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林丹:直到世界尽头 >

第1部分

林丹:直到世界尽头-第1部分

小说: 林丹:直到世界尽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作者:林丹

【由文】

自序

北京奥运会夺冠后的第二天,曾有出版社委托朋友找到我,问可否愿意将那些年的故事结集成书?我没有多想,就婉拒了。一来,对25岁的我来说,著书立传离我太遥远。再者,我的人生才刚驶上高速公路,怎么就要开始回忆了呢?

从北京奥运会到今天,转眼又一个四年过去了。运动员这个职业,尤其是中国运动员,有时不得不用多少个四年,来衡量你职业生涯的长度。我们无奈着,却也更尊重它、珍惜它。

从北京到伦敦,12304公里。当伦敦刚刚入夜的时候,北京的天空正要微亮。而对我来说,从北京到伦敦的距离,是整整四年。它漫长难耐,又让你觉得只争朝夕。

三届奥运会,我用12年国手生涯证明,我依然是教练的首选,是可以让球迷放心的那个林丹。

2008年之后,我始终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抱有更多的期待。我拿下看似不可能的“全满贯”,成为这个星球上拥有最多荣耀的羽毛球选手。我的人生也更宽阔了,生命中不再只有羽毛球,还有家人、有朋友。在我与谢杏芳牵手走到第8个年头时,我们许下了对彼此未来的承诺。

在赛场上拼杀了这么多年,我早就学会了什么是宠辱不惊。男子单打从来不乏天王级的巨星,然而,在每一场看似是一对一的决斗背后,凝结了太多的情感与传奇。我发觉,我收获的不仅仅是多少个冠军头衔,更是那些人与事在我生命中留下的刻痕。

一年多以前,我在微博上征询大家的意见:如果有一本关于林丹的书籍,该叫什么名字才好?后来收到了不少热情的回复,给了我要与大家来分享这些故事的动力。

结果,因为奥运积分赛的开打,这事又搁置了下来。直到今年出征伦敦奥运会前夕,在各方朋友的助力下,才有了现在躺在你手中的这本纪念册。

对,我更愿意称它为“纪念册”。我不想高高在上地说教,也不想让人把我当作范本,造物主造就了不同的你我,就一定预设了无数种成功的可能。我只希望在有限的文字里,纪念我们走过的荣辱与共。

我只是普通人家的儿子,有着朴素的情感,和每个“80后”一样,我也爱看《机器猫》或是樱木花道,热爱生活,热爱一切新鲜的潮流,偶尔有点怀旧,年龄越大越常思考生命的意义。有一天晚上跟朋友聊起小时候打球的趣事时,我突然发觉那些故事中的主角如今都已散落在各地,有的甚至已经离开了羽毛球。某一刻,我说:“好吧,我知道了,这本书就叫《直到世界尽头》。”因为他们实实在在地存在过、灿烂过,我们一起走过的岁月、那些共同的记忆,还会延续下去,直到世界尽头。

过去这么多年,你们在赛场上见证了不同时期的每一个我,那都是真实的林丹。每一次火热的比赛现场背后,也许隐藏着这个世界不为人知的冷酷;每一座冠军奖杯的取得背后,必定有更多的失败与曲折。满身风雨走到今天,是他们教会我怎样做一个更本色的自己。我也有伤心、失落、被误解的时候,我并不是拥有钢铁之躯的羽坛外星人。

12年国手生涯,我辗转于世界各地,几乎每个月甚至每个星期都会出现在不同的赛场。我扮演着中国羽毛球男单的头号人物,扮演着世界羽坛的“全满贯”。然而,我的舞台不应该只是那不到一平方米的领奖台。

多年来,繁忙的行程、密集的训练与比赛,让我鲜有时间可以静下来,与自己也与一路陪伴着我的你们谈谈心。

你们知道,我写微博有时都不用标点符号,因为那样更快。可当我坐下来,开始在时光隧道中遇见10年甚至20年前的自己时,光阴突然缓慢起来,定格在某一刻。这一幕幕交织的是一段奋斗史,更是点点滴滴的感动。如果你愿意,我打算慢慢说来给你听。

我没有华丽的辞藻,有的只是真诚、坦然与从容。这也是我作为一个羽毛球运动员、一个即将到而立之年的男人最朴实的心情实录。

从小到大,我就不是教练喜欢的“三好学生”。但是我跟我妈说:“没关系,美国有乔丹,中国有林丹。”人生如赛场,即使不被看好,也能实现反转。

直到几年前看到一本迈克尔·乔丹的自传——《我的天下》,我才开始觉得,与其说是老天选择了赋予我们不一样的使命,不如说是能力越大责任越大。对于我们热爱的运动,对于我们身处的时代,我们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

中国体坛有太多的后起之秀,他们不想成为第二个林丹或者第二个姚明、第二个刘翔,他们只想做自己。没错,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不可复制的“自己”。

中国羽毛球队在青岛集训备战伦敦奥运会的时候,体能训练中经常会去爬崂山,这并不是我最擅长的。这些年来,总有新的目标在我的前方,让我没有一天不敦促自己向上攀登。即便我站上了世界之巅,心中也只剩下五个字——那又怎么样?

人生的精彩不在于你站得有多高,而在于生命的宽度。现在,我也想看看我左右的风景,甚至站在不同的角度回头看看来时的路。于是,我看到了你们,在我生命中为我欢呼、为我喝彩,抑或使我沮丧、使我受伤的你们。

就在我思考着与你们说这些话的时候,队医正在“蹂躏”我身上的每一块肌肉。每天训练后的放松时间几乎都在一小时以上,有时疼得我不得不停下来喘口气。这些年,最了解我的就是这副身板了,因为是“超级丹”,所以它也被要求像外星人一样无坚不摧。

与一生相比,我过去的岁月只能算是匆匆片刻,我也不过是在羽毛球领域里做成了一些事情。现在,让我只做林丹,做回自己。那个从福建龙岩的小县城里走出来的小伙子,他平凡如你,正在书写未来。

林丹

第一章 上杭的童年时光

“现在,世界冠军林丹的扣球又成功了!”5岁的我学着宋世雄老师解说时的腔调,在沙发上手舞足蹈,又蹦又跳。电视里正在播的是女排世界杯的比赛。

有一天,我的启蒙教练陈伟华到我家来家访,刚一进门,就被眼前的这一幕惊呆了。这成为大人们对我的童年往事记忆最深刻的一幕,被他们津津乐道了许多年。

20世纪80年代出生的我们是伴随着“女排精神”成长起来的一代。“世界冠军”对于5岁的小男孩来说,就是这世界上最了不起的成就。在我只有羽毛球拍一般高的时候,就有了一个根深蒂固的梦想——成为世界冠军。

真的成了世界冠军后,很多人知道我是福建人,或者知道我来自八一队,但具体就不是很清楚了。其实,我出生在福建龙岩的上杭县,一个很小的县城。

后来长大一些,我知道上杭是革命老区,从这儿走出了多位将军。毛主席的诗词“红旗跃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写的就是我的家乡。

说起来,福建上杭古田是著名的红色革命老区,而我爸给我取名的时候,也带着当地的特色,跟这个“红”有不少关系。想来想去,起个什么名字呢?最后想了个“丹”字。父亲那一辈的人敬仰刘志丹等老革命家,也特别喜欢赵丹等老一辈电影演员,单名一个丹字又好记又好写,不管是男是女都能用。而且父辈觉得名字中有个“丹”,将来一定根正苗“红”,肯定有出息。

也是因为这名字男女都能用,大人们“丹丹、丹丹”地叫,妈妈也喜欢女孩儿,所以小时候把我打扮得很像小姑娘。现在看自己小时候的照片,头发很长,眼睛又生得大,衣服都是妈妈亲手织的毛衣毛裤,确实太像女孩了。

这里还有一件趣事。2012年汤尤杯'1'在武汉举行的时候,其间有个跟球迷互动竞猜的小游戏。主办方跟我妈要来我100天时的照片放在大屏幕上,让球迷猜是谁。选项A是鲍春来,选项B是林丹,还真有人猜是鲍春来的。也难怪,谁能知道那个打扮秀气的小孩后来长大变成了这样。

小时候,脑子里没有故乡的概念,还感受不到那里的山水之美,直到日后亲近的机会少了,才发现是那么想念。童年最开心的就是每天可以和小伙伴们一起四处嬉戏打闹。这是我现在回想起来最深刻的记忆,也是迄今为止最自由烂漫的一段时光。

那时候,我妈在上杭县医药公司当营业员,在她工作的药店旁边有一大片晒中药材的晒场。那里距离我上的小学不过几百米,我把童年的大部分时光都留在了那里,那也是现在我梦里最常出现的故乡的模样。

刚出生那会儿,我爸还在做货车司机,后来开客车,要跑长途,凌晨四五点就要出门。妈妈在医药公司又是三班倒,很辛苦,中午通常会抓紧时间补一觉。但我那么调皮,哪里待得住?经常是等我妈睡着了,我就偷偷跑出去了。后来,连药店里的叔叔阿姨都帮着“站岗放哨”,一见到我从值班室门后探出头来,都说:“林丹你怎么又跑出来了?你妈睡着了?”

上了小学后,我基本上是中午吃完饭就跑出去玩,从不待在家里睡午觉,没有养成这习惯。周末的时候也是,星期六一下课,大家都不回家,都在外面玩,自然也少不了我。

但这样幸福的日子没能持续几年,我爸就调去了老干部局,进了机关单位。机关里中午有午休时间,盯着我睡觉的任务就转移到了我爸手中。我照旧趁他睡着后偷偷溜出去,一开始还能得逞,但后来他也有了经验,会装睡。我刚蹑手蹑脚摸到门口,身后就响起一个声音:“林丹,回来!”为了这个,我没少挨打。小时候,我爸会动手,而且他是家里的主力啊,下手肯定狠。

现在想起来,那时也没有什么天大的事,非要让我如此“冒险”。20世纪80年代的小县城,能玩的东西很有限,无非就是小伙伴们跑来跑去,互相追逐。我们一帮小孩玩得最多的就是“躲猫猫”,好像永远都能找到想不到的地方可以躲,对世界颇有“探险”精神,所以总是玩了又玩,一点也不觉得无聊。

一个人偷跑出来的时候,去得最多的地方还是药店的那片晒场。各种中药材在正午的大太阳底下散发出好闻的气味,我就在中间穿八字似的跑来跑去,常常把各种药材都弄混在一起。大人们发现后也不打我,就跟我妈告状,我自然少不了挨一顿骂。最过分的一次,我把一大片晒干的药材都浇湿了,我妈终于把我一顿“胖揍”。

长大后,小时候的这些“不良记录”常被爸妈拿来念叨。当年的那片晒场早已被拆掉围墙,现在成了老年人闲时打太极晨练的健身广场。

不过,调皮归调皮,一到“办正事”的时候,我也一点都不马虎。我爸后来说,逼我睡午觉是有原因的。我刚学羽毛球那会儿,早上5点多就要起床,天蒙蒙亮就要出早操,沿着上杭县城一跑就是三圈;上了一天的课后,下午5点还要训练,连他也想不明白我精力怎么那么旺盛。那时候大冬天也要早上5点起来,上杭的冬天又特别冷,我就让我妈提前10分钟叫醒我,自己先在被子里蹬蹬腿热热身,到点起床后就不会觉得那么冷了。

在上杭体校初学羽毛球时,压韧带是训练里最苦、最让我感到恐惧的一项了。而且我很爱哭鼻子。那时候韧带还没拉开,腿压不下去,教练就让我们叉开两腿,上身挺直,他把两手按在我肩膀上一点一点往下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