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

第12部分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第12部分

小说: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传》中,则悍然臆断,不可以为训矣。然其解释经义,词简理明,融贯旧闻,亦颇赅洽,在元人说《易》诸家,固终为巨擘焉。
  △《易纂言外翼》·八卷(永乐大典本)
  元吴澄撰。澄所著《易纂言》义例,散见各卦中,不相统贯。卷首所陈卦画,亦粗具梗概,未及详言。因复作此书以畅明之。《纂言》有通志堂刻本,久行於世。此书则传本渐罕,近遂散佚无存。朱彝尊《经义考》云:“见明昆山叶氏书目,载有四册,而亦未睹其书。”今惟《永乐大典》尚分载各韵之下。考澄所作《小序》,原书盖共十二篇:一曰《卦统》,以八经卦之纯体合体者为经,六十四卦之杂体者为纬,乃《上、下经》篇之所由分。二曰《卦对》,以奇偶反易成二卦,成上下篇相对。三曰《卦变》,言奇偶复生奇偶,其用无穷。四曰《卦主》,因《无妄》传而推之,以明一经之义。五曰《变卦》,言刚柔交相变,而一卦可为六十四卦。六曰《互卦》,言中四爻复具二卦,以为一卦。七曰《象例》,凡经之取象皆类聚之,以观其通。八曰《占例》,言元、亨、利、贞、吉凶、无咎,其义皆本於天道。九曰《辞例》,乃《象例》、《占例》所未备,而可以互见者。
  十曰《变例》,言揲蓍四营十八变之法。十一曰《易原》,明《河图》、《洛书》、《先后天图》。十二曰《易流》,备举扬雄以下拟《易》之书。今缺《卦变》、《变卦》、《互卦》三篇,《易流》缺半篇,《易原》疑亦不完。然其馀尚首尾整齐,无所遗失。自唐定《正义》,《易》遂以王弼为宗,象数之学,久置不讲。
  澄为《纂言》,一决於象。史谓其能尽破传注之穿凿,故言《易》者多宗之。是编类聚区分,以求其理之会通。如《卦统》、《卦对》二篇,言《经》之所以厘为上下,乃程、朱所未及。《象例》诸篇,阐明古义,尤非元、明诸儒空谈妙悟者可比。虽稍有残缺,而宏纲巨目,尚可推寻。谨依原目编次,析为八卷,俾与《纂言》相辅而行焉。
  △《易原奥义》·一卷、《周易原旨》·六卷(内府藏本)
  元保八撰。保八字普菴,色目人,居於洛阳。是书前有《进太子笺》,结衔称“太中大夫前黄州路总管兼管内劝农事”。又有任士林《序》,称“贰卿宝公”。
  不知其终於何官也。《笺》末不题年月。黄虞稷《千顷堂书目》,称旧有方回、牟巘二《序》。按回、巘皆宋末旧人,则保八为元初人矣。是书原分三种,统名《易体用》,本程子之说,即卦体以阐卦用也。朱彝尊《经义考》载:“《易原奥义》一卷,存。《周易原旨》六卷,存。《周易尚占》三卷,佚。”考陈继《儒汇秘笈》中有《周易尚占》三卷,书名与卷数并符。书前又有大德丁未保八《序》,人名亦合。然《序》称为莹蟾子李清庵撰,不云保八自作。其书乃用钱代蓍之法,以六爻配十二时、五行、六亲、六神,合月建日辰以断吉凶,亦非尚占之本义。《序》文鄙陋,尤不类读书人语。盖方技家传有是书,与保八佚书,其名偶合。明人喜作伪本,遂撰保八《序》文以影附之。不知保八说《易》,并根柢宋儒,阐发义理,无一字涉京、焦谶纬之说,其肯以此书当古占法哉?今辨明其妄,别存目於“术数类”中,而保八原书则仍以所存二种著录,庶阙而真,犹胜於全而伪焉。
  △《周易程朱传义折衷》·三十三卷(浙江吴玉墀家藏本)
  元赵采撰。采字德亮,号隆斋,潼川人。其书用注疏本,节录程子《易传》、朱子《本义》之说,益以《语录》诸书,列之於前,而各以己说附於后,所谓“折衷”也。所注仅《上、下经》,殆以程子所传不及《系辞》以下欤?前有采《自序》,称“有康节邵子推明羲、文之卦画而象数之学著,有伊川程子推衍夫子之意而卦画之理明。洎武夷朱文公作《本义》,厘正《上、下经》、十翼而还其旧作。《启蒙》本邵子而发先天。虽《本义》专主卜筮,然於门人问答又以为《易》中先儒旧说皆不可废。但互体、飞伏、纳甲之类,未及致思耳。故愚以为今时学者之读《易》,当由邵、程、朱三先生之说溯而上之”云云。故其书虽以宋学为宗,而兼及於象数变互,尚颇存古义,非竟暖暖姝姝守一先生之言也。顾炎武《日知录》谓:“割裂《本义》以入程《传》,始於胡广之修《大全》。”
  然董楷已用程子之本而附以《本义》,采又因之,则其来有渐矣。炎武专责胡广,殆未见二书欤?
  △《周易衍义》·十六卷(浙江吴玉墀家藏本)
  元胡震撰。震自署曰“庐山深溪”,又题“将仕佐郎南康路儒学致仕教授”。
  书前有《自序》,作於大德乙巳,盖成宗九年也。又有其子光大识语,称几成书而下世。后十年,始克纂集成编。则其书实成於光大之手矣。书中於《乾》、《坤》二卦卦辞下接《彖传》,继以释《彖》之《文言》,次《大象》,次《爻辞》下,接《小象》,继以释爻之《文言》,又置《杂卦》於《序卦》之前,序次颇为颠倒。昔李过作《西溪易说》,改《乾》、《坤》二卦《经》文次第,割裂《文言》分附卦爻,胡一桂讥其“混乱古经”,此书实同其病。前后脱简,亦不一而足。或传写者失其原次,故错紊若此欤?其於《经》文训诂,大都皆举史事以发明之,不免太涉泛滥,非说经家谨严之体。然议论尚为平正,所引诸儒之解,亦颇详核,多可以备参考。视言理而空谈玄妙,言数而漫衍奇耦者,犹为此善於彼焉。
  △《易学滥觞》·一卷(两淮盐政采进本)
  元黄泽撰。泽字楚望,资州人,家於九江。大德中尝为景星书院山长,又为东湖书院山长,年逾八十乃终。故赵汸生於元末,犹及师事之,其《易》与《春秋》之学皆受之於泽者也。泽垂老之时,欲注《易》、《春秋》二经,恐不能就,故作此书及《春秋指要》发其大凡。卷首有延祐七年吴澄《题辞》。据其所言,二书盖合为一帙。今《春秋指要》亦无传本,惟此书仅存。朱彝尊《经义考》载此书,注曰:“已佚”,则彝尊亦未及见,知为稀遘之本矣。其说《易》以明象为本,其明象则以《序卦》为本,其占法则以《左传》为主。大旨谓王弼之废象数,遁於玄虚。汉儒之用象数,亦失於繁碎。故折中以酌其平。其中历陈《易》学不能复古者,一曰《易》之名义,一曰重卦之义,一曰逆顺之义,一曰卦名之义,一曰卦变之义,一曰卦名,一曰《易》数之原,一曰《易》之辞义,一曰《易》之占辞,一曰蓍法,一曰占法,一曰序卦,一曰脱误疑字,凡十三事。
  持论皆有根据。虽未能勒为全书,而发明古义,体例分明,已括全书之宗要。因其说而推演之,亦足为说《易》之圭臬矣。
  △《大易缉说》·十卷(内府藏本)
  元王申子撰。申子字巽卿,邛州人。其始末未详。据卷首载田泽《刊书始末》,惟称其“皇庆二年行省劄付充武昌路南阳书院山长”,又称其寓居慈利州天门山,垂三十年始成《春秋类传》及此书。泽为申送行省、咨都省移翰林国史院勘定,令本处儒学印造而已。其说《春秋》,主有贬无褒之说,今未之见。其说《易》则力主数学,而持论与先儒迥异。大旨以《河图》配先天卦,以《洛书》配后天卦,而於陈抟、邵子、程子、朱子之说一概辨其有误。於古来说《易》七百馀家中,惟取六家。一《河图洛书》,二伏羲,三文王,四周公,五孔子,六周子《太极图》也。其自命未免太高,不足为据。同时有玉井阳氏者(案阳氏佚其名字,惟其姓见申子此书中,字为阴阳之阳,盖宋阳枋之族也。朱彝尊《经义考》作杨氏,误。谨附订於此),受《易》於朱子门人渊,已传五世,著《易说》二卷以驳之。申子又一一辨答,其大端具见於书中。盖万事不出乎奇偶,故图书之学,纵横反覆,皆可以通。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耳。然考申子之缴绕图书者,仅前二卷。至於三卷以后,诠解经文,仍以词变象占比应乘承为说,绝不生义於图书。其言转平正切实,多有发明。然则又何必绘图作解,溃{然千万言乎?读是书者,取其诂经之语,而置其经外之旁文可也。所解惟《上、下经》为详,《系辞》稍略,《说卦》、《杂卦》尤略,《序卦》一传则排斥非孔子之言,但录其文而无一语之诠释。盖自李清臣、朱翌、叶适以来,即有是说,不始於申子。其论《易》中错简、脱简、羡文凡二十有四,但注某某当作某某,而不改《经》文,亦尚有郑氏注书之遗意,与王柏诸人毅然点窜者异焉。
  △《周易本义通释》·十二卷(编修励守谦家藏本)
  元胡炳文撰。炳文字仲虎,号云峰,婺源人。尝为信州道一书院山长,再调兰溪州学正,不赴。《元史·儒学传》附载其父一桂传中。程敏政《新安文献志》所谓“笃志朱子之学”者也。是书据朱子《本义》、折衷是正,复采诸家《易》解,互相发明。《序》题延祐丙辰,盖仁宗之三年。初名《精义》,后病其繁冗,删而约之,改名《通释》。所著《云峰集中》有《与吴澄书》曰“《本义通释》,郭文卿守浮梁时为刊其半,出之太早,今悔之无及也。刊本今以呈似,中有谬戾,阁下削之绳之,幸甚”云云。考炳文生於宋理宗淳祐十年,其与澄书时称年七十,则当在延祐七年庚申,在作《序》之后三年。其所悔者改正与否,则不可考矣。
  王懋竑《白田杂著》曰:“今刻云峰《本义通释》上下经解极详,以《大全》本考之,增多者十之三四。《彖传》以后,语皆与《大全》同,无增多者。疑《通释》自《彖传》后已失去,后人钞集《大全》所载以续之耳。”又《大全序例》,谓“胡氏《通释》既辄变古《易》,又於今《易》不免离析先后。考今刻乃一依古《易》,此不可晓,或者今刻非原本欤”云云。案此本前有明潘旦《序》,称书经兵燹,多至亡佚。其九世孙珙及弟玠募遗书,得《上、下经》而阙《十翼》,乃复汇蒐诸集中以补之。然则今本十翼乃珙、玠所裒录,非炳文之旧。懋竑盖未见旦《序》,故有此疑。惟《大全》称炳文辄变古《易》,又离析今文之先后,则《彖传》、《象传》必附经文之中,何以解传者佚而解经者不佚,又何以珙、玠所得旧本《上、下经》文釐然完具而不参以《彖传》、《象传》,此则诚不可晓。然《大全》为胡广等庞杂割裂之书,所言亦不尽可据也。
  △《周易本义集成》·十二卷(两江总督采进本)
  元熊良辅撰。良辅字任重,号梅边,南昌人。延祐四年尝领乡荐,其仕履未详,是书前有良辅《自序》,称“丁巳以《易》贡,同志信其僣说,闵其久勤,出工费鋟梓。”丁巳即延祐四年。元举乡试始於延祐甲寅,是科其第二举也。考《元史·选举志》,是时条制,汉人、南人试经疑二道、经义一道,《易》用程氏、朱氏,而亦兼用古注疏。不似明代之制,惟限以程朱,后并祧程而专尊朱。
  故其书大旨虽主於羽翼《本义》,而与《本义》异者亦颇多也。黄虞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