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骨-第238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安排好部队后,健谈的森田熊次郎拜会了同样驻扎在营地的战车和步兵部队的军官们,期间聊起了现在南美大陆的情况。
随着国内的日本和朝鲜移民大量迁移到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巴西等国,使得南美军将士慢慢有了一种在自己祖国打仗的错觉。尤其是石原莞尔在和参谋总长多田骏大将沟通后,优先迁移南美军将士的家属,并且在资金、安置等方面全方位予以优厚,极大地解决了南美军的后顾之忧,使得部队的士气高涨。
如今南美军尤其是南路军中兴起了不少秘密团体,大肆宣传石原莞尔的丰功伟绩,指出石原莞尔才是唯一能够带领大日本帝国走向胜利的人。不知不觉中,南美军内部掀起了对石原莞尔的个人崇拜,石原莞尔的一言一行都被有心人整理出来,装订成小册子,在军中进行传播。
森田熊次郎听到这样的消息,和他的好友松村义仁一样感到疑虑重重,心惊之余,下意识地结束了这次拜访之旅。
整个晚上,森田熊次郎和他的士兵都在关杜河东岸隆隆的炮声中渡过。
第二天早上,在营地吃过早饭,森田熊次郎接到了出击的命令。
在一阵接着一阵的炮声中,庞大的钢铁怪物,顶着四周落下的炮弹掀起的烈焰和气浪,轰鸣着向东方隆隆行进,松软的地面上留下了深深的履带印迹。很快,森田熊次郎的中队便渡过日军工兵部队提前构筑的浮桥,冲进了里约热内卢的东部城区。
坦克在一条条小街巷中横冲直撞,那些阻挡在坦克前方的围墙、篱笆和低矮砖石房屋,被坦克活生生地推倒在地,在漫天飞扬的灰尘中活生生地撞出一条路来。
在坦克的后面,大量的日军如同潮水一般,在里约热内卢城东地区横冲直撞。
森田熊次郎准备一口气冲到尼洛波利斯街区,彻底击穿巴西军队的防御。他的信心不仅来源于五式中战车前方75mm的正面装甲,五式75mm战车炮在使用高爆弹的情况下,对于对手而言无疑是在灾难性的。
若是一口气能够派出上百辆坦克,厚重的身躯加上强大的火炮完全就是机械化的超级拆迁队,再多的建筑物在钢铁猛兽的冲击下也只是螳臂当车。
里约热内卢危在旦夕!
~~~~~~~~~~~~~~~
第二一六五章 墙头草的可悲
里约热内卢,科布拉斯岛。
巴西总统瓦加斯正在岛屿北部五十多米高的小山的山腹内部的临时官邸,与美国总统罗斯福派来的特使、前副国务卿威廉。菲利普斯进行会谈。
为了支持巴西抵抗日本的侵略,避免巴西这个南美最大的国家过早地崩溃,这半年来美国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不仅在武器装备等方面予以全方位的援助,还派出大量军事人员进入巴西军队内部,帮助训练和武装这支几乎没有多少历史底蕴的武装力量。
可惜,生性散漫的巴西人,根本不是如狼似虎的日军的对手,就像是当年的美军一样连战连败,大片大片的国土被日军占领。
随着里约热内卢被日军包围,美国也知道不给点儿实际的援助不行了,一发狠把去年十二月七日于东部罗德岛州普罗维登斯组建、原本准备用于本土反攻的第十三军派到了里约热内卢,力争保留这个南美大陆仅有的据点,阻止日军彻底地把资源丰富的巴西演变为自己的后花园。
第十三军是美军的主力军团,下辖第二十九师、第三十师、第三十五师、第七十九师、第八十三师、第八十四师、第九十四师和第九十五师共八个师,原本还包括第五装甲师、第七装甲师、第九装甲师和第十七空降师,但由于本土反攻在即,装甲部队和空降部队全部留在本土。准备投入到将于六七月份进行的空前规模的战略大反攻中。
“特使先生,我们需要更多的粮食。更多的枪炮,更多的兵力。更多的援助!”
瓦加斯指着会议室的东面和北面,倾听着从外面巷道传来的绵密炮击声,无比沉痛地说道:“日军向里约热内卢发起了最后的总攻,这次无论是兵力的数量还是质量,都是空前的!如果我们抵挡不住,那么自由世界在南美大陆的最后一块据点也将沦陷。日军随时可以从南方抽调大量部队北上,到时候吃亏的还是贵国!”
作为巴西的总统,瓦加斯怎么也没想到,有着八百五十万平方公里领土并且拥有一定工业基础的巴西。竟然会如纸老虎一般不堪一击。
瓦加斯非常懊恼,早知道如此,就不该开罪德、意两国,并利用国内庞大的日裔族群,积极向日本这匹黑马靠拢,不给日本以任何开战的借口,或许自己和这个国家就不会落到今天这个地步了。
可怜可悲的是,直到现在瓦加斯这个独裁者也没有认清楚日本的真实面目,把自己和国家的境遇简单归罪于“墙头草”当得不够坚定,可笑之至。
这里简单介绍一下巴西是如何在轴心国和同盟国两大阵营摇摆的。
六年前的十一月十日。瓦加斯派出军队和警察,关闭了国会两院的大门,随后在总统官邸瓜那巴拉宫,通过广播发表了“告国”,宣告为了保持巴西的稳定,决定取缔巴西国内包括布尔什维克主义、法西斯主义、自由主义、社会主义等性质的一切政党,确立自己的独裁地位。
此后几天时间里,瓦加斯自行发布了巴西新宪法,正式提出“新国家”这个口号。制定新的政策以图巩固他的统治。
为了摆脱不断恶化的经济局势,阻止经济的衰退,瓦加斯政府冻结了部分外债的偿还,加速国内的铁路、公路和内河航运的建设,以扩大内需。在军事方面,他对军队的现代化装备的更新也投入了极大的努力。这一政变,正式开始了巴西历史上被称为瓦加斯时代的专政阶段。
就在该宣言发表的当天,外长阿拉尼亚会见了美国特命全权大使杰弗逊。加菲利,将瓦加斯总统的演讲概要进行了转达,并且表示了巴西的外交政策不会有任何改变,希望继续与华盛顿继续保持友好关系。
然而,现实上巴西与南美的智利、阿根廷等国一样,受德国的影响与日俱增,不言而喻,由此也日趋被美国政府加以警觉。
巴西政府中,以陆军部长杜特拉以及陆军参谋长蒙特罗为首的一些军方人士,对希特勒将统治整个欧洲甚至于更大的区域深信不疑,他们明目张胆地对德国表示出了一边倒式的友好。更令人头疼的是,当时在巴西德裔居民便达到了一百万以上!
作为南美最大的国家,柏林方面也不可能不对巴西感兴趣,希特勒说过:“在巴西堕落的混血种,正妄图对高贵的日耳曼人进行奴役!”与此相呼应,在巴西国内,德国的外交人员和间谍为了强化在巴西的亲纳粹势力,建立起了大量的组织。德国军方的情报组织也不甘示弱,他们认为,从欧洲向美国发送电报,巴西是一个最理想的通信中转站,所以,他们充分利用巴西出生或者长期生活在巴西的德国人为工作人员,建立起一个个掩护公司,将大量的通信文书以私人通信名义来伪装,进而将其发送到潜伏在美国以及加拿大的间谍手中。
由此可以看出,在三十年代后半段,对巴西更为主动地加以影响的,不是美国反而是德国。
当时根据美国的军事政策,罗斯福总统曾对拉丁美洲的各国提出了进行军事训练和更为直接的援助,但是巴西却一直加以拒绝。因为瓦加斯和他的同僚们认为,美国的孤立主义政策影响了武器的正常交易,无法与德国为首的轴心国所提供的廉价并且交易方便的军火相竞争。
而同时,阿根廷也表示了对美国政策的反对立场,这样罗斯福总统的影响显得更为减弱。美国虽然经过反复交涉和要与巴西达成协议。将三艘老式驱逐舰提供给巴西海军,一切看来好似取得了进展。但是这项交易还是在最终阶段半途而废,这样美国抛弃巴西的印象更加强烈。
与之对应的是。巴西确信在慕尼黑会议上英法对希特勒采取的绥靖政策,将使得德国力量进一步发展壮大,这使得巴西政要心中的天平逐步向德国一方发生了倾斜。而且瓦加斯政要还要维护对南美各国的指导地位,因此,瓦加斯决定采取单独行动,作出了明显的亲德国姿态。
三七年到三八年两年间。巴西购入了总额高达五千五百万美元的克虏伯公司的步兵武器、火炮以及舰艇。
罗斯福针对巴西这些举动当然不愿意等闲视之,为了挽回危局,他做出了相当大的努力。一方面在国会,罗斯福将瓦加斯总统的“新国家”政策作为其“新政”的“同路人”来加以评价。以唤醒议会中那些沉醉于孤立思维的议员,争取更多来自议会的支持。罗斯福还将眼光放在了巴西在大西洋的战略地位上。
由于巴西东北部的纳塔尔附近海岸距离非洲仅仅只有二千二百公里,这对于大西洋航线的安危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为了确保这个战略要冲掌握在自己手里,罗斯福派遣陆军参谋长马歇尔前往巴西。
马歇尔乘坐“纳什维尔”号轻巡洋舰抵达里约热内卢时,受到了热烈的欢迎。在与杜特拉将军的会谈中,马歇尔力陈为了确保巴拿马运河的安全,有必要在巴西的北部建立美国的航空基地。
在归途上,是由蒙特罗将军作的陪,蒙特罗不失时机地向马歇尔提出了进一步对巴西进行更大规模军事援助的要求。马歇尔认为,要使巴西进行全面军事协作,即使进行无限制支援也在所不惜。他在这次访问巴西时,也目睹了巴西的军事潜力,感到了和巴西进行军事协作的希望。
就这样,蒙特罗戏剧般地一改其亲德立场,在返回里约热内卢时,从美国带回了有关两国之间全面进行军事合作计划的大纲,虽然这些文件中的内容变为现实还要等上几年的时间。但是,巴西当局中就连亲德派的首领也开始向美国一边转向,这自然意味着巴西的政治立场已经发生了决定性的变化。
三八年九月,德军入侵波兰,战火开始在欧洲蔓延开来,美国即刻遣后任陆航参谋长的埃蒙斯率b…17编队在里约热内卢上岸,并携罗斯福总统的亲笔信呈交瓦加斯总统,以表示愿意进一步将美巴两国的友好关系融为一体之意。
此行中,埃蒙斯考察了巴西的东北部地区,在纳塔尔周围开始寻求与策划建立大型机场的可能性,以便一旦美国加入战争以后,就可以对这个大西洋的咽喉之地安插一个举足轻重的据点。
到了三九年上半年,在德军闪电般的进军时局之下,巴西的外交姿态又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
瓦加斯虽然一方面和美国继续寻求巩固关系,但是在公开场合下,他还是作出一副中立的姿态,比如,在居住着数十万意大利移民的巴西南部地区,他作了“如果不与其他南美国家意见一致,巴西绝不会贸然参与战争”这样的许诺。
而此时,巴西也和其他的南美各国一样,依然小心翼翼地保持着哪一家也不得罪的立场,一方面其外交官为德国对低地国家中立的践踏深表遗憾,另一方面又通过外交部对意大利、德国对英国的敌对表示理解和赞赏。
在这样的形势下,尤其是法国沦亡以后,美国的战略家们进一步感受到了加勒比以及南美的“自家后院”并不安全,他们必须稳住这些抱观望态度的墙头草们,同时又要做好更坏的打算。
马歇尔致电蒙特罗,称美国与巴西的合作是“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