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战争---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序幕-第55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听到丁文彦的话,张曙光愣了愣,想要说什么,但却最终没有开口。
“怎么?出不来这口气?给你看点东西,让你心里平衡平衡。”看着张曙光那已经写在脸上的表情,丁文彦叹口气,轻轻敲打键盘,一幅画面立刻出现在电脑屏幕上。
街道充满了美国田园风格,道路两边的树木高大而茂盛,远处,几个孩子正聚集在一起研究着什么,而在下一刻,天空中忽然掉下一眼东西,随后,屏幕内的一切都被火焰和浓烟吞噬。
镜头猛烈的摇晃起来,一切变得模糊不清,一阵阵哭喊声隐约传来,叫喊中,几个人匆忙跑过镜头,冲进硝烟之中,可是,似乎英雄的信念并不能左右什么,镜头前再次一闪,随后猛烈爆炸中,一条胳膊似样的东西掠过镜头,消失在镜头后面。画面戛然而止,丁文彦轻轻敲打一下键盘之后,画面再次消失不见。
“这是怎么回事?”张曙光表情愕然的愣了半天,才迟疑的询问道。
“大约三个小时前,特遣一舰队到达美国东海岸,完成了对美国境内进行战术打击的任务,其中首先到达的潜艇,完成了数次攻击,你刚刚看到的,就是我们从其他渠道获得的美国街道的监控录像。”丁文彦稍显得意的看了张曙光一眼,微微点头道。
“你从其他渠道获得的监控录像?这事我怎么不知道,我分管情报,却没经过我手?”张曙光看着丁文彦,疑惑的追问了一句。
“恩,其实是我从美洲网站上下载的。”看着张曙光严肃的样子,丁文彦笑了笑,首先坦白。听到他的话,张曙光嘎巴嘎巴了嘴,无奈的摇了摇头。
“你给我解释解释,你说,总参这到底是想干什么?”张曙光叹了口气,再次将话题转了回去。听到他的询问,丁文彦罕见的沉默下来,过了良久,才再次抬起头来。
“估计是在拼双方的作战意志。不过可惜,这方面,我们好像要占点优势。”丁文彦想了想,微笑着说道。
(PS:TMD战区导弹防御系统,并非针对美国国内的防御任务,而是在非美国境内的战场上防备敌人的打击。而NMD国家导弹防御系统,则是以防御美国境内为主要任务的防御系统,但是,该系统只针对战略导弹。而小卫文中所描写的潜艇发射出去的导弹,则为战术短程导弹,这样的导弹,不在任何导弹防御系统的警戒内。)
第六十四章 变数
攻击仍然在继续着,没人想要撤退,或者说双方仍然在自顾自的完成着自己的任务,唯一能让人感觉到双方情绪上的变化的,就只有他们越加很辣的攻击。
双方似乎是在进行一场游戏,两条毫不交集的展现,两种截然相反,但却结果相似的攻击行为。与其说双方在战斗,不如说双方根本就是在互相泄愤,毫无目标的攻击,毫无战术作用的乱闯,甚至明目张胆的袭击民居和平民。
可是,只有相关的人才知道,这一切,更多的是一种精神层面的较量,不过,只是以一种武力方式体现出来而已。双方都在试探,试探对方的民众对战争的承受能力到底有多大,同时也在试探,试探自己一方的人民,到底能有多少耐心支持政府完成这次战争。
中海远征舰队第三号潜艇上,所有官兵们都紧紧地盯着渐渐进入鱼雷射程的货轮,不由自主的屏住了呼吸。此刻,在距离主航道大约十海里的地方,由数艘庞大的货轮所组成的运输船队,如同一头头大笨象一样,缓慢的向前前进着。
韩飞的三号艇刚刚完成水下补给,此刻正满状态的准备前往东海岸的某个地方找找敌人的麻烦,不过却不曾想竟然会碰见这么大一条肥鱼。吃掉不吃掉它,根本不用考虑,或者说,韩飞在考虑之前,就已经下达了攻击的命令。
“准备战斗,雷弹舱准备。”看着对方逐渐接近,韩飞点点头,低声命令道。
“鱼雷填装完毕!”
“好,离近点,让这帮崽子们尝尝咱们的厉害。”艇长韩飞充满兴奋的吼声,在潜艇的的每个角落回荡着。所有人都知道,这一次,韩飞恐怕要“一鸣惊人了。”
作为舰队中的一员,三号艇外表并没有什么不同,但是,这是艘五年前由上海造船厂建造,四年前下水的潜艇,却是整个中海舰队唯一拥有自己署名的军舰,作为一艘全新的潜艇,他迄今为止已经参加过超过三十次大小规模的战斗,如此频繁的参战,却能全身而退,完成任务。这样的记录恐怕即便是在整个中海舰队也是从未有过的事情,和它同时下水的其他潜艇,此刻要么日复一日的进行着战备值班,要么可能已经沉入海底,化为一片人工礁石。虽然这一切如生老病死一样正常,但是,亲眼目睹这一切的人,却仍然刻骨铭心。
虽然如此,三号艇却仍然执着的继续参加战斗,并且仍然一如既往的完成任务,一如既往的全身而退,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而这个奇迹的创造者,就是韩飞,自从三号艇诞生——就一直陪伴其左右的艇长。
作为一个从基层一步步走过来的军官,韩飞在这几年的时间里,只有一次离开潜艇,而这唯一的一次,也是因为潜艇大修,才被迫离开,作为一艘潜艇艇长,韩飞知道,真正能让他们活下去的,并不是坚船利炮,而是要克制,与自己的情绪做斗争。
没人否定韩飞有能力,在外人看来,他经验丰富,头脑灵活,语言中的亲切与包容,让官兵本能的将韩飞当成了朋友,甚至甘愿为他献出生命。而韩飞也没有辜负众人对他的期望,一次次从死亡边缘带着这帮跟随他出生入死的弟兄,而众人也打心眼里爱戴他、敬重他。谁要是敢在背后说他一句坏话,造一个谣,战士们就能把这人给打成糨糊。
有了众人的爱戴,有了丰富的无人可比的海底作战经验,韩飞仿佛放养的野狗一样,面对任何敢于挑衅他的敌人,都会狠命的扑上去,然后重重的咬上一口。没人敢在战争中说自己一直不吃亏,一直占便宜,但是韩飞敢,他敢和任何人叫板,并且保证自己能占到便宜,而这一切的原因,是因为韩飞自己能正视自己的实力。
眼前,就是一个可以让他再一次创造战果的时刻。前面,被动声呐已经监听到了一支运输船队的出现,能在美国专属经济区内出现,恐怕绝对不可能是中国的船队,韩飞觉得,既然可以攻击美国本土,那么,海上那些飘荡的东西,打上一次半次,恐怕问题不大。依靠这个简单的逻辑推理,韩飞才下达了之前的一系列命令。
声纳屏幕上,目标发出的回波在屏幕上清晰的显现出数艘货轮的图形,看着已经逼近到最佳射程的目标,韩飞野性的舔了舔嘴唇,将手用力向下一砍。
“攻击!”
“是,攻击,舰首,1;2;3;4鱼雷发射管,扇形攻击,方向190,距离220,发射间隔,一秒,准备,发射。”伴随着命令声,潜艇内忽然响起一声轻微而尖利的声音,伴随着声响,一枚鱼7鱼雷迅速的脱离发射管,向目标射去,而后,在几秒钟内,数枚鱼雷接二连三的射出发射管,呈扇形冲向前方的船队。
短短的几海里距离,对于航速达到五十节的鱼雷来说,只是短短的几分钟时间,在被动声呐的监听和引导下,鱼雷在海中打出一条完美的直线,并且毫无悬念的命中首艘货轮。
沉闷的爆炸声在声呐中传来,其实,即便不听这声音,众人也能从随后传来的震动中知道结果,而后,在毫无偏差的几秒钟里,剩余的鱼雷再次命中对方,连贯的爆炸低沉而有节奏,但是,这个节奏却是死亡的代名词。
万吨巨轮庞大的身躯或许可以抵挡住一枚鱼雷的攻击,但是,连续的打击却让他根本无法承受,猛烈的爆炸下,巨轮庞大的身体被推动的左右摇晃,汹涌的海水蜂拥着从破口钻进去,一下子吞噬掉货轮的生命力。
看着庞大的货轮沉入海底,是一种让人惊叹但是却无法阻止的悲哀,在船队其他成员还未明白怎么回事的时候,货轮已经严重倾斜,并且在人们的注视下,迅速的沉入海底,没人明白这到底发生了什么,不过,对于幸存者来说,明白与否已经毫无区别了,因为,就在此刻,三号艇的第二波鱼雷攻击已经发动。
仍然是如出一辙的打击方式,对于这些毫无抵抗能力的目标,韩飞甚至连更改战术的想法都没有。而在完全相同的命令下,攻击的效果仍然巨大,前方,第二艘货轮的沉默成为的一艘的复制版,而后,则是第三艘,第四艘。
这不是一个好玩的数字游戏,而是鲜活生命逝去与庞然大物的沉没。不过可惜的是,没人感慨,感慨这个东西只属于胜利者,在取得胜利之后表示一下自己的奢侈品。
战斗从开始到结束,仅仅只有短短的几十分钟,对于韩飞来说,这样毫无挑战性的作战除了能为美国制造麻烦和损失之外,毫无任何乐趣可言,尤其在他下令潜艇上浮,并且冷漠的看着那仍然漂浮在海面上的船只残骸之后,更觉得自己的攻击其实根本就是毫无作用的劳什子。
韩飞有那么一瞬间,甚至觉得自己有点后悔,尤其看着屏幕上显示着空无一物的雷弹舱,韩飞知道,恐怕又要去补给潜艇那里,重新装备一下了。一想到这点,他更觉得自己有点多余,将鱼雷浪费在货轮身上。
韩飞不知道自己创造了奇迹,更不知道,他所攻击的运输船队,会引起多大的连锁反应。
※※※
欧盟在中东的作战,并没有对珍珠港的攻击而变得有所进展,相反,美国士兵仿佛被打过兴奋剂一样,原本的颓废一扫而空,一个个变得勇猛如蓝波,虽然,头脑依旧差距很大。或许是珍珠港事件让美国人体会到了被侵略的痛苦,让他们勇猛起来,或许,庞大的国家宣传机器让他们知道了,没有国哪有家的道理,或许,可能是军队里发了可卡因,让这帮家伙彻底嗨疯了,不管怎么样,战斗的结果并没有达到欧盟的预期,这让很多人感到不满。
在欧洲人看来,只有在彻底占领中东之后,才能让美国人被迫承认失败,中东的失去,断绝了美国人赖以生存的石油,而拥有石油的欧盟,将会毫无悬念的成就最强大的势力。
不过现在看来,这条路还要走很远。美国人并不是那么容易打败的,尤其,双方互相之间的了解,以及无论是在武器上,还是在战术思想上都完全一致的情况,都决定了双方之间的战争,绝对不可能很快打出结果。
而此刻,夏威夷也由一个标志性一般的战果,变成了一个鸡肋,美国人,对夏威夷周围的骚扰行动,让欧盟指挥部分外的感到为难,漫长的补给,以及驻军数量上的纠结,都让指挥部人员产生了放弃夏威夷的想法。
※※※
砰,随着最后一颗子弹射入最后一名抵抗者的头颅,东京战役也随之宣告结束。漫长的两个月时间里,身在东京的人们,体味到了从激情到绝望,从杀戮到被猎杀的种种一切,之前的战斗,让人感受到了日本精神垂死挣扎前的回光返照,可是随后的一切,却让人知道,任何一种非理性的手段,都会遭到更加非理性的对待。
后世的史学家,更喜欢将东京所发生的一切,命名为DJ大屠杀,以便能与抗日战争时期的南京大屠杀相提并论。但是,作为当事人的殷勇,却觉得,自己并不是在屠杀,他只是在以一种非常规的方式来结束战争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