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乱三国之南汉复兴 >

第172部分

乱三国之南汉复兴-第172部分

小说: 乱三国之南汉复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子孙瞻仰。另外,朕决定在祖庙右边建立烈士碑,用来祭奠跟随朕战死的将士。望大汉忠臣烈士与朕的祖庙共享万年香火,受到万世仰拜。

黄汉升黄太傅,传令三军统计跟随朕战死的伍长以上官员,包括姓名,籍贯,所立功绩,如何战死,在襄樊北城门外立数个石碑予以记录。以祭奠其功绩。另外,在以后平定天下或抵御异族入侵而战死伍长以上官员,在凑足百人后也须立碑纪念。这些碑就叫功臣碑吧。每年皇帝在祭奠天地之后,须为功臣碑扫墓。

听到这里,殿上群臣大喜,如今他们可能如皇帝宗庙一样,供万世仰拜啊。

接着,我问道:“高祖统一天下,以萧何功劳最大,谁是我朝的萧何啊?”

于是,有的说是蒯越,有的说是张松,我回答道:“我朝非常特殊,在父皇在世的时候,保障军需的事情落在父皇身上,在父皇过世后,蒯越与张松都功不可没。不过蒯越一直在负责军需,朕认为还是蒯越功劳为最大,张松在其次。”

其后,谋臣方面,贾诩堪比高祖时期张良,算无遗策,在谋臣方面功劳最大,其次诸葛亮,在其次庞统、最后为徐庶。

在武将方面,众人本来推举黄忠,但黄忠以自己没有参加多少战斗为由拒绝了,最后评定魏延、甘宁、黄叙、赵云、马超、刘磐、关平、吕蒙、文聘、严颜功劳最为昭着,并称为十位大将。

其次如张飞、黄射、庞德、王威、马岱、朱治、霍峻等人都有大功。

在文臣方面,大家一直认为法正、王粲、石滔、钟瑶、刘巴、许靖、蒯良、蒋琬、费祎、董和等人

于是,我封蒯越为楚国公、贾诩凉国公、魏延燕国公、甘宁吴国公、黄叙秦国公。

封张松、诸葛亮、庞统、徐庶、赵云、马超、关平、法正、王粲、石滔等十人为万夫候。

封吕蒙、文聘、钟瑶、严颜、张飞、黄射、庞德、王威、马岱、朱治、霍峻、刘巴、许靖、蒯良、蒋琬、费祎、董和、廖化等三十余人为千夫候。

封韩嵩、李严、黄权、刘封、谭雄、陈武、朱治、马忠、于禁、李典、曹性等五十余人为百夫候。

群臣大喜,纷纷上表向我祝贺,因灭鲜卑令而引起的不快一扫而过,我也乐意将这个重要政策如此带过去。

最后,我大赦天下,十年以下罪犯立即释放,十年以上罪犯流放雁门等北地。对流放罪犯,官府提供二两白银,以作北地安家之用。望其戍边,以宽恕其罪过,以充实我大汉在北方的人数。

回到内宫,在路上问旁边的刘姸:“小妹,可有合适人选,可由朕召见。”

刘姸回答道:“全都是老头子,岂有合意人选。臣妹还以为当皇帝很好玩,谁知在今日大赏天下的时候,那个孔融匹夫居然拿这样个事情作文章,真是太累了。”

我抚着她的头说道:“诚如此,皇帝是天下最苦的差事,无奈世人都权欲功欲心颇重,这个皇位很多人都抢着坐。”

刘姸让周围的人都退后,问道:“皇兄,臣妹有个问题一直想问,皇兄与父皇是否一直想作皇帝。”

我狠狠瞪了她一眼,说道:“胡说,朕与父皇乃为天下苍生与我大汉社稷着想,勉为其难,小妹切不可听信他人之言,也不可乱加传播。须知汝此言,不但毁了朕的名声,连父皇英明也被毁掉。”

刘姸笑道:“此言小妹自知,只是好奇而已。”

我笑道:“很多事情是谁也说不清的,好奇也难怪。”

抛下刘姸回到内厅,我知道这段时间是应该修养生息了。

自大统五年(公元214年)起,大汉本土再无战争,而我则与民修养生息。

第186章 基本国策

大统五年(公元214年)十月,我这天正在**散步,考虑很多天后,我对大汉王朝将驶向何处已经明确了大致方向。是时候了,利用我现在强势地位,利用几年休养生息的结果,彻底解决北方问题,侍机东进占领台湾与控制硫球、日本,从而确立我中华民族为大陆海洋兼重国家,从而保证我中华民族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巅。

身边站着侍郎崔琰与董和,我说道:“季硅啊,明日朝会通知在京的所有六百担以上官员都来,朕有点大事要商量,还有太子与梁王、凉王都要上殿,明日有几个国策问题需要讨论,这关系道他们未来的利益。”

崔琰当即退下,去内阁通知所有朝臣。

这时刘相、刘舒、刘梁前来汇报今日功课,刘相已经十三岁了,刘舒已经八岁,而刘梁才六岁。刘梁因为年龄过少,还没有上学,但我仍然让他每日跟到刘相、刘舒去玩,正如我们幼时幼儿园小班,在读书前先跟随老师混几天。此外,这也增加刘梁与刘相、刘舒多接触机会,增加兄弟之间感情。

刘相背了下孔子论语后,我再让他背下道德经,大多数能够背下来,这让我感到很高兴。想前世我十岁的时候,古诗只能背几十首,不能过分强求古人吧。

我沉思片刻说道:“相儿,翻了年你便是十三岁了,朕在几年前已经说过,在你们十几岁的时候,每年必须游学三个月,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嘛。父皇最大成就不是在课本、从老师那里只能增长人的智慧,增长见识,但若要增加能力,治理好整个国家、驾驭群臣,还是需要每年游学各方。”

刘相非常温顺的回答:“孩儿知道了。”

我再次说道:“让太子太傅王元籍陪你去吧,游学地方你们商议后报告朕就可以。另外,为了保证你的安全,由黄子远调派一百羽林卫保护。最后,游学的时候,要多注意民生,农民疾苦,另外可参观各地郡国学院,州国学院。‘

末了,我摸摸刘相头说:“在温室中是长不大的,高祖、世祖、还有父皇为何能够夺取天下,主要原因是朕等不仅仅学而论道,而是多了解民生,了解民生疾苦,知道如何与人相处,经过苦难洗礼后才有今日成就。不要因为朕安排你等游学,就认为朕不喜欢你等,而是因为朕太爱你们了,所以才放你们出去飞。“

随后,再简单考了下刘舒的功课后,问一边上窜下跳的刘梁,:“兄长们功课都作得不错,你呢?”

刘梁说道:“孩儿跟随舅父学了一套拳法,父皇指点一二。”

我看其招数秉承马超的路数,异常凶狠,于是说道:“汝还是要读书,不要一天到晚学武艺,虽然凉州羌人众多,桀骜不驯,但是武艺最多是百人敌,还是要学儒家、道家、兵家的东西,否则只能是一员勇将,就如你舅舅,何来万人敌,如何镇守凉州。”

看到刘梁呆呆的站在那里,要哭又不敢哭,我知道有点过分了,毕竟是六岁的小孩子,于是说道:“孩儿按照为父的方法去作,一定会成为朝廷的大将军,帮助父兄分镇一方。”

听到这里刘梁才涕为笑,说道:“父皇,什么时候让孩儿到凉州去,以击败鲜卑西部。”

我摸着他的头说道:“时候到了父皇一定带你去。”

第二天早朝,文武大臣都来到殿前,三呼万岁之后,我说道:“人民常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朕近日总结历朝历代兴亡,颇有感慨,决定将下面几点定为我大汉的国策,众爱卿及后世君王必须遵守,不得违背,现在朕一一道出,众爱卿都必须遵守。

第一点:关于太子任命或者皇位继承问题,大家都知道我大汉一直施行的是嫡长子被任命为太子,继承皇位。朕认为这个制度从总体上来说非常不错,但有一点导致了主幼国疑问题,造成周公辅政,霍光辅助问题。

世人都知道周公与霍光这种圣人难以强求,况且霍光辅政后,其儿子居然依靠权位造反,企图夺取我大汉江山。因此,朕认为皇位传承制度应该改变,太子任命的一个基本条件就是太子年龄必须在十五岁以上,继承皇位的皇帝必须年满十岁,否则由先皇兄弟担任。

对于这点诸卿有何疑义?

对于这点修正儒家经典的论述,在朝堂中引起轩然大波,特别是孔融等人极力反对,认为这背叛了儒家经典,有违常规。

这些反映我早就预料道,问道:“孔爱卿,有什么反对意见?”

孔融引用儒家经典来反驳,在大殿中显示自己的口才,口若悬河,讲了半天,我有点不耐烦了,问道:“孔爱卿,你认为前汉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孔融认为是恒帝、灵帝无能,导致黄巾起义,国势沦丧,最后在董卓篡权,导致曹操乱政。

我大笑说道:“孔爱卿见识一般啊,须知恒帝、灵帝之前的汉室帝王年龄才多少?大将军窦武等外戚为了掌握大权,连续立了三个幼帝,有的皇帝年龄仅仅一百天,如此一来,大汉到底是刘家在作皇帝,还是外戚,而皇帝为了掌握大权,往往依靠宦官势力,粉碎外戚后常常导致宦官掌权,从而导致恒帝灵帝时期外戚与宦官掌权,导致皇帝亲近小人而远离大臣,如此我大汉怎能不乱?”

我停顿一下说道:“朕不是不爱自己的嫡氏长房,实乃为了我大汉的长治久安,杜绝心怀不轨者利用幼帝而号令天下,杜绝外戚与宦官再专政。诸位爱卿还有何异议?”

孔融回答道:“臣理解陛下的苦心,但如此传承制度难以明了啊。”

我回答道:“怎么不明了呢?如太子刘相驾崩的时候,皇长孙年幼,那刘相这一支就失去了皇位继承权。若刘相有遗诏,任命那位兄弟,就是那位兄弟。若无遗诏,那就由梁王刘舒继位,其后皇位继承由刘舒这一支,怎么不明了。皇位就在嫡氏中产生,若嫡氏无人,就按照年龄高低选择兄弟继承皇位啊。”

孔融回答道:“陛下,如此一来我大汉传承制度混乱,天下难安啊。”

我反问道:“恒帝、灵帝被立为皇帝,岂非外戚认为恒帝、灵帝为旁支,好控制吗?不是当时大将军依靠自己权位肆意而立吗?朕这种传承制度,是当皇子年龄低于十岁的时候,将其排除在皇位继承范围内。另外朕规定了皇帝早逝,皇位传承制度。而不是由朝中重臣为了掌控朝政,根据个人喜好,大肆立任用年幼或懦弱之辈,有何不可?”

最后,大臣在一番议论纷纷之后,除了孔融等人还反对之外,多数大臣都赞成了。我见大家没有异议,说道:“朕如此作法,还是让后世皇帝不能每日夜夜笙歌,胡作非为,而是勤于朝政,若他真为大汉着想,真为祖宗家业着想,好好休身养性,如此一来怎会出现这种子幼国疑的事情,如此怎么会导致他这支丧失皇位继承权呢。”

我清清嗓子说道:“朕第二个国策,就是后世皇帝或皇子,非战争不满四十而夭者,不能尊号为孝字。皇族与外戚三代之内不可通婚。”

众人听得混混噩噩,后世皇帝的年龄与婚姻,这种事情也规定,众人感觉好笑。我看了下众臣后说道:“朕为何规定皇帝不满四十岁而亡为夭折者,为不孝者,大家都知道人身最大的悲哀就是白发人送黑发人,若一个皇帝早亡,扔下白发苍苍的老母亲,有的还有皇祖母,是何等的不幸。而自己母后或者太皇太后还要为幼主能否掌握朝政而忐忑不安,是何等的悲凉,这难道是大孝所为吗?如此帝王或皇子,怎能称之为孝,又有何孝可言。”

除了孔融、杨彪有点反对意见,认为人的寿命早天注定,岂可强求,殿下众臣多默然。我看了反映不激烈,再次说道:“皇帝拥有海内外,实难自我约束,就拿朕来说吧。应该算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