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

第20部分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第20部分

小说: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故所引未能赅备。性德因於十一家书中择其论《系辞》诸传者,以补其阙,与《粹言》合为一编,又删其繁芜,勒成此本。今《粹言》尚有传本,已著於录。《集义》流播较希,尚藉此以见梗概。其中理、数兼陈,不主一说。宋儒微义,实已略备於斯。
  李衡删房审权之书,俞琬钞李心传之说,并以取精撷要,有胜原编。此书之作,其功亦约略相亚矣。
  △《周易传注》·七卷、附《周易筮考》·一卷(直隶总督采进本)
  国朝李塨撰。塨字刚主,号恕谷,蠡县人。康熙庚午举人。官通州学正。
  是编大旨,谓圣教罕言性天,《乾》、《坤》四德,必归人事。以下《屯》“建侯”、《蒙》“初筮”,每卦亦皆以人事立言。陈抟龙图、刘牧钩隐以及探无极、推先天者,皆使《易》道入於无用。《参同契》、《三易洞玑》诸书,皆异端方技之传,其说适足以乱《易》。即五行胜负,分卦直日,一世二世三世四世诸说,说皆於三圣所言之外再出枝节。故其说颇为淳实,不涉支离恍惚之谈。其驳卦变之说,发例於《讼卦彖词》。驳《河图》、《洛书》之说,发例於《系辞传》。
  驳先天八卦之说,发例於《说卦传》。其馀则但明《经》义,不复驳正旧文。其《凡例》论先儒辨难,卷不胜载,惟甚有关者,始不得已而辨之也。大抵以观象为主,而亦兼用互体。於古人多采李鼎祚《集解》,於近人多取毛奇龄《仲氏易》、《图书原舛编》、胡渭《易图明辨》。其《自序》排击诸儒虽未免过激,然明自隆、万以后,言理者以心学窜入《易》学,率持禅偈以诂《经》,言数者奇偶与黑白递相推衍,图日积而日多,反置象占辞变,吉凶悔吝於不问。其蠹蚀经术,实弊不胜穷。塨引而归之人事,深得圣人垂教之旨。其矫枉过直,惩羹吹齑者分别观之,不以辞害意可矣。
  △《周易札记》·二卷(两江总督采进本)
  国朝杨名时撰。名时字宾实,江阴人。康熙辛未进士。官至礼部尚书。谥文定。是编乃其读《易》所记,前后无序跋,未详其成书年月,观书中所引证,盖犹在钦定《周易折中》之后也。名时本李光地所取士,故其《易》学多得之光地。
  虽《说卦传》及附论《启蒙》之类颇推衍先天诸图,尚不至於支离附会。至其诠解《经》、《传》则纯以义理为宗,不涉象数。大抵於程朱之义不为苟异,亦不为苟同。在宋学之中,可谓明白而笃实矣。名时为云南巡抚时,夏宗澜尝从之问《易》,所作《易说》,皆质正於名时,其问答具载宗澜书中。然宗澜所说,如《渐卦》“御寇”证以孤雁打更之类,颇为肤廓,不及名时所论,犹有光地之遗也。
  △《周易传义合订》·十二卷(江西巡抚采进本)
  国朝朱轼撰。轼字若瞻,高安人。康熙甲戌进士。官至大学士。谥文端。是编因程子《易传》、朱子《易本义》互有异同,为参校以归一是,不复两可其说,以滋岐贰。惟两义各有发明,可以并行不悖者,仍俱录焉,而附以诸儒之论。其诸儒之论有实胜《传》、《义》者,则竟舍《传》、《义》以从之,轼所见亦各附於后。其《凡例》有曰:“遗象言理,自王辅嗣始。然《易》者象也,有象斯有理,理从象生也。孔子《彖》、《象》二传,何尝非言象?雷、风、山、泽以及《乾》马、《坤》牛、《震》龙、《巽》鸡之类,皆象也。即卦之刚柔、上下、应比承乘,亦何莫非象乎?舍是而言理,不知所谓理者安在矣。《易》道之取类大,精粗巨细,无所不有。即纳甲、飞伏等术数之学,不可谓非《易》之一端也。
  况中爻、互卦、倒《巽》、倒《兑》、厚《离》、厚《坎》之象,皆卦体之显而易明者乎?”又称:“卦有对易、反易。反易之义,先儒言之已备,来知德谓之卦综,谬矣。”又称:“程子不取卦变,谓凡卦皆自《乾》、《坤》来,然合之《彖传》,究未尽协。今一遵朱子一阴一阳自《姤》复之说。”又称“宋元以来《易》图不下数千,於四圣人之精义,全无干涉,今一概不录。止缕析朱子各图之义而图仍不载”云云。其全书宗旨,具见於斯。较之分门别户,尊一先生之言,而先儒古义无不曲肆掊击者,其识量相去远矣。其书,轼存之日未及刊行,乾隆丁巳,两广总督鄂弥达始为校付剞劂,恭呈御览。蒙皇上笃念旧学,亲洒宸翰,弁於编首。称其“简而当,博而不支,钩深探赜而不凿。盖玩之熟,故择言也精;体之深,故析理也密”。天藻表扬,昭垂日月,非惟是书仰托以不朽,即天下万世伏绎圣谟,亦均能得读《易》之津梁,窥画卦之阃奥,晓然知所向方也,又岂独轼一人之幸哉!
  △《周易玩辞集解》·十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国朝查慎行撰。慎行字初白,号悔馀,海宁人。康熙癸未进士。官翰林院编修。慎行受业黄宗羲,故能不惑於图书之学。卷首《河图说》二篇,一谓《河图》之数圣人非因之以作《易》,乃因之以用蓍,自汉唐以下未有列於《经》之前者。
  一谓《河图》出於谶纬,而附以朱子亦用《河图》生蓍之证。次为《横图、圆图、方图说》,论其顺逆加减、奇偶相错之理。次为《变卦说》,谓变卦为朱子之《易》,非孔子之《易》。次为《天根月窟考》,列诸家之说凡六,而以为老氏双修性命之学无关於《易》。次为《八卦相错说》,谓相错是对待,非流行。又谓相错只八卦,非六十四卦相错。次为《辟卦说》二,一论十二月自然之序,一论阴阳升降不外《乾》、《坤》。次为《中爻说》,以孔颖达用二五者为是。次为《中爻互体说》,谓正体则二五居中,互体则三四居中,三四之中由变而成。
  次为《广八卦说》,谓《说卦》取象不尽可解,当阙所疑。其言皆明白笃实,足破外学附会之疑。《经》文次序用注疏本,《乾卦》之末有注曰“案胡云峰《本义》通释《乾》、《坤》二卦,自《文言》起至末,别为一卷,编在《说卦》之前。窃意《本义》原本当如是,而《通释》遵之。今原本不复见矣”云云。盖未见刘容刻本者。案容之旧刻,圣祖仁皇帝特命开雕,慎行侍直内廷,何以不见,其理殆不可解。然其说经则大抵醇正而简明,在近时讲《易》之家,特为可取焉。
  △《易说》·六卷(陕西巡抚采进本)
  国朝惠士奇撰。士奇字仲儒,吴县人。康熙己丑进士。官至翰林院侍读。是书杂释卦爻,专宗汉学,以象为主。然有意矫王弼以来空言说经之弊,故徵引极博,而不免稍失之杂。如释《讼卦》,引荀爽说“讼之言凶也”,则以丹朱之“嚚讼”为“嚚凶”;释“弟子舆尸”,引《左传》“彘子尸之”,以尸为军中元帅。释“观国之光”,引《聘礼》“请观”及《左传》季札观乐、韩宣子观书以证观国:皆失之拘。释“系於苞桑”,以桑字为丧亡之丧,而无所考据;释“先张之弧,后说之弧”,以下弧字改为壶,引《昏礼》“壶尊”、《太玄》“壶妇”为证:皆爱博嗜奇,不能自割。至编端论《乾象传》“大明终始”,引《庄子·在宥篇》“我为女遂於大明之上矣,至彼至阳之原也;为女入於窈冥之间矣,至彼至阴之原也”,谓庄周精於《易》,故善道阴阳,先儒说《易》者皆不及,尤未免失之不经。然士奇博极群书,学有根柢,其精研之处,实不可磨,非暖暖姝姝守一先生之言者所可仿佛。一二微瑕,固不足累其大体也。
  △《周易函书约存》·十八卷、《约注》·十八卷、《别集》·十六卷(刑部尚书胡季堂家藏本)
  国朝胡煦撰。煦字晓沧,光山人。康熙壬辰进士。官至礼部侍郎。是书原本一百十八卷。其诠释《经》文者四十九卷。冠以《原图》八卷,用解伏羲之《易》。
  《原卦》三卷,用解文王之《易》。《原爻》三卷,用解周公之《易》。又取先儒论说,集为《原古》三十六卷,谓之《首传》。其九十九卷,为《周易函书》正集。外有《函书约》三卷,《易学须知》三卷,《易解辨异》三卷,《篝灯约旨》十卷,共十九卷为《别集》。《别集》先已刊板。正集因卷帙浩繁,艰於剞劂,乃取诠释经文之四十九卷,约为十八卷,名曰《函书约注》。又取《首传》五十卷,约为十六卷,附以《续约旨》二卷,共十八卷,刊之,名曰《续集》。
  皆煦所手订也。其正集原本,煦门人李学裕欲为校刊,携其稿去。会学裕病卒,遂散佚。后《别集》、《续集》板并漫漶,其子季堂重为校订。因正集未刊,《续集》之名无所缘起,且《续集》之《原图》、《原卦》、《原爻》、《原古》即删取正集之要语,非别有所增,未可目之以续。而《别集》内之《函书约》三卷,亦即正集之《原图》、《原卦》、《原爻》撮其大义,更不可附入《别集》。
  遂以《续集》编为十五卷,取《函书约》三卷弁首,共十八卷,名为《约存》。
  盖以正集既佚,其大义仅存於是也。又以《续约旨》二卷,依《篝灯约旨》原目,散附各篇之内,合《易学须知》三卷,《易解辨异》三卷,仍为《别集》。其释经文之十八卷,仍名《约注》。共为五十二卷,即此本也。煦研思《易》理,平生精力尽在此书。其持论酌於汉学、宋学之间,与朱子颇有异同。然考《朱子语录》有曰“某作《易本义》,欲将文王卦辞大概略说,至其所以然之故,於孔《彖词》中发之。如此乃不失文王大意,但未暇整顿尔”云云,是朱子於《本义》盖欲有所改定而未能,则后人辨订,亦未始非朱子之志也。陆游《渭南集》有《朱氏易传跋》,曰:“易道广大,非一人所能尽,坚守一家之说,未为得也。
  元晦尊程氏至矣,然其为说亦已大异,读者当自知之。”斯可谓天下之通论矣。
  △《易笺》·八卷(山东巡抚采进本)
  国朝陈法撰。法字定斋,贵州安平人。康熙癸巳进士。官至直隶大名道。其书大旨以为《易》专言人事,故彖爻之辞未尝言天地,雷风诸象亦并不言阴阳。
  考《震彖》言“震惊百里”,即象《震》雷,诸卦《彖》言“利涉大川”,即象《坎》水。法所云《彖辞》不言象者,未为尽合。然其持论之大旨,则切实不支。
  至来知德以伏卦为错,反对之卦为综,法则谓:“《大传》所云错综者,以揲蓍而言,错综其七八九六之数,遂定诸卦之象,今以错综诸卦定象,是先错综其象也。又以错综言数,是错综其象以定数也。先儒虽言卦变,未有易其阴阳刚柔之实,颠倒其上下之位者。今以《乾》为《坤》,以水为火,以上为下,混淆汨没,而《易》象反自此亡矣。”其辨最为明晰。又论筮法云:“传所谓挂者,悬之四揲之外,原以象三而非与奇数同归於扐,以象闰也。其曰再扐而后挂,是三变之中有不挂者矣。夫一变之中,初扐之挂不待言矣。惟再扐不挂,故曰再扐而后挂,故知再扐为指第二变、第三变而言也。”其说与郭、朱迥异。而前一变挂一,后二变不挂,其挂一之策不入归奇之中,则三变皆以四八为奇偶,不用五九借象,与《经》义似有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