於封禅旧典,引据未能详洽。大抵议论多而考据少,其文格亦尚沿竟陵末派云。
△《匡庐纪游》·一卷(大学士英廉购进本)
国朝吴阐思撰。阐思字道贤,武进人。所记庐山名迹凡五十八条,词颇简洁。
然大抵以摹写景物为长。
△《滇黔纪游》·二卷(大学士英廉购进本)
国朝陈鼎撰。鼎有《东林列传》,已著录。是编为其客游滇黔时所纪。上卷纪黔,下卷纪滇,於山川佳胜,叙述颇为有致,而不免偶出鄙语。如纪贵州诸苗曰:“男子之丽者,即古之潘安、宋朝有不及焉;女子之丽者,汉之飞燕、唐之太真亦无能出其上矣。此种女子,欲购之者牛马当以千计。男子皆不乐为龙阳君,有犯之者辄自杀。”又记楚雄、姚安、开化三郡曰:“余遍游三郡,别时各有遗赠。土仪之盛,馈赆之丰,有多至百金者”云云,其言殊陋。又如记三塔寺黄华老人石刻一事,黄华老人即金王庭筠,所作四诗刻石在山西汾州,故有“人道高欢避暑宫”句。后李中阳始摹刻於点苍山,王士祯《居易录》载之甚详。鼎乃以为仙人之笔,则考证之疏,亦可概见矣。
△《玉山遗响》·六卷(江西巡抚采进本)
国朝张贞生撰。贞生号篑山,庐陵人。顺治戊戌进士,官至翰林院侍读学士。
玉山在泰和仁善乡,初名义山,又改匡山,土人称子瑶山。贞生尝游息其中。是编首载所作诗;次载所题对联;次载所作记;次为茅屋随札,则山中之日记;次为他人所作诗赋传记。前有罗丽序,谓贞生所著文集尚未刊行,此其家居一载之内,流连山水,随笔记之,以示其意之所寓者。所录虽皆诗文,而其体例在游记、地志之间,故附之《地理类》焉。
△《苍洱小记》·一卷(兵部侍郎纪昀家藏本)
国朝毕曰澪撰。曰澪有《滇游记》,已著录。是编亦曰澪父忠告官云南布政司参议时,曰澪省觐至大理,纪其山川名胜而作。相传灵鹫山即今点苍山,为释伽佛修道处。宾川之鸡足山即伽叶道场。故曰澪是书多引佛经为证据。
──右“地理类”游记之属,二十一部、一百二十三卷,内二部无卷数,皆附《存目》。
△《南中志》·一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
旧本题曰晋常璩撰。前有顾应祥序云:“此书附在《华阳国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