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第22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建文史待》·(无卷数,内府藏本)
明陈继儒撰。继儒字仲醇,松江华亭人,事迹具《明史·隐逸传》。是书乃所辑建文事迹。前列引用书凡一百二十六种。首为《逊国编年》,次《报国列传》,次有官职而姓名无考者四人,次有姓名而官职无考者七人,次隐遁十五人,次宫阃十五人。末附以《建文传疑》,则逊国出亡之说也。
△《事辞辑馀》·(无卷数,浙江巡抚采进本)
明沈謏撰。前有謏《自序》。其私印一曰“沈謏之印”,一曰“渚椒”。
卷首又有“渚椒手书”一长印,“天彝”二字一连珠印。署曰归安沈炳震录字。
字迹与《序》出一手。炳震近人,盖重录其先世旧本,仍以先世私印识之也。
《序》称尝撰《明事词类辑》,继见同郡朱国桢所撰《大政》、《大事》二纪,复为此书。《目录》分七略,曰《除官略》,曰《武功略》,曰《封贡略》,曰《宫藩略》,曰《贵幸略》,曰《礼制略》,曰《内阁事实略》。复有《补遗》六篇附於末。此本仅存前六略。其《内阁事实略》及《补遗》并佚,盖残阙之本。
国桢官内阁,得见国史所纪时事年月,较野史为真。如《五朝注略》,载嘉靖间言官劾尚书王琼及起王守仁南兵部尚书、彭泽兵部尚书,俱在十六年六月,而此书载在四月。梁储致仕,在四月,而此书载在五月。又注略於正德十六年五月,称分遣行人存问在籍韩文、刘健、章懋、谢迁、王鏊、杨一清,而证之此书,则存问刘健在五月,谢迁、韩文在七月,王鏊、杨一清、章懋在十二月。皆当以此书为正。然简略太甚,於诸事皆有纲而无目,究不能有资於考证也。
△《逊国正气纪》·二卷(副都御史黄登贤家藏本)
明曹参芳撰。所记建文时事迹,大略抄撮《致身录》、《靖难纪》、《逊国纪》诸书而成。上卷首《诏谕》,次《年表》,次《本纪》。下卷首《外纪》,次《从亡诸臣》。每条之下,各附以《论断》。其所载事迹,如燕王来朝、行御道、登陛不拜及程济等从亡以后诸事。又以《牢落西南四十秋》一律为惠帝之诗。
大抵沿袭传闻,无所考正。参芳爵里无考。惟所著《本纪表》一篇,自署南国郡博士弟子员。又载崇祯甲申上建文尊谥称为今上。其《从亡诸臣传》内复称愍帝为先皇帝。其书殆成於福王南渡时欤。《明史·艺文志》作九卷,今本二卷,然首尾完具,疑“九”字为传写误也。
△《嘉靖大政类编》·二卷(三通馆本)
明茅元仪撰。元仪字止生,归安人,茅坤之孙,茅国缙之子也。崇祯初,以荐授翰林院待诏。寻参孙承宗军务,改授副总兵官,守觉华岛,旋以兵哗下狱,遣戍漳浦而卒。是编记嘉靖一朝大政,自大礼四郊以下,计十九类。抄本多阙讹。
末有万历己酉《跋》语,记兹编始事於癸巳,脱稿於丁酉,藏之箧笥,已侵蟫蠹。屡有目眚,弗能再加订正。爰口占数语,付诸剞劂之后。然则当时盖别有刻本矣。
△《平巢事迹考》·一卷(两江总督采进本)
明茅元仪撰。是编因明季流贼猖獗,官兵不能御。元仪建策,欲用宣大降丁剿之。因谓唐黄巢发难时,沙陀五百,即能歼其众。而唐人疑不肯用,迄至亡国。
故叙录其事,冀鉴其祸而用己说。其大旨见《自序》中。然亦一偏之见。自古以来,召外兵以救内难,无论克与不克,未有不终於致乱者也。书中所载,始於唐僖宗乾符元年王仙芝作乱,迄於中和四年平黄巢。皆全剿《资治通鉴》之文。有删除他事不尽者,如乾符五年郑畋、卢携愤争南诏事是也。有偶遗本事者,如广明元年漏载义武军节度使王处存举兵入援,而其下叙王重荣事,突出处存之名,莫知所自来是也。盖元仪姑借巢事以寄意,故疏略至於如是耳。
△《定保录》·(无卷数,浙江汪启淑家藏本)
明赵元祉撰。元祉,无锡人。是书成於崇祯十年。以明诸帝事迹仿《贞观政要》之体,分《修身》、《尊贤》、《训储》、《纳谏》、《驭臣》、《严宦寺》、《子民》、《诘戎兵》、《帝训》为九类。编为三集。首集载太祖事。二集载成祖事。三集载仁宗至世宗六朝,仅寥寥数言,不复分类。大抵序述冗杂,颇无体例。自题称“锡山草莽臣”,而又有“师邹期桢谨订”一行。疑元祉本期桢弟子,故标此称。然亦太创矣。
△《蜀国春秋》·十八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明荀廷诏撰。廷诏字宣子,成都人,崇祯癸未进士。其书自一卷至十四卷,上溯唐、虞,下迄元、明。凡兴废事迹之有关蜀国者,均分代纪之。若西汉之公孙述、东汉之刘焉、西晋之李雄、唐之王建、后唐之孟知祥、元之明玉珍,皆附焉。自十五卷至末,则通释郡县之沿革。大抵从正史抄出,别无搜讨,较《蜀中广记》诸书不及十之一二,且议论亦多未醇正,不出明末积习也。
△《先拨志始》·二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明文秉撰。秉字荪符,吴县人,大学士震孟之子。是书《江南通志》作六卷。
此本乃仅二卷,然首尾无关,或卷数有分合耶。所记皆明末遗事。上卷起万历讫天启四年。下卷起天启五年讫崇祯二年。如妖书,梃击、红丸、移宫三案,以及魏忠贤乱政,崇祯钦定逆案之类,靡不详载。《自序》谓首纪国本,著门户之所由始也。终以逆案,著贞佞之所由判也。名曰《先拨志始》,所谓辨之於早也。
又别一抄本,后附《逆案》十九页。有《跋》云:《钦定逆案》一册,与《先拨志始》微异,得之石惠珍家,而石则得之冯涿州家。有刻本,因录於馆中。又附《东林列传》十页,乃江阴陈鼎所编。又附《魏忠贤建祠》二页。此三种皆非秉书,不知何人汇附於卷末也。
△《守汴日志》·一卷(大学士英廉家藏本)
明李光壂撰,光壂,祥符人,崇祯十五年以城守功由贡生议叙知县。
是编成於崇祯癸未,光壂流寓南京之时。记李自成三攻开封,终於河决城没之事。大致与史传相出入,而分日记载,於情事委曲,特为详细。史称陈永福射李自成眇其左目,此记为永福之子守备陈德所射。光壂登埤目击,当得其真。
光壂创造车营,拟连抵河畔,以应北岸之援兵。众议相持,车成未试而城圯,颇以为恨。然时非三代,而车战是资,恐终为房琯之续。故康熙乙巳鄢陵梁熙跋是书,亦深以是举为疑。又诸书记城中拟决河以灌贼,反以自灌。光壂此《志》,殊无是事。且《志》称九月初一日以后,守城之兵,每日馁死三四百人。
其枵腹待尽者不满千人,守埤尚且不能,况能扌婴贼之锋,出而荷锸。《熙跋》亦谓决灌寇营乃谏垣之议,城中不及与闻。或亦持平之论乎。是役也,贼三攻不克,光壂与生员张尔猷最为有力,而推官黄澍、总兵陈永福拒守尤坚。其后永福终降自成,澍亦归附国朝,复潜入徽州诱执金声,皆非忠於所事者。此特记其一时之功耳。
△《东林始末》·一卷(编修程晋芳家藏本)
明蒋平阶撰。平阶字大鸿,华亭人。是书述东林门户始末。始於万历二十一年吏部稽勋司员外郎虞淳熙、兵部职方司郎中杨于廷之中京察,终於崇祯十六年大学士周延儒之赐死。惟叙朋党攻击之事,故於梃击、红丸、移宫之争,客、魏之祸,与辽东经抚之构,均不叙述。盖意在齐、楚、浙三党胜负之间,馀非所详。
然诸案正诸人之假以攻击者,既以楚案著沈郭构衅之由,而不及诸案,则遗漏孔多。中如记顾宪成之援李三才、徐石麒之誉吴昌时,一著其受欺之由,一著其畏祸之故,颇无隐讳。而延儒通曹化淳以复相,由张溥之力,乃归其事於丹阳监生贺顺及应城之侯氏,未免曲笔。至吴昌时之改吏部,由交通周延儒,乃归其事於郑三俊,与延儒若无预者,尤非事实矣。
△《谈往》·一卷(大学士英廉家藏本)
旧本题花村看行侍者偶录。不知何许人。盖明之遗民,遁迹为僧者也。所记皆明末轶闻,凡二十七条。其中“捣钱造钞”一条、“票拟部覆”一条,足以见当时涂饰之弊、巧诈之习。“两谳翻案”一条、“宜兴再相”一条,足以见当时上下蒙蔽之失。惟“宜兴再相”一条,以周延儒之赐死为过。“项周恶过”一条,力鸣项煜、周锺之冤,殊乖公论。至“前朝宫女”一条,极述庄烈帝之奢侈,如宫中日食三千金,一宴用十万金,冬月金银火炉以数千计之类,亦似非实录。又“灯庙二市”一条,谓明之亡,亡於变奢为俭,其持论尤谬也。
△《平叛记》·二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国朝毛霦撰。霦字荆石,掖县人。是书记崇祯四年叛兵李九成等攻围莱州始末。大旨著知府朱万年、总兵杨御蕃、参将彭有谟、巡抚御史徐从治、谢琏等死守全城之功,而著孙元化、刘宇烈、余大成抚寇误国之罪。始於是年闰十一月二十八日吴桥之激变,终於崇祯六年四月十三日麻坨之捷。分日记载,有纲有目。
其事皆霦所目击,故纤悉具备。其《自序》云:使当年之文武诸臣,谁为墨守,谁为血战,谁为痛哭而乞师,谁为选忄而而纵寇,为功为罪,靡不昭然。明季军政之坏,此亦可见一斑云。
△《平寇志》·十二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旧本题管葛山人撰。不著姓名。前有《序》文,题曰龙湫山人李确著。以著之一字推之,疑即出於确手。案《海盐县志》,李天植字因仲,前明崇祯癸酉举人。甲申后遁迹龙湫山中,改名确,字潜初,当即其人也。是编载明末群盗之乱,分年纪载。起崇祯元年,迄国朝顺治十八年平定滇南张献忠馀党孙可望、李定国等而止,叙述颇为详悉。其间有关於兵机之胜负、国家之兴亡者,附以论断。其持议颇为平允。然体例未免芜杂,叙事亦不无重复参错。如以郭中杰为副总兵充督辅中军,已见於甲申正月己酉日下,复见於乙卯日下。贼射伪诏於城中,都城未陷以前之事,而叙於庄烈帝崩后。王章死於彰义门外,城初陷时事,而编於帝出宫之后。丁未都城始陷,而叙内城陷及帝幸南宫於丁未之先。又於帝崩之下附所作大行挽词八首,殊非史例。又如孙传庭而此作“傅庭”。陈永福降贼,而此云为贼所杀。襄城伯李国祯降贼已久经论定,而此云斩衰徒步,哭大行,殓毕自缢。尚仍野史之误。周奎被贼拷不死,后复还吴,而此云贼令担水执爨以死。阎尔梅即世所称阎古古,康熙中尚在,而此仅附存其疑。皆记载之失实者。盖自甲申以后,南北间隔,传闻异词,故所载不能尽确也。
△《明倭寇始末》·一卷(编修程晋芳家藏本)
旧本题国朝谷应泰撰。应泰有《明纪事本末》,已著录。此即本末中之一卷,书贾抄出,以绐收藏之家者也。
△《见闻随笔》·二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国朝冯苏撰。苏有《滇考》,已著录。是编首载《李自成张献忠传》,次叙永明王窃号始末,及载何腾蛟、堵胤锡、瞿式耜、张同敞、陈子壮、张家玉、陈邦彦、李元胤、李乾德、杨展、王祥、皮熊、杨畏知、沐天波、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