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都市生活电子书 > 铁帅 >

第14部分

铁帅-第14部分

小说: 铁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向宝华自从司在部队司职炊事班工作以来,对于“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就甚为奉行,此时的他更深知后勤保障对于一支远赴海外的部队有多重要,而厨房自然是后勤保障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在田园风光的幻梦和现实交错中,向宝华想起刚到蒙罗维亚,一辆炊事车加拖水车就具有了全部功能的最简单厨房,炊事车全部展开是3个平方,有顶无墙,日晒雨淋,烟熏火燎;水车则是用来做洗涤间,水车边用塑料布围起来,水龙头下面垫上几块木板,还兼做浴室;餐厅就是露天长条桌一字排开,太阳倒不碍事,有草帽遮阳,雨一来就得紧急撤退,其简陋是自不待言的。不过,情况是一步一步走好的,在艰苦的异国他乡,这种前进也时刻发生在维和医疗队上,发生在自己任班长的炊事班里。

向宝华沉醉在记忆中,医疗队移师到绥德鲁后,厨房有了改观,还是那台炊事车,搭当的也还是那台水车,但水车边用遮阳搭了小篷,就餐则从露天搬到帐篷里,虽然帐篷是借用埃塞俄比亚部队的,里面密不透风,吃完饭一身汗,然而比起蒙罗维亚的厨房已是一大进步。再后来,厨房大变样,炊事车休息了,各配善间齐全了,餐厅真正像样了。厨房里用的是平战两用的不锈钢灶,墙上还有了自制的排油烟设备,地下铺设了顺畅的排染管道;洗菜间里有一排洗脸台,简洁实用;餐厅可用漂亮来概括:清洁明亮,装饰着彩灯彩球,中间持着红红的中国结,那是凝聚着火热中国心的中国结。

向宝华带领炊事班的战友,想尽办法为医疗队提供良好的伙食保障,他们大显身手,做到菜谱不重样,还隆重推出了馒头、包子、饺子、花卷、南瓜饼,花样繁多,生活水平蒸蒸日上。可能正因为他对工作的自我认可,他觉得非洲已经不再陌生,绥德鲁从军人的意义上说业已等同于中国的上海了。

正文 第二十五章 两把刀与英语角

莫云飞将向宝华封为“两把刀”,这源于他对医疗分队意义重大的两把平凡而又不可或缺的刀。

一把是菜刀,厨师用的菜刀,厚背薄刃,最普通不过。

在首都蒙罗维亚过渡的一个月,联合国还不能供应食品。全队60名战友吃的都是国内带来的干菜、硬食。向宝华凭着那把刀,看似钝笨却很耐用的刀,切薄片、剁干椒、削椰汁芒果。每当看到战友们吃得津津有味,喝得热气腾腾时,向宝华内心中就会涌动一股欣慰。

莫云飞一次早早地放下碗筷,专门去厨房看看,只见向宝华在那里将那把刀用手抚过来抚过去,莫云飞走到他身边了,他才醒过神来,忙不迭地和莫云飞打招呼,“队长,你好,这么快就吃完了?感觉饭菜还合口味吗?”

“很不错,你们呢?都还没吃。”

“还没,我们待大伙吃完了,我们再吃,大伙没吃得菜我们吃掉,就会减少浪费。”

莫云飞听得这话,内心无比动情,多好的战士,多么合理的安排,牺牲自己,为了团队利益。

“你是一把好刀呀。”莫云飞赞道。

当医疗队有宴客时,向宝华将这运用得娴熟自如。作为大厨师的向宝华深知,饭菜香不香,全在刀口上,厨艺浩淼,刀功领先。在国内的时候,他就养成了一个习惯:喜欢用自己用惯的刀下橱,更有“食”趣,做出的菜也更有色香味。凭着这把刀,向宝华在厨房这个不大的天地里耍刀:斩,垛,切,拉,划,刀下瓜、菜滚滚丝丝,鱼、肉片片翻飞,三下五除二,干净利索。凭着这把刀,一桌八个菜一个汤,咸、甜、荤、素各俱异味;光面、花边,各具特色,让前不久来视察的维和总司令将军啧啧称奇,吃过后,他非得拉着几个厨师合影照相,向宝华更是毫不犹豫带上这把刀。将军吃惊,好一阵解释,知那一桌美味由这刀切割剁成,功不可没!

“八一”阅兵,利比里亚四位部长参加了医疗分队的晚宴,他们见识多广,可是硬是不明白,普普通通的原料经过中国厨师的加工竟变得如此美味!他们一起来到厨房,莫云飞队长嘱向宝华给他们示范了一盘最普通的“小葱拌豆腐”:先选葱白葱叶均匀的一小把小细葱,洗净,一刀两断分白叶,小把并齐,左手轻按葱排,右手平持片刀,水平横片葱把为两半.然后左手不离,轻轻向前滚动葱排90度,再次片过,葱把便成了均匀的四片,然后细磨刀切成碎花.豆腐入开水罩过去涩,薄片快刀划成绿豆稍大小方块,洒上葱花,淋小磨香油,精盐,味精少许,轻手调匀入味。一盘“小葱拌豆腐”,混然天成,美观大方,爽口宜人,端的是来劲。直看得老外兴致盎然,但是,向宝华知道他们肯定没有明白:美味来自“刀功”,看“刀功”便知厨艺!

莫云飞称赞的向宝华两把刀的另一把是剃头刀,理发师用的电动剃头刀,轻飘利刃,最普通不过。

向宝华用她理过光头,还是在蒙罗维亚过渡营的时候,适逢旱季,烈日炎炎,还得扛箱倒柜,大家一时不能适应,何况见外人的机会也不多,于是,很多战友主动要求把头发全理掉。理光头是理发中最简单的事了,电动剃头刀一推,咔嚓咔嚓,几把就完功了。看到阳光下一排排金头闪亮,正在厨房中的向宝华怡然自得。

到了任务区就不一样了。战友们成天要和外宾打交道。可不能让头发影响中国人的形象。你瞧,人家黑人有黑人的发型,辫子个个扎得象艺术品似的。中国军人的发型当然也要要符合中华民族的肤色,体现民族文化,更要结合各自的个性,还不能违反军容风纪。所以,动刀之前,得先观察一番脸型、体态,翻翻发型图谱,再暗自着磨一会儿:那里先下刀,那儿薄,那儿厚;那儿松,那儿翘,心中有个数。于是,“桃尖”、“一匹瓦”、“抓角”、“戏蟾刘海”、“冲天炮”、“路易十四”、“波浪式”、“三分头”等样式都出现了,一个个精神抖擞,威风凛凛。

在刮脸的时候,向宝华其实颇有几分紧张。大家每周都要服用一片叫Liriam蓝色药片,听说会影响运动系统的协调,还有精神副作用。所以,在刮脸时,向宝华就一直捏着汗,害怕自己心抖手颤,害怕锋利无比的剃头刀,在喉头上眼皮上耳边上,滑来滑去的时候,突然划出一到血痕,或刮伤一块皮肤。战友们天天要接触艾滋病人,如果皮肤破损的话,会增加感染的机会。幸运的是,这样的事从未发生,真感谢这把剃头刀,她果真很听使唤!

向宝华的这两把在维和医疗分队还真可谓“举足轻重”。莫云飞队长也是伯乐善识良马。

※※※莫云飞对于英语的实际应用与提高非常重视,因为他知道在利比里亚,作为联合国维和部队二级医院,如果不具备流利的英语水平,就会在医疗服务中不能高质量地完成任务。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在国际交往中就成为了必须首先掌握的交流工具,离开了英语是肯定行不通的。不过,既便英语说得象母语汉语一样流利,到了非洲的利比里亚,标准英语还得适应非洲英语。莫云飞指示李义明与林之然博士组织开展维和医疗分队“非洲英语角”。

非洲英语相对于标准英语来说就如广州话与普通话的区别,甚至那些刚到非洲的美、英国家人士也为听不懂当地人的英语而头痛,而偏偏中国维和医疗分队保障的对象是以埃塞俄比亚(Ethiopian)为主。离开祖国之前,大家就把语言困难想像的超越了所有其它可能的困难,在这个思想指导下,每个人都很用心的在学着背着英语,甚至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同时,每个人都经历过无数大大小小的外语考试,学语言的艰难不用多说每个人都深有体会,以为这下是能够应对自如了,哪知真正到了即将踏出国门的这一刻,好多人才忽然发现,“书到用时方恨少”已远远不够表达心中思绪的复杂。

为了让大家更快的进入状况,更多的去使用英语,当时集训时就开辟了特殊课堂,还专门请了外教。在集训队的日子里,大家放下职务、身份、脸面等重重顾虑,仿佛又回到了呀呀学语的孩童时代。刚开始说英语的时候,可能是因为心里没底,总害怕说不好,一句话要颠过来倒过去好几遍才能完整的说出来,偶尔的有人脸憋红了,舌头打结了,单词也不知道是怎么被念出来的了。可最让大家感到意外的是,有些老外你不用把话说完,人家好像就已经明白了。于是,大家渐渐开始放心,开始想方设法利用自己仅有的一点点词汇量来拼凑自己想表达的意思,虽然很多都是些不成文的东西,但至少真正意义上的交流与沟通开始了。到了非洲之后,再提到那个阶段,也许大家都会觉得不堪回首。但任何努力都没有白费的,大家最终还是取得了一个历史性的飞跃,勇敢张开了羞涩的嘴。从登上飞机舷梯的那一刻起,英语真正进入了维和队员们的生活和工作。

为了尽快在短时间内熟悉他们英语发音的特点和习惯,莫云飞等队领导决定强化与这些国家的语言交流,这就是通称的“非洲英语角”。午休的时间被放弃,巧得是非洲人没有午睡习惯,队员们主动靠上去帮助他们干活,很快熟悉了各种劳动场合的英语交流,说累了就喝口水,担心他们不耐烦,给他们送上一块从嘴边省下来的压缩饼干;深更半夜,没有人交流,大家就特意把收音机的频率调到乏味的非洲电台;周未,大家也放弃休息,把一些非洲国家的军官请进来讲座。通过这样的“非洲英语角”,队员们很快掌握了他们的发音特点,交流也越来越轻松随意,更重要的是展现了中国人民勤奋好学的精神,并增进了友谊。

时间在一天天的过去,在利比里亚这样一个特殊的环境里听着具有世界各国特色的英语,说着大家自认为应该是标准的英语。不知不觉中就习惯了英文的交流,从每天常规的早交班到平时的起居生活,整个营区似乎变成了一个新的英语角。大家懂的越来越多,说的也越来越好,队员们发现,原来只要真正用心忘我的去学去做了,没有什么问题是解决不了的。

事情的发展总是那么有戏剧性,特别是在你真正在意它的时候。最初为了让外国人听懂,就只会用最简单的词汇来表达自己的意思,没想到现在英语水平提高了,尤其是在医学专业方面,因为环境的特殊,病人的特殊,轮到他们听不懂了。于是大家继续说着最简单的英语,用最浅显易懂的语言来向病人解释一个个非常专业的医学问题。虽然看起来仿佛又回到了原点,但其中的变化却是需不断投入与付出。

正文 第二十六章 救治特大炸弹袭击伤

“队长,埃军来报,该国部队遭遇炸弹袭击,伤亡惨重。”勤务员百步穿杨般跑步穿过维和医疗队大院,第一次没有敲门就直接进入莫云飞的办公室。

莫云飞一惊,立即从正看着的文件中抬起头来,神色凝重地说:“你告诉一下具体情况。”

“队长,埃军刚才派人来到我们门口,请我告诉你,他们部队遭遇威力很大的炸弹袭击,两辆汽车被毁,伤员正紧急送往我院。”勤务员稍稍喘了口气说道。

“距离我们有多远?”莫云飞盯着勤务员问。

“事故发生在距离我们这里50公里的一个村庄公路上。”

“好,你马上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