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在三国-第1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23章 完全接管
陈楚和张辽在大堂内等着,那个叫蔡骏的小吏就站在一旁。大堂外的衙役们因为没有陈楚的命令因此没有散去。
趁着王汉押人去牢房的当口,陈楚向蔡骏询问了一些王汉的情况。
根据蔡骏所说的,再结合之前王汉的表现,陈楚分析认为这个王汉应该是可以信任的。当然蔡骏有可能会说假话,但陈楚对此并不担心,因为这些事情很容易被验证。
不多时,王汉回到了大堂。
“大人,一干人等已经押入牢房看管起来。”
陈楚点了点头,然后示意王汉在一旁坐下。
顿了顿,陈楚问王汉道:“王汉,大堂外的这些衙役中可还有与原县令狼狈为奸之徒?”
陈楚这话问得很技巧,他没有问‘是否还有原县令的亲信’,这样给人的感觉是他是在整顿县吏,而不是要排除异己。
果然,王汉露出欣喜激动的神情,稍作思忖后回答道:“回大人,外面的衙役中有三人平时与原县令沆瀣一气。”
“那好,王汉你就去将那三人给我提上来。”
“是,属下这就去。”
王汉才出大堂不久,大堂外便传来一阵嘈杂声。“王汉,你想干什么?想报复我们吗?”
一个声音激动又紧张地叫道。
“少废话!你们三个平时没少祸害百姓,过去由于秦县令庇护,我拿你们没办法,现在新上任的陈大人要整顿县吏,我不会放过你们了!”
王汉很是激昂地吼道。
坐在大堂上的陈楚笑了,这番对话很清晰地透露出许多信息,陈楚对王汉的为人更肯定了。
“文远,你觉得王汉这个人如何?”
“大哥,王汉此人应该是正直之人。”
张辽显得很欣赏这个王汉。陈楚点了点头。
片刻后,王汉当先走进大堂,紧随其后的是十几个衙役押着三个人。
“大人,这三人平时嚣张跋扈,没少欺负城内的百姓商家。请大人定夺。”
王汉单膝跪地禀告道。
在王汉说话的同时,衙役们将那三个人硬押着跪在地上。
“大人,我们冤枉啊!王汉他是在打击报复!”
被押着的三人大声喊起冤来。
一旁的王汉听到这话简直气得要死。这三个家伙平时没少做缺德事,现在居然还有脸喊冤!并且还倒打一耙!
“大人!”
王汉显得非常激动。陈楚抬手示意他稍安勿躁。
陈楚打量了一下那三人,正是之前陈楚在大堂外注意到的那几个面色有异的人。没有理会三人的喊冤,陈楚将目光移到站立在一旁的蔡骏身上,目露询问之意。
蔡骏当即朝陈楚点了点头。陈楚心中立刻有了计较。
“将他三人押下去。至于如何处置,审讯后再说。”
陈楚对王汉道。
“是。”
王汉随即站起来对手下下令道:“将这三人押入大牢。”
伴随着求饶声,三人被押了下去。然后陈楚下令大堂外的衙役解散,各归各职。
陈楚将王汉、蔡骏两人留了下来,对他两人道:“县内诸事还须二位鼎力相助。”
两人赶紧跪伏在地一起道:“我等定当全力相助大人。”
陈楚点了点头,然后对蔡骏道:“蔡骏,你过去随在秦县令身边做过不少亏心事,但我念在你也是身不由己,所以对过往一切概不追究,你仍掌管文书帐目等内事,希望你好自为之。”
蔡骏顿时感激涕零,只见他双手抱拳一脸激动地宣誓道:“属下谢大人大恩,属下定当效死以报!”
随后陈楚又对王汉道:“王汉,我观你为人正直,今后县内治安诸事就交给你了。希望你莫要辜负我对你的期望。”
“是。属下定不负大人所托。”
王汉抱拳豪声道,面上带着一种士为知己者死的神态。
看到面前向自己宣誓的两人,陈楚感到非常有成就感。到此时,陈楚算是已经完全接管了乐平县。
示意两人分坐左右,然后陈楚交待了一件事,那就是要两人做任何事时都必须遵循法度。这让两人对陈楚更尊敬了,立在陈楚身后的张辽更坚定了追随陈楚的决心。
随后,陈楚命令王汉带人去抄秦县令的家,并让王汉派人将秦家监控起来。
处理好各项事务之后,陈楚便离开了县衙。张辽被他留在了县衙,因为才接管乐平县,所以必须有一个真正的心腹坐镇在县衙中。张辽坐镇县衙只是暂时的,在陈楚的规划中,张辽将是他的第一支军队的统帅。
第24章 回龙虎村
陈楚骑着马往龙虎村方向驰骋而去。他有些迫不及待地想要看到自己的村子已经变成什么样了。
走不多时,陈楚远远地看见在龙虎村的位置上耸立起高高的栅栏,在栅栏环绕之中隐隐能看见一栋栋新建的屋舍。
陈楚有些惊讶,不知不觉间行进的速度更快了。
来到村庄大门口时,只见门口人头攒动地站着好多人,数量恐怕在一千以上。陈楚不禁有些咋舌,才一个半月的时间,龙虎村怎么有这么多人了!
陈楚看到站在人群最前面的是邓公和精力充沛的张蕊。陈楚翻身下马,这时邓公三步并作两步地迎了上来,紧跟在他身后的是陈楚见过的几个村中的年轻人。
邓公还没来到陈楚跟前,有一个人却抢在他前面了。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张辽的妹妹张蕊。
“大哥,你可回来啦。”
张蕊蹦到陈楚跟前开心地叫道。随后又看了看陈楚身后,疑惑地问道:“大哥,我哥呢?”
“我让文远暂时留在县衙,等会儿就回来。”
张蕊还想跟陈楚说什么,可这时邓公他们已经来到了陈楚面前。于是张蕊非常懂事地站在了陈楚身后,没有再说话了。
“主公!”
邓公一脸激动地跪了下去,其他人也随即跪了下去一起道,在空旷的原野上,声音远远地传开去,场面显得颇为壮观。
“邓公,我不是说过不要行跪拜之礼了吗?”
陈楚语带嗔怪地将邓公扶了起来。然后对周围的人扬声道:“大家都起来吧。”
“谢主公。”
随后,陈楚和邓公携手走进了龙虎村。其实龙虎村现在已经不应该称之为村了,称镇恐怕要合适些。原来低矮破漏的棚屋都不见了,代之以一排排新造的木屋,村庄的面积也比过去增大了好多倍。
陈楚还发现村里村民的精神风貌与一个半月前完全不同了,大家的脸上都洋溢着对未来的憧憬,当村民们看到陈楚时还会露出由衷的感激之情。
陈楚不禁有些飘飘然,被这么多人用崇敬感激的目光看着,他可从来都没经历过。
在邓公的引领下,陈楚来到村中央,这里坐落着一座明显比周围屋舍要大许多又好许多的两层楼的木质别墅,在别墅的周围还围着一圈土墙围出一个院子。
“邓公,这是?”
陈楚看着邓公,目露询问之色。其实他已经猜到大概了,只是想证实一下。
邓公恭敬地笑了笑回答道:“主公,这是乡亲们为主公建的。”
陈楚点了点头,没多说什么便走了进去。邓公、张蕊等人跟在他身后。
一进别墅,只见各种家具应有尽有。这些家具成色很新,显然是村民们为他新制的。
陈楚很满意地点了点头,心中不由得赞叹:邓公办事还真是细心。
在新家转了一圈后,陈楚和邓公、张蕊等人在大堂落坐。
“邓公,给我说说咱们龙虎村现在的情况吧。”
陈楚有些期待地对邓公道。
“是,主公。”
邓公抱拳应诺。
只见邓公从袖中取出一卷竹简,然后说道:“主公曾交待老朽全力办两件事,一是大建屋舍,一是开垦荒地。时至今日已过去一个半月,新开垦出粮田一万亩,共拥有粮田一万五千亩;新造的屋舍可供四千余人居住。”
陈楚点了点头,这么短的时间在完全自力更生的情况之下取得这样的成绩已经相当不错了,可见邓公和其他村民们是非常用心非常努力的。
“很好,邓公你和大家都做得很好。”
“谢主公。”
邓公抱拳道,神情非常的激动和开心。
“邓公,刚才我进来时,看见村里的人比过去多了很多,是不是我请卫掌柜帮忙招收的流民都来了?”
邓公点了点头,但神情却变得有些苦色,只听他道:“主公,您刚才看到的不过是本村人口的五分之一,其他的都在村外干活。”
陈楚吃了一惊,照邓公的说法,那么龙虎村现在已经有竟六千人口了。
“这是怎么回事?我只让卫掌柜招三千体格好的流民入村,怎么会多出这么多人?”
陈楚皱着眉头,语气有些不悦,这倒不是他不愿意帮助流离失所的流民,实在是能力有限,根本无法负担这么多的人口。六千人!陈楚让卫度收购的七十万斤粮食很难撑到夏秋粮食成熟。要负担这六千人,须要差不多一百万斤粮食,其中缺口达到了三十万斤。
感受到陈楚的不悦,邓公连忙道:“主公,这件事其实并不怪卫掌柜。卫掌柜的人其实只送来千余人,其他的都是闻讯后自己赶来的。”
陈楚顿时说不出话来。现在时局动荡,百姓民不聊生,只要一听到有一个安身立命的去处,当然会蜂拥而去。陈楚在之前做规划时根本就没考虑这个问题。
第25章 有些麻烦
其实陈楚倒不担心眼前的这六千人,虽然负担有点重,但还是能应付的。陈楚忧虑的是流民闻讯后源源不断地往这里汇聚而来,如果再来个几千人就难以应付了。
心忧于此,于是陈楚问道:“邓公,现在是不是还有流民源源不断地来我们龙虎村?”
邓公点了点头道:“是的,而且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说话时,邓公的神情也是忧心忡忡的,显然他也想到了粮食问题。
“对了,我请卫掌柜买的粮食都运到了吗?”
陈楚现在特别关心粮食问题。
“前些日子就全部运到了,总共七十万斤,现在全部屯放在仓库内。主公要去看看吗?”
陈楚摇了摇头,“不用了,邓公办事我是信得过的。”
邓公顿时感动不已,连忙叩谢道:“谢主公。”
陈楚低头思忖着村中的事情,邓公等跪坐在一旁聚精会神地注视着陈楚,片刻后,陈楚又问道:“目前村中的六千人,有多少壮年?其中壮年男子有多少?”
邓公立刻又从袖中取出一卷竹简,然后道:“回禀主公,目前村中的六千人中,男子有4956人,其中壮年男子3256人。”
陈楚有些惊讶,他本以为这个问题邓公他们根本就没有去注意,却不想邓公竟然早已做好。陈楚不禁暗自点头:想不到邓公的内政能力还是很强的!看来邓公的内政能力不见得会比三国那些有名有姓的一般的内政人才差。
“很好,邓公你做的很好!”
陈楚忍不住赞扬道,这又让老人好一阵激动。
“邓公,你立刻从这三千多人的壮年男子中挑选出一千体格最好的。过几天我要来看。”
陈楚又给邓公下达了任务。
“主公请放心,老朽一定将这件事办好。”
也许是受到陈楚赞扬的原因,邓公说话时的语气神态更加自信了。
陈楚点了点头,然后又沉思起来,他记得还有一件事的,可是一时却想不起来了。
到底是什么事呢?哦,对了!
“邓公,我还要你在这些流民中挑选出会打铁的铁匠,我到时候有用。”
铁匠!这可是很重要的啊!将来自己军队的兵器及甲胄都得靠他们来打造。
邓公认真地听着,然后恭敬地应诺道:“是,老朽记下了。”