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等待哈佛 >

第11部分

等待哈佛-第11部分

小说: 等待哈佛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能,更重要的是运用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为此,必须要求学生理论概念清楚,知识完整准确,善于运用理论解决问题。也就是说,在培养扎实基本功的基础上,还要搞好“上层建筑”,提高学生科学、文化方面的思想理论水平,提高学生认识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充分发挥学生的个人特长,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上述讨论虽然是针对专科教育的,但这个问题不只是专科教育中才有。如果从历史的角度来审视当代的高等教育,可以看到,现有的教育体制存在着重理论研究轻应用的毛病。高等教育的系、科设置都是学科型的,以学科划分专业,以学科发展作为线索安排教学计划。学生埋头学科理论的研究,对社会实际,特别是在走上工作岗位后,如何结合社会实际创造性地运用所学的知识,在学校中讨论得很少。

总之,中国是个大国,发展又快,情况复杂,所以高等教育应当是多元化的。即既有公办高校,又有民办高校;既有学科性教育,又有职业性教育;高等教育既向“高”发展,又向“广”发展;既要高等教育入学考试,又要使落榜生有充分的学习成长机会,等等。各部分机制相辅相成,形成完整体系,使各种人才都有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也使所有愿意学习进取的人都有奋斗的空间。这样,振兴中华的目标才能真正实现。

(摘编自傅正泰《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培养创新应用型人才——海大成功背后的思考》)

第二部分人格本位罗晓明(1)

“大学者,大师、大楼、大思想之谓也”

张著名教育家梅贻琦认为大学的真谛是“大学者,非大楼之谓,大师也。”而您对大学的诠释是“大学者,大师、大楼、大思想之谓也”。联系到吉利大学的发展,能否具体谈谈您的大学之道?

罗晓明梅贻琦校长说“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这句名言对清华大学乃至中国大学的发展产生过深远的影响。而对于民办高校的发展,自1980年以来,许多民办大学都是由一批退休的老教师草创而成,直到90年代初还留下浓厚的草台班子痕迹。支撑他们的就是“大学者,大师也”,似乎有没有大楼无所谓。因此,就出现了许多省市尤其是北京的民办大学都不盖校舍,租房办学。这种思想影响了整个民办大学的发展,也掩盖且忽略了民办大学作为一个大学发展所必需的实质性东西。

我认为中国教育资源的短缺不仅仅是大师的短缺,而且也是硬件环境的短缺。西南联大出生于战争时期,是在没有条件的情况下走出去的。综观世界一流大学,哪一所没有经典性的校园留存下来?我指的大楼不仅指楼房,而且包括作为大学的所有硬件设施等,这就是我所说的“大楼”。关于“大师”我稍后再说,这里说“大思想”,我们的教育先是重视知识的积累,后来重视能力又忽视思想教育。其实一个人的成功最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情商,即拥有良好的沟通能力、适应社会能力和分辨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这样的人走出去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光强调能力教育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我们要培养的是人格健全的人,培养能够正视自己、正视社会、发展自己的人。一所大学都有一个核心的教育思想,我们提出的“人格本位”教育,也便成为了吉利教育的核心思想。

如果一所大学具备了大师、大楼和大思想,那么才能说步上了健康发展的轨道。特别是“大思想”,大家知道,我们的学校教育以前重视理论知识的积累,后来又重视实践技能的培养。但是这样的人走出去还是不能适应社会的变化。去年一年上海就有22个大学生自杀,这样的事情在大学校园并不鲜见。关键原因在于长期以来我们把大学变成了知识、能力提升的地方,而忽视了人性所需要的教育。那么在吉利大学,我们教给学生最重要的有两点,一是学习的能力,二是终身学习的信念。我们从一开始就告诉学生最真实的社会现实,告诉他们怎样才能真正适应社会的变化。告诉他们,如果想做将军的话,首先要从一个士兵做起。这样,学生即便以后走到社会碰到不公平的事,也能正确面对。因为在我们的人格本位教育中,强调“先求生存,再求发展。”只有先适应环境,才能找到自己的位置,才能改变环境。每年在开学之际,我都要给学生做人格本位教育报告会,学生听了很受震动。

日本本田汽车公司在生产摩托车项目上并没有得到政府的支持和社会的认同。但本田先生坚持要将这个企业办下去。结果,没有招来一流、二流和三流的人才,他们就招了四流、五流的大学生,并且对他们实行了非常开放的管理思想。结果,这些大学生的热情一激发出来就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后来本田感慨地说:“我是用四、五流的人才创造了一流的本田。”直到今天,本田公司的高层管理职位多数并不是名牌大学的毕业生担任的。

民办大学生大多是落榜生群体,但他们很有自己的胆魄和创造力,只不过中国的教育制度和考试制度淹没甚至扼杀了他们的个性和创造性,使之得不到很好的发挥。1992年我是作为第一个大学生到吉利集团去的。吉利集团的许多优秀人才并不是名牌大学毕业的,你说福布斯中国富豪排行榜上,哪几个是清华、北大出来的?集团董事局主席李书福经常说:“走进校园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走向社会。”

2003年非典期间,我特意给学生作了一堂《生命高于一切》的报告。那段非常时期,我们还有七、八千学生和两千多名民工坚守在校园里,我们坚持健身运动,使疫情远离了校园。当时学校医务室只有11个人,可以说那是对我们人格本位教育和“生命教育”的一次考验。5月22日,北京市副市长范伯元到吉利视察,就对我说:“今天我到吉利大学来是非常激动的,我走了北京的许多高校,只有吉利是没有疫情的,是安全的,这是非常不容易的。”我们坚持科学的原则,很早就开始关注南方疫情的发展,不盲信,而是坚持自己独立的思想,有一套自己的应对措施。而这点对许多只按红头文件办事的公办高校来说是无法做到的。结果后来在人民大会堂颁奖时,吉利大学在北京市70多所普通高校中唯一获得“首都防治非典型肺炎先进集体”的称号。

“人格本位就是灵与肉的完美统一”

张吉利大学的定位是建立一个新型的国际化的综合性大学。您提出了“理论够用、实践为重、科技创新、人格本位”的十六字办学理念。为什么要提出“人格本位”的理念?在办学过程中如何体现这一思想?

罗晓明在确立吉利大学教育理念的时候,我们和众多的专家进行了“头脑碰撞”,最后形成的共识是:当代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我们吉利大学就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理论够用、实践为重、科技创新、人格本位”的全新教育理念。这就是要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培养既有一定理论知识,又有扎实基本功,综合素质好,创新意识强,能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目前中国的企业最紧缺的是技术型人才,而不是理论型人才,在培养技术型人才上民办高校有着广阔的空间。目前,吉利大学已建成商学院、法学院、外语学院、音乐舞蹈学院等13个学院,开设了适应市场需求的70多个新型专业,每个专业都辅以大量的实践课程。

除了重视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科技创新能力,我们尤其强调人格教育。社会上认为民办大学生源差的看法是一种偏见。我们除了招收国家计划内的考生外,还招收高考落榜生和具有同等学历的社会青年,虽然这些学生在应试教育的框架中算不上成功者,但他们具有多元的潜能,有待充分开掘。知识是可以弥补的,未来社会更需要人们具有强健的体魄、完整的人格、终身学习的态度和创业奋斗的精神。因此,我在1999年提出了“人格本位”的思想,突破了几千年流传下来的“知识本位”,和近年来有人提出的“能力本位”的教育模式,是吉利教育面向新世纪办学智慧的高度提升。

人格本位,就是健全人格的教育,是人格的塑造和完美,是吉利教育的根本。可以说,实现了“人格本位”的教育,也就从根本上解决了素质教育中的诸多问题。概括来说,人格本位就是强调教育过程中达到灵与肉的高度统一,所以吉利造就的人才必须具备健康的体魄、和谐的心理机制、高尚的道德情操、合理的知识结构,并且在技能上做到一专多能、触类旁通,在思维方法上具有创新性、预见性,从而从容应对社会的万端变化。

“人格本位”教育在学生中产生很大反响。每次报告会一结束,我就收到很多学生的电话、短信,他们说这样的报告会传达的理念将会改变他们一生的命运。许多在高考中失败的学生由此找回了自信。我们计算机专业有个学生李强,在计算机方面颇有专才,高中时在陕西省计算机大赛中获第一名,但他的高考总成绩并不理想。来到吉利大学后,学校给他充分的施展天地,让他到集团总部负责集团网站的建设,结果他表现得十分出色。

张吉利大学在与国际教育接轨方面并不落后,据说已与美国、日本、丹麦、荷兰、德国、法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多所大学的合作已经有了成果。吉利大学在海外的第一家教育机构,吉利大学欧美学院(丹麦分院)已由丹麦教育部正式批准。能否谈谈这方面的实质性进展?

罗晓明就我所知,中国最好的大学北大、清华在全世界的排名不过是200多位,但是它们都已有了100年的历史。那么民办大学照这样发展下去,能有机会进入世界一流大学的行列吗?所以,要想造就名牌,必须近距离地接触世界一流大学。作为吉利大学,我们有着体制的、创新的优势,所以从一开始就把自己定位为“国际化的新型的综合性大学”。很快就构建了欧美学院,首先和国外不知名的大学合作,然后和知名的大学合作办学。到目前为止,已经和美国、英国、澳大利亚、丹麦建立了合作关系。我们选用他们的教材、教师、教学方式、考核标准,构建了一套世界一流大学的教学管理体系。那么从欧美学院开始,慢慢让它扩大,然后让其他部分缩小、同化,这样不就渐渐做到与国际接轨了吗?像最近我就和牛津大学多次接触,试想如果我们和牛津大学建立了紧密型的合作关系,这样不是比向北大、清华学习来得更快吗?

为方便国内学生出国深造、国外学生来华学习等,吉利大学创立了欧美学院和与之衔接的欧美外语中学,在短短三年时间内开展了国际间教育合作与交流,先后与美国、英国、日本等17个国家和地区的上百所大学建立了长期合作办学关系。2002年秋首批26名留学生已赴丹麦分院就读,目前这批学生均已被世界各国大学录取。

欧美学院有两个概念,一是让学生走出去,与国外的学校联合培养;二是在国内读书,拿国外的文凭;第三种是在国内读几年,在国外读几年,然后国内、国外的文凭都可以拿。这个学院是个实体,但培养模式多样化。在民办大学里,我们很早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